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大清之耻,皇太极呕血

“吃了没?”

<!---->

百姓互相打着招呼,那人听了这话,拍着圆滚滚的肚皮,满脸笑容:“吃的饱饱的、撑撑的,贼舒坦。”

“放心,咱们这大明好时节、好光景,以后的好日子还长着。”

百姓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军报由当下的东厂提督王承恩亲自呈交到紫禁城内的乾清宫中:“太祖皇爷,辽东总兵祖大寿的军报来了,大捷。”

“盛京已破!”

王承恩美滋滋的,心里如同这大冷天抱上小暖炉那般舒爽,褶皱的面庞笑得跟花儿一般灿烂。

朱元璋随手拿起朱笔微微一弹,将军报展开扫了一眼。

上面写的内容简洁有力,字型虽粗犷,却能显出军中汉子的豪迈与大气磅礴。

朱元璋见了很是满意,随后又信手递给了旁边的皇孙朱慈朗。

朱慈朗可不敢像太祖爷爷那般信手拈来,小心翼翼地捧着军报,看着看着,一双小眼珠子滴溜溜地转动,特别有精气神。

看到最后小嘴都合不拢了,满脸惊愕:“这祖大寿好利害的本事,居然能长驱直入破了盛京皇城,还能打到那大清皇宫去。”

“这大清,却也是遭了一场宋时的靖康之耻了。”

朱慈朗身为皇家子弟,身负国之重担,对于这些史学知识自然张口便来。

“倒的确是个能人,便看他这番泼天的大功劳,能不能安然接得住。”

朱元璋隐隐意有所指。

朱慈朗也是个通透的主儿,聪慧的小脑瓜子很快便想明白皇爷爷说的究竟是什么。

他双手拢在袖袍里面,笑嘻嘻地也不多问,只是一个劲地道:“此番这大清必将大乱,至少近十年内不可能危害得了我大明江山。”

“太祖皇爷爷实在是天命所归,不声不响便立下如此大功。”

朱慈朗也学了个乖,拍起了朱元璋这老祖宗的马屁。

不得不说,朱元璋笑得眯起了眼,看模样好似还挺受用。

同样的话。

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那滋味绝对不同。

“你这小皮猴子,跟谁学的?嘴巴可越来越甜了。”

朱元璋笑呵呵地道。

朱慈朗继续憨憨傻傻地笑着。

远远看去,爷孙两人相处得倒挺和谐,仿佛跟普通百姓家的爷孙也没太大区别。

……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

大明人人如龙、万世昌盛之际,此刻的辽东,祖大寿退兵足够果决,既没拖延,更没恋战,也不贪那些他们负担不起的。

譬如盛京城四处的各大郡县,还有那辽东边关之外的数座大城。

他们人马本就不多,更何况还是拖家带口,此番要将大清国都盛京皇城之内的一应物资全都带走,把这些八旗子弟俘虏看管起来,都已是耗尽了祖大寿、关宁铁骑,包括那些蒙古八部以及各家各户的全部精力。

对于蒙古八部之内的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的人,大明祖大寿这一方也要保留部分力量用作监管。

哪怕蒙古八部的人如今看似只有跟着他们这一条路走,但别忘了,在如今的义州城外,豪格所率领的正蓝旗依旧还有着数万蒙古衙门的人,甚至同大清皇上皇太极一起班师回朝的队伍中,也有着许多蒙古衙门的人步步追随。

所以他们依旧留着后路,只不过这条后路对他们而言并不那么美好罢了。

“快快快!!!”

明军尖兵不断催促,火急火燎,整个军队沉稳有力,稳中带快地不断撤退而出,决然不愿同那班师回朝的八旗子弟、大清主力撞上。

幸好此刻祖大寿他们已然得了正白旗多尔衮在皮岛的军情要报,辽东的大明锦衣卫也同他们取得了联络,所以才能够打这么一个时间差。

队伍之内,哲哲、贝勒杜度,还有其他的八旗贵人们眼神复杂地观望着。

“早知如此,当初便不该这般轻易跟着他们走了,若是能拖延上几日,待到我大清皇上领着八旗主力归来,或许未必会沦落到今时今日这般田地。”

