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女真入侵朝鲜

其后数日,皇太极采用了尚可喜的计策,待多尔衮班师回朝后,先安抚一阵,随后手段毕现,蒙古各部便直接归入他皇太极麾下,而他稍稍抬高汉人的地位,正好用来牵制多尔衮、阿济格等满洲八旗与蒙古八旗的势力。

对于帝王而言,平衡才是最要紧的,再忠心的臣子,也需适时打压,于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陆续被封为恭顺王、怀顺王、智顺王,在汉人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

……

冬天的尾巴,严寒刚过不久,多尔衮回到盛京城内,参加了朝会,他班师回朝,堪称“大胜归来”。

崇政殿内,皇太极大加夸赞道:“朕的兄弟此番得胜,劳苦功高。”

说话间,他当着群臣百官的面,亲自走下皇座,与多尔衮这位大将军拥抱,以显皇家情谊。

如今的盛京城,四处军队林立,满人之军已被划分为八旗。

八旗之内,皇太极为天子,亲领两黄旗,这也是八旗中的核心战力,以骑兵为主;其余的则交由其他贝勒,如多尔衮、阿济格这般的皇族中人;

蒙古八旗则再次划分;至于汉军八旗,在这崇祯九年初,已然有了扩编之意,不过其领兵主将依旧是佟养性和马光远二人。

而汉军八旗之内,并无奇兵,其重点在于火炮营。

佟养性如今还在辽东前线地带,所以如今在这盛京城内,汉军八旗自然是以马光远这个旗主为核心,大多数的火器营也自是分到了他的麾下。

下了朝会,阿济格和面露笑意的多尔衮走在一起,旁的贝勒见到了,却是敬而远之。

只因到了这即将开春时节,他们这些皇族贝勒也看出了皇太极的心思。

八旗当以皇族为主。

这段时日,众人被严防死守得很,不敢私下结交过密,若是被皇太极寻到什么把柄,连同身后的家族、手中的权力,怕是都会被剥夺而去,不得不防。

“阿济格,你说说,陛下这做的什么事?”

多尔衮走得稍远了一些,见旁边无人,才低声嘟囔道。

他紧皱着眉头,哪里还有方才的满面笑容。

阿济格又看了看附近,发现没有宫女太监前来,稍松了一口气,对着面前的多尔衮摇了摇头,他同样知晓祸从口出的道理。

多尔衮见状,也就不敢再继续多言了,如今的他,可没什么摄政王的权势,甚至连当着大金天子的野心都不敢显露。

不过现如今的大金,也将改国号,礼部那边已有不少贝勒传出消息:大金意图改为大清。

称帝的登基仪式虽然还未开启,但这称帝前后的国之政策,却俨然被这些上层权贵知晓得大差不差。

一众八旗贝勒本就是同气连枝、互通有无,虽然也会内斗,但那是他们女真人“兄终弟及”甚至“纳嫂嫂儿媳”传统下的内斗,自然不会认为有什么不妥。

而如今皇太极一举称帝、手掌大权、独掌乾坤,他们这些贝勒明面上分散开来,实则自然要好好抱团取暖一回。

大明朝有内斗,如今的大金,接下来的大清朝,也同样也有着内斗。

下了朝会的一众汉人官员,距离这些贝勒远远地,等到一众贝勒全都离开了皇宫,他们才慢悠悠地离开。

哪怕是如今已封了三王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依旧不敢托大。

汉人的地位在这金人的朝廷之中,可想而知,但他们投靠许久,如今早已回不去了,所以早就顺从下来,成了“入乡随俗”的信念。

离开了皇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马光远,这个汉人之中的火炮营之主。

金人这边对火器的研究进度本就缓慢,可自从毛文龙被杀,还有尚可喜他们这些人投靠,金人得到了一大批的火器,早早地便在这汉旗之内设立了铸炮营,开始研究、仿制的便是明朝那边的红衣大炮。

研究数载时光,到了如今,已然有了不少的成果。

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人来到这汉旗炮营之外,刚到此处,只听耳旁“轰”的一声巨响,好似天雷勾动地火,只见那远处的山丘瞬间夷为平地。

其后又是几道火炮声再次作响。

“轰轰轰”,一声比一声嘹亮刺耳。

三人回神,面色逐渐露出喜意。

宁远、关宁防线、锦州城之处,之所以能够一直同金人骑兵抗衡,火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如今他们的火器比之明军可谓不差,再配上以往的骑兵,想必定能够在那关宁防线之处大肆劫掠了。

