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多尔衮、豪格之争
没办法,豪格只能硬着头皮起身,心脏怦怦直跳道:“父皇,儿臣以为,当今我大清必将班师回朝。哪怕如今退兵之事被大明察觉,那又如何?
大明如今火炮火器辎重繁多,行军速度必然赶不上我大清;即便他们派轻骑追击,可若不带火炮,同我八旗精锐相比也不过是势均力敌。
甚至还未必及得上我大清八旗,除此之外,他们便只剩埋伏一法,惟有以逸待劳、暗处偷袭,才有可能对我大清造成威胁。”
这便是如今局势的关键。
豪格三言两语间,将大清可能遭遇的危险尽数说出,虽不算什么高明之见,却也中规中矩,点破了核心。
有了豪格发话,营帐内压抑的氛围才算稍稍缓和,能让人松口气。
“朕的好弟弟,你呢?”
这一次,皇太极不再等众人犹豫,直接看向多尔衮,问道。
见状,多尔衮不得不上前一步,沉声发表意见道:“大明若是派出大军纠缠,我大清八旗若为其所困,国都盛京一旦被破,我大清怕是有生之年再无攻陷大明之可能,也再无可能完成皇上您的宏图壮志。
当务之急,便是再抽一人留守此战线之处,如此才可阻击大明大军前行,至于朝鲜,不过是小国而已,其军队断然不可能威胁得了我大清主力返程。”
若是说方才豪格分析的是大局方向,那么此刻多尔衮诉说的便是务实的基础举措。
有些事必须做,有些担子也必须有人来扛。
“谁愿为了我大清,扛下这一次?”
皇太极边说边看向豪格与多尔衮二人。
满清一众贝勒此刻虽大多貌合神离,可势力最大的,终究还是以豪格、多尔衮二人为首,这一点皇太极看得很清楚。
毕竟在他死后,满清八旗之内,真正有望继承大清天子九五之尊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人而已。
豪格掌管着战力最强的正蓝旗,多尔衮还有其弟弟多铎分别掌管正白旗、镶白旗,史书记载对方后续再加之联合两黄旗,所以才能在后来夺了豪格的兵权,继承大清真正的权力,坐上摄政王的高位。
所以哪怕在皇太极有生之年,无论豪格和多尔衮的势力还没有数年之后那般壮大,可在当下便也已有了根基。
长城和金字塔不是一日筑成的,所以早早便有所征兆了。
“谁愿为我大清阻击大明贼寇?”
见无人发声,皇太极动了些怒气,满是老茧的手掌重重击在面前的桌板上。
众人身子一颤,皆被吓了一跳,可依旧一个个如同鹌鹑一般,将脑袋深深藏在胸膛里,没人吭声。
见此一幕,皇太极目中不可抑制地闪过一道失望之色,之后再次以独掌乾坤之势定夺:“豪格、多尔衮,你们二人谁愿去?”
