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计出,退豪格十万大军

洪承畴听完后,倒不觉得惊讶。

自古英雄惜英雄。

两国天子,或许也有着相同的念头。

更何况如今皇太极不在。

见一个八旗贝勒豪格,只要安排妥当,完成一下天子的旨意,对他这个老臣来说,不算太难的事,尤其这正蓝旗的豪格,同他们本就有所联系的情况下,这件事好像更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危险了。

此刻,这酒楼包厢之内,朱由检一人饮酒吃食,暗处有着锦衣卫维护,倒也不用担忧他的安危。

“皇太极,一代雄主,大清女真满族努尔哈赤之后的子孙,夺得了那女真族的汗位,然后建立一朝,自称天子,也算是大清的开国天子了?”

“这样一个人,朕是真的很感兴趣。”

朱由检目光闪烁,喃喃自语。

方才对成国公朱纯臣说的,也通通是他内心的大实话。

毕竟,同样身处一个时期,即便有着诸多因素影响,可他大明天子朱由检步履维艰,而大清“开国天子”皇太极却是雄心壮志。

一个日薄西山,一个登峰造极。

都是天子,而且他大明起初占据的优势还算可观,可为何最终却演变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他朱由检若说一句“甘心”,恐怕是不可能的。

同为天子,又怎么可能轻易服气旁人。

“或许有生之年再也见不了他皇太极这等雄主,便见一见他这长子,说不定能有他这雄主的几分气魄。”

朱由检说完,杯中酒一饮而尽,面庞间虽不见醉意,眼中却多了几分朦胧。

……

几日后。

“一切,可安排妥当了?”

朱由检看向大堂之内站着的洪承畴,一脸轻笑地问道。

“回陛下,正在商议之中,不过想来也就是在接下来的一两日之内了。豪格此人虽有勇有谋,可比皇太极差了不少。”

洪承畴先给自家陛下打了个预防针。

朱由检淡淡一笑,浑不在意。

此时,在义州城外八旗正蓝旗的军营之中,豪格面对洪承畴送来的书信,此刻眉目高高蹙起,面容间也尽是不解之意:“他朱由检要见我?堂堂大明天子,要见我这个大清的八旗贝勒爷?”

豪格当着军帐中一众心腹大将的面大声开口,面上虽带着笑意,但无人能够琢磨出他真正的心思来。

“见与不见?”

豪格目光如刀般扫去,众多心腹大将不敢轻易作答。

过了良久,才有一人缓缓开口:“贝勒爷应当去见。”

“如今在这义州城,双方大战早无兴起之念,恐怕见了之后,应当也该是这战事将竭之际。

而且他洪承畴信中也已言明,贝勒爷您该退兵了,可却并没说出个缘由来。”

“班师回朝也是要有大义的,贝勒爷。”

豪格将这些话在脑中过了几遍,冥思苦想一夜后才重重点头。

他右手攥成拳,拍在面前的大桌上:“对。那就去见识一番。”

信封中所约定的地点,正是在义州城外十五里。

同八旗的军营主帐、还有大明义州城之内的新军王师距离都远,所以对于豪格和大明天子朱由检而言,都是一个稍微不错的安全区。

一般情况下。

双方都不可能再起刀兵之祸了,毕竟没有看得见的好处。

……

当日,豪格早早先到,骑着八旗之中上好的西域大宛马,身上并未着轻甲,但随身的亲兵却携带着兵器。

他穿着宽大的袍子,走起路来好似卷着狂风一般,大马金刀地便已在这凉亭之中先行坐下。

“大明天子?”

