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朱由检:我大明,赢了!

阿济格立刻将身边的亲兵调来,守在马车四周,不让任何人靠近;之后到了皇宫,又屏退四处的人,用特殊方式将皇太极送进宫内。

如今的皇宫之内,太监宫女少之又少,总共也就不到二十人之数,还是阿济格临时从他府上及身边的人里抽调了一些,才勉强维持住这皇宫为数不多的体面。

“太医!还不快去叫太医。”

“记住,秘密前去。”

阿济格对身边的亲卫一脸郑重地吩咐道。

“是,贝勒爷。”

亲卫赶忙退下。

没多久,太医前来诊断,之后身子哆哆嗦嗦,脸色肉眼可见地白了下去。

“还不快说。”

阿济格没那么多耐心,眼睛如同鹰隼一般死死盯着对方,恨不得将他一口吞了。

“皇、皇上这是病急攻心……”

太医颤声开口。

“可有什么大碍?”

阿济格继续追问。

太医低下了头,又被阿济格再三威胁,最后实在没办法,才彻底开口:“若是一番静养、不动心神,或许还能多活上几年;

可若是再遇大事、心绪一乱,恐怕也就是旦夕之间了。

原本这心病还能医治,可皇上一路回来舟车劳顿、旅途颠簸,再加上我大清朝这一件又一件的糟心事,到这一步,臣也是无能为力。”

阿济格听完,有心将面前的太医杀了。

这事在没有准备好之前,消息绝对不能传出去。

可转念一想,太医若是无缘无故死在宫里,反倒有几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嫌疑,毕竟皇太极身子不好,早在回来的路上,军中就已有了猜测。

他若真这么做,反倒坐实了传闻。

“接下来几日,你便在这宫里待着,记住,不该说的话别说,不该见的人也不要见,不然小心你的脑袋。”

阿济格阴狠地说道。

此刻哪怕这太医是满人。

他也绝不留情。

为了他们这一派的未来荣华,杀几个满人又算得了什么?

“是,贝勒爷。”

“臣绝对哪儿都不去。”

太医赶忙小鸡啄米似的点头,总算是死里逃生了一回。

接下来的几日,皇太极一直未醒,靠着药汤维持着。

而在这盛京皇城之内,其他的贝勒却心生疑虑:盛京皇城的大局已然稳妥,主力班师回朝还带着一定的粮食,实在不行也可去蒙古八部借上一番。

正好察哈尔部、科尔沁部跟随大明离开,也有了借粮的名目。

不过最让他们一个个心思各异的,反倒是这宫里面皇上皇太极的近况。

阿济格、代善、岳托三位贝勒,在这渐渐恢复秩序的盛京城内寻了个地方,聚在一起交谈起来。

“皇上到底是什么情况?”

阿济格眯着眼沉声问道。

岳托与代善听了,并未反驳,反而一同保持了沉默。

平日擅自非议皇上,那可是大罪。

可如今是特殊时期。

宫里面一众皇族之人,死的死、逃的逃、被抓的被抓,早已七零八落。

可以说,如今这皇族就只剩下他们这群在外征战的大老爷们了。

毕竟此前外出征战,总不可能将家眷尽数带上,即便带,也只是极个别,总不能真拖家带口,否则是去外出踏青,还是去朝鲜征战?

这般举动太过可笑,还容易毁坏军纪,皇太极绝不允许。

也正因如此。

此刻他们的胆子,堪称大清立国以来最大。

“还用问?皇上身子有恙,已非一日两日。回到这皇城之时,那面色已然发白,虽还能撑得住,但也就只是‘撑得住’而已。”

岳托缓缓开口。

皇太极的英明神武。

他们这些贝勒每一个人都心服口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乐意。

皇太极立国称帝,可是从他们手上硬生生夺了权、分了利,到了爱新觉罗大家庭里,这些贝勒也只是忌惮他的手段与在女真族中的威望,才暂且忍耐。

没人愿意旁人比自己多占一分好处,这些贝勒同样如此。

更何况,如今皇太极立国之后,一场场战役打得落花流水。

他们这些贝勒早就心生怨气;皇太极一而再、再而三的失利,也让他们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似是找到了可乘之机。

