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大明水师!

随后卢象升、曹文诏及当地总兵黄龙齐齐开口,话里话外尽是对大明未来的展望。

就在洪承畴他们在军营内好好部署、务必做到事无巨细之时,辽东之处没了吴三桂这位游击将军,只剩祖大寿这位辽东总兵镇守锦州城,却也迎来了中原之处的其他将军,赫然正是此前劝降闯王高迎祥成功的孙传庭。

他领着麾下精锐抵达了这里。

而得知朱由检带着京营新军已前往皮岛,孙传庭一脸懊恼之色:“迟了!紧赶慢赶,终究还是迟了这一步。”

孙传庭扶着额头,满是惋惜神情,好似直接错过了足足一千万两白银,着实大为叹息。

……

由于孙传庭的到来,在这辽东锦州城之内,提前赶到的闯王高迎祥还有其麾下的罗汝才、贺一龙等人全都松了口气。

虽然他们是站到了大明的阵营,可即便是大明武将勋贵一方也都有着派系之别,而赫然间。

他高迎祥还有其麾下的一众投降将领,严格意义上而言,可都是他孙传庭的嫡系部队。

如今带头老大来了。

他们这些做小弟的当然得见上一面。

于是当日,高迎祥领着身后几人到了孙传庭的府宅清庭小院。

“末将见过大人。”

高迎祥身着青甲,拱手抱拳作揖行礼。

孙传庭满意地看了他们一眼,微微颔首,咽了一口清茶,述说起了他们到了这辽东城之处的所作所为:“祖大人同本总兵言说过你们的功绩,守着锦州城还有关宁防线,如今这关宁铁骑已是被调走了大半,寻常的只剩不到三分之一,而这关宁防线还能如眼下这般固若金汤,你们算是居功至伟。”

孙传庭轻轻开口,高迎祥未曾答话,身后的罗汝才、贺一龙二人嘴角纷纷微扬,面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立了功才能升官发财。

“一切皆都是大人栽培,我等不过是听命行事罢了。”

高迎祥既能够做到这闯王的位置,在这官场上人情世故的那一套也是炉火纯青。

孙传庭又看了他一眼,不置可否,随口间就已说出另外一个讯息来:“如今这辽东城外,只剩下那镶蓝旗满清其中一旗精锐。”

“朝鲜之战乃是国运一战,如今太祖皇帝已然调集大军前去,除了各处重镇边关还有地方府兵,天下精锐十之八九齐齐前往那朝鲜益州平壤之处,为的便是不让他满清入主我中原大地。”

孙传庭眯着眼睛,眨眼间已是说出了当下国朝之间一等一的大事,也是军务之类的重要战略。

卢象升、曹文诏、秦良玉、左良玉他们这些人一一都前往那皮岛东江之处。

他孙传庭虽是由于劝降一事迟了一步,但并不代表他对于军中的内情一无所知。

“莫要想着前去朝鲜之处,如今守好这关宁防线,守住这辽东便已是一份功劳了。”

孙传庭意有所指地开口。

高迎祥点头称是。

几日后,孙传庭领着他手下的精锐迅速离开了这辽东之处。

高迎祥还有左良玉、罗汝才、贺一龙以及他们手下的大军,虽是有些可战之兵,但还称不上精锐二字。

这样的人手,守着辽东各处大城。

在有着祖大寿的排程下,守住这辽东城不算是什么难事,可若是主动出击和那些八旗精锐硬碰硬,就实在是太不明智了。

目送孙传庭以及其麾下一应精锐浩浩荡荡离开。

罗汝才矗立城墙之上,撇了撇嘴,双手一把握住那冰凉的城墙沿边,悠悠开口:“孙大人这是瞧不起咱们兄弟几个,不就是区区的八旗鞑子吗?”

