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这皇宫能守得住吗?

随着其中一个汉人开口,最前方的汉人兵卒一下子便不再继续关闭城门,反而不停往后拉,让城门开启的幅度越来越大。

如果说方才城门只是被撞开一条缝隙,那此时此刻,才算是真正彻底开启,两侧城门完全敞开,迎接大明军队进入盛京皇城。

城门一开,四周云梯的作用也就变得有限,只剩下清扫残余守城士兵的作用,更多大明士兵直接从敞开的西城城门鱼贯而入。

城门之地虽还有此起彼伏的杀伐声,但盛京皇城被攻破的大势,已然是板上钉钉了。

吴襄看到这一时机,目中闪过一丝狠意。

果断带着吴家的家丁亲卫疯狂上前。

有了他的加入,城门口明军的力量瞬间压制守军,再加上汉人、蒙古兵卒的忽然反叛,更使得后方的满清鞑子一时反应不过来,乱作一团。

西城的城门彻底陷落。

无数的大明将士在西城陆续涌入,占据城头,先将守城计程车兵一一斩杀,随后在这城墙之上竖立起大明的王旗。

王旗旌旗飞扬。

随着一阵狂风四起,发出令人心神振奋的猎猎声,迎风招展。

吴襄手持制式长刀,身披轻甲,站在王旗前方,对着下方的汉人还有蒙古衙门的人大声开口:“降者不杀!若再有抗我大明王师者,杀无赦,夷三族。”

吴襄放声高喊。

身旁的一众吴家亲卫第一时间响应,“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一时间,这样的声音在西城这边迅速传开。

很快。

大量的汉人还有更多蒙古衙门的人,也都一一选择了归附。

汉人自不用多说。

反正他们在这盛京皇城之内的地位早是人不如狗;而蒙古衙门的人,投靠大清如何,投靠大明又如何,本就大差不差。

更何况如今大明占得了上风。

他们若是还负嵎顽抗,那便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即便他们察哈尔部、科尔沁部的女人成了这大清的福晋,又能如何?

他们蒙古八部素来只臣服真正的强者,之前大清够强,多尔衮横扫蒙古八部,他们便选择臣服;

如今攻守易势,大明比大清更强。

他们蒙古八部自然也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西城门被夺的讯息迅速传遍整个盛京皇城。

大明大势而来,这皇城之内的汉人一个个疯了一般前来,想要加入这胜利者的队伍;而那些蒙古衙门的人,察哈尔部、科尔沁部还有阿敏残部的人等,几乎不约而同,连面都没照就达成一致的共识。

同样选择靠拢向大明王师这一方面。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躲进皇宫。

躲不进去的,不给自己找条生路,那便真的死无葬身之地。

“察哈尔部前来投靠大明王师。”

“科尔沁部前来投靠大明王师。”

“阿敏残部前来投靠……”

……

当祖大寿透过西城门迈入这盛京皇城之时,一个个蒙古部落归附的声音嘹亮响起。

祖大寿见了,面露笑颜,挥了挥手,便将他们全都编入军中,轻声说道:“蒙古八部归我大明,可喜可贺。”

察哈尔部、科尔沁部、阿敏残部这些蒙古部落的人,也就暂时安了心。

起码能代表。

至少在盛京皇城的这段时日,这大明王师不会对他们出手。

即便到了此时,蒙古八部的人还拥有着一定的战力,可也绝对不想将这些实力全部消耗在跟大明王师的针锋相对上。

一旦蒙古八部没了爪牙,哪怕日后大清还在,蒙古八部便真的只成了废物,没了利用价值,大清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自然也会落下很多档次。

每一个蒙古八部部落的首领都绝不甘心。

反正这天下,大明来做也好,大清来做也罢,跟他们实在关系不大,何必为了旁人的好处,灭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根本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

西城门陷落。

随后其他东城门、南城门、北城门三门之处的八旗满清人收到讯息,一个个面目惊恐,士气大跌之下。

这三门之处里应外合,也就在数个时辰之内一一陷落。

至此,整座盛京皇城成了辽东总兵祖大寿的战利品。

“哈哈哈……”

