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愤怒的皇太极

见春秋鼎盛的秦良玉望过来,朱由检看了她一眼,轻轻一笑:“若秦将军在这场战役之中取得大功,朕也绝对不吝赏赐。”

“多谢陛下。”

秦良玉连忙单膝下跪行礼.

见此一幕,急性子的左良玉、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也一个个不甘示弱,立刻放声大喊:“还请陛下放心,我大明千秋万代,永远昌盛,区区大清建虏鞑子怎是我大明一合之敌?此番定要在这朝鲜迎头痛击,让他们知晓我们大明的厉害。”

顷刻间的功夫。

在这营帐之内,一众将领们的积极性也彻底被调动起来。

朱由检看了更是心满意足,大明若是都不在了,还吝啬这些赏赐有什么用?

有功则奖,有过则罚,亦是他朱由检在太祖皇爷身边学到的东西。

见得这群将领这般,朱由检微微点头。

就当此事要落幕之时,朱由检下意识地却又看向了这军伍之中的勋贵代表成国公朱纯臣,不由得嘴角微翘,带着几分调侃的笑道:“成国公此时不表表态吗?你可是我大明的勋贵之首。”

一听朱由检这话,成国公朱纯臣身子一个哆嗦,急赤白脸的差点都快要抽了过去。

他可当不得朱由检这般夸赞。

他成国公朱纯臣实在是太知道自己是个什么货色了。

陛下这难道是要重用我朱纯臣吗?

在这前线,我朱纯臣还想多活几年。

朱纯臣心思复杂,但朱由检指名道姓。

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乖乖站出来,否则岂不是违抗圣命、抗旨不遵?

这可是掉脑袋的下场。

人群之内,朱纯臣吭哧吭哧地起身上前,满脸堆笑。

在朱由检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下。

他朱纯臣只能憋着大气说出那豪言壮语:“还望陛下放心,微臣率领的军营火器最为精锐,微臣敢作保,定要如同那辽东的祖大寿一般,稳稳吃下他八旗之一。”

在朱由检那意味深长的目光下,朱纯臣只得硬着头皮说出这些话来,否则这京营新军的颜面何在?

大明朝堂的勋贵又颜面何在?

他朱纯臣好歹是勋贵之首。

什么意思?

就是旁边的洪承畴日后若真封了国公,在勋贵派系之内也照样得屈居于他朱纯臣之下,话不放得大一点,怎么稳定人心?怎么稳住他麾下的京营新军,还有那些勋贵之中的酒囊饭袋?

“好。”

听了朱纯臣的话,朱由检目光又是一亮,再次调侃道:“几位将军可曾听到了?今日成国公立下了这军令状,来日若办不到的话……呵呵!”

朱由检冷冷一笑,眸光微寒,“必有重罚。”

洪承畴自是能看得出朱由检的用意所在,无非是为未来压一压勋贵做几分未雨绸缪。

不过此时还未成勋贵的他,当然乐于所见。

勋贵派系压得越狠。

他洪承畴日后成了国公、加入勋贵派系的分量也就越重,地位也就越高。

虽一时半会比不得成国公朱纯臣几代积累的荣耀,但却也能与之比肩,底蕴和权势是能够划等号的。

“成国公,陛下很看重你。”

洪承畴添油加醋地说道。

左良玉、秦良玉、孙传庭、卢象升这些出身家族或寒门之人,看向朱纯臣的眼神此刻也多了几分幸灾乐祸,一一开口出声:“成国公好大的气魄,我左良玉可远远不如。”

“未曾想成国公竟有此念,吃下这八旗之一,日后这大清八旗便不过只剩六七。再兼之我等人出手,这八旗恐怕只剩一半,再也不是我大明之敌。”

“此番这朝鲜一战,一切可全都仰仗成国公了。”

数位大明将军之中,有的人冷嘲热讽,有的人满目期待,还有的人也的确信以为真。

信以为真的自然是秦良玉。

这位云南土司首领可不知晓大明中枢的龌龊,再加上成国公朱纯臣这近一年多以来,所作所为在《大明日报》上还是很正面的:京城之内带头捐了数十万两雪花银,随后又整顿新军、与士卒同吃同住,之后又接了重任前往江南,先灭东林党、后除徽商之流,其泼天大功堪比辽东的祖大寿,足以平分秋色。

所以让秦良玉这不懂大明中枢勋贵内情的人信以为真,倒也说得过去。

“微臣谢过陛下。”

只是此刻看着眼前这一幕,成国公朱纯臣一对绿豆眼都快哭了出来,内心更是打算嚎啕大哭一场。

夭寿了老天爷。

我朱纯臣怎么能行?

