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找死的东林党

哪怕是成国公朱纯臣,在这数月的训练、地狱魔鬼式的折磨之后,原先一百八十多斤的身形,如今也变得气血充足、孔武有力的魁梧汉子,可谓壮实得很,这才算是有了几分武将勋贵之后的样子,哪怕只是一个空架子,也比原本那肥猪大耳模样要好得多。

而此刻,成国公朱纯臣听着宫里面徐高徐公公的旨意,小眼珠子欣喜若狂,迸发出浓浓的精光:“徐公公,此事可不能诓骗本国公。”

“这事真是太祖皇帝他老人家开的金口,让本国公推行蜂窝煤一事,而且还要收取那江南之处的商税,收来的银钱充入国库?”

“可蜂窝煤的生意,我成国公府能掺上一成。”

蜂窝煤一事瞒不过那些文臣,同样也瞒不过见钱眼开的成国公朱纯臣。

这段时日。

他可是为此事大为头疼。

那些武将勋贵得了空便前来他的府上吵吵嚷嚷,个个叫苦连天,就是要让他这个武将勋贵之首撑起来。

可面对太祖皇帝。

他朱纯臣连见都不敢见,两股战战,怕得要命,不然怎么可能把将近五十万两的银子还有家中的精锐全都充入了京营之内?

虽说对他这个京营大都督而言,不过也就是左手倒右手的事情,但这本质还是不一样的。

他的家底都快倒腾出来将近七成了,哪里有空去管旁人?

可现如今这机会似乎就这么水灵灵地来了。

蜂窝煤有多赚钱,更喜欢做生意赚钱的成国公朱纯臣还是很清楚的。

“怎么,国公这是不信太祖皇帝的话?”

徐高微微开口,拿捏着腔调。

朱纯臣赶忙如捣蒜般点头:“信。怎能不信?谁要是不信太祖皇帝的话,老子朱纯臣第一个跟他过不去。”

待到徐高离去,朱纯臣在府邸之内双手叉腰,大笑声四起。

待到英国公张世泽来到近前,朱纯臣忍不住一把将他抱住,大声炫耀道:“发财了。老子这下要发财了。指不定还能一波回血,赚大发了。”

这一刻,朱纯臣看着面前的张世泽,“啵”地一声亲了他一大口。

“我的好运要来了。”

张世泽很快从朱纯臣嘴里知晓了大概情况,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这可是要与人拼杀、刀口舔血的买卖,你该不会以为江南的商税那么好收?”

“指不定还要对上东林党那群人。”

“太祖皇帝这是拿咱们武将勋贵跟这些东林党人火并去。”

张世泽不贪银钱,身为局外人看得很清楚。

“那又如何?”

成国公朱纯臣像是突然被注入了一股豪气,只见他大手一挥,指着如今焕然一新的京营新军,“老子带上这批人马,到了江南之处,东林党的人能奈我何?真以为他们这些年做的勾当,本国公毫不知晓吗?”

“朝廷这边有太祖皇帝撑着,我等武将勋贵本就该马革裹尸、往前冲杀,更何况还能赚这么一大笔银钱。”

“为国捐躯、尽忠报国,难道不应该吗?”

这一刻,成国公朱纯臣好似被大义附体一般,说起话来层次越来越高。

张世泽一眼便看穿了他的心思。

还真是要钱不要命。

“老张,这次你可得陪我一起去。”

朱纯臣拉着张世泽死死不放。

张世泽无奈,只能答应下来。

他也不可能推辞。

武将勋贵派系好不容易见到回头钱,怎么可能放手?

再加上蜂窝煤的成本与售价之间的利润着实惊人,恐怕假以时日,自能发展成跟盐铁一般的官方商业。

如今能给他们武将勋贵一波开头的红利,足以让他们这群人嗷嗷待扑往前冲杀了。

更何况还有训练好的精锐新军,到了江南之处,除了关外的后金建虏,决然没什么敌手,此行将近有七八成的把握。

可以试上一试。

“唉……”

英国公张世泽内心喟然一叹,“太祖皇帝他老人家,还真是把我等武将勋贵的心思拿捏得死死的,这帝王手段出神入化!”