此刻这些贝勒,可没有对大清皇上那般忠心耿耿。

莫说此刻,哪怕是史书记载中,多尔衮与豪格争权失败后,豪格麾下的正蓝旗也曾有过造反的经历。

虽很快被平定,便可见他们八旗之间哪有那么同心协力,不过是各顾各的前程罢了。

阿济格身为多尔衮一系,微微开口,直接抛出关键问题:“若皇上当真出了什么意外,那么我大清的皇位,又该谁来继承?”

“难不成靠他豪格吗?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

这一出声,已然将他的立场鲜明地展示出来。

代善与岳托听后,互相看了一眼,心中似是有些明悟。

原来今日这场相聚,是“宴无好宴”,阿济格是来拉拢他们的。

“肃亲王豪格的话,有待商议。”

代善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岳托眼中含着忧虑,补充道:“睿亲王多尔衮的确是有勇有谋,此前一己之力降服蒙古八部,军功在四大亲王之中亦是顶尖。

可此前皮岛一战,正白旗几乎损伤殆尽,甚至就连睿亲王当下还是生死不知,这便有些为难了。”

岳托的话里释放出了一些善意,能看得出来他比较看好多尔衮,只是多尔衮当下的处境,比起豪格也没强出多少。

要知,大清开国。

除了封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三人为异姓王,还亲自册封了四大亲王:肃亲王是豪格,睿亲王便是多尔衮。

“那可未必。”

听到岳托的话,阿济格露出一丝诡异的笑,身体微微前倾,小声说道,“其实,我家兄长已然平安归来。

那皮岛一战,我家兄长更是查明,定是他豪格里应外合,为了消除异己、不顾我大清国运,才通风报信。不然皮岛之处,那区区大明,又如何能够埋伏得这般精确?”

说到此处,阿济格满是恨意,恨不得此刻就将豪格碎尸万段。

代善与岳托听到这劲爆消息,第一反应不是欣喜,反而先警惕地看了看四周。

尤其看了看这休憩之地旁边的帘幕,还有屋外是否藏着刀斧手。

若是他们二人不同意阿济格的提议,恐怕今日便要成两具死尸。

“睿亲王若是还在,那便是我大清理所应当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我大清可不是他大明那般讲究嫡长子继承制。”

“即便按继承规矩,睿亲王也拥有承继我大清皇位的资格。”

岳托连忙表明态度。

代善也不遑多让,缩了缩脖子,温声温气地开口:“睿亲王的确是不二人选。”

见代善与岳托这般“明智”,阿济格露出心满意足的笑,朝二人身后招了招手。

“踏踏踏”,稳健有力的步伐声徐徐响起。

一双带着老茧的宽厚手掌,分别拍向他们二人的左右两肩,熟悉的声音也在这一刻缓缓传来:“日后,我们才是一家人。”

来人正是多尔衮。

他不仅死里逃生,带着亲兵重归大清,甚至已以昼夜兼程的速度赶上了大部队,短短几日便返回了这座大清皇城。

“这一次,老天爷该站在我多尔衮这边了。”

“睿亲王回来了?这么快?”

代善一脸难以置信;岳托也投去惊诧的目光。

“两位很惊讶?”

多尔衮大大咧咧地在他们二人面前坐下,看似毫无防备。

随后几人推杯换盏,在这盛京皇城之内,一个小小的联盟就此形成。

而与此同时,多铎那边也并非毫无动作。

皇太极昏迷,他身为子嗣,自然一手接管了皇太极麾下的八旗部众。

当然,若皇太极醒来,这些人未必会听他的,但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家父皇真的能醒过来吗?

醒过来之后又能撑多久?

