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大玉儿布木布泰:祖大人可是昔日蓝玉?

“咱家先行恭喜祖大人了。”

曹化淳微微拱手。

祖大寿轻轻一笑,没吱声,只是一个劲地盯着前方城门处。

直到传来悉悉索索的骚乱声,祖大寿目光一亮,在这夜深露重之时,眼神亮得跟白昼似的。

他紧绷的大腿猛地向前,如飞跃的箭矢一般迅猛而出,身后的亲卫如潮水般陆陆续续紧随其后,眨眼间的功夫,便来到了皇宫侧门之处。

且没有受到任何妨碍。

祖大寿未曾上前,亲卫们稍一用力,便发现城门后面的关卡早已被人解开。

再一用力,城门发出一声淡淡的“吱”声,出现了一丝缝隙,又一用力,城门口便成功被开启了。

看到这一幕,祖大寿紧绷着身子,做好了随时随地战斗的准备。

虽说进展到目前为止极为顺利,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未曾占据大清皇宫之前,他身为三军主将,绝不可大意。

可曹化淳见了,却已是眉飞色舞,兴奋得混身抖动不已,口中更是一个劲地喃喃自语:“天命在我大明!在我大明。”

饶是他曹化淳再怎么想,也决然想不到这一路会如此顺利,直到大清皇宫城门被开启的那一刻,他才彻底接受了这一情况。

“杀。”

祖大寿毫不犹豫,放声一喊。

亲卫先行,身先士卒往前进发,和里面的大清宫廷侍卫、宫女太监迅速合并,同那些负隅顽抗的八旗子弟厮杀在了一起。

也是在同一时刻,皇宫周围那些蒙古衙门的人马,还有其他大明王师的将领们,也收到了城门已破的讯息。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的三大部落首领见了此番情况,个个目光一定。

其中察哈尔部的首领阴恻恻地说道:“这天命果真在大明。这大清皇宫,三日之内便已被攻破,这大清要没了。”

同样的想法,也在科尔沁部还有阿敏残部两大首领的心头蔓延。

随后三人不约而同,默契十足地率领着各族部落之人,齐齐攻入这大清皇宫。

……

皇宫侧门之处的骚乱终究传到了宫廷之内。

贝勒杜度赤红着双眸,领着一应军卒、八旗子弟朝前镇压,可看着城门口处不断涌来的大明王师,还有那城墙之处原本摆放的红衣大炮也已被汉人占领。

这一刻,贝勒杜度强撑着身子、一直顶着的那一口气忽然便散了。

他只觉眼前一黑,随后天摇地动、头晕目眩,身子直挺挺往后倒了下去。

他这一倒,便似是将这大清的国运给倒了一半,身边围绕着的八旗子弟们一个个更是群龙无首,满脸惊慌,放声大喊:“贝勒爷晕过去了,怎么办?

“退,赶快退。”

“去寻几位娘娘,定要将娘娘保护周全,杀出这皇宫而去。”

一个个亲卫还算有着军人素质,可惜整个盛京皇城都在祖大寿的掌管之下,更莫提这眼前的小小皇宫了。

此起彼伏的杀伐声,出现在这大清皇宫的任何一处,从未停歇。

一个个八旗子弟的倒下,使得大明王师还有那些蒙古部落的战斗力更加凶猛。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后半夜,甚至天微微亮时,这场攻破大清皇宫的战事才将将停歇下来。

四处都已开始修整,不断地打扫战场;大局稳定之后,也有着各处的人开始搜寻起那些大清皇室王族。

满人贝勒,绝不可能让他们继续躲藏。

祖大寿、曹化淳,还有身边的亲卫,以及蒙古三大部落的首领和诸多将领,众人踏在这大清皇宫的石道上,道路的缝隙间还透着血迹,能看得出昨晚那场战役的惨烈。

祖大寿目光眺望前方,有那大清的崇政殿,也有其他的宏伟宫殿。

他只是淡淡扫了一眼,便从旁处而过。

他可不会做那找死之举。

他并非君王,只是臣子,臣子就该有臣子的本分,若是进了那崇政殿,坐了那大清九五之尊的天子宝座。

他祖大寿何以面对大明的帝王君臣?

