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灭正白旗,多尔衮逃!
想通一切,曹文诏目光一肃,瞬间没了方才的颓废之气,不假思索便道:“继续盯着!等这些八旗船只到了皮岛附近,再行攻击,能留下多少,便留多少。”
他眼中透着冲天杀气。
前来汇报的斥候听闻,立刻转身而去,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这时候,要的就是这份果决。
此刻黄龙也已反应过来,和曹文诏对视一眼,二人皆朝前线之处赶去。
是骡子是马,是时候遛一遛了。
这皮岛被大清八旗占过第一回,便绝不可能再让他们占第二回,不然他们俩百死莫赎。
……
轰轰轰!!!
炮火一声比一声嘹喨。
皮岛岛屿临海之处、四周海域潜藏之地,还有那周围的小型岛屿,尽数都有皮岛总兵黄龙,以及曹文昭设下的埋伏。
当多尔衮所率领的正白旗营八旗精锐乘着船只从此处而过之时,没有半点征兆,悄无声息之间,炮火突然炸响,直接将他们所有人全都惊呆了。
众所周知,八旗子弟善于跑马圈地。
骑射之术才是他们的专长,攻城不过一般,正面相抗时利用八旗精锐冲锋陷阵,才能够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战力。
所以之前义州城外豪格之处,大明、大清相持不下,不分胜负。
而如今在这皮岛周边四处海域,炮弹轰隆而下,弹片四射而飞,顿时便轻易杀死了数个八旗满人。
大多数的蒙古衙门之人可都留在了义州城外,只有少许随同他们一起班师回朝,返回那大清的国都盛京。
战船之上,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本是骁勇善战之人,可却依旧被这突如其来的埋伏给炸蒙了,脑子里只有嗡嗡作响不断回响。
待他回过神来之时,那数个炮弹早已从天而降,周围沦为了一片火海。
有的船只只被四处的海浪冲击得临时侧翻而已,有的船只却是太过倒霉,刚刚好被那炮弹一举击中,顿时船毁人亡。
哪怕是他多尔衮此刻乘坐的这艘巨大战船,也因数个炮弹的袭来,使得船只如今已是摧枯拉朽般被毁了大半。
“掉头,赶快掉头。”
多尔衮声嘶力竭,布满青筋地疯狂大喊。
他身边的亲卫上前,立刻拉起桅杆,不断朝身后逃窜而去。
可他们的行动再快,还能快得过四处的那些炮火?
放眼望去,海域之上,只有远远吊着他们的皮岛水军,靠近之处连个鬼影都没有。
他们即便想要接战,好歹也要先靠过去再说。
船只移动困难。
多尔衮红着眼挥舞着臂膀,直接挤开旁边的船上人员,亲自操控着所余下不多的仿制红夷大炮,对着那远处皮岛这段时日所重新组建的水军继续攻击。
可一颗炮弹下去,却是连人家船只的影子都打不到,半晌便已然掉到了海中,然后一声巨响炸出了道道水浪而已。
攻击力很强,可打不到敌人,纯粹白瞎。
反击不成,多尔衮哪怕再如何暴跳如雷,也只能继续咬牙切齿调动全军,不遗余力地飞速撤退。
可四处的埋伏早已形成天罗地网将他困守于此,还有那些水军更是紧紧不放。
前方、后方,包括皮岛之地。
他们唯一的落脚之处,那里的炮火却是最密集、最汹涌的,将他们唯一的生路断得死死的。
兵法有云“围三放一”,但在此刻这兵法好似无用,只因这四面楚歌。
战斗的局势实在太过激烈了,八旗子弟、蒙古衙门之人,包括他这个骁勇善战的八旗旗主多尔衮,都没了半分的用武之处。
大明、大清的水师之人向来稀少,否则朱元璋也不会一纸调令,直接将那郑芝龙给引了过来。
此刻,郑芝龙便就在这场水军之战中,带领着他郑家的船只。
也就是如今皮岛水军的大部分力量,全都在场作战。
眼瞅着那不远处的八旗被打得哭爹喊娘,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便已迅速陷入了败亡,接下来炮火频率都开始下降,只需靠近然后收拾这残局即可。
郑芝龙早已面色一片凝重,忍不住抚了抚胸膛,内心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之意油然而生:幸好他郑家此前没有做出那抗明之事,否则今时今日,没了大清、大明独掌乾坤。
他小小一个郑家,即便有着琉球之处,跟面前的皮岛又有何区别?
