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宗室改制,太祖手笔

“回陛下。”

侯洵果断迈出步伐,绯红官袍加身的他,在一众官员中不算起眼,却神色肃然,沉声道,“通敌卖国之罪,当夷三族、处以极刑。

可福王殿下终究是皇室之身,血脉高贵,且此前于国有功、于社稷有利……”

前半句话。

他说得问心无愧,是按律法而论;后半句话,自然是在为朱常洵开脱。

不然难不成真能将一位宗室藩王处死?

想那洪武年间,鲁王朱檀残害生灵无数,听信游方道人之言,用童男童女炼丹,最后事发,罪名也只算到鲁王妃身上,鲁王朱檀依旧好好活着。

洪武年间尚且如此,到了这崇祯年间,他们这些文武大臣,自然也理所应当地认为该照此例。

“依臣之见,将其贬为庶民,废除王侯一应待遇,在其封地之内做一良民即可。”

侯洵说完,微微俯下头,不敢再随便答话。

接下来,才是真正见真章的时候。

正当所有朝臣都以为福王朱常洵之事可以就此落幕时,殿内最前方,天子的声音陡然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冷硬:“还不够。”

这三个字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朱由检继续道:“虽有功,但更有过。其封地之内,奢靡之风日盛;通敌卖国之罪,更是罪不容诛。

虽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

除方才侯大人所言之外,再加一条。

将其革除族谱,永世不得录入其父王一脉;除其子朱由崧之外,其余等人皆不再为皇族中人,尽数贬为庶民。”

朱由检冷声冷语,话音落下。

朝臣们一个个心下一紧,只觉一股寒气从尾椎骨直窜上天灵盖。

这位陛下的手段,可是越来越不俗了,这般杀伐果断,似比昔日洪武天子还要更狠几分。

朝臣们倒不太在意。

说来说去,终究是朱家人自己的事,同他们的利益不甚相关。

可对于奉天殿中的朱常洵而言,这简直是天大的耻辱。

“陛、陛下。这、这是为何?此前侯尚书的责罚还不够吗?非要将我一脉尽数革除殆尽?”

朱常洵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竟忘了君臣之别,不可置信地看着朱由检,当场质问起来。

顿时,文武百官一个个心头又是一紧。

万历一朝、天启一朝,甚至崇祯八年之前。

他朱常洵这般言说倒也罢了。

那时君王之权早已被文臣武将分食殆尽,哪怕有所剩余,也不过堪堪自保,群臣百官占了上风,站在百官这边的宗室势力,自然能大放厥词。

可眼下,百官个个夹着尾巴做人,甚至大多数已成为陛下的拥护者。

到了此时。

他朱常洵再这般言论,便是将奉天殿内所有人都得罪了去。

往日的恩情,前几日在刑部大牢时,他们自认为早已还干净,如今一个个自然不会手下留情。

此刻若是一时心软,恐怕日后危及的便是自家家族子孙。

“福王殿下慎言。”

“陛下之言,何曾有错?难道福王殿下未曾行过通敌卖国之举?”

“陛下已算是极为仁慈了。”

温体仁不愧是朝堂老臣,千钧一发之际,旁人不敢出头。

他率先站出,直直转身对着朱常洵这位宗室藩王,语气严厉地逼问。

紧接着,成国公朱纯臣冷冷一笑,在武将一列中龙行虎步而出,声音洪亮:“福王殿下可真是好大的胆子。大殿之上,竟敢质问君王?”

“难道福王目中无君,毫无君臣之礼了?”

奉天大殿内,朝议的氛围陡然凝固。

梁国公祖大寿率先出列。

紧随其后的是兵部尚书张凤翼、吏部尚书与工部尚书,百官如潮水般纷纷上前,跪在御座之下滔滔不绝地进言,矛头直指福王朱常洵。

“奉天大殿乃朝政重地,福王礼仪有失,对陛下言语不敬,恳请陛下重重责罚。”

一位朝臣高声奏请,语气中满是不容置疑的坚决。

另一位官员则紧接着补充:“天地君亲师,君王居于天地之下、万民之上,乃世间最尊贵之人。”

“福王虽为皇族宗室,却罔顾君臣之礼,若不惩治,日后人人效仿,帝王威仪何在?”