……

次日奉天殿朝会之上,一切本该风平浪静。

朱元璋登位,朱由检因新军之事回了营中,得知朱纯臣要往江南,也闹腾着要跟着一起去,这可把成国公朱纯臣、英国公张世泽两人给为难住了。

三方正在互相拉扯之中。

奉天殿内,忽然有人一声高喝。

出列之人乃是翰林院的黄道周,同样隶属东林党派系:“太祖归来,带得仙物,亩产三千斤有余,自当该将其融于百姓、融于天下万民。还请太祖皇帝开放工部培育的优良良种,传于天下。”

东林党人一出,朝堂之上的严党、齐党作壁上观。

自有浙党之内同属翰林院、督察院的人开口辩驳:“黄大人此言差矣。若是轻易便将这良种传出,不加以严苛保密,被边关之外的后金建虏轻易得到,于我大明未必是件好事。”

“寻常良种倒也罢了,可优秀的良种必须由官府严苛保管。”

“此乃护我大明社稷之安。”

“张大人的意思是,大明社稷重要,天下万民便不重要了吗?”

黄道周反驳,“百姓何其重也。民心在,我大明便在,江山便在;若失了民心,天下还能是我大明的吗?”

“圣贤有言……”

很快,一众东林党官员全都蹦了出来。

在奉天殿上引经据典,说着圣贤之言,不断抨击浙党那些主张实干的人,漂亮话说得极溜,轻易便能博取好感,张口“以礼治国”、“正心诚意”,却将“务实”二字忘得干干净净。

“太祖皇帝仁慈心善,想必定会体恤万民。”

“请太祖皇帝开放良种,为天下、为万民、为江山社稷。若太祖皇帝手中还有其他神奇物,最好也一并开放而来。”

“天下万民如今身陷水深火热,太祖皇帝怎能视若无睹?”

“若是不然,岂不是失了帝王风范?”

东林党人起初只是与浙党、严党、齐党的人互相攻击,不过是朝臣之争,可随后胆子越来越大。

见朱元璋稳居高位不发一言,一个个下意识地拿出对付朱由检的方式来对付他。

果然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像是把之前督察院一众御史言官因进言获罪的事忘得干干净净。

也就在这话说出之后,满堂东林党官员中,年轻一辈个个满面红光,更为兴奋,说出的话也越发过分:“太祖皇帝应当以圣人之念治国,行仁慈之法。民为水,民重君轻……”

随着这番言论落下。

在温体仁、杨嗣昌、张凤翼乃至数位内阁大学士的默认下,浙党成员全都选择闭口,只留小部分严党、齐党与东林党继续在奉天殿上吵吵扰扰。

“你是何人?”

朱元璋终于发声。

他声音温和,像是真如东林党想象中那般圣明,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听朱元璋这般语气,东林党中察觉到不对的重要成员。

礼部左侍郎文震孟、户部尚书侯恂二人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难道这位太祖皇帝竟也是能听进谏言的圣明之人?

一个个看向方才最先开口的黄道周,不由暗暗点头以示鼓励。

对此,翰林院的黄道周更是心情激荡。

只见他手持朝板从班列中迈步走出,面露浓浓喜色,尽量让语气显得平静,仿佛接下来将要升官发财、平步青云一般:“微臣翰林院黄道周。”

朱元璋似模似样地一点头,随后挥了挥手,开口道:“杀了!”

话音未落。

奉天殿内,宫内禁军侍卫一一上前。

他们面无表情,双目带着寒意上了奉天大殿,便是直接抓人,抓的就是那翰林院的黄道周。

“太祖皇帝!太祖陛下。”

“臣……臣究竟犯了何错?”

黄道周被身后的两个大汉压得死死的,此刻的他完全反抗不了,只能不敢置信地对着朱元璋一声又一声地质问。

可朱元璋却是看也没再看他一眼,似是对于一个死人。

太祖皇帝并不关心。

“刚才开口的还有何人?”