他赌不起,也还不想死。

更别提旁边还有个监军太监曹化淳。

曹化淳的话语权只比他低上一些而已;他祖大寿清楚,这辽东之处其他的将领可未必清楚,甚至还有那蒙古三大部落乃至其他部落的首领。

这些人之所以能够全部聚在一块儿,可并非是因他“祖大寿”这三个字,而是大明的大势所趋。

何为大势?

兵强马壮者为王,便为大势;

当今天下,大明已压住大清一切,这便是真正的大势。

<!---->

“去,将几位娘娘请出来。”

祖大寿给了身旁跟着的务达海一个眼神。

务达海恭恭敬敬地行礼:“是,大人。”

阿拜、塔拜两兄弟也分别领命行动。

大殿之外,御花园之内,祖大寿一应军武之人并未卸甲,只是继续做“定海神针”的用处,默默等候。

“娘娘,请。”

务达海低眉顺眼,面露谦卑。

“务达海?居然是你。你背叛了我大清朝。”

大福晋哲哲端坐在中宫之处。

看到面前务达海这副模样,心思微转,也大体猜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你开了这盛京皇城还有这皇宫的城门,是与不是?”

她一双凤目微凝,自有着母仪天下的威仪。

务达海苦笑一声:“娘娘,您觉得我是那般蠢笨的人吗?大清难道真不如大明?不过是大势所趋罢了。

微臣不过只是尽了其中万分之一的心力,最主要的还是这盛京城以及这皇宫早已失了人心。

譬如昨夜那皇宫之处的城门,可并非是微臣所开,而是我大清的其他满人。

微臣能看到的,其他人也自然能够看得见,所以才做了同样的事罢了。”

“娘娘不也一样吗?关键时刻,不也为自己留了后路?”

这话反将了一军,让眼前的哲哲涨红了面庞,峨眉间尽是羞恼之意。

这话的确戳中了她的弱处。

务达海带着阿拜、塔拜,也分别将宫内的其他妃嫔海兰珠、布木布泰,还有那布木布泰等人全数带来。

同样的,还有那些宫闱之内的一众幼童、叶布舒、硕塞,以及多位公主。

这些人可不容有失。

他们是这大清皇宫之处的极贵之人,可比务达海、阿拜、塔拜要尊贵得多。

祖大寿、曹化淳不开口,这些人绝不容有失。

良久过后,在御花园之内的祖大寿、曹化淳等人,远远便已看见务达海、阿拜、塔拜等人的身影前来。

对务达海等人,祖大寿并不在意。

他的目光落在了被带来的大福晋哲哲身上,而哲哲此时也同样注视着他们。

在看到祖大寿这些大明人身后有着他们蒙古部落的人时,哲哲方才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安稳了些。

她目光一肃,轻声询问:“不知祖大人欲将我们这些孤儿寡母如何处置?”

祖大寿未曾开口。

哲哲反倒一再逼迫,好似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一般。

只见她那姣好的面容上流露出一丝惨笑,对祖大寿步步紧逼:“祖大人是欲效仿那大明洪武年间的永昌侯,寻到北元王庭后淫人妻女,非要逼得妾身这一女儿家,去学那北元皇太后一般,羞愤之下自缢而死吗?”

这话既是保全她这大清中宫皇后的威仪,同样也是对祖大寿的一番提醒。

永昌侯蓝玉是什么下场,大明人应当比他们大清人更清楚才是。

深深地看了面前的哲哲一眼,祖大寿的目光继而又流转在其他妃嫔身上,内心思虑片刻,幽幽一笑道:“古语云‘巾帼不让须眉’,今日娘娘亦有此风采。”

“来人。”

祖大寿并未对哲哲解释半分,旋即下令道,“好生善待娘娘,还有这些大清皇族子弟。”

“我们,是时候该离开这座大清皇城了。”

祖大寿当众开口。

周围的人却无人敢违抗于他,只因至少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日之内。

他祖大寿就是这大清盛京皇城之内当之无愧的主人。

此言落下,祖大寿、曹化淳一应人等转身离开,哲哲、海兰珠、布木布泰,还有那些皇族皇子、未成年的公主,这才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

<!---->

“娘娘,我们的命保住了。”

布木布泰说道,哲哲也同样点了点头。

方才她故作硬气,可她终究是个女儿家,再如何硬气,又能硬得过祖大寿手中的刀兵,硬得过那些大明人的枪炮吗?

