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一贱下天山

第564章 阻击(一)

第564章 阻击(一)

1643年1月22日,南太平洋,比奥比奥河口外海。·s·a_n,y?e?w~u/.+n¨e~t′

碧蓝的海水在西北信风的吹拂下泛起细碎的白浪,十余艘悬挂赤澜五星旗的战舰静静地停泊在距离智利海岸数海里外的海面上。

主桅上的观测哨仔细地眺望着远方的海平线,甲板上,水手们在进行着日常的维护工作,但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却挥之不去。

在旗舰“海燕号”的指挥舱内,远征军总司令魏应滨正专注地听取情报总局美洲司探员莫雷诺的汇报。

桌上摊开的海图旁,堆迭着厚厚的卷宗。

“在一百年前(1541年),西班牙将军佩德罗·德·瓦尔迪维亚率领一百五十名西班牙士兵和一千余印第安仆从远征智利。”

“他们穿越了智利北部的沿海沙漠(阿塔卡马沙漠),在中央谷地的马波乔河畔击败了人数众多但装备原始的印第安人,然后在当年十二月建立了圣地亚哥城,以此作为西班牙王国征服智利的前哨。”

“不过,在半年后,西班牙主力撤回秘鲁,当地的阿劳坎人发起反击,攻破这座简陋的木栅堡垒,最终将其付之一炬。幸存的数十名西班牙人逃到了一个小岛上坚守待援,一直等到两年后秘鲁援兵来救。”

“随后几年,西班牙人稳扎稳打,沿着海岸线建立了一系列据点,将势力范围逐步推进至比奥比奥河以南,并在河口位置建立了康普塞西翁城。”

“不甘屈服的阿劳坎人在首领劳塔罗的率领下不断反击西班牙人的统治,并在图卡佩尔要塞突袭战中,将时任智利督军的瓦尔迪维亚俘获,然后将其杀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尽管阿劳坎人骁勇善战,善于学习,甚至还掌握了西班牙人的骑兵战术和运用火枪,频频给予西班牙人重创,取得的战果也比起美洲其他印第安部族强出许多。”

“但他们的社会组织松散,各部落难以形成长期统一的指挥,武器上也始终处于绝对劣势,这使得他们根本无法将西班牙人彻底驱逐出智利。”

“经过数十年的血腥拉锯战,阿劳坎人最终凭借对复杂地形的熟悉和灵活的游击战术,成功地将西班牙人的有效控制线阻挡在了比奥比奥河以北,保住了南方的广阔家园。”

“旷日持久的‘阿劳坎战争’成了西班牙王国身上一道难以愈合的‘流血伤口’,持续消耗着秘鲁总督区的财富和兵力。在这种背景下,迫于现实压力,获得秘鲁总督有限授权的智利殖民当局,终于在去年八月,与阿劳坎人的主要首领们在基林河畔举行了正式和谈。u卡t/卡′=e小¢?说??网?=( ??更\新#]¤最?快!”

“未久,他们便签订了《基林和约》,相对而言,这份和约在美洲地区,对印第安土著来说是较为公允的,甚至还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条约明文规定,双方以比奥比奥河为天然边界,彼此停止敌对状态,河南岸的土地归马普切人自治,西班牙人则承诺从边界线附近的几个前沿要塞撤军。”

“不过,西班牙人在南边还保有奇洛埃岛、瓦尔迪维亚等几块飞地,依托优势的海上力量继续对阿劳坎人施以军事威胁。”

新华情报总局美洲司探员莫雷诺说到这里,语气转为凝重:“但是,司令官,以我们情报总局的深入分析来看,这份和约的根基并不牢固。它更像是一场疲惫的休战,而非真正的和平。”

“据悉,在签订和约后的一年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仍摩擦不断,例如对牲畜的争夺、对资源的觊觎、以及相互越界的小规模袭击仍时有发生。”

“更重要的是,圣地亚哥和康普塞西翁的西班牙殖民者内部,特别是军方和渴望获得更多土地的庄园主,对这份条约充满了鄙夷和不满,视其为对‘野蛮人’的屈辱让步。许多激进派军官始终不甘心,仍在暗中策划,企图有朝一日彻底征服南方。”

“……”

莫雷诺说完,将手中的一堆卷宗向前轻轻推了推,然后身体挺直,双手置于膝上,目光沉稳地望向桌后的远征军总司令魏应滨,静待指示。

远征军总司令魏应滨接过那份资料,随意地翻了翻,然后轻声问道:“也就是说,我们有可能联合那些阿劳坎人一起进攻智利地区的西班牙人?”