四面城墙之上已然树立起大明王师的旗帜,旗帜招展,随风飞舞,好似代表着大清朝已然陷落,代表着他们大明才是这片土地之上唯一的正统。

永世昌隆,万世不改。

祖大寿嘹亮的笑声,在见到他的监军太监曹化淳之后,更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

“恭喜祖大人,贺喜祖大人。此番拿下盛京皇城,又立一破天大功。”

曹化淳一步步走来,身旁跟着一队亲卫,脸上也是满满的红光。

“同喜同喜!此番若无曹公公的大力支援,我辽东之处又岂能呼叫这般多的兵力?此番功劳,定也有曹公公你的一份。”

祖大寿大声说道。

曹化淳抿着嘴唇,脸上的笑意又浓厚了一些。

也是。

祖大寿和他合作甚佳,两人同心协力,才能够有今日这般光景。

妙,实在是妙。

两人寒暄片刻,在这盛京皇城的西城墙之上,几乎同一时刻,便将下一个目标锁定在了大清皇宫。

“祖大人。”

曹化淳目光投去,祖大寿心有灵犀一点通,微微一笑,应道:“曹公公。”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这一刻的心思却是想到了一处。

那便是拿下这大清皇宫,俘获皇太极的妃嫔,还有满清八旗的一应家眷,以及所谓的大清皇族中人。

若是能做到这般,恐怕他祖大寿即便不封国公,好歹也要封个侯,而且还是侯爵中的上品;旁边的曹化淳即便不能封侯爵之位,可以太监公公之身,权势声望却能达到顶峰,甚至能跟永乐一朝的三宝太监相提并论。

最重要的是,还能得一个善终。

这才是他们两人到了此刻,依旧恋恋不舍的念想。

<!---->

……

与此同时,大清的皇宫之内。

伴随着盛京皇城东西南北四门被攻破的讯息,守城的阿拜、塔拜两人逃到宫内;之前负责全城防务的务达海,还未赶去支援。

只是将瘟疫病症的隐患全都清除,随后也只能回到宫内避祸。

“娘娘,微臣错了,大错特错。”

大殿之内,阿拜、塔拜两人跪伏在地,头磕得都有些眩晕;而务达海则屹立一旁,面色凝重,张了张嘴,好似想说些什么,最终却未曾开口。

只是面上尽是痛心疾首,指着阿拜、塔拜两人,满是恨铁不成钢之意。

大福晋哲哲这才吸了一口长气,看着面前的三人,亦是无可奈何:“你们二人的确有罪,滔天大罪。不过念你们二人守城虽无功,但也无过,继续守着我大清皇宫。”

“此番绝对不容出错。”

也就是如今这皇宫之处无人可用,否则哲哲怎可能会饶了这两个废物点心?

阿拜、塔拜带着黯然退下,务达海也赶忙上前,并未跪拜行礼,只是躬身,满脸歉意:“娘娘……。

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心里面却跟明镜一般清楚。

毕竟,这本就是他务达海故意为之。

务达海没去前线,还领着哲哲的命令前去清剿那些染了瘟疫的人,如此一来,城破虽和他有关,但顶多只是个帮凶。

这也是他如今还能在哲哲面前保持体面的重要缘故。

“好了,退下。”

面对务达海,哲哲无意同他多谈。

对方的心思,哲哲大体也能看透几分。

“是,娘娘。”

务达海见好就收,乖乖离开。

待几人走后,宫里除了哲哲之外,另外两位大福晋。

海兰珠,还有布木泰,也就是后世的大玉儿,也一同走了出来。

三女凑到一起,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此时她们同为蒙古部落出身,全然没有女儿家的扭捏,个个都磅礴大气,顾全大局。

眼下盛京皇城已破,若是连这皇宫也被攻破。

她们这些人绝不会有好下场,即便靠着蒙古部落的关系,也断然保不住当下的尊容。

“娘娘,这皇宫还能守得住吗?”