朝臣们的声浪一波高过一波,每一句话都像重锤般砸向朱常洵。

他们个个面色严肃,眼中似有嫉恶如仇的凶光,层层施压之下,竟像是要将这位福王直直逼上死路。

朱常洵看着眼前这群如饿虎扑食般的朝臣,气得脸色铁青,手指颤抖着指向众人,声音因愤怒而沙哑:“难道昔日通敌卖国的只有本王?这奉天大殿里的诸位朝臣、武将勋贵,就全是好人,全是崇祯一朝的忠臣吗?”

话音落下。

他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满是凉薄的嘲讽,仿佛要将大殿内的虚伪尽数撕开。

这一刻,百官心中都清楚朱常洵的打算。

无非是“狗咬狗一嘴毛”。

放眼这奉天大殿,除了少数几人,大多数官员都并非身家清白,若朱常洵真要撕破脸,谁也讨不了好。

朱由检自然不会亲自下场纠缠。

他只需一个眼神,便示意温体仁上前。

温体仁依旧从容不迫,缓步走到朱常洵面前,语气平静却字字如刀:“王爷可莫要忘了,陛下昔日曾下普天大赦,太祖爷在位时亦有过一次普天大赦。

前尘往事,早已随风而去。

可王爷您所犯之罪,偏偏在这两次大赦之后。”

“今日,王爷难不成真要以死谢天下吗?”

说到最后,温体仁年迈沧桑的面容间陡然射出一道凶光,直勾勾地盯着朱常洵。

其言外之意不言而喻:你朱常洵若想死,尽管放声揭发,将大明朝堂的颜面扯碎,露出内里的千疮百孔;可若你想活,就该到此为止,乖乖认罪。

这道选择题明明白白摆在朱常洵面前。

半晌过后。

他缓缓合上双目,肥壮的身躯重重跪倒在地,匍匐于尘埃之中,口中终于传出认罪的呼喊:“陛下在上,微臣知罪。”

见朱常洵认罪,大殿内的百官才彻底松了口气。

方才朱常洵那疯狂的模样,着实吓坏了不少人。

此前众人之间或许还残存着些许“香火情”,可在朱常洵要拉所有人下水的举动后,谁也不愿再碰这滩浑水,无人上前搭理他。

等到朱常洵起身,跌跌撞撞、头重脚轻地走出奉天大殿时,殿外早已有人等候。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

王承恩低眉顺眼,嘴角带着温和的笑意,丝毫不敢因朱常洵失势而怠慢:“王爷,陛下与太祖皇爷召见,请王爷速速随奴婢前来。”

经历了殿内的大起大落,朱常洵此刻心绪复杂。

见王承恩言语柔和,他心中不由得涌上一股暖流,语气也缓和了几分:“麻烦王公公了。”

王承恩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

这位王爷经此打击,或许未必是件坏事。

他笑着应道:“王爷说笑了,这本就是奴婢应当做的事。”

随后,王承恩在前带路,没多久便将朱常洵引至宫中的御花园。

园内正是花开烂漫之时,牡丹、茉莉、玫瑰与各色花卉交相辉映,香气扑鼻,远远望去,一片姹紫嫣红,美轮美奂。

可这美景并未让朱常洵放松。

走到朱由检与朱元璋面前,他俯身行礼,语气看似平缓无怨,实则难掩心中的芥蒂:“微臣见过陛下,见过太祖皇帝。”

朱由检看着他,心中的理解早已被怒火取代。

此前他尚对朱常洵有几分同情,可在得知锦衣卫从福王府搜出的银钱数额后,所有的理解都化为了愤怒。

“皇叔,你福王府可真是财大气粗。你封地内的世家大族、地方豪族,恐怕都没你贪。”

朱由检的声音逐渐拔高,“身为宗室,本应给天下人做表率。可此前朕在奉天大殿忧心国事,皇叔远在封地,半载过去却毫无表示。

是不是觉得这天下不是朱家的天下,只是朕一个人的天下?所以皇叔才能心安理得地在封地高枕无忧,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一顿饭就要花上百两银子,皇叔可知,这百两银子,是朕在宫中一年的花销。”

