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辽东总兵祖大寿,小小游击吴三桂

温体仁有十足的把握,若是京城大乱,朱元璋先不论杀谁,第一个杀的就是他这把老骨头,然后就是此刻和他在此论道的这群人。

朱由检作为皇帝,可能下不了这个狠心,铺完后路,然后再重塑一个大明王朝,可朱元璋这个太祖皇帝,开国天子,温体仁相信对方会这样做的。

大不了就再次于这乱世之中一阵杀伐,有大明大义,百姓民心,再加上这位太祖皇帝的权术手段,温体仁不认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中原之处,李自成、闯王高迎祥,还有那什么八大王为首的张献忠,就这些人也配同朱元璋这位太祖皇帝相比?

笑掉大牙。

若是那关外的建虏鞑子,或许还有着几分希望。

可如今辽东之处,有着祖大寿还有吴三桂,包括麾下的关宁铁骑这些边关精锐,再加上一车又一车送去的饷银,恐怕那些建虏鞑子鬼晓得猴年马月才能够打进这中原之处。

种种念头闪过,一日又一日的思索过后,温体仁终是选择了归顺投降,这是他唯一的一条救赎之路了。

没得选!

……

接连数月光景,转瞬即逝。

兼任了辽东监军之职的曹化淳协同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领着麾下京军也堪堪抵达这边关辽东之处。

关宁防线主要以宁远城、锦州城为主。

这些京军虽非是那关外建虏鞑子的对手,但是在这中原之处区区流寇,倒是轻而易举,所以这一路有惊无险,顺畅到达。

此刻辽东边关,宁远城中,时任辽东总兵的已从崇祯七年的尤世威换成了崇祯八年刚刚上任不久的祖大寿。

当下大明局势虽有崩坏萎靡之状,但整体还是在大明宗室的控制之下,所以后续降清的祖大寿,如今依旧是大明的忠臣良将。

不仅仅是祖大寿这辽东总兵,在这辽东关宁防线之处,新晋武将之中越发崭露头角的,后来另一位总兵吴三桂。

如今也已是成了这辽东边关的高层将领之一,时任正三品的游击将军。

不过如今换了顶头上司的他,近数月来可是提心吊胆,小心谨慎,生怕这位刚上任不久的辽东总兵祖大寿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发什么神威。

毕竟他吴三桂在没有博得祖大寿的信任之前,身上终究还是有着之前老上司尤世威的烙印。

不过这数月光景过去。

凭借着能力出众,吴三桂还是渐渐受到了祖大寿的信任,不然也不可能后续晋升成为这辽东之处的参将,然后再更进一步成为宁远总兵,成为这边关之处的顶梁之人。

只是此刻。

这宁远城中,祖大寿大马金刀稳坐堂内,一对虎目如锋利的刀芒扫过,这大堂之内的重要将领皆都是他的心腹。

距离第一批的军饷下发,已是有了数月时日,太祖皇帝朱元璋死而复生一事,数月光景过去。

他们辽东之处的这些将领也都知晓真假与否。

朝堂上的那些京城百官各个夹着尾巴做人,连他祖大寿也都要奉承讨好的那个首辅温体仁,更是率先败下阵来。

其后武将勋贵为首的几位国公也纷纷作出表率,雪花般的银子如同不要钱一般,全都落入到了当今大明崇祯一朝的国库还有皇室的内帑。

这些事情一一出现,除了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坐镇这唯一的解释之外,辽东总兵祖大寿、游击将军吴三桂还有其他的重要将领,哪怕是想破天了,也断然想不出还有什么可能,会让这些朝堂上的众臣、武将内的勋贵、一个个与国同休的国公大爷们心甘情愿吐出他们已经吃进去的大块肥肉。

俗话说得好,断人钱财如同杀人父母。

这一刀一刀的往身上捅,天底下没人会乐意的。

还有中原之处,那五边都督洪承畴大发神威,已是将那此前焚烧皇陵的八大王张献忠所部大军一举击败。

虽然没将其生擒活捉,但是其焕发出的战斗力,俨然间都能够称得上是精锐了。

可并非是他洪承畴手下的嫡系陕西边兵,而是一整个大军全都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斗志,个个似乎真的拿命去拼。