如何能够抵抗得住这汹涌大势?
此刻庆幸的也绝非他这郑家家主一人,还有着身后跟他一起打天下的那群皮岛水师老兄弟们,一个个交头接耳,咧着嘴角都快到耳后跟去了,兴奋地大声说道:“八旗精锐的确够强,可惜在这海上不是咱们的对手。”
“大清这一次要完了。”
“辽东之处没了个镶蓝旗,如今在这皮岛之处又没了正白旗,八旗变成了六旗,还有那义州被僵持牵制住的正蓝旗。
这满清的八旗也剩不下多少了。”
“那辽东总兵祖大寿也是个带种的,够狠够厉害,居然率领着辽东那勇猛的关宁铁骑,直直地奔往那大清的盛京皇城。
所以才让这战局到了此种地步,由此可见,这老天爷终究还是站在大明这一边。”
……
战斗一共持续了也就多半个时辰,再继续打下去,那船上的粮草辎重恐怕就要所剩不多了,这同样也是他们这些将领的一份军功。
皮岛之处。
总兵黄龙还有方才埋伏在四处的曹文昭两人聚在了一起,直到登上了这满清八旗的船只,二人才一个个相信了眼前的情况。
这就完了?
堂堂正白旗,八旗之中战力卓越的精锐,就被打得所剩无多?
曹文昭瞠目结舌,脸上却满是笑意。
一旁的皮岛总兵黄龙见了,更是重重点头,目光重新聚焦,眼神也变得肃然:“满清八旗在本总兵面前,不过插标卖首之辈,也不过如此嘛。”
曹文昭没好气地白了正在吹牛的黄龙一眼,接着也就继续加入了打扫战场的事宜。
没过多久,这战场的情况也被赶来的郑芝龙知晓。
他一脸遗憾之意挥了挥拳头:“曹总兵、黄总兵,可惜了!若此番一战大获全胜,还能将他正白旗的旗主多尔衮一举擒拿。”
“这才算是十全十美。”
曹文昭却并不这么认为,反而嘿嘿一笑:“他多尔衮回去了,对我大明未必也不是件好事。
前不久的军情要报传来,皇太极已是生了重病,能不能扛过去这个冬天都还不一定。
若皇太极身死,大清必将陷入内乱。
而这时他多尔衮死里逃生,豪格身为皇太极的长子,可却并未被册封为大清的太子,两人相争必有一伤。”
“这大清恐怕是要乱了。”
曹文昭越说,嘴角微微上扬的弧度也是飞速变大。
郑芝龙做了海上皇帝这么多年,大局观也是有的。
听了曹文昭的分析,双目也逐渐明亮起来,抚掌大笑,竖着大拇哥:“还是曹总兵眼光卓越,我郑芝龙远不如也。”
他郑芝龙也是大明钦赐的福建总兵,之前是副总兵,如今当然是正儿八经的郑总兵了。
不说千金买马骨,大明这点官职和诚意也还是有的。
……
皮岛的海域之外。
数艘小船载着多尔衮,还有他身边的几个亲卫,连忙逃离了后方的战场。
只是众人面色凝重,气氛也实在不好。
“贝勒爷,正白旗没了,就这么空手而归回了盛京,恐怕皇上也不会轻易放过咱们。”
身边的正白旗亲卫忧心忡忡地开口道,其他的亲卫有一个算一个,也都没好到哪里去,灰头土脸。
对于他们而言,不回去是死,回去也是死,主打的就是左右两难。
多尔衮目中闪过杀意,良久之后才沉声说道:“他大明这皮岛之处,又是如何知晓我大清何时过的海域?若非被他们提早埋伏,我正白旗岂会沦落到这般田地?”
“有人告密。”
多尔衮的聪慧,很快便想到了方才这皮岛一战的具体内情。
可想到了又如何?