“是的,司令官。”莫雷诺肯定地点了点头:“不过,阿劳坎人组织比较松散,未形成统一的政权,暂时分为几个势力较大的部落。若是与他们接触的话,怕是要费不少心思。”

“你们情报总局对此应该有预案吧?”魏应滨笑着问道。

“回司令官,我们情报总局在战前是制定了若干针对阿劳坎人的援助预案,准备在西班牙人的后方扶植这么一股可堪一战的地方土著势力。”莫雷诺小心地回道:“不过,这需要我们新华在战场上对西班牙人取得更多辉煌胜利,由此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期待。”

魏应滨站起身,走到舷窗前,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海岸线:“嗯,我们舰队集结于此,就是为了一场更为辉煌的胜利。”

他转过身,目光咄咄地看着莫雷诺:“你认为那支来自加勒比海的西班牙特遣舰队在穿过麦哲伦海峡后,一定会将驻泊补给点选在比奥比奥河口位置的康普塞西翁港?”

“呃……”莫雷诺迟疑片刻,略微欠身,语气肯定地说道:“是的,司令官。_h.u?a′n¨x`i!a¢n¢g/j`i!.+c~o^m+尽管在更南方的奇洛埃岛上还有西班牙人的据点,但该岛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物产有限,根本无法为一支拥有十余艘大型战舰的舰队提供充足的粮食、淡水和舰船维修条件。”

“而瓦尔迪维亚处于阿劳坎人势力包围之中,若是舰队抵达,可能会刺激到当地阿劳坎人的神经。故而,卑职判断,西班牙舰队指挥官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必然会选择设施比较完善、物资相对充裕的康普塞西翁港作为其停靠补给点。”

魏应滨脸上露出一丝赞许的笑意:“嗯,很好。若是我们此番能突袭西班牙舰队成功,你们情报总局当功不可没。”

“哦,当然,还有你,莫雷诺探员,你提供的这份关键情报和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待战事结束,我会亲自向内政部(情报总局的直管上级单位)为你请功!”

莫雷诺闻言,立即从椅子上弹起,身体站得笔直,向魏应滨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他的脸上因激动而泛红,但声音依旧保持克制:“谢司令官栽培!为国效力,探明敌情,是卑职的本分!”

“嗯,你先下去休息吧,若有其他情报咨询,我会再唤你过来。”魏应滨站起身,绕过桌案,用力地拍了拍莫雷诺的肩膀。

“是,司令官!”莫雷诺再次敬礼,随后利落地转身。

一个月前,魏应滨所率领的新华突击舰队在卡亚俄港外阻击西班牙秘鲁分舰队和宝船队的突围后,并未急于离去,而是暂时停泊至附近的圣洛伦索岛,对受损的船只进行简单维修。

值得庆幸的是,一夜的混战并未对舰队船只造成致命性损伤,只是一些无甚大碍的“皮外伤”,稍事修补更换,便能恢复既有的战斗力。

断裂的桅杆被换下,被炮弹撕裂的风帆需要缝补,船壳上那些被实心炮弹砸出的窟窿,也要用预先准备好的木板和麻丝沥青进行了紧急填补。

而人员方面,阵亡十二人的遗体在庄重的海葬仪式后长眠太平洋,受伤的二十六人也得到了随船医官的妥善救治,舰队的整体士气仍得以维持。

尽管让大部分西班牙宝船逃遁而去,但缴获也算丰厚。

除了两艘西班牙舰船(一艘战舰,一艘宝船)受创严重,无法施救,将其尽数凿沉外,新华舰队还是完整俘获了另外三艘舰船。 经过一番清点,发现一艘宝船上装载着令人眼热的三十多万比索银币,剩下的则是堆积如山的南美“特产”:一包包、一桶桶蔗,还有捆扎整齐的烟叶、成袋的可可豆、泛着暗红色光泽的铜料,蓬松柔软的羊驼毛……

