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阿夜设伏:在磁石区布置机关弩箭
永徽四年正月十八,亥时三刻。朱雀大街的磁石区上空悬着半轮残月,月光穿过七座日晷的铜制指针,在地面投下的阴影恰好组成北斗七星阵。阿夜跪在 "天枢" 位日晷旁,狼首面具的夜视功能正扫描地下三丈处的磁石层 —— 异常地质层的磁石分布呈现出 1.7 度的倾斜角,与司南胎记的弧度完全吻合,倾斜方向指向玄武门,每个磁石聚集点都对应着墨九测绘的误差图上的红点。
"第一组弩箭定位。" 阿夜按下面具侧面的机关,面具投射出的星象图立即与地面阴影重合,图中 "天枢" 至 "摇光" 的七颗星位上,浮现出司南推导的时差方程式。她让暗卫在每个星位埋下三具机关弩,弩箭的金属箭头经机关测绘仪检测,含有与墨九考据的前朝官造铜符相同的合金成分,只是多了层星象草汁液,箭头的磁化程度是普通铁器的七倍 —— 对应七枚铜符的能量总和。
暗卫们埋设弩箭的间距严格控制在 1.7 丈,这个精度经司南验证,恰好是长安日晷误差表的修正值放大十倍的结果。阿夜注意到最西侧的弩箭突然微微颤动,面具的震动检测仪显示,震动频率与运河铜钟的共振频率相同,"是地下磁石在呼应。" 她俯身查看弩箭旁的土壤,磁石粉末在月光下形成的纹路,与第 77 章太极宫密道的铜符铸造模具烙印完全吻合,"每道纹路的走向," 对应着星象教徒巡逻路线,"第七道纹路的终点," 正是模型推演的地动震中。
墨九推着装满机关配件的推车赶来,车斗里的四十九个齿轮按北斗七星阵排列,齿轮的齿距经测量为 1.7 寸,与墨九计算的假秋分误差值完全相同。他比出 "三重触发" 手势,机关盒显示弩箭将通过三种方式启动:
磁石触发:当星象教徒携带的铜符坯料进入 1.7 丈范围,磁石感应会启动弩箭
声控触发:铜钟的共振频率可激活备用机关
时间触发:按对照表的假秋分时间自动发射
每个齿轮的侧面都刻着星象符号,与拼接的北斗七星残片错误排列完全相同,"天璇" 位的齿轮还嵌着赤铜颗粒,颗粒的分布密度与新符研究的铜符能量指数一致,"这些颗粒," 阿夜用面具扫描后发现,"会在秋分当日的星象能量下膨胀," 卡住齿轮阻止误触发 —— 这是墨九根据司明工坊的图纸设计的保险装置。
亥时正刻,阿夜站在 "天璇" 位日晷旁,面具投射的三维地图上突然亮起七个红点:红点的移动轨迹与教徒供述的秋分行动路线完全相同,每个红点的停顿时间都是 1.7 刻,与测算的长安洛阳时差误差一致。"他们会在辰时三刻到达这里," 阿夜指向最东侧的红点,"按突厥文献的祭祀仪式," 在日晷阴影重合时开始布置磁石,"阴影重合的角度," 经机关测绘仪测算,"恰好能触发我们的第一层弩箭。"
司南带着天枢符赶来,符身投射的青光与日晷指针产生共振,共振形成的能量网中,浮现出星象教徒的模拟影像:他们穿着的工匠服饰上,磁石粉末的分布与模具分析的烙印完全吻合,太阳穴的朱砂痣在青光下泛出金属光泽 —— 与朱砂痣真相的高温灼烧特征一致。"这些烙印不仅是标记," 司南指向影像的太阳穴,"还是简易指南针," 会被地下磁石层吸引,引导他们走向弩箭阵的核心,"就像司南顿悟的 ' 星象定位标记 '。"
阿夜的面具突然发出警报,警报频率与铜钟相同。三维地图上的 "天玑" 位红点突然加速,移动速度与铜符能量的增速完全相同 ——1.7 倍 / 七天。她立即让暗卫调整该区域的弩箭角度,调整幅度经换算为 1.7 度,与实验结果的方位误差值一致。"是巡逻的教徒," 阿夜认出红点的移动模式与阿夜巡逻时发现的可疑人员完全相同,"他们在测试磁石密度," 测试点的坐标与误差图上的峰值点完全吻合。
子时初刻,四十九具机关弩全部布设完毕,弩箭的发射角度在地面形成的轨迹与死亡留言的时差曲线完全相同,只是在 "天枢" 至 "摇光" 的七处拐点形成直角 —— 对应布局解析的七枚铜符防御位。墨九比出 "能量循环" 手势,机关盒显示弩箭的机括与地下磁石层形成闭环,每次发射都会吸收磁石能量,使后续弩箭的威力提升 1.7 倍,这个增幅规律与教徒供述的磁石密度增长规律一致。
阿夜让暗卫在弩箭阵外围布置伪装 —— 七堆看似废弃的铜屑,铜屑的成分与日晷指针上的金属残留完全相同,反射的月光在地面拼出的星象图,与沙画解析的七星连珠异常排列完全一致。"这是给他们的诱饵," 阿夜指向最显眼的一堆铜屑,"里面混着刻漏底部的铜符碎片," 会被教徒的铜符坯料吸引,"就像墨九机关的铜符触发功能。"
子时正刻,司南将天枢符嵌入 "天枢" 位日晷的底座,符身立即与周围的弩箭产生共鸣,共鸣频率随星象变化的曲线与星象模型的数据完全吻合。光网中浮现出秋分当日的防御推演:当第一波教徒触发弩箭时,磁石能量会被引导至 "天璇" 位,那里的备用弩箭将在 1.7 刻后发射 —— 对应对照表的假秋分误差递增规律,"这是父亲留下的连锁防御," 司南望着光网中司明的虚影,"每个铜符都能激活对应星位的防御," 只是 "天璇" 位的防御因缺少铜符而功率不足,"需要 1.7 倍的磁石能量才能弥补," 与新符研究的能量差完全相同。