待他这大清天子离去后,在前线第一线,也就只有这两人能镇得住场面。
至于这两人若在前线成功阻击大明大军,甚至战而胜之,军中威望会更甚。
这些已不是如今的皇太极能考虑的了,先让大清班师回朝、保住盛京皇朝,才是他的第一要务。
他皇太极建立大清基业,改女真族为满族。
这一番大清国运自他而起,绝不能在他手中被毁去。
他皇太极哪怕不能在有生之年踏破中原、毁了大明,让大清取而代之,成就满人的宏图霸业,也绝对要如同父皇努尔哈赤一般,绵延后世子孙,让大清的江山继续壮大。
这,可以说是如今在一年半载之内雄心壮志一次次受挫的皇太极,所剩下的最大愿景了。
“回答朕。”
皇太极语气无力,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
多尔衮狭长的目光一眯,正准备上前应下,可眼角余光朝旁边一扫,才发现豪格已先他一步。
“儿臣愿为父皇解忧,率领大军阻击大明,为我大清国运延绵。”
豪格右手在前、左手抱拳,大声开口,声音洪亮如钟。
至少在这一刻。
营帐之内不少八旗贝勒都隐隐高看了他豪格一眼。
“好。”
见豪格果真敢应,皇太极那发白的面色闪过一道红光,眼中微亮,口中大喜。
他招了招手,豪格迅速上前。
皇太极拍着豪格的肩膀,当着一众八旗贝勒的面,在这特殊时刻帮长子立威:“若此番阻击大明成功,我大清班师回朝。
待来日豪格同样率大军归来之日,便是我大清立国本之时。朕虽建立大清,可大清终究要看后来之人,大清在朕,也在诸位贝勒身上。”
皇太极倚着豪格,这几日隐隐病弱的身子缓缓直了起来,难得地中气十足,大声喊道。
这一刻,营帐之内包括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在内的一众八旗贝勒目光灼灼,同样放声大喊:“皇上英明。”
一众贝勒先离开营帐,皇太极继续叮嘱豪格:“莫辜负了朕,辜负了大清朝。”
“是,父皇。”
豪格眼神坚定地应下。
和皇太极寒暄一阵、嘱咐他保重身体后,豪格离开营帐,目光炯炯、面露红光,心里那点小心思更是一览无余。
他奋力挥舞着双拳,发泄内心的兴奋。
什么是大清的国本,当然是一国之太子尊位。
便如同那大明一般。
而他豪格便是大清的储君,便是未来的大清皇上。
豪格目中泛着金芒,对于这一天。
他实在期待太久了。
对豪格而言,父亲是当今大清皇上,他就该是这大清的当朝太子。
“多尔衮凭什么跟我抢?掌管正白旗又如何?收复蒙古八部又如何?君是君,臣是臣,怎能够这般僭越。”
豪格心中大声狂笑着。
另一处营帐内,多铎眼神不善,口出恶言:“多尔衮,你到底是什么打算?”
对兄长多尔衮,他平日还是很敬重的。
两人一母同胞,立场自然格外一致。
可方才多尔衮慢了一步,虽说如今他们这一派同豪格还未有太大冲突,可多尔衮一派对于大清天子之位同样有所觊觎。
而按史书所载,皇太极一直未立太子,为的便是平衡各方势力。
毕竟大清制度不比大明,大明嫡长子继承制是古往今来的规矩。
可在他们大清,无论是满族还是从前的女真族,这皇位(也就是女真族原本的汗位),既可以交由儿子继承,也可以交由亲弟弟继承。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多尔衮是皇太极的亲弟弟,大家同为努尔哈赤的子孙。
你皇太极够强,夺了我多尔衮的权,我心甘情愿,可不能你能在我头上拉屎,你儿子也能。大明永乐一朝叔侄相争的事,发生在这大清朝,也算是合情合理。
“还能如何?”
“不过是迟了几分,可如今想来,恐怕却是皇上故意为之的。即便我先声夺人,这差事最终依旧会交到豪格身上。”
多尔衮转过身,眼神同样不善,却又恶狠狠地看向弟弟多铎,“难道方才你没看出来?咱们这位皇上病了。”
多尔衮的话带着几分蛊惑力,可多铎没他那般政治头脑,挑了挑眉不解地问:“病了?寻太医诊治便是,跟你我又有什么关系?”
“可若皇上得的是不治之症?”
