第116章 拜年

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武安城便热闹起来。按照当地习俗,今日正是走亲访友、登门拜年的日子。

长街上,穿着新袄的孩童攥着糖瓜奔跑,身后跟着提礼盒的大人。

最热闹还属城南诗会。

桃树下张了彩帐,未出阁的姑娘们由长辈领着,三三两两聚在诗案前。或执团扇半遮面,或借品诗抬眼偷觑。

这是武安城沿袭百年的风俗,大年初一的诗会,本就是为相看良缘。

古松下的石凳上,许青山与楚昭宁对坐了一夜。两人皆未吐纳调息,更未提及半句修行之事,倒真似寻常凡俗夫妻守岁。

经此长夜倾谈,楚昭宁眸中那抹清冷似被晨露洗淡几分,望向许青山时,眼底隐现一丝往日不曾有的柔和。

“师叔祖,给您的红包。”

许青山忽然翻掌,变戏法似的捧出个朱砂描金的红包,另有一卷上等玉版宣。

楚昭宁微微一怔,伸手接过那厚实的红包,指尖触及的厚度让她恍惚想起儿时收压岁钱的时光,那是她最欢喜的岁朝记忆。

一抹追忆之色掠过她绝美的面容,唇角不自觉扬起浅笑。她抬眸看向那卷宣纸:“这是何物?”

“师叔祖展开便知。”许青山眼中含笑。

她素手轻展,雪白的宣纸徐徐铺开。

画中少女约莫及笄之年,虽尚带稚气,却已能见倾国之姿,眉如远山含翠,眸似星辰凝光,唇角微扬的弧度与此刻展画的楚昭宁如出一辙。

“这是......”

楚昭宁指尖轻颤,描摹着画中轮廓。眸中倏然漾起璀璨星辉,素来清冷的声线都扬起了几分:“你...何时画的?”

“昨夜。“许青山笑意温润。

楚昭宁何等聪慧,立时明白他是趁彻夜长谈时,分神在福地中绘就。冰雪般的面容化开一抹春水:“......多谢。”

许青山笑而不语,静静望着她。

这幅素描复刻的,正是当初在幻境中所见。

年少的楚昭宁立在楚地长街,身后灯火如星子般缀满城郭。他运笔极细,连她当时衣角沾的桂花碎屑,鬓边被风吹乱的发丝,都勾勒得清清楚楚。

有些修士纵能驻颜长生,可年少时那抹纯粹的心境,终究如指尖流沙,再难寻回。此刻画中少女明眸皓齿的神采,恰是岁月最温柔的留痕。

楚昭宁指尖轻抚画纸,恍惚间似触到旧年楚地的晚风。这份礼物,比什么天材地宝都来得珍贵。

“走吧,去走走。”

“好。”

许青山自然而然地牵起楚昭宁的手。这一次,她没有丝毫迟疑,任由自己的手指与他交握。

掌心相触的温暖让许青山心头一颤。

他生性不羁,前世踏遍千山万水,从不为谁停留,只为追寻世间至险至美的风景。

可此刻牵着她的手,漫步在这寻常巷陌,却忽然觉得就这样与她在这小城终老,似乎也不错。

修仙问道?

去他妈的。

最动人的风景,此刻正在他掌心里安静地绽放。

他们信步来到隔壁陈屠户的院门前,正巧遇见小红穿着崭新的红袄子在院中玩耍。

“许先生、楚先生新年好呀!”小红欢快地伸出手,却被一旁的王氏轻轻拍了下手背:“没规矩。”

王氏歉然笑道,“丫头还小,不懂礼数,两位先生别见怪。”

在这太平无事的武安城,文风鼎盛,对有才学的女子也尊称为“先生”,与才子无异。

许青山轻笑:“我幼时也是如此。”说着,伸手揉了揉小姑娘的发顶,在她期待的目光中取出一枚温润的玉佩。

小红接过后,顿时笑靥如花,捧着玉佩爱不释手。

一旁的陈三肉见状,脸色骤变,连忙将玉佩从小红手中夺过:“许先生,这可使不得!此物太过贵重......”

小红顿时撅起小嘴,眼眶都红了起来。

“既是给孩子的,收下便是。”许青山笑着与陈三肉推让。

几番拉扯后,玉佩终是回到了小红手中。小姑娘破涕为笑,宝贝似的将玉佩贴在胸前。

“多谢许先生、楚先生!”

许青山看着小红欢喜的模样,眼中泛起一丝追忆。孩童总是如此容易满足,曾几何时,他也是这般期待着新年的馈赠。

只是后来年岁渐长,年味渐淡,到他那一代时,连走亲访友的习俗都已寥寥。

这块玉佩确实非凡,乃是斩杀九华宗陈江影后所得。通灵玉佩,有凝神静气之效,对修士而言都算珍贵,更遑论凡人。

不过此刻,他只觉得这物件能换得孩童一笑,便是值得。

牵着楚昭宁的手,两人来到隔壁程墨的院落门前。院门紧闭,却隐隐有药香飘出,与这年节的气氛格格不入。

院中一片冷清,毫无年节装饰,显然这对修士还未融入凡俗生活。

见许青山二人进来,程墨与韩露皆是一怔。

楚昭宁的容貌实在太过出尘,恍若九天仙子临凡,偏又察觉不到半点灵力波动。

“这大好的年节,两位不出去走走?”许青山笑问。

程墨与韩露相视一笑:“我二人初来乍到,城中并无相识,倒不如在院中清净。”

许青山意味深长道:“二位闭门不出,想必是心有郁结,或是有所求。这武安城虽小,或许正藏着你们想要的答案。”

程墨与韩露闻言神色一滞,待要追问时,却见二人已飘然离去。

“城里?”程墨摇头苦笑,只当是句客套话。

院门外,许青山脚步微顿。以他的神识之强,先前时日早将隔壁院中的争执听得真切,那争吵声中无半分儿女情长,尽是道途分歧之叹。

想来这对修士,亦是各有执念的可怜人。

两人漫步在热闹的长街上,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小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孩童们穿着新衣追逐嬉戏,空气中飘荡着糖葫芦和炸年糕的甜香。

远处传来阵阵喝彩声,正是城南诗会所在,才子佳人们围聚在彩棚下吟诗作对,好不热闹。

“去那看看。”楚昭宁忽然开口,清冷的眸子映着远处的彩灯。

“好。”许青山含笑应道。

就在二人朝诗会走去时,街角一位锦衣华服的男子怔怔望着楚昭宁离去的方向。他身旁的侍卫面容冷峻,眉宇间透着沙场历练的杀气。

“太美了!此等绝色,方配得上本公子的身份。”锦衣男子抚掌赞叹,他整了整衣冠,快步跟了上去。

侍卫眼中寒光一闪,默然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