丑时初刻,阿夜的面具捕捉到西北方向传来的马蹄声,声波分析显示骑手的呼吸频率与伪装工匠的星象教徒完全相同 —— 每七次呼吸停顿一次,停顿间隔 1.7 秒。她立即让暗卫隐蔽,自己则登上 "天权" 位的阁楼,阁楼的窗格纹路由赤铜打造,纹路间距 1.7 寸,与长安日晷误差表的修正值一致,透过窗格观察的视野恰好能覆盖整个弩箭阵,"他们的先锋来了," 阿夜握紧腰间的波斯弯刀,"比计算的时间早 1.7 刻," 这意味着教徒可能提前行动。
墨九迅速调整机关盒的参数,弩箭的触发阈值立即降低 1.7 个单位,与实验结果的最小误差值相同。他比出 "双重保险" 手势,机关盒显示即使磁石干扰失效,弩箭也会按对照表的假秋分时间自动发射,发射指令将通过机关测绘仪的加密频道同步,频道频率与铜钟的共振频率相同,确保不会被星象教徒截获。
丑时正刻,三名骑手进入弩箭阵的外围,他们腰间的铜符坯料立即与地下磁石产生反应,坯料表面的星象符号开始发光,发光轨迹与残片拼接的北斗七星残片完全相同。阿夜注意到 "天璇" 位的符号亮度是其他星位的 1.7 倍,"他们在测试能量反应," 与新符研究的铜符能量分布一致,"这个亮度," 经面具测算,"刚好能触发第一层警报," 却不足以启动弩箭 —— 这是墨九设计的甄别机制,用于区分普通教徒与核心祭司。
司南突然按住阿夜的肩膀,天枢符投射的光网中,骑手的马蹄铁突然反射出异常光芒:马蹄铁的内侧刻着北斗殿的狼首标记,标记的齿痕间距 1.7 毫米,与太极宫密道的铜符铸造模具烙印完全吻合。"是祭司亲卫," 司南指向光网中放大的标记,"他们的马蹄铁含磁量是普通铁器的七倍," 对应布局解析的七枚铜符,"用来破坏我们的磁石感应。"
寅时初刻,亲卫们开始在弩箭阵外围撒布磁石粉末,粉末的分布轨迹在月光下形成的曲线与死亡留言的时差曲线完全相同,只是在 "天枢" 位出现七个分叉 —— 对应日晷阵列的七个节点。阿夜的面具显示,这些粉末的磁化方向与地下磁石层相反,会形成干扰磁场,使弩箭的磁石触发装置失效,"但他们不知道," 阿夜冷笑,"我们还有声控和时间触发。"
墨九比出 "反向利用" 手势,机关盒显示他已将干扰磁场的参数输入弩箭系统,当粉末浓度达到阈值时,反而会触发备用机括,这个阈值经计算为 1.7 克 / 平方丈 —— 是地质分析的磁石密度的七倍。他转动机关盒上的星象盘,盘上的 "秋分" 刻度立即与当前星位形成 1.7 度夹角,与司南计算的七星连珠日期误差完全相同。
寅时正刻,亲卫们完成侦查开始撤离,他们的离去路线在地面磁石粉末上留下的轨迹,与墨九计算的作案时间路线完全吻合。阿夜没有下令追击,而是让暗卫们加固弩箭阵的伪装,"他们会按祭祀方位带更多人来," 她指向面具投射的路线终点,"那里是玄武门的地下密道入口," 与铜符背面的地形图标记完全相同,"我们的弩箭要在他们进入密道前拦住。"
司南将天枢符从日晷底座取出,符身投射的光网立即收缩成一道赤铜色的线,线的长度经测量为 1.7 丈 —— 恰好是弩箭的有效射程。光线上浮现出司明手写的防御口诀,口诀的每个字都对应着一个弩箭触发参数,参数值经换算与时差方程式的解值完全相同,"父亲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一天," 司南望着口诀末尾的 "天璇" 二字,"他把最关键的防御参数," 留在了江南道的天璇符里,"没有它," 我们的防御会有 1.7 刻的漏洞," 与对照表的误差值一致。
卯时初刻,东方泛起鱼肚白,七座日晷的阴影开始向东移动,移动速度与实验结果的方位误差增速完全相同。阿夜最后检查了一遍弩箭阵,确认每个机关的参数都与墨九计算的假秋分时间精准对应,"从辰时三刻到午时三刻," 七个时辰的防御无缝衔接,"就像投影的二十年前星象," 只是这次我们站在了防御的一方。
墨九的机关盒突然发出提示音,提示内容显示所有弩箭的时间触发装置已与观星阁的浑天仪同步,同步精度达到 0.17 刻 —— 长安日晷误差表的最小单位。他比出 "静候秋分" 手势,机关盒的屏幕上,七枚铜符的虚影正缓缓向北斗七星阵的位置移动,只是 "天璇" 位的虚影仍处于空白状态,空白处的坐标经换算,与铜符坯料的 "溧水" 刻痕完全相同。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日晷指针,阿夜带着暗卫们悄然撤离磁石区,只留下四十九具弩箭在地下静静等待。狼首面具的最后一次扫描显示,整个弩箭阵的能量分布与墨九测绘的误差图形成完美的互补 —— 哪里有磁石干扰,哪里就有弩箭的防御,这种互补性就像铜符拓片与实物的吻合,只是还差一块关键的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