陛下,我就跟你开开玩笑而已,能不能撤回?

朱纯臣心里面苦巴巴的,不过好在他还有那么一份底气:京营新军最倚重火器。

他这个大都督开战之时多在大后方,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危险;而京营新军的火器威力。

他朱纯臣也早已见识过,不然早就开始耍赖了。

而与此同时,大明王师抵达朝鲜、不断深入腹地前往平壤及汉城的消息,也在义州城内缓缓传开。

满清的斥候还是有能耐的,哪怕大明王师的探子四处搜查,还有锦衣卫及黄得功带队清剿,终究还是漏了那么几只“小鱼”,将消息传回了义州城。

“十万火急,十万火急。”

一名八旗斥候骑着大马在街道上驰骋,等到了义州城府衙之时,胸肺好似拉了火的灶炉一般,吭哧吭哧地不停喘气。

好好喝了一口水,面色才由白转红,否则差点便要一命呜呼。

“快!快带我去见大王,大明王师来了,那些大明人到了朝鲜,打的令旗都是那新军之旗。”

斥候迅速开口,不一会儿便来到议事大厅见到了皇太极,将打探到的事宜全数告知。

皇太极面目沉重,但依旧保持着一贯的帝王心性,开口道:“来人,先将他带下去好生照料,来日朕必有重赏。”

面对斥候,皇太极依旧能保持最大的耐心安抚,把那斥候感动得五体投地。

当斥候离去,皇太极目光一凝,直接喝道:“代善,还不快去叫多尔衮他们这群人迅速找来,大明什么时候也到了朝鲜?怎么现在才察觉?皮岛那边的斥候,一个个全成了瞎子聋子吗?”

皇太极暴怒着大喊,一对目光看人时似是要杀人一般。

等到代善哆哆嗦嗦地离去,皇太极看着手中的堪舆图。

他有十足的自信:若不是通过皮岛,而是通过其他要道到达朝鲜,不仅要绕路,耗费的粮草辎重大大增加,最重要的是,不可能有将近数万的人马神兵天降般出现,所以皮岛便是唯一的答案,可问题是皮岛早已被他大清占领,如今是个什么情况?难不成

想到此处,皇太极嘴角扯出一丝狠辣的笑意。

大清或许也该杀些人才能镇住了。

代善可不敢拖延,平常时候上下其手、阳奉阴违便也罢了。

到了如今。

若是敢再出什么幺蛾子,皇太极这大清皇上定第一个拿他开刀。

所以见到多尔衮、岳托还有一个个八旗贝勒后。

他停都不敢停,招呼一句便迅速去找下一个人。

兵贵神速还是有用的,一个时辰之内,这些八旗贝勒便飞一般地赶到了皇太极面前。

全数人员未曾到场之时,皇太极一言不发。

多尔衮、岳托这些八旗贝勒也就更不敢发话,一个个全都伏低做小,谨慎观望。

“都到了?”

直到这一刻,皇太极才开了口。

其他人这才立刻挺胸抬头,不敢有任何轻慢。

这时皇太极又扫了他们一眼,面露微笑,沉声问道:“皮岛当下情况如何?”

然而皇太极这笑容在多尔衮他们这些贝勒看来,心头却掠过重重寒意。

听闻皮岛之事,多尔衮、岳托、代善几人先松了口气,随后略一思索,一个个贝勒的目光全都朝着最左边豪格的方向看去。

豪格的脸色早已刷得泛白,身子微微打颤,这位虎背熊腰、孔武有力的八尺汉子,这时却也沉默不语。

直到皇太极的目光袭来,豪格这才心一横,死死地站了出去:“回……回阿玛,皮岛之地,是……是儿臣的人马……”

豪格话说到一半,便被皇太极怒不可遏的爆喊声拦腰打断。

“在这大堂之内,哪里有什么父子,有的只是君臣。”

皇太极一声大怒,其他八旗贝勒心头又是一惊。

换作平日。

他们父子二人可不是这种态度,难道发生了天大的事?