“说什么胡话。当日若是不走,恐怕此刻早已到阎王爷那儿报到去了,人头落地。”

“行了,说这些有的没的作甚,还是乖乖走为好。”

多数人还比较聪明,能看清时局,最主要的是。

他们这些八旗贵族被收了兵器,身上还用麻油浸过的绳子绑着,行动力大大受限,想要反抗更是绝无可能,所以才只能“心甘情愿”跟着走。

祖大寿稳坐军阵之中,远远见了辽东临时抽调过来的一队民夫赶来支援,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同样放心的,还有军队之中的监军太监曹化淳、将军吴襄。

“祖大人,万事顺遂。”

吴襄上前拱手恭喜道。

祖大寿拍了拍他的肩膀,感慨道:“终是不负所托。”

……

半日过后。

他们已然回到了锦州城内。

关宁铁骑还有四处修筑的堡垒,已然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虽然大清班师回朝的八旗主力舟车劳顿,回到盛京皇城后,又逢快入冬,而祖大寿他们从盛京带走的,并非只有壮丁劳力,还有更多的粮草辎重,甚至将王城之外那些此前未曾收割的粮食,能带走的全数带走,带不走的便一把大火烧了个干净。

此举虽有违天和,可能对大清四处的百姓有所危害,但身为大明的将军,祖大寿顾不得那么多。

为了大局,有时候势必是要牺牲一些的。

为将者绝不能有妇人之仁。

亲眼见到祖大寿带着数万俘虏在锦州城门鱼贯而入,队伍大排长龙,辽东边关的各大世家豪族一个个欣喜若狂。

傻子都能明白,祖大寿这是要一飞冲天了,保底是个侯爵,最高可能封国公,此时不抱大腿更待何时?

但抱大腿也要有眼力见。

直到几日过后,祖大寿、曹化淳、吴襄这些将领在锦州城内稍稍休养生息,辽东城内才开始大摆庆功宴席。

“祖大人,来,老夫敬您一杯。”

“哈哈哈!!!祖大人此举攻入盛京皇城,掳掠那大清王庭之人而来,此功甚大。”

“世人恐怕都未曾想到,祖大人一战灭了镶蓝旗,随后又能撼动半个大清,这天下气运尽在我大明,祖大人居功甚伟。”

宴席之上,娇妻美妾相伴,侍女歌舞助兴,莺歌燕舞;一个个乐师穿着喜庆的红绸锦绣,面上红光满满,将生平本领尽数施展。

只为给今晚的庆功宴多添几分喜庆。

听着耳旁众多的奉承阿谀之声,祖大寿忍不住嘴角微扬,心头也有几分荡漾。

可每当这荡漾与桀骜狂妄之心高高跃起时。

他脑海中便会下意识浮现出一道身影。

那是大明洪武一朝的蓝玉,正对着他“嘿嘿嘿”傻笑。

想到此处,祖大寿再如何轻飘飘的心,也宛若“嘎嗒”一声落了地,转瞬间便重新变得平稳。

仿佛司马懿的前车之鉴擦过大唐贞观年间李靖的发梢,最终落在了大明洪武一朝李善长的眉心,而到了如今这史书记载的崇祯一朝、大明末年,洪武年间永昌侯蓝玉的旧事,恰好精准无误地“射中”了他祖大寿的心脏。

他清楚,若是自己行差踏错半步,来日便是蓝玉的下场,史书之上也少不了“骄兵悍将”四个大字。

思绪翻滚间,祖大寿方才飘飘然的心境重新安稳。

他目光一肃,神色一正。

对着身边众多世家家主、豪族之人开口道:“此番辽东同盛京一战,并非我祖大寿一人之功,实乃太祖皇爷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实乃陛下欲扬我大明国威。

古往今来,我祖大寿不过是沾了少许光而已,一切都是太祖皇爷和陛下之功,我祖大寿身为臣子,又岂敢贪天之功,做那糊涂之事?”