随军的书记官初步估算,这些物资的总价值大概在五十万新洲银元左右,算是一笔不小的收获。

但喜悦之余,一丝懊恼也随之蔓延。

因为,根据被俘西班牙人供述,两艘满载金银的宝船竟趁着夜色和混乱成功逃脱了。

这让舰队上下无不扼腕叹息,眼看着到嘴的这么大一块肥肉,居然最后不翼而飞了。

经过一周的休整,舰队升帆起航,沿着南美洲西海岸一路向北逡巡。

或许是为了发泄未能捕获运银船的郁闷,或许是为了进一步打击西班牙殖民者的士气、彰显新华的武力,魏应滨司令官下达了一系列攻击命令。

舰队在所经过的西班牙港口城镇施以猛烈的炮火问候,瓦乔、巴兰卡、钦博特、特鲁希略皆遭新华炮击。

舷侧炮窗次第打开,黑洞洞的炮口喷吐出火焰与硝烟,将一枚枚沉重的炮弹砸向岸上的码头、仓库和殖民建筑。

对于一些防御尤其松懈、甚至没有像样岸防工事的小港口,魏应滨更是派出随舰的陆战队士兵乘小艇登陆,进行扫荡式袭击。

他们焚毁码头设施,洗劫财物,强掳工匠,或者将西班牙人仓皇遗弃的小型船只尽数掳走或击沉,让整个秘鲁海岸线笼罩在一片恐慌之中。

就在舰队进抵瓜亚基尔,准备对这座秘鲁总督区最为重要的港口施以无差别攻击时,却不想与阿卡普尔科港赶来的支援舰队相遇。

他们不仅带来了一条重要消息,还报告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支援舰队的指挥官孙定远少校向魏应滨汇报,他们在奉命前来加强远征舰队的力量,并航行至曼塔附近海域时,幸运地截获了那支从卡亚俄港逃脱的西班牙宝船队。

一场激烈的交锋后,支援舰队击沉了一艘护航的西班牙战舰,成功俘获另外一艘战舰和两艘宝船。

令人振奋的是,其中一艘宝船的底舱里,竟然满载着黄澄澄的金块和白的银锭,初步估算价值超过一百万比索银币!

此外,船上还有大量的珍珠、宝石和其他美洲特产。

这笔巨额财富的缴获,可以说完美弥补此前卡亚俄之战的遗憾,甚至远超预期。

不过,支援舰队也遭遇了不小的损伤。

“海隼号”、“海沧号”两舰多处受创,尤其是前者,船体损害严重,目前不得不滞留在数百海里外的圣克鲁斯岛(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进行全面的维修。

那几艘被俘获的西班牙宝船和货物也暂时存放在那座小岛,等待舰队主力护送,一起返回新华本土。

当魏应滨听到孙定远报告,说西班牙加勒比海舰队组织了一支规模庞大的特遣舰队已经从古巴出发,准备前往太平洋海域,与新华舰队展开战略决战,顿时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视。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细致的推演,魏应滨当即做出决定,合二为一的舰队掉头南下,主动迎击这支远道而来的西班牙舰队。

根据推算,西班牙人在离开古巴哈瓦那港后,一定会沿着美洲大西洋一侧海岸徐徐南下。

沿途之中,他们除了能在委内瑞拉的库马纳或拉瓜伊拉获得有限的补给外,在广袤的葡属巴西海岸,将不可能得到任何帮助,甚至还会遭到荷兰人和葡萄牙人的针对。

即使,西班牙舰队抵达拉普拉塔河口,那座小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港,又能提供多少物资给这么一支庞大舰队补充呢?

接下来,还有两千多公里荒凉而贫瘠的巴塔哥尼亚海岸和一条巨浪滔天、气候极其恶劣的麦哲伦海峡等待着西班牙舰队去征服。

而这支西班牙舰队成功穿越海峡,进抵太平洋一侧,迎接他们的是智利南部那片支离破碎、汹涌的西风带和复杂的暗流。

当西班牙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智利中部平静大洋时,怕是早已“人困马乏”、补给亦将耗尽的疲弱之旅。

试问,这样的舰队在新华人面前,战斗力还能保有几分?

总不至于,等他们进抵卡亚俄港获得充分的休整和补充后,再与之进行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战,然后敌我双方打得两败俱伤。

那可真是脑袋秀逗了!

打仗,就是要趁他虚,要他命。

趁着西班牙人一路长途跋涉,正值强弩之末时,不揍得它遍地找牙,那还更待何时!

新华舰队当即日夜兼程,迅速南下,直抵比奥比奥河口康普塞西翁港,准备在此以逸待劳,等待西班牙舰队的到来。

当然,新华舰队也曾对康普塞西翁港进行过试探性攻击,但该殖民据点作为西班牙人与阿劳坎人长期对峙的前沿要塞,防御森严,堡垒坚固,而且还驻有数百名西班牙殖民军,在缺乏大规模陆军支援的情况下,仅凭十余艘舰船根本就啃不动。

于是,他果断下令舰队停止攻击,退至河口外安全的深水区抛锚停驻。

舰队并未远离,而是如同一群耐心的猎手,在比奥比奥河口外布下了埋伏。

为了扩大预警范围,确保能及时掌握西班牙舰队的动向,魏应滨派出了两艘巡航舰前出至河口西南约三十多海里外的圣玛丽亚岛附近海域,执行预警任务。

他们的任务至关重要,必须在西班牙特遣舰队抵达这片海域的第一时间,便将警讯通过预定的烟火或炮声,迅速传回主力锚地。

现在,整个舰队都在安静地等待猎物到来。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