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亩产万斤,神物!
有了银钱,还有各处地方势力的大力支持,如今的洪承畴可以说是稳若泰山,一点都不着急,要的便是这稳若磐石的滔天军功,以此来奠定自己的崛起之路。
可由于中原消息堵塞,传播速度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快,凤阳皇陵被焚烧之事依旧使得各处军马不断前行,而在其中亦有不少的土司军队和地方义勇前来参与作战,规模虽小,但战斗力极强。
在其中最显眼的自是石柱土司,其首领秦良玉,还有其麾下所率领的白杆兵。
抵达凤阳一带,这才知晓城中的那些叛乱流民贼寇早已被赶了出去,甚至还得知五边都督洪承畴也是将其击溃,赶出这附近一带的具体情况。
可即便如此。
他们这些军马依旧在凤阳一带受到了大力款待,各个城中地方官员热情满满,主动拿出银钱来支援他们的各种花费。
让秦良玉还有那些一腔血勇的地方义勇们个个瞠目结舌。
之前他们哪里有这种待遇,可全都是自费的,朝廷什么时候这么大方?
面前的这些官员士绅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让众人一个个都难以置信。
在这凤阳城中居住了一两日,这才得知太祖皇帝死而还阳之事。
“皇陵被烧,太祖皇帝他老人家从仙界降临,为的便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
“我大明气数未尽,天子龙气依旧绵延,可庇护我大明数百年。”
想要知晓这些消息极为简单。
只因在这街头,百姓自发讨论,还有孩童编了不少童谣:“太祖来,大明兴,皇陵辉,福祸消。”
“天下中兴,就在今朝,就在今朝。”
一听就知晓是读书人还有这些地方豪族世家的手笔,一个个都在争相讨朱元璋的欢心。
当下这崇祯八年,中原之处各处地方豪族、世家大族,其中大多数不说心向大明,但绝对是归顺在大明阵营里。
纵然与所谓的后金可能有利益勾结,却依旧没将其放在心上,更不可能有什么改天换地、国祚尽丧之举。
所以在得知大明中兴、太祖朱元璋雷厉风行的手段,还有京城之处各个朝堂重臣家族的代表人物传回的书信。
知晓大明改天换地、天翻地覆、权力更迭,以及接下来可能的杀身之祸后,一个个都以成国公朱纯臣还有那首辅温体仁为榜样,大家都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希望能像成国公朱纯臣、奉天殿上的群臣百官一样拿钱换命。
毕竟在多数人看来。
这位太祖皇帝朱元璋不会停留太长时间,对方毕竟是死而还阳,不可能一直待在这崇祯一朝,天下依旧还需要他们前来治理。
且先不论付出多少银钱,单单这份态度就必须先表露出来才是。
这些世家豪族一个个可是聪明得很。
这家几百两,那家几千两,所以最后到了地方义勇还有土司秦良玉的白杆兵手里,已是有了五六万两银子。
可千万别小瞧这些银子的购买力。
秦良玉散尽家财不过也就只是数千两而已,从那土司之处赶到凤阳,一路的花费也就不到两千两,如今却是翻了足足数十倍的回报。
最重要的是——
他们这些统兵之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更是让任何一个军伍中人不由昂首挺胸起来。
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得他们心中有了极大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这是怎么个事?”
秦良玉虽是女子,眉目间英气逼人,英姿飒爽,但此刻震惊起来,却依旧宛若常人一般。
其麾下将领乐呵呵地笑道:“将军,还能如何?当然是太祖皇帝。”
“太祖皇帝乃是开国天子,就连我大明朝也都是由太祖他老人家一双铁拳打出来的天下。如今我大明再难,难不成还能难得过太祖皇帝那会儿吗?”