见四下无人,豪格紧皱着眉头问道。

凉亭周围已有大明的人,可却未见那大明天子。

“还请正蓝旗贝勒稍候片刻,我家陛下稍后便来。”

卢象升一步上前说道。

豪格哼哼唧唧了几声,想要发脾气,终究还是忍住了。

如今的大明早已非同昔日。

他这种尚未掌权的贝勒,若是实打实论身份,可不配让天子等候,今日能得见,也该遵守些规矩才对。

没多久,洪承畴先来。

接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还有四处的京营新军一众大明王师先行而来,人数不多,只是一队的编制而已,但此刻军备整齐。

还有一部分的关宁铁骑将四周散开,密密麻麻,几乎将义州城之内最精锐的一部分力量都安排到了此地。

军队先行驻扎。

其后,在那不远处之外的官道,有些高耸的山路之上。

只见一年轻人,丰神俊朗,面目间意气风发,腰间悬玉,锦帽貂裘,一举一动之间似是龙形,蕴含着上位者得天独厚的气场。

哪怕是到了这凉亭,看着那四周的那些八旗满人。

他嘴角含笑,面色间不见半分惧意。

等进了凉亭信步走来之时,豪格才见这年轻人腰间居然挂着一把剑,剑身朴素,但意义却极其高远,乃是明明白白的天子剑。

豪格见了,微眯了眯眼眸,宽大的袍子往后一摆,也露出了他腰间的短刀,证明他也不是好欺负的。

朱由检坐下,未曾开口,只是用打量的目光落在豪格的身上。

豪格一开始还沉得住气,但久而久之,终究是忍不住了,打破了方才一直维持的平静:“不知大明皇上今日见我豪格,有何事要说?”

朱由检眉梢一挑,目中带着一丝失望之色。

这便是那大清国的嫡长子?

如今看来,名不副实,虽说有勇有谋,但城府还是稍浅了些。

不过这样的豪格,倒让朱由检有些想到了一开始登上帝位的自己:虽有着宏图壮志,但却无匹配的能力,所以反而显得落了下乘。

不过对方的优势在于手中握着兵权,终究比他当时的处境好了一点。

当时的朱由检空有大义之名,虽说是一张王牌,但终究没什么威慑力;而面前的豪格,嫡长子的身份,再加上正蓝旗还有他兄弟麾下的大量兵力。

足以让他在大清国的地位特别稳固了。

思绪滚动间,朱由检才开口道:“其实今日朕想见的是你父亲皇太极,可惜他不在了,有些遗憾,便想见一见他儿子的风范。”

“如今一见,倒是不错,是一位枭雄人物。”

朱由检毫不吝啬地夸赞道。

他说的倒也并非虚言。

豪格这些时日在这义州城外统兵作战,已证明对方在这方面的确是一等一的统帅之才,不然面对京营新军还有铺天盖地的大明王师。

怎么可能直到如今也没伤了多少元气?

一方面是靠着大清八旗本身的底蕴,另一方面便是对方的指挥能力确实不俗。

这几日在义州城之内,朱由检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对于那一封又一封的战报,也是仔细研究过的。

被朱由检一夸,豪格身子一激灵,倒也觉得挺舒服,但也没因此失了警惕心:“大明皇上,你身边的洪大都督可是精明得很。”

“今日之事,可并非只是这般闲谈?”

洪承畴轻轻一笑,在朱由检的允许之下才开口:“如今大清八旗大军已然陆陆续续班师回朝,你正蓝旗如今也该回盛京皇城,大可不必再遵循那盛京城中所谓派发而来的调令。

如今我大明已收到线报,你父亲皇太极这大清的天子,如今已深陷重症;而在这皇城之内,没了对手的多尔衮也重新现身,甚至跟他的兄弟多铎一起,开始收揽起了城中大权,如今恐怕只剩下皇宫还未被他们掌控。”

“若你再不及时回去,待到来日回到这盛京皇城,这大清国的位置还有没有你的那一份,那便真的不得而知了。”

洪承畴说着,将那一封情报信函递到了豪格的面前。

豪格心急如焚,不假思索间将其拆开,如刀般的眸子一一扫过,不多时便已确认了这消息的真假,但豪格也没有因此失去冷静。

他看着面前一脸平静的朱由检,又看了看旁边的洪承畴这一对君臣,缓缓说道:“正蓝旗还有蒙古衙门的大军退了,恐怕你们大明也该退了?”