海兰珠上前一步,面带柔弱。

她刚入宫不久,如今已有身孕,眼里的忧虑也最多。

一旁的布木泰听后,面色一肃。

本就蕙质兰心的她,对当下皇宫的局势分析得最为通透,走到哲哲身前主动开口:“盛京皇城之事,绝不可再重蹈覆辙。

为今之计,只有求贝勒杜度出手,哪怕他现如今病症还未好,也得带病坐镇,定要守住我大清皇宫。”

布木泰一番话,让哲哲下定了决心。

很快,皇宫的防务便全权交由杜度负责。

但即便如此,也依旧抑制不住宫里众人的人心浮动。

明面之上,靠着杜度的手段和哲哲的配合,还能维持平静,可私下里,各种小道讯息早已满天飞。

宫里的太监宫女、满清的八旗贝勒,还有朝堂上的重臣,全都有了各自的心思算计,想着待到皇宫被攻破的那一日,该如何自保,要不要拿了哲哲、杜度这些人当作投名状,以此换取自己的一条生路。

大难临头,各种各样的人性丑陋,都在时时刻刻地展现着。

皇宫之外,蒙古衙门的人继续统领他们的区域,祖大寿、曹化淳手下的人则迅速控制了整个盛京皇城。

对于城里的瘟疫患者。

他们并未将其全部杀死,而是将其安置在一处,暂时进行范围性控制。

<!---->

解救优先顺序上,优先解救汉人,其次才是蒙古人,至于那些八旗满人,只做了些象征性的救助。

能活下去就罢,活不下去,死了也正好。

反正盛京皇城的人不清楚,祖大寿和曹化淳心里却明白:这盛京皇城打下来了。

他们也未必能守得住。

便如同史书上宋金两国的靖康之耻,哪怕金国把宋朝两位天子抓去,还掳走一众皇家贵人、妃嫔妻女,也没能直接掌管整个中原大地,只因各处的勤王势力和汉人的数量数不胜数。

所以,在这盛京皇城之内。

他们没法全然照搬过往的做法。

而大清的兵力,到如今除了镶蓝旗和正白旗之外,其他六旗还有不少蒙古衙门的精锐,也只是伤筋动骨,折损了十之一二的元气。

剩下的七八成实力,或许面对大明真正的主力。

洪承畴麾下的陕西边军那样的精锐,会被压在下风,但对付祖大寿、曹化淳二人手下这些边角部队,却实在是难以匹敌。

所以,这瘟疫对想要治理盛京城的大清而言是心腹大患。

可对祖大寿、曹化淳来说,只需暂时遏制住,能撑过十天半个月就行,剩下的洪水滔天,跟他们二人又有什么关系?

因此根本毫不在意。

“这务达海甚是不错。”

祖大寿面露笑意,赞许道。

曹化淳听了之后,深以为然地轻笑点头:“若是皇宫一破,倒也可以让这务达海继续演一出戏,如此一来,或许来日还能用上这把柄,祖大人可是能拿捏他一辈子的。”

曹化淳刻意点明。

此战过后。

他大机率不再是辽东的监军太监了。

一个太监,这功劳立得已经够大,朝堂上的那些文官绝对不会允许他再占着这位置。

等到有朝一日回了紫禁城皇宫。

他曹化淳也不奢求官复原职,能当个秉笔太监,便已是心满意足,余下的日子,就告老还乡,过他的富贵日子。

身为太监,能有这样的收场,足够体面了。

“多谢曹公公。”

祖大寿听出了他的意思,特地道谢。

曹化淳微微点头。

祖大寿再看向面前的大清皇宫,嘴角又是一扬,目光闪烁间,开始思索如何拿下这座皇宫。

也幸好如今大清那些在外的军队班师回朝的讯息传不进来,否则想要攻破这盛京皇城,难度绝对会更大,甚至连眼前这皇宫,都未必能攻得下来。

士气和人心,在混乱的时候越发重要。

……

日子一天天过去。

大明王师并未第一时间对皇宫展开进攻,好似就打算把宫里的人活活困死,这样的举动,无声更胜有声,不动更似动若雷霆,让宫里的人整日惶惶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