“来到这辽东之处又不是没跟他们硬碰硬过。”

贺一龙白了他一眼:“说着轻巧,那是关宁铁骑压上前,咱们不过也就是靠着太祖皇帝军械所之内的火炮之力。”

“有了这火器的优势,才勉强能从那八旗子弟手下讨上一绕。”

诚然。

他们这些流寇大军已然精简,留下了不少的可战之兵,但同精锐二字还有着不小的距离,哪怕来到了这辽东城之处,加入了军营的训练,俨然向正规化的趋势进发,也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成长为和八旗精锐。

如今天下最利害的军事武装一样的档次。

高迎祥抬了抬手。

下一刻,罗汝才、贺一龙他们两人纷纷闭了嘴。

高迎祥负着手沉声说道:“听孙大人的便是。”

“既是入了大明,当了这朝堂的官,就该按照规矩行事,以下犯上乃是朝堂大忌,更是让我们自毁前程。”

高迎祥可比身后的罗汝才还有贺一龙二人要深谙这官场之道。

这段时日在辽东之处,他可不是什么都没做,费心跟祖大寿这位辽东之处的一把手打好关系,同样也跟当地的各处大族打成一片。

这其中有不少的世家、大都地方豪族,之前本就跟他高迎祥有所联络,若非太祖皇帝普天大赦,他们哪能再继续接触?

那却是绝不可能的事宜。

……

随着孙传庭的离开,这辽东又陷入了一片片的战火。

满清盛京八旗精锐十数万大军前往朝鲜,已是占据鸭绿江一线防线,大军汹涌浩瀚之势更是齐齐逼向朝鲜北方重镇平壤。

而与此同时,在大明这一方,中原天下北方、南方各处,成国公朱纯臣的新军早早的在宫内太监方正化的催促之下,同样也北上前往朝鲜。

新军或许算不上精锐,但对于火炮、利用火器的使用绝对能够够得上档次,能给予那些八旗骑兵重大的伤亡。

这就是朱元璋为何要让这训练不过数载的新军前去的缘故,可不是让他们白白送死的。

如此一来,天下大势便齐齐全都落在了朝鲜之处了。

大明京城,无声无息间,开春时节已过,朝鲜之处的战争打响之后,大明的各路军马调动之日,京城之内似也是迎来了一片盛暑。

炽热的高温让京城之处百姓那与国同庆的欢快兴奋,似也是焦躁了一些,百姓上街的次数明显变少,京城之处的繁华好像也因此安稳了许多。

“满清皇太极,称帝的天子,竟有如此之大的魄力。”

当朝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宅子内,位居在那凉阴之下、道道碧绿竹林深处,小屋内散发着一道道的冰寒之气,却是难得的避暑之物。

虽是盛夏时节,但与这京城之处的权贵达官贵人相比,照样能够过得滋润,游刃有余。

掂量着手上的《大明日报》,看着开面上关于朝鲜战争的又一篇捷报,温体仁咂巴一下嘴,感受着四处的凉意,心中的几分焦躁似的也是被抚平了许多。

“这大清确是为我大明劲敌,太祖皇爷能于去年时光便能提前做好那朝鲜之防,不使其及我大明江山,恐怕他皇太极再如何气吞山河、枭雄万里,终也是敌不过太祖陛下的。”

几人轻轻言语间,目中亦显出一份份的无奈。

如此玄妙之手段。

连敌国天子都远不及,何况他们这些庙堂朝臣。

温体仁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庆幸之意。

幸好他早早归顺,否则今日的他、温家的主子,恐怕早如同这京城之处的众多东林党人般落了大牢,成了阶下囚。

连同他温家也要被抄家灭族,落一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竹林小屋内享受这冰屋待遇的,非是他温体仁独独一人,还有他这党派的一应内阁大学士,以及那两位兵部的重要官员。

正是兵部尚书张凤翼,还有侍郎杨嗣昌。

“大清国力的确强大,可惜遇上了太祖陛下,所以大清必败。”

“朝鲜之处,精锐齐发,还有不间断的粮草、粮种,更有那神武大炮等火器之威,再加上太祖陛下的多方布置,牵连着朝鲜之处,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大明胜的把握不小。”