多尔衮又补了一句。
这下,多铎哪怕再蠢也反应过来了。
他面色一紧,先离了营帐,看了看四处没什么正蓝旗的人,才算是放心。
重回营帐后。
他赶忙凑到多尔衮身边,低声开口:“此事可不能胡说。”
多尔衮没理会弟弟的话,自顾自走到帐前主位,板板正正坐下,才言之凿凿地开口:“在义州城内,怀顺王耿忠明叛逃、我大清火器付诸一炬那日,皇上便有可能病了,不过病症不显,所以密而不发。
如今陛下的病症明显加重,方才在营帐之中,皇上所为,为的便是给子孙后代留后手。
毕竟若我多尔衮登上皇位。
他皇太极还有他这一脉,即便能活,也是生不如死。”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道狠辣之色,皇太极即位后。
他多尔衮在这大清朝的处境可不好受,若非他手中掌着军权,他现在早就是死翘翘了。
即便身处朝堂之上,照样有着内斗的风险。
皇太极继承汗位以来。
他多尔衮大多数时候一直都不在盛京,也不在女真族的权力中心,只是稍稍待上数月,便会被安排出去南征北战,为大清扩张版图。
也正是他多尔衮的确擅长兵武一道,所以才立下了一份又一份的功绩,否则他麾下的正蓝旗早已兵力耗尽,到了那时,他多尔衮也早已成了阶下囚。
“那我们现在……”
听完多尔衮的分析,多铎可没觉得情况好到哪里去,神色更加凝重。
皇太极好歹也算是一雄主,能压得住他们,也能用得起人,这份心胸魄力,多铎也是心服口服。
可豪格的为人心性,距离皇太极差的可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他若登临大清的地位,届时他们正白旗还有镶白旗,岂不成了那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一旦被夺了兵权,恐怕再过不久,他们两人就得不得好死。
“等。”
多尔衮面无表情,蹦出一个大字来,“为今之计,只有等到皇上……没了,你我二人才能在这浑水之中摸出一番大鱼。”
多铎重重地点了点头。
在这些大事上,对于兄长多尔衮,他多铎还是无比信服。
接下来几日的大清营帐之内,有着皇太极坐镇,甭管他是否是一只病虎,只要他还活着,多尔衮这边也好、豪格这边也罢,没人敢轻举妄动,所以一切都有条不紊地继续进行。
大清退兵一事,在朝鲜已成定局。
朝鲜名将申景禛派出去的朝鲜军队,已然探查到大清原本的驻扎之处早已不见踪迹,一个个随之离开。
将此事确认后,申景禛原先便将此讯息传回到朝鲜全境。
所过之处,朝鲜百姓、当地的世家豪族还有那些官员,个个喜极而泣,无不弹冠相庆:“该死的、天杀的这些鞑子,总算是走了。”
“俺就知道大明王师比这些鞑子要厉害上太多。他们绝不可能会是大明王师的对手。”
“哈哈哈,这下最好滚得越远越好。陛下英明。大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到区区半月,朝鲜全境各处城池全都知晓此事。
大清退兵,不会再干扰朝鲜内政与国土主权。
先前被大清占据的郭山城一一被重新收复,之前安置在后方的百姓也可以重新迁徙前往,回到他们的故居,修缮故土。
朝鲜朝廷这边也会拨发一应的粮草银钱,以此支援帮助,还有之前各城的官员,也都会先行安置稳妥。
汉城之处,已从南汉城归来的朝鲜文武百官听闻此事。
大司宪金尚宪已年过半百,可闻此事却是当场喜不自胜,直接连饮三大碗酒,随后一醉不醒。
直到第二日上朝会时,才被一碗醒酒汤解了酒意。
还有那此前主和的崔鸣吉,求和如今也全都变成了主战一派,主张先恢复朝鲜国际名声,随后在各方面尽力支援大明,帮助大明击败大清。
于是,朝鲜朝堂之上。
天子李倧面前,百官相合,政通人和,李倧心满意足。
大司宪金尚宪看了眼崔鸣吉,还有他身后的同党,鼻子里哼出一声道:“陛下!我朝鲜尊明已久,若此前背明归清,何有今日之大胜?何有今日我朝鲜之大气象?”
“怎的?老匹夫难不成是在说某些人?”
崔鸣吉直接站了出来。
不等李倧发话,他同样上书道:“还请陛下明鉴。微臣对大明丝毫未有背叛之心,不过是为保全我朝鲜之意而已,请陛下明鉴。”
“好。”
见到两方大臣开始争吵,李倧面露无奈,亲自上前安抚他们二人,道:“大司宪还有崔卿,你们二人皆都是为我朝鲜,既是为朝鲜,何须内斗消耗国力?当今大明,由死而复生的太祖皇帝独掌乾坤,天下之力聚于一处,方才有今日大明同我朝鲜之大胜,难不成尔等还要让我朝鲜再受前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