要拼出一个前程,拼出一个升官发财的路子来。

大明多少年都没再出现过这般的盛况光景了。

可如此的盛况光景,对于那些大头兵或许是难得的机会,可对于他们这些辽东之处的将领便未必了。

数个朝代下来。

这辽东之处早已被这当地的各处将领世袭家族给牢牢把控在内,好比面前的吴三桂,其父亲吴襄同样是辽东之处的重要将领。

在这辽东之处喝兵血、空饷的人大有人在。

他吴三桂也不过只是刚刚上得了台面而已。

若是按照那京城之处的法子在辽东之处上演一番,不知多少人人头滚滚,血水直流。

“都开口,真的一个个全成了哑巴?哪怕是太祖皇帝登朝,不也要用我们这些人来守好这辽东边关、关宁防线的吗?”

“太祖皇帝下发的饷银还不够代表一切吗?”

祖大寿扯着嗓子,带着一股重重的沙哑感,大声喊道。

眼前这不少将领可都是做了亏心事,所以才会怕鬼敲门。

哪怕是上一次这朝堂中书送来的军饷,也是按照往常的惯例。

他们拿了七成,剩下的三才是下发。

一开始没人将太祖皇帝这事放在心上,如今确认属实,个个不心头发慌才怪。

最重要的是——

他们这些本地的将领可以利用关宁来威胁朝廷,但面前的祖大寿万万不可能同意。

上一任辽东总兵的下场可还历历在目,拥兵不进被剥官职,判处戍边,虽然保全一条性命,但日后在这官场怕是难有什么大的作为。

更何况如今头上还换了个掌权天子,先不说旁的,起码不可能将这些责任往外摊,黑锅全部都扣到他们这些臣子的头上去了。

他祖大寿,辽东总兵,也有着和洪承畴这五边都督一样的雄心壮志,有了兵有了钱,当然是要大战一场。

他祖大寿要是也能封上个什么国公,与国同休,他祖家岂不也是大大的光宗耀祖。

他祖大寿也能在祖家的族谱之上,写上浓墨重彩的一页。

扫了一圈面前的众人,祖大寿嘴角微扬,脸色阴沉:“三日期限之内,太祖皇帝派的人还有第二批饷银也就到了这辽东之处,吃进去的都给本总兵吐出来,伸手拿的也都全还回来。”

“三日期限若过,这辽东关宁防线之处,可就别怪本总兵下手无情了。”

此刻祖大寿敢在这大堂之内说出如此之言,既是有着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君王天威,但同样也有他这数月以来在这辽东之处扶持的嫡系势力。

拉拢一批,再打击一批。

他祖大寿身为辽东总兵,还是能行使得了这种手段。

好比吴三桂,身后的吴家已是成了他祖大寿的嫡系,只要掌握其中的近三分之一。

他祖大寿便能有信心使这关宁防线乱不了,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

更何况前不久那些建虏鞑子的后金之人才刚刚来过一次,大战过一场,双方不胜不败,所以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

这些建虏之人想必是不会再来的,足以给他祖大寿很好的调整之机。

“好了,都下去。”

祖大寿一番吩咐,最后只将吴三桂给留了下来,“长伯,当今太祖皇帝手握乾坤,主掌大权,陛下从旁辅佐,我大明气数未曾断绝。”

“刚才离去那些人或怀有异心,你吴家可万万要带好这个头,可千万莫要自误。”

祖大寿说着,那满是老茧的手掌心拍了一下吴三桂的左肩。

吴三桂闷声闷气,重重点着脑袋:“请总兵大人放心,我吴家万死不辞。”

祖大寿满意地笑了笑。

而在吴三桂离去之后不久,这大堂之内又是多了另外一人。

“切莫自误,如今我大明……”

“还请总兵大人放心,属下还有身后家族早已做好随时随地为国尽忠的准备。”

“太祖皇帝英明一世,如今归来,我大明定能够再次中兴。”

……

三日一过,将近九成的饷银都被还了回来。

祖大寿亲自来到这军营之内。

随着他一声令下,军营之内震天欢呼,一个个大头兵拿着他们盼了几年的饷银,饱含热泪,激动与不敢置信交织:“皇上居然发银子?这不会是真的?”