朱元璋像是随意一般问道,最后目光却是缓缓停留在了浙党内阁首辅温体仁的身上。

不得不说,温体仁之前猜得很对。

浙党的实干之念的确是合朱元璋的心意。

不过既然浙党想要在大明崇祯一朝得他这太祖皇帝的扶持,那么势必也要选择成为他朱元璋的皇家帝党。

选择这一条路走到黑,朱元璋才会支持他们。

温体仁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平静,稳若泰山的他不急不缓,徐徐走出。

刚才看似对朝堂之事未曾关注,实则全部尽收眼底。

“回太祖皇帝,刚才除了这位翰林院黄大人之外,还有府尹刘宗周,还有……”

此刻,温体仁像是拿着阎王爷的生死簿一般,随着他一一指名道姓,东林党刚才那些发声的年轻官员还有几个重要成员,脸色顿时煞白,一个个身子还未等朱元璋开口,便已然瘫软了大半。

直到这一刻。

他们才骤然想起之前奉天殿内的杀戮,终究还是好日子过得太多,不长记性。

“那便一并杀了。”

朱元璋再次开口,语气如方才一般,依旧显得漫不经心。

而宫里面的禁军再度上了奉天大殿,这一次便是足足一队人马,个个身着甲胄,腰间挂着刀兵,上了奉天大殿听着太祖朱元璋的命令。

不多时,在这奉天大殿之上,一众东林党官员,还有小部分严党、齐党,乃至浙党中方才不知轻重的官员,全都被压了下去。

哭喊声、求饶声、绝望声,还有咒骂声,密密麻麻地交织在一起。

可谓是好一出大场面。

前面的哭喊、求饶、绝望、哀嚎,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老生常谈。

可还有几个官员破罐子破摔,却是大声诅咒起来:“你朱元璋不得好死。什么太祖皇帝死而还阳,老夫看你纯粹是假扮的,真真假假,狸猫换太子罢了。”

“哈哈哈哈,大明要完。江山要完。”

“等到日后那后金建虏攻破了关宁防线,再入了众关,占据这中原之地,你朱家的江山,还有这大明的气数,全都将尽。”

“哈哈哈哈。”

这人嘴巴上是爽快了,但此时奉天大殿不少的群臣,却是因他的话再次深深皱眉,然后又齐齐思索起太祖皇帝朱元璋应对此事的态度与方法。

“将方才非议我大明朱家江山之人,尽数记录在案,这些人剥皮充草、凌迟处死。”

“不仅是其本人,还有身后宗族,一并诛灭,抄其家产,将其罪行在各府各县之处以石碑刻录,深埋河道,年年修缮,定要让天下百姓、各处之人,永世记着他们的罪行,使其恶名昭著,遗臭万年。”

此刻,朱元璋平静的话语中带着世人一般的寒意。

这话一出,奉天殿之上的群臣百官皆心头畏惧不安,尤其是东林党这些最重清流之名的人,更是一个个兔死狐悲,心中满是忐忑。

他们这些清流最爱惜羽毛,最重名声,这些便是他们在这大明天下的立足之基,可如今太祖皇帝朱元璋杀人诛心,杀了他们的人,还要灭了他们的名,此举自是要掘了东林党的根基,让他们一个个恐惧满满。

“还有何事?无事,便早早退朝。”

“咱有些乏了。”

朱元璋再次开口。

奉天殿内今日这场沸沸扬扬的朝会才算是勉强结束。

而东林党之前有多么叫嚣,今日之事后,便有多么人人喊打。

朝堂局势,众多官员看在眼里,心里面更是明白。

当今太祖不喜东林党。

这么一个帝王心念落下,肉眼可见的是,东林党接下来的前途渺茫。

若是之前的朱由检,倒也罢了。

天子无用,奈何不得。

可太祖皇帝朱元璋再加上这亩产三千斤的粮食,足以让天下民心归附,就连地方豪族世家大族、其他党派之人也都愿意投诚。

粮食实在是太重要了,掌握了此物,在这古代不亚于掌握了核弹一般的战略性武器,着实恐怖如斯。

下了朝堂,离了紫禁城,不少官员三三两两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