这些都是多铎必须考虑的事。

国家的强盛,带来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

譬如后世大洋彼岸的国家,一旦强盛,做什么都事半功倍、占尽优势,军事霸权、金融霸权一个个都能游刃有余。

……

而在这大明崇祯一朝,大清败退,其王庭皇族还被大明总兵祖大寿生擒活捉,已然押往大明境内。

当此事传扬而出,大明所有人彻底沸腾:世家大族继续夹着尾巴做人,更进一步收敛了私心;各地的武将也连连停下了吃空饷、喝兵血的举动。

中枢京城之处的改制政令早已颁发,只是此前未能完全落实,总有许多人抱着侥幸心理。

可经此一战,“大清迟早要完”的事实毫无保留地摆在众人眼前,所有人都明白:大明必将重新强盛。

这时,大明的国策才算是能够彻彻底底落实下去。

大明的国力强盛,可并非“太祖皇爷死而还阳”这一件事就能比得上的。

用后世玩家的话来说,“神只要你敢露血条,照样敢朝你发起冲锋”。

所以,“太祖皇帝”的名头虽在崇祯一朝威慑力极大、杀伤力极强,却并不能代表一切。

若是将其威力算作十成,顶多能占七成;可大明总兵祖大寿这一战奠定的“大明强盛”事实,带来的杀伤力却至少有九成之多。

唯有大明强盛,地方官府才能强硬,百姓的归属感才重,如此一来,做各种事情也自然变得畅通无阻、水到渠成。

没过太长时间,盛京大捷的消息从大明境内传到了朝鲜之地。

彼时,朝鲜最后的大战还停留在义州城前,在汉城之处的崇祯帝朱由检,正准备同朝鲜国王李倧分别。

消息传来的那一刻,朝鲜再次举国欢庆、全体沸腾,看上去似乎比大明人还要更有荣誉感,好像这一战赢的不是大明,而是他们朝鲜一般。

这让在朝鲜的大明将士们一个个着实哭笑不得。

“陛下,陛下。我们赢了,大明赢了。”

此时此刻,李倧像是白日突然惊醒,连朝服都还未穿好,踉跄着步子健步如飞地赶到朱由检身前,右脚的鞋子都不知道甩到了哪里,身后还跟着宦官,时不时拿着他的鞋大声呼喊:“陛下,您的鞋。您的鞋。”

见此啼笑皆非的一幕,朱由检却并无任何取笑之意,眼含感慨,目中透着期待,轻声说道:“是啊,我大明赢了。”

他望向远方。

此时天刚透白,金色的晨曦在白云中微微显露,仿佛正预兆着大明的强盛之姿。

“祖大寿!好一个祖大寿。”

“朕要好好大加赏赐于他。”

回过神来的朱由检大声开口,随后才同朝鲜国王李倧及朝鲜百官告别,率领着一队精英新军,朝前线的义州城方向前行。

身后的李倧看着那整齐肃整、如同绵延大龙般渐渐远去的行军队伍,久久回不过神,痴痴地在原地发呆,喃喃自语:“这才是真正的真龙天子。”

“大明有国运,天子更有龙之气运。”

“我朝鲜小国远不及也,我李倧更远不及也。”

此刻在李倧的眼里,朱由检的身上似是套了一层光环,那般令人敬畏、令人心折。

身后的朝鲜文武百官们就更不用多说,大明的强盛,让“尊明”二字完美无缺地融入到了每个朝鲜人的骨髓里,流淌在他们的血液中,永世不变。

……

伴随着大清盛京城一战的告捷,“祖大寿”这三个字也迅速传遍天下五湖四海。

义州城内,左良玉瞪大了眼珠子,感觉都快要“啪嗒”一声掉在地上,直直地向外凸着,忍不住破口大骂道:“妈了个巴子的,这祖大寿他凭什么?”

他原本还美滋滋地想着,自己豁出性命探查八旗的下一步动向,总算勉强走上了正统路子,被大明的军队勋贵接纳,可如今倒好,他才刚和祖大寿勉强称得上平起平坐,人家却左脚蹬右脚,直接往内阁、往国公的方向冲了过去。

内阁之位现在难及,位极人臣不太可能,可国公之位,那可是他们每个武将的终生梦想,现在,祖大寿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快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