“什么皇上,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才对。”

“听说不只是咱们宁远城,锦州城还有其他大营,都将这些饷银一一发下去了,总算是能够对得起家中老小了。”

洪武一朝,朱元璋改革军制,未曾有过拖欠,但在这当下的崇祯一朝,军制并未改变,所以在这边关,大头兵们日子苦寒无比。

若是遇到一个不错的上官,或许还能稍得体恤;若是遇到一个贪婪无度的,就连上官家中的琐事还有私田,都得让他们这些大头兵当苦力去处置收拾,只有乖乖听话的份,上官喝兵血喝得那叫一个痛快。

饷银发下,军心似火,士气提升。

祖大寿更有信心,只要将这些兵卒牢牢握在手里,不被有些人挑唆过去,这关宁防线就乱不了。

当监军曹化淳还有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协同一众禁军,带着饷银来到这宁远城时,城门大开,总兵祖大寿、游击将军吴三桂,还有其麾下一众将领,特地前来相迎。

“曹公公、李大人,一路走来辛苦了,城中早已备好了接风宴,为两位大人接风洗尘。”

祖大寿此刻早已换了身便装,湛蓝的衣袍,宽厚的袍摆随着风声微微飘扬,所说所做也是官员之间正常的人情世故,但似乎眼下又不太一样。

“总兵大人日理万机,为守关宁防线费了不少心神,接风宴还是稍后推迟,先将这些饷银全部下发,能多稳一分军心。”

“我大明边关的变数也就会少生一分,还是先做这要紧事为好。”

曹化淳主动开口。

身后的京军还有一旁的李若琏没有半分异议,所有人似都这般想。

祖大寿听后为之动容,连面前这位昔日以收敛钱财闻名的曹公公,此刻都变得这般大义凛然,太祖皇帝的手段果然非同凡响。

“好。”

祖大寿当即应下,“那就依曹公公的话去做。”

祖大寿挥了挥手,其麾下亲兵还有一旁的吴三桂亲自上前,来到那数辆马车前,感受了下箱子的重量,一个个连着嘴角再度面露欣喜。

这第二批饷银或许还不能够将之前的欠饷全部发满发足,但朝廷对于他们这些边关士兵的诚意却是见到了。

有了第一回、第二回,那么日后饷银也定会源源不断。

“太祖皇帝,可真是厉害。”

“好了,赶快把这些饷银发往各处,弟兄们可都还等着。”

“有了这些银钱,这老婆孩子热炕头,刚开春不久,家里面也能再多添置几件新衣裳。”

一名士兵轻声说道,面上尽是喜色。

毕竟吃空饷、喝兵血这种事可轮不到他们,所以这饷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平日顶多也就只是赚一些外快、小小的油水罢了。

当这些饷银全部落到了关宁防线各处的城池。

其中宁远城、锦州城两座重镇,兵力众多,所以反响也是最大。

将一切全部落实妥当,曹化淳亲自巡视放心之后,才跟着祖大寿去了那宁远城中,好好吃了一回接风宴。

期间,祖大寿也知晓了曹化淳这个将军之职并不会干涉他统兵之事,只是会将这辽东军务每隔一段时间交由朝廷而已,这让祖大寿这个刚刚上任数月的总兵全然放心,对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敬佩又是深了一分。

辽东之处大体稳定。

而此刻在这大明中原之地,随着洪承畴这五边都督离了凤阳皇陵,甚至将张献忠大军击溃,使得对方再次逃窜,洪承畴并未穷寇莫追,而是继续施行他的战略之法稳步前行,要的就是步步为营,然后一举解决这中原贼寇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