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扬眉吐气

陈河眼睛一亮,忙唤来全家人跪听。

石头上金光流转,一行行医诀药方凭空浮现,从望闻问切的基础到草药配伍的精妙,密密麻麻爬满石面。

随后这些自己化为光柱,窜入五人脑子里面。

陈长云提笔抄录,指尖触到纸面时,竟能感觉到字迹里的灵气流动。

“切记,此书不可外传。”石头上的字迹陡然加重,“待你药铺站稳脚跟,再传炼丹之法。”

接下来的两个月,陈家的灯总亮到深夜。

陈长云对着医书逐字批注,陈东林和陈念辨认药草图鉴,刘玉芹则抱着陈长盛,听陈河念叨药材的性味归经。

有时念到晦涩处,陈河便去问仙石,石头总能给出浅显的解释,像位耐心的先生。

渐渐地。

书页上的草药图谱与三里村周边的草木渐渐重合,陈河指尖点着“蒲公英可消痈肿“那句注脚,心中谋划。

忽然抬头道:“这医馆不能凭空开。“

刘玉芹抱着襁褓中的长盛,眼神亮起来:“你的意思是......“

“我得'走'两个月。“陈河摩挲着书页边缘,“白天进山认药采药,晚上回来琢磨医理。村里人问起,就说我去镇上拜老大夫学艺了。“

“爹以前最喜欢瞎吹牛,叫别人听去,觉得爹不干正事,可爹如何将你们养大,你们是知道的。”

“所以我离开的两个月,肯定少不了村里面人的嘲讽,说了便由着他们说去,若是真真儿欺负了,不伤皮肉的,也忍下来!”

三兄妹齐齐点头,陈东林拍着胸脯:“爹放心,家里有我们盯着!“

次日天未亮。

陈河钻进长寿山的第一日,露水打湿了裤脚。

他蹲在向阳的坡地上,指尖抚过蒲公英带锯齿的叶片,与医书图谱比对再三,才敢连根拔起。

竹篓里很快躺着艾草、苍耳、紫苏,都是医书里标注的常见药草,可他仍不敢大意,每采一种便在心里默念三遍性味。

仙树给的医书字字带灵气,记错半分都觉亵渎。

深里回家时,竹篓底沾着的泥点蹭在门槛上,陈河慌忙用布擦去。

日头爬到树梢时,五婶去溪边洗衣,见着刘玉芹独自在田里薅草,便扬声问:“河哥呢?这大忙天的不见人影。“

“他......他去镇上寻个营生。“刘玉芹手底不停,声音却有些发虚。

这话像长了翅膀,傍晚就传遍了三里村。

二弟家的媳妇站在晒谷场边,故意扯着嗓子喊:“有些人啊,自家婆娘刚生了娃,田里稻子快荒了,倒想着往外跑,怕是想躲懒吧?“

这一年,自从三兄妹开始修行,田里和海里,确实渐渐荒废了。

一家人只保持着三兄妹修行和维持生计的基本日常劳作。

收成比不上别家,也便慢慢传出来陈河生了老四,供不起,开始不背一家之主的职责了。

陈东林攥着镰刀冲出去,被陈长云一把拉住。

“二弟!“陈长云压低声音,“爹说过,忍。“

陈念抱着陈长盛站在院门口,小脸上满是倔强:“我爹是去学本事了!“

“学本事?“二弟媳妇嗤笑,“怕不是学了两手骗人的把戏回来!“

刘玉芹听见了,只是将四个孩子带回家中,关上门来,不听不看。

“没事儿,孩子们,等两个月后,让他们瞧瞧。”

这两个月,陈河的竹篓每天都是满的。

悄悄在后院搭起竹竿,晒干后装进布袋子。

夜里他就着月光研读医书,竹篓里的草药渐渐堆成小山,书页上的字迹也被指尖磨得发亮。

村里的闲言碎语从未断过。

说什么的都有。

连三叔公都拄着拐杖来劝刘玉芹:“不行就报官吧,总不能一直等。“

刘玉芹只是笑:“他说两个月就两个月,错不了。“

这日清晨,村民们忽见陈河回来了,众人嘲弄,他不言不语,直到七日后。

在自家旁砌起间新屋,门框上挂着块木牌,用炭笔写着“陈医馆”三个字,木缝里还嵌着新鲜的木屑。

陈河特意选了块向阳的地方,门口摆着两排竹筐,左边晒着切段的葛根,右边晾着打结的艾草,药香混着稻花气飘出老远。

“河哥这是啥意思?打鱼种地不好好干,学那游方郎中骗钱?”

有人在田埂上指指点点。

二弟家的儿子更是捧着新买的玉佩路过,故意扬声道:“我爹说了,看病得去镇上的回春堂,村里的土法子哪能信?”

陈河只当没听见,低头将晒干的艾草捆成束。

倒是三叔公拄着拐杖走来,看着木牌叹道:“你想做便做吧,总比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强,回来了,就要好好照顾玉芹和儿女们。”

“三叔公若信得过,我给您瞧瞧?”陈河抬头笑道。

三叔公本是随口应承,却被陈河拉到医馆坐下。

只见他伸出三指搭在腕脉上,闭目凝神片刻,又翻看眼睑,询问作息饮食,一套流程下来竟有模有样。

“您这不是病,是夜里贪凉,风邪入了太阳穴。”

陈河起身取来生姜、葱白和陈酒。

“切碎了加醋炒热,用布包着敷在额头,每日两次,忌生冷。”

“三叔公,您看得上小子,便给你免费,若是有效,日后乡亲们前来,我定然比隔壁那大夫便宜三成!”

围观的人哄笑起来:“这哪是看病?分明是做饭!这就讲起收费了?”

三叔公也笑着摇头,却还是接了方子。

三日后天刚亮,陈河家的门就被拍得震天响。

开门一看,三叔公红光满面地站在门口,身后跟着十几个村民:“河小子!神了!我这头竟真不疼了!”

这下再没人笑了。

镇上回春堂离着三十里地,邻村的赤脚大夫又爱糊弄。

陈河说了自己会收的便宜,谁家没个头疼脑热?

一时间医馆里挤满了人,有送鸡蛋的,有拎着腊肉的,还有扛着新米来抵药钱的。

陈河忙得脚不沾地,刘玉芹在里屋帮忙抓药,三兄妹则趁着间隙打坐,听着外屋的喧闹声,丹田的灵气似乎都顺畅了些。

暮色降临时,陈河清点收入,铜钱串成了小山,灶台上还堆着半筐鸡蛋和一块腊肉。

“仙树果然没说错。”

他望着参天的仙树,嘴角的笑意里藏着踏实,“日子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