朱由检越说越气,双眼猩红,看向朱常洵那肥硕的身躯,竟似有生吞活剥之意。

他为大明江山勤勉操劳,可其他朱家宗室却如此荒唐。

即便他知道多数宗室只是勉强过活,像朱常洵这样的是“常见”,心中的不平衡依旧难以平息。

面对朱由检的怒火,朱常洵却依旧硬气,似是仗着朱元璋这位长辈在场,想让老祖宗评理:“这些都是先帝所赐,微臣不敢胡说八道。”

“先帝所赐?”

朱由检眼神一凛,咬牙切齿地盯着他,“那皇叔对朱家的一片心,就半点都没有了吗?皇叔该明白,这天下是朱家的,宗室才能过上人上人的日子;若天下不姓朱,皇叔就不再是皇叔,而是一头任人宰割的大肥猪。”

这般直白又刺耳的话,足以见得朱由检的愤怒已达顶点。

可朱常洵却硬生生忍住,不再反驳,活像一头开水煮不熟的死猪,任谁也无可奈何。

但这“无可奈何”只针对旁人。

对朱元璋而言,为了朱家的大明江山,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他冷不丁地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实在不成,杀了。”

这句话一出,朱由检心头猛地一颤。

而原本还在装疯卖傻的朱常洵,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

旁人说这话。

他尽可当成无礼妄言;可这话从老祖宗朱元璋口中说出,他那肥硕的脑袋能不能继续留在脖子上,就真的不好说了。

顿时,方才还特别硬气、跟个茅坑里又臭又硬的石头般的朱常洵直接泄了气,双腿唰唰地如棉花糖般柔软,直直地跪了下来:“老祖宗。后辈子孙知错了,求老祖宗开恩,老祖宗开恩。眼下子孙我都被陛下革除族谱了。”

“老祖宗您开开眼,子孙能做的都已经做了。”

“别怪老祖宗我不讲道理。”

朱元璋边说话边随手拿出两把制式长刀,一把丢在了朱常洵的跟前,一把放在了朱由检的边上,“你是不是打心眼里觉得,这天下跟你这个姓朱的没关系了?现在站起来,拿着这把刀杀了你面前的皇上。

你要是杀了他,咱现在就立你为大明的新皇上,怎么样?不过代价也是有的,一旦拿起这刀,不只是皇上会死,你这个福王也会死。”

朱元璋目光淡漠,此刻一脸平静地说出这吓人的话来,让人莫名觉得心慌。

朱由检早已不是昔日的刻薄寡恩。

此时的他不假思索间便将那把长刀握起,身子往后退了一步站定,锋利的刀尖直直对准了福王朱常洵,双层下巴几乎快触到脖子,眯起眼来,好似随时随地都打算一击致命。

听着老祖宗的话,福王朱常洵很是动心,可看着面前自家皇侄儿这动静,刚刚提起制式长刀的他瞬间吓得没了胆子。

就他这胖乎乎的身子,还跟别人打生打死?

用他来点天灯,这一身的肥油都能点个三天三夜,要是真打起来,恐怕他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陛下,陛下。”

“老祖宗。这一次我是真的知错了,孩儿怎么敢跟陛下针锋相对,孩儿真的没有此等妄念。,

见眼前的朱常洵最终还是选择了跪下投降这条路,朱元璋从鼻子里哼出一声:“就这还妄想坐九五之尊的位子?滚一边去。”

“接下来听咱的话好好做事,还能留你下半辈子的一世富贵;要是不听话,明个把你葬到皇陵里面去,也算是对你这朱家人的身份有个交代了。”

“是,老祖宗。孙儿一定听您的,一定。”

这些话把面前的朱常洵吓得连连保证,这时的他丁点儿心思也不敢有了。

只因旁人或许是说说而已,可要是把朱元璋逼急了。

他是真的能做得出来。

朱由检目光平静地看了他这位好皇叔一眼,忽然俯下身子来到他跟前,轻声笑道:“若是方才皇叔生死一搏,或许皇叔真的能够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