祖大寿目光微眯,朝四周扫去。

各个世家大族之人见状,心头一凛,同时也不由得对他高看了数眼。

这般不骄不躁的姿态,才是未来国公爷能长治久安、细水长流的样子,心悦诚服并非一时敷衍。

这一次,各个世家大族的恭维宣告显真诚了许多:“祖大人今日的风范,来日入住京城之时,定当是勋贵之首。”

“恭喜祖大人,贺喜祖大人。”

“烦请祖大人放心,辽东各家同祖大人定是一条船上的人,可共进退。”

祖大寿微微一笑,应付着这些场面上的客套。

见到这些世家大族之人的神色模样。

他后脑勺早已惊出了一身冷汗,方才尾椎骨直顶天灵盖的那股寒气,这时才渐渐消散。

回想起方才周围世家大族虚伪的神态,还有此刻放眼望去真诚许多的面庞,祖大寿心中不由得暗骂一句“老狐狸”。

他又岂会猜不到这些人的打算。

“同喜同喜。”

祖大寿面上不动声色,继续开口应酬。

过了几日光景,京城之内兵部的人到了。

“烦请辽东总兵祖大人尽快押送大清王庭皇族中人前往京城,此事不可拖,十万火急。”

兵部员外郎快步上前,踏着四方步,面色间不见半分倨傲,却也没有任何阿谀之意。

大明强中央集权,中枢强盛,对任何地方要的就是这京官的态度。

哪怕祖大寿立下惊世大功又如何。

京城一封调令,还是得乖乖听命,这便是真正的帝王之威。

“是,员外郎。”

<!---->

祖大寿立刻应承下来,其后便按令着手准备。

……

与此同时,大清的国土之内,班师回朝、先行一步的皇太极,看着四处萧条的惨状。

多少百姓已被祖大寿他们迁徙到了辽东,其中大多数的汉人更是早早迁走,留下的满人、旗人还有蒙古人寥寥无几。

四处入眼皆一片疮痍:被火烧过的房屋、毁坏的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军事设施。

他此前落实下去的大清政令,皆都被毁于一旦。

“继续往盛京皇城的方向行进。”

皇太极沉声道,一步一步朝着都城走去。

来到皇城附近,见到四处最为肥沃的土壤上。

秋收后的麦秆已被大火烧成灰烬;各处城池内的粮食、财宝、军队战略物资,全数都被那些大明人带走,仓库之内早已人去楼空。

一眼望去空荡荡的,老鼠来了都得含泪哭上几滴。

“哈哈哈……”

皇太极忍不住悲从中来。

他的宏图大志、他的枭雄之梦,在今时今日此时此刻,才算是彻底破碎了。

到了盛京皇城开启的城门处。

那些幸存下来的满人、蒙古人,个个悲从中来、泪流满面,放眼望去齐刷刷全部跪倒在地,一声声“呜呼哀哉”响彻四周:“皇上。那些大明人洗劫了整个盛京皇城。”

“没了,一切都没了。”

“求皇上为我们做主,为我们满人做主。求求皇上您了。”

各种各样的哀嚎声接二连三。

本想安抚民心,于是下了马车的皇太极,此时看着眼前这惨淡景象,只觉眼前一黑,身子开始摇摇欲坠,脑子嗡嗡作响,仿佛灌了几袋水泥一般,痛不欲生。

换做寻常人,此刻定是早已昏了过去,可他皇太极又是何许人也?

一代枭雄。

这一刻竟凭借着强大无比的意志力,硬生生忍了下来。

皇太极面上不见半分异样,挥了挥手,下一刻身旁的阿济格立刻上前。

阿济格可是多尔衮的同胞兄弟。

“好生安抚我大清的臣民。”

皇太极声音极轻,若非阿济格靠得近,恐怕绝难听清。

“是,皇上。”

阿济格遵命。

皇太极又给了旁边的多铎一个眼色。

多铎心领神会,赶忙上前将父亲搀扶着送回到后方的马车。

可一进到马车里,多铎还未来得及离开,便见面前的父皇皇太极身子一顿抽搐,剧烈的咳嗽声猛地响起,随后当着他的面,一口鲜血直直喷出,拖出一条笔直的血痕,腥红的血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恶臭味。

等阿济格反应过来朝前看去时,皇太极早已承受不住打击,彻彻底底晕了过去,阿济格心头一紧,不过好在他同样是八旗旗主之一,也明白此事该如何处置,并未慌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