两位内阁大学士微微开口。

至少从目前看来,在朝鲜之处他们大明并未失败。

只是说着说着,二人话锋一转。

阴阳怪气的口吻便落在了那兵部尚书张凤翼还有侍郎杨嗣昌的头上,“只是张大人和杨大人似乎对我等有些离心离德了,此前这辽东之处劝降一事,为何不同我这党之人、同我等人好好商议一番?”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温体仁老神在在地端着清茶,目不斜视地看向前方,并未有针对杨嗣昌还有张凤翼二人之意,但他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态度。

张凤翼微微一笑:“好叫两位阁老知晓,如今太祖陛下独掌乾坤,太祖吩咐之事定当第一时间行动,若是稍有半分差池,恐怕我等便是要负了圣恩。”

“东林党的前车之鉴在前,两位阁老也不希望今时今日有锦衣卫指挥使登门拜访?”

杨嗣昌见顶头上司这般硬气,一时之间也助长了威势:“两位阁老,当下于我这党而言,最为至关重要之事,可并非是茁壮己身,而是自保无虞。”

伴随着他们两个兵部重要官员一一开口。

方才冷言嘲讽的那两位阁老闭口无言,正准备反驳之时,温体仁抬了抬手,将他们二人拦下:“罢了,嗣昌还有凤翼他们做得是对的。”

“特殊之时,当行特殊之举,我这党也的确该夹着尾巴做人了。”

温体仁放了话。

在这竹林小屋之内,这等高层的争执也就这么过去了。

……

此时紫禁城武英殿内,朱元璋正快速处理着天下各处的政务。

他虽处理了徽商、晋商范家,还有那江南的汪家、吴家,皆都为朱家的江山输送了不少的银钱,加起来足足有上亿两白银之多。

可朱元璋大手一划,上亿两白银中的多半便如同流水一般哗哗流走,连声都不带响的。

直接将辽东之处还有各处精锐卫士的军饷补足,包括驿站也全都重新建立,以及之前所欠的饷银全都补上,甚至连同一众文官的俸禄,朱元璋后续见略有宽裕,也全都补了上去。

使得开源节流之下,还有那精盐慢慢推广、蜂窝煤卖出的银钱,到了如今也不过只是勉强能够周转而已。

说一千道一万,总而言之一个字:大明朝还是缺钱。

重要的政务处理完,朱元璋吐出一口浊气,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在旁边案几上同样打量着一应政务的皇太孙朱慈烺,轻声一笑。

“太祖皇爷爷。”

朱慈烺脆声应着,迈着小碎步跑了过来。

朱慈烺皱巴着小脸,面露担忧:“太祖皇爷爷如此行事,国家大事岂非有些穷兵黩武之嫌?

当下南北之处虽有英国公张世泽以及各处的总兵继续固守,可真正的精锐却尽数被皇爷爷调往那朝鲜之处,连同父皇也都一并御驾亲征。

若此战大获全胜,自无不可;可若是一旦败了……”

朱慈烺轻轻言语,眉头紧紧蹙了起来。

这话旁人万不敢说。

既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再严重一点怕是有非议社稷之罪。

朱元璋听后并未恼怒,反而再度发出笑声,抚了抚朱慈烺的小脑袋:“这才是为君者的思维。

既是国战,自当该一战而下。”

“那大清还有贼人皇太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染指朝鲜,若是太祖皇爷爷不加以阻拦,早晚有一日,这战火便会蔓延到我大明江山。

辽东之处虽有关宁防线,还有各处天险边关重镇,但天下精锐总共就这么多,那些重镇之处的军饷改制,哪怕皇爷爷之前有所安排,可一时间却不得见效,如今他们一个个还能乖巧温顺,不过是惧着你太祖皇爷爷的威严罢了。”

“早晚都有这么一战的,与其在咱朱家的土地上打,不如放到外面去打。”朱元璋娓娓道来,在这武英大殿向朱慈烺说出了君王的一些想法。

说着说着,朱元璋不由继续问道:“烺儿,可以猜猜如今皇爷爷下一步该调令谁?”

跟在朱元璋身边学习了一段时间,朱慈烺虽年纪还小,但对于大明各处军队已有了个大概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