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罢了。

而从刚才祖大寿的话里。

她哲哲也能猜出一二,脸上的惨笑更甚,还流露出一丝丝的凄美:“贝勒杜度猜的是对的,我大清皇室已然班师回朝。”

“可惜来得迟了,终究还是太迟了。”

哲哲笑着摇了摇头,一旁的布木布泰,还有海兰珠这些妃嫔则全然保持沉默,无话可说。

连同那些皇子公主也只能闭上嘴,否则即将面临的定是刀兵之祸、死无葬身之地的可怕下场。

满人这数年以来对大明人的伤害,他们这些上层人物可是最清楚不过。

祖大寿的军令很快传遍了整座盛京皇城。

一时间满城皆知。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及其余部落的首领相聚在一起。

他们目光微动。

“我们该何去何从?”

有人发问。

其中一位部落首领冷笑着回话:“若等到皇太极还有那满清其他贝勒一一返程,我们还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只能跟着大家一起走,难不成大明还能缺了我们一口嚼头?

反正在大清皇太极麾下如此,日后无论大明还是大清,谁主沉浮,我蒙古八部依旧能够笑看天下。”

察哈尔部的首领缓缓回话,其他部落的首领听后自觉有理,颔首点头,立刻号令部落之人整装待发,准备出城离开。

几日后,祖大寿率领部众离开盛京皇城,几乎将能搜刮的物资全都带上。

回首望去,皇城之内还余下不少平民百姓。

祖大寿也没做什么赶尽杀绝之举,只是将大多数壮丁劳力全都带上,留下的清一色都是老弱妇孺。

这消耗的,正是大清的国力。

军营之内,祖大寿问向旁边的亲卫,手中捧着一面铜镜,镜中映出一位中年男子,并无风尘仆仆之态。

在盛京皇城休整的几日,他祖大寿早已红光满面、精神矍铄。

望着铜镜里的自己,祖大寿道:“本总兵看起来很像那位洪武一朝的永昌侯蓝玉吗?”

亲卫闻言赶忙摇头:“大人绝不是。”

“哈哈哈……”

祖大寿听后酣畅淋漓地大笑出声,亲卫这话,让他心中也有着几分狂妄之气自胸膛燃烧:“那永昌侯又岂能比得了本总兵?区区骄兵悍将,不知所谓,自诩封狼居胥、立下不世之功,便不知君臣之义,本总兵可不会步了他的后尘,走上那一番绝路。”

祖大寿洋洋得意,他也的确有得意的本钱,此刻的他虽不敢逾越皇权,像蓝玉那般任意调动军中之人、尽数提拔成自己的心腹,不敢做任何自毁长城之事,但在一众武将之内,自认为天下已然无人是他的对手。

五军都督洪承畴又如何?

四平八稳集结大军,同皇太极麾下正蓝旗平分秋色又如何?

还有那成国公朱纯臣,率领精英新军南下江南,抄了徽商、灭了东林党,可又如何?岂能同我祖大寿相提并论?

祖大寿一手负在身后,眺望着远处的大明国土,仰天大笑,此行他班师回朝,定是有着上好的锦绣前程,无人能与争锋相对。

……

在盛京皇城之内写好的军报。

早在大清皇宫被攻破的当夜,祖大寿便已誊写完,交由身旁的亲兵快马加鞭、十万火急送回辽东,再由辽东转交各个驿站,继续往紫禁城传送。

当祖大寿还未返回辽东之时,他这辽东总兵几乎覆灭大清王庭一事,也已传到了紫禁城内。

不过此刻快要入冬,片片鹅毛白雪自天而落,洒在漫山遍野,也落在紫禁城里。

家家户户的百姓用上了蜂窝煤,粮食增多,经济活跃,使得各家各户都有余钱买些棉褥子过冬,走在大街小巷,也多了几分活跃的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