“将军,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如今将军您都被这些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当成座上宾了,比我们在土司之处的地位可都还要高。”
“不瞒将军,我们这些人个个可都领了个大红包,少说都有几十两银子,要是回到土司之处,怎么着都能买下个小宅子,娶上个貌美如花的婆娘去。”
“哈哈哈哈。”
“既是如此,就更该为太祖皇帝、为陛下分忧才是。”
秦良玉方才震惊的面庞逐渐回神,面色一正,继续大声说道。
而这一刻,麾下的将领顿时收起了那嬉笑的嘴脸,各个面色一肃,中气十足地大声喝道:“谨遵将军之令。”
秦良玉能从他们的神情看得出。
这一次身边的这些人是心甘情愿的,而非是之前那般只是听从她的命令在做事而已。
想到这里,秦良玉走出驿站,遥遥望向那京城之处的方向,内心暗暗自语:“太祖皇帝归来,大明有希望了。”
同样有希望的。
还有此刻已然被困在甘肃一带大城之内的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
曹文诏如今虽非祖大寿那般的大明辽东总兵,却也算得上是一地总兵,若是论官职品级,两人可谓旗鼓相当。
在军伍之内更是皆以骁勇善战著称。
之前镇压陕西农民起义,就连崇祯朱由检也是大为看好,所以才有了重兵支持。
只是在近几个月以来,终究还是和起义军激战一番,虽说自身战斗力高歌猛进,可敌军人数太多,只能暂时退守在目前所居的高墙大城之内。
原以为各处援兵不可能抵达。
他们这些人只能在这城中默默等死,做一代忠魂,可谁曾想,短短数月,大明朝的局势似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漆黑的夜,繁星密布,如同星罗棋布一般,述说着当今天下的局势。
而在这城墙之上,夜风袭来,风声吹得猎猎作响。
曹文诏负着双手,蓄着胡须,身着轻甲,头盔也戴在头上,身旁左右的亲兵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就在这短短数月之内。
他们可是亲眼目睹城外的敌军数量从足足七八万,到如今只剩下了不到四万,那些庞大的敌军数量直接削减了近一半左右。
而这全都是由于太祖皇帝之名,甚至还有在京城之内所下达的一道道朝令。
其中有些诏令更是令人难以置信、甚是怀疑,可在如今的大明,还有什么事情比朱元璋死而复生更令人难以置信、更让人怀疑?
如此神迹降临,使得接下来的其他“神迹”也显得理所应当了?
“亩产千斤,天降神物,自此之后我大明便不会有什么灾荒,生灵涂炭、饥饿遍野之事也将不复存在。”
曹文诏听着他好不容易派亲兵在城外那些流民群中打探得来的消息,脸上的表情也是渐渐变幻不止。
玉米、土豆、红薯还有水稻,这些农作物有的他听过一两句,有的却是前所未闻、见所未见。
而朱元璋在京城之中所下的诏令还是那般通俗简单、易于理解,百姓们都能听得懂:“咱这明太祖如今从仙界归来,降临于这天地之间,见百姓遭天灾人祸,生灵涂炭,特带来这仙界之物。”
“大量的良种即将由各处官府全部下发,可亩产千斤有余,甚至若是精心培育,更高产量,三千斤、五千斤、八千斤乃至万斤也不是没有希望。”
“各地四处百姓尽数归家,此前之罪尽皆大赦。”
有了生的希望,不再是死的绝路。
还有着太祖皇帝朱元璋这疑似仙人般的诏令而下,大量的百姓不愿再作为叛乱之人继续存活,一个个的,尤其是当地的百姓,还是选择离去,回到他们的家乡,等待着官府下发的良种。
最可怕的是,那些原本悭吝如同周扒皮一般的各处地方豪族、世家大族,居然也全都成了普济天下的大善人。
各家各户拿出粮食,主动来救济灾民。
虽说要签订一些契约,但何尝不也是缓了大明当下的危机,救了这些流民百姓的性命?
“将军,我们何时突围?”