“不错。”

朱由检开口承认,这本就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豪格有些惊愕,但还是很快说道:“此事我豪格记下了。”

他虎背熊腰,直接起身,随后也并未再跟朱由检和洪承畴二人继续搭话,转身便走。

此前还在担心班师回朝师出无名,如今有了这封书信、有了大义。

他豪格也顾不得其他。

他的兄弟在皇宫之中,未必还能支撑太长时间,若是整个盛京皇城的其他贝勒都被多尔衮拉拢。

他带着正蓝旗回去,恐怕所发挥的作用也无济于事。

目送豪格离开,朱由检叹息一声:“终究不是他皇太极,差了一点,致使我大明险些国破家亡之人,果然不一般。”

“陛下言重了。”

洪承畴在旁一惊,随后赶忙开口道,“大清虽强,可我大明也不弱。”

朱由检听后却摇了摇头,似是早已有了属于他的一套认知:“皇太极是个人物。”

随后,朱由检和洪承畴两人也返回了义州城。

在确认豪格及麾下的正蓝旗开始调动、陆续离开后,义州城之内的大明王师还有朝鲜军队,也逐渐开始分散。

各回各家,各归其处。

“贝勒爷,怎么突然调动大军?”

豪格周身的一众心腹大将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大跳,实在太过仓促。

“多尔衮还活着。”

豪格脸色格外难看。

“什么?他多尔衮居然没死在皮岛?正白旗都已全军覆没。他多尔衮还真是好大的命,所以贝勒爷,咱们现在是要回皇城吗?该不会是陛下那边……”

这些心腹大将个个精明,看着自家贝勒爷、正蓝旗旗主这般急切,也大概猜出了几分缘由。

“他多尔衮也敢妄想。即便父皇在宫里面撑不住了,未来继承大清的也必定是我豪格。他多尔衮配吗。”

豪格破口大骂。

一众心腹大将也加快了调集大军的动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返回盛京皇城,争夺属于他们的地位与权力。

即便朝鲜之战失利,同大明的数次交战也一一败北,可不得不说,如今的大清比昔日在辽东关外的女真一族,处境还是好了太多。

更何况他们正蓝旗并未有太多消耗,压根感受不到什么损失。

毕竟原本的女真一族,本就是吞并各个部落发展而来,哪怕这么多年过去、甚至改为“满洲”,众人依旧不是一条心。

……

“就这么简单?”

得知仅凭一封书信便安稳解决战事,成国公朱纯臣瞪大了眼珠子,悔得肠子都青了,“这么容易的话,早知如此,我自己就请命去做了。眼睁睁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这么大一个功劳,又落到他洪承畴手里去了。”

京营新军这边,英国公张世泽见了,苦笑一声,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本就不是我们能奢求的,那洪承畴和豪格之间早有联系,才能轻易与他通信。”

“若是换了你,你能知晓这些事?”

“那还不是怪他洪承畴没跟本国公爷说。”

成国公朱纯臣梗着脖子耍赖。

张世泽摇了摇头,懒得跟他继续废话,赶忙调动京营新军,通过皮岛还有海上水师,一一返回大明境内。

还需防范那哀莫大于心死、可能暴怒的八旗兵卒及大清再次起兵来犯,尤其是一众关宁铁骑,也该回归辽东了。

班师回朝的路上,有人对着洪承畴笑道:“洪大都督,此次想必定能封侯了,一封信函退了豪格十万大军,还让大清再次内耗,陛下就在旁边亲眼所见,这功劳谁也抢不去。”

孙传庭语气带着几分酸溜溜,在这一众将领之中,卢象升、左良玉、秦良玉,还有跟过来的前闯王高迎祥等人,也都面露羡慕。

“哈哈哈……”

洪承畴捋着胡须,面带爽朗笑容,“不过是老夫一时侥幸罢了。你们反倒不如想想祖大寿,此番他攻入盛京,或许还能封个开国国公,老夫我可比不上他。”

洪承畴一番“祸水东移”,让一众将领更加沉默,此番各方作战定有收获,但能有几人封侯,他们心里着实没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