作为将领,打胜仗才是职责。
更何况是对于如今的大清而言,一场胜仗对提高士气至关重要。
义州之外的豪格,虽没打胜仗,起码没有打败仗,可他多尔衮在这极其重要的特殊时刻,却是出了这么一摊子事。
至于怀疑的人选,豪格绝对是头一个。
多尔衮目中满是决绝:“总有一日,豪格,你必须死。”
如果说之前多尔衮和豪格两人的争斗,还能在大清的框架下有所收敛,那么此刻随着豪格“出手”,多尔衮却未死。
二人的争斗已然是不顾一切了。
要么是你死,要么便是我活,两人之中必须没一个,这件事情才能结束。
扫了周围士气低沉的一众亲卫,多尔衮冷冷一笑:“怕什么?没了正白旗,不是还有镶白旗吗?
甚至还有那蒙古八部的察哈尔部以及科尔沁部,那里可都是你们家贝勒我亲自收服的。
提高他们蒙古人的待遇,足以让他们归附我。”
“重建正白旗,不远。”
在这无比艰难的时刻,多尔衮毫不吝啬地给出了他的承诺。
众多亲卫一个个好似打了鸡血一般,选择信服,这便是他多尔衮,未来的大清摄政王的人格魅力。
“干死那些正蓝旗的狗玩意、狗杂种。”
“贝勒爷放心,我等誓死跟随贝勒爷您。”
……
见周围计程车气可用,多尔衮的心才逐渐变得沉稳冷静。
有着这些人作为班底,正白旗早晚有一天能够重新成为他身边的最大势力,没有之一。
……
皮岛之处,总兵黄龙、曹文昭,还有那福建总兵郑芝龙三人伏击大捷一战,数日过后,也如横扫秋风落叶一般,以迅猛之势迅速传遍各处。
朝鲜、大明中原、辽东之处,无数人皆都疯了一般,全部知晓此事。
人人都道,大明灭了大清八旗的镶蓝旗之后,又灭了其八旗之中的正白旗,屠杀数千人,俘虏数万人,俘获银钱财货更是数不胜数。
大明本就国运昭昭,再生此事,天下但凡有识之士,便已可见大明中兴之日就在今朝,无人敢同大明作对。
中原之处,各种声音好似雨后春笋一般齐齐冒出,皆都是清一色的支援大明、抨击大清。
江南之地,徽商原本的地盘、东林书院旧址。
随着成国公朱纯臣率领一应新军进驻,此处重新开张,不过并非叫东林书院,而是换了个名讳,但却并不影响此处的学者氛围。
读书人重新聚集站在一起,一个个面露红光、满脸兴奋地交头接耳,各自手执着《大明日报》,兴奋无比:“哈哈哈,这便是我大明上国。区区满清,弹丸之地,即便能够得了一时之胜,又能如何?”
<!---->
“我大明国运,又岂容这些贱如鞑子所觊觎。”
“这些鞑子还想入关,占我大明九州河山?白日做梦!先灭他镶蓝旗,再灭他正白旗,所谓满清八旗,不过也就只是一句空话。”
“我大明有着太祖皇爷重掌天下,区区贱如鞑子,反手可灭。我大明必将永世长存。”
不多时,讯息也传到了那京城。
已然成了“帝党”的原本那些东林党人,个个心头庆幸;而那剩下的浙党、严党、齐党之人,也继续夹着尾巴做人,本来他们那活络的心思,由于镶蓝旗全灭就已经够低微,如今再灭了正白旗,大明的国运彻底立住,他们这些人便已彻底成了洪武朝的“顺臣”。
皇上让他们做什么。
他们就乖乖做什么,什么结党营私,压根就不存在。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譬如大唐开国时期,还是秦王的李世民,一封调令下去,数十个功臣便直接削去了爵位,哪里还需要什么推恩令,等数代之后才可见成效?
而这样的国之大事,在李世民的手段之下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足以可见,在真正的实力面前,花哨的手段不堪一击。
在如今这崇祯朝,在他太祖朱元璋的一手掌控之下,这些奉天殿上的朝臣,也便是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