身旁的亲兵问道。
曹文诏笑了一声,看着大城下方那些流民军中似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兵变,嘴角微微勾起一丝笑意:“就在今夜。”
他目光一扬。
下一刻所率领的近八千大明之军就如狼似虎一般扑食而出。
今夜的兵变正是他们突围的最好时机。
……
此时京城之内。
得了消息的朱由检这位崇祯天子,可实在顾不得什么操练新军一事。
在他心中。
排第一的是军饷,那么第二位的势必便是粮食。
如今银钱燃眉之急解决,那么这粮食亩产千斤、万斤之事,可是让他朱由检难以相信。
当他入了紫禁城。
这宫里面六局的人还有宫女太监也都在因着此事议论纷纷,熙熙攘攘的声音不断入耳,更是让朱由检心头再次涌现出一股浓浓的急切。
恨不得爹娘给他再多生出两条腿,赶忙来到乾清宫问一问太祖皇帝究竟是怎么回事,是真的确有其事,还是纯粹的帝王手段。
“太祖皇帝果真是从仙界归来的吗?居然能得到如此仙物,亩产万斤,日后我大明岂不是真没了饿死的人?”
“要是大家都能好好活着,那岂不是没人造反,我大明岂不是真的能够万事永存、永世昌隆?”
“我大明乃是天佑之国,不然太祖皇帝他怎么能够回来?还是好好服侍太祖皇帝,说不定咱们这些奴婢也能沾点仙气才是。”
在这后庭之内,除了宫女太监,就连朱由检的妃嫔还有宫里面的贵人也在商讨此事。
张嫣这位天启一朝的皇后也破天荒地来到了皇后周氏的面前,专门询问一番。
如今在这宫里,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坐镇,后宫不得干政。
他们这些妃嫔也只能够私下交谈。
与其一同前来的还有田贵妃,就连宫里面的皇子、皇女也都在对此事密切关注。
国之太子朱慈烺,还有其他皇家的兄弟姐妹个个都咬着嘴巴小声议论。
在这样的氛围下,朱由检紧赶慢赶来到了乾清宫。
朱元璋处理政务已有了洪武一朝的经验。
改革军制、收归皇权、下乡查贪、推行阶梯税制、还有发家致富的蜂窝煤,包括其他从朱辰那边得来的、这段时间能获取大量银钱之物的法子,朱元璋一道道政令还有同工部那边准备的事宜。
一项一项落实,进展飞快。
在这本就走过的路上再走一遍,朱元璋的效率快得飞起。
“太祖,那亩产斤一事可是真的?真是您老人家从仙宫里面带下来的?”
到了乾清宫,朱由检开口问道。
朱元璋打量了他一眼,屏退了宫里面的人,随后上前,没好气地便扇了他朱由检一个大大的后脑勺:“那么多的人不知,你朱由检还不知?别忘了老祖宗我是怎么来的。”
朱元璋一顿教训,这才把面前的朱由检给骂醒。
“是朱辰,是我朱家的后世子孙从几百年后带回来的。”
朱由检一点就透。
朱元璋看在眼里,幸好这玄孙还没蠢到那个份上,还算是有救。
“日后若有机会带你前去那后世看一看,你自会明白,后世的繁华胜如今的大明百倍、千倍、万倍。”
朱元璋再度开口。
既然来了这乾清宫,朱由检也不着急重回京营,就在乾清宫里面跟朱元璋这老祖宗一起处理政务。
区区半日时光。
他便又有了不少的收获,只能说他帝王的底子着实太薄,所以朱元璋随口指点,就能让他如获至宝一般。
而除此之外,被朱元璋委以重任的工部忽然天降喜事,一个个忙得晕头转向。
再加上太祖皇帝亲自拿出的亩产万斤之物,这让工部这些官员,尤其是工部尚书刘遵宪欣喜若狂。
这白得的一件大功,他又怎能弃之如敝履?
日日夜夜就守在工部之内,防止有什么阴险小人作祟。
而数月光景过去。
在这工部之内,玉米、红薯还有土豆三样农作物中产量高、同样生长周期最短的土豆,在如今工部之内专门划分的一片大大的培育区中已然开始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