豪格话语一顿,心头更是一沉,再次抬头时才开口:“皇上,皮岛之地的确是微臣的人马前去驻扎,负责驻守的乃是微臣旗下的巴图鲁……”

豪格继续开口,可此刻的皇太极却已没有半分心力听他解释。

他攥紧拳头,目中发红,豪格话音刚落。

他便欺身上前,一脚朝豪格腹部狠狠踢去,将豪格踢得半天站不起来。

豪格刚勉强起身,便又单膝下跪磕头在地:“皇上,微臣错了,微臣大错特错。”

即便如此,也依旧未熄灭皇太极的怒火。

他指着豪格的鼠尾辫大声叫骂:“知不知道皮岛失守了?你的人就这么给你传递消息的?欺上瞒下!豪格,到底是你,还是你麾下的人想要蒙蔽朕这个皇上?想要斩断我大清的国运。”

说到此处,皇太极再无法保持冷静,大怒之下二话不说,将手中的军报像天女散花一般狠狠朝豪格脸上砸去。

多尔衮等人捡起其中一份军报,只看了一眼,脸色便由方才的事不关己转为更加可怕的凝重。

多尔衮忍不住摇头,小声嘀咕道:“明人居然到了朝鲜,而且还是数万大军,不仅如此,这数万大军皆是精锐,还配备了大量火炮火器,这怎么可能?”

谁料这话一出,再次点燃了皇太极刚刚平复下去的怒火。

他走到豪格面前,对着这个长子继续狠狠责罚,一脚一脚踹在他身上,丝毫没留半点力气:“怎么不可能?还不是朕这逆子率领的人马失陷了皮岛,开春之前,我大清未开战时便也罢了,可现如今战事已至如此地步,这等重要之地交给他,他就是这么来对待朕,对待我大清的。

知不知道如今的朝鲜战场,我大清粮草压力有多大?若是未来两个月内再不攻下朝鲜,我大清便只能败退,届时你让朕如何面对群臣?如何面对我大清的无数百姓。”

这一刻,皇太极将连日来的怒火与压力全部发泄在豪格身上。

豪格只是伏地而跪,脑袋埋在身子里,一声都不敢吭。

毕竟这原本的议事大厅早已是个火药桶,谁都不敢触碰半分,偏偏他豪格成了导火索,这怒火他不受着谁受着?

岳托不忍地看了豪格一眼,赶忙站出道:“陛下,陛下再打下去,豪格可就真要被打死了。如今最要紧的还是立刻夺回皮岛,否则我大清的粮草辎重运不过来;还有便是尽快打探这大明人马究竟有多少,驻守将领又是何人。”

代善、多尔衮还有其他贝勒见状,也一个个全数上前劝谏。

无论怎么说,豪格终究是皇太极的长子,若皇太极百年之后,起码在这一刻,多数人还是认为豪格会坐上大清皇上的位置。

换作大明,这便是天家之事。

他们这些做臣子的,当然得劝上一劝,不然很容易被记恨。

又发泄了一阵,皇太极把豪格打得重伤,虽要不了性命,但接下来一两月别想下榻,更别提领军作战了。

“今日有诸位贝勒大臣为你求情,朕放你一马。若是来日再敢犯错,天家也无私情。”

皇太极冷声喝道。

最后见面前的豪格还有些反应,刚坐下的他又一把拿过手边的花瓶,朝豪格身前狠狠砸去,“还不赶快给朕滚下去。”

皇太极又是一声暴喝,豪格身子哆哆嗦嗦,这才赶忙退了下去。

一众人才在议事大堂开始商讨如何对付大明人马。

……

平壤,朱由检同洪承畴等人已然抵达,有大明的令旗,还有一应大军作为印证,妥妥是大明人的显著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