这对在前线的佟养性,是极大的助力。

抱着这份期待,三人飞速来到了炮营,寻到了马光远。

尚可喜面露雀跃:“陛下果然没有看错你,马光远。这铸炮营,还有这火炮营,在你的带领之下,如今这红衣大炮算是研制成功了。”

马光远转身一看,发现是这三位大人,连忙俯身拜见行礼:“见过智顺王、恭顺王、怀顺王,下官见过三位王爷。”

马光远对他顶头上司般的汉人权贵,还是毕恭毕敬的。

在这金人朝廷之内,汉人当然也有着上下尊卑,而毫无疑问,面前的这三位王爷,可并非只是个空架子。

他们在投降金人朝廷之时,可都领着各自麾下的军队,有了军队,才在这金人朝廷之中有了一席之地,才算是有了基本的话语权。

“马将军,这次你立了大功一件。”

孔有德上前,略过马光远的行礼,看向近处演练场之内的一排大炮。

大炮工艺精湛,周围的工匠正在不断地调试着,看上去极为专业,随后又是一声声的炮响传来。

这些工匠当然不是女真人,女真人可没有这么好的手艺,同样是俘虏的明军之中随行的大明工匠。

忽然间,工匠之处一阵惊疑声传来,似有疑惑,这将刚刚靠上前的耿仲明吓了一大跳。

“还有什么问题?”耿仲明立刻追问。

原本的大明工匠、如今的金人工匠金世祥犹豫片刻,答道:“回王爷的话,这大炮膛线处似乎有些磨损,虽是影响不大,但若是放在战场之上,恐怕会增加几分炸膛的风险。”

一听这话,耿仲明讪讪然地一笑,却是不敢再继续追究下去。

只因这些火炮的炮管还有各处的制作,牵扯着太大的油水,负责此事的可不是汉人,而是满人,且极有可能是八旗的那些贝勒。

对于这种得罪人的事,他们三王没人会去做。

马光远听后皱了一下眉,可随即想到。

使用火炮的人又不是他,只要能够过了皇太极那一关。

他这汉旗的将领便已是足够了。

既然如此,马光远的眉头便重新舒展开来。

若说他对这金人朝廷有什么忠心,那也不必如此,无非是有奶便是娘。

再加上打了败仗被俘虏,活下来还能有女人有钱,吃香的喝辣的,给谁办事不是办事?

再加上大明朝廷此前重利寡恩。

有功劳是我的,黑锅是你们的,这种做派的确寒了人心,所以才有这么多的明人将领投靠到了金人朝廷。

这功过却是一半一半。

马光远没那么多的心理负担,为大明做事他都没那么负责,到了这金人朝廷,自然也就那么一回事而已。

尚可喜听后心中虽有不愿,但还是上前询问金士祥道:“只有这一处火炮有问题,还是大多数都有?”

“少许!”

金士祥缓缓开口。

尚可喜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少许的话,便代表死伤的人数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如此一来便算不得大事,不算大事便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全当没有发生过即可。

“马将军该知道怎么做的,对吧?”

尚可喜问道。

马光远立刻点头。

“火炮优良,其中膛线全都合格达到标准,从来没有什么粗糙瑕疵。”

马光远立刻拱手言明。

尚可喜一脸赞同地点了点头。

耿仲明、孔有德这两个王爷见状齐齐应声:“马将军不愧是惊世良将,马将军放心,此事哪怕有朝一日出了差错,陛下也不会怪罪我等的。”

“嗯嗯。”

马光远微微点头,心里面也是这般想法。

谁让比之崇祯那般刻薄寡恩的朱由检,皇太极起码还算是有些担当,若真的出了错,还是会保自己人的,而不是如同朱由检那般,有用的时候用一用,没用的时候、稍微有点隐患的时候就把你推出去杀了。

所以大明朝堂之内,多少臣子、多少忠臣对他朱由检都实在是不怎么放心,到了后期才有了大明将亡一事。

随着孔有德三人即将离去,马光远伸了一个懒腰,又将方才的两个工匠找来,正是他最信任有加的左膀右臂。

一人是金士祥,另外一人乃是王天向。

“记住,今日什么事都没有,天塌下来也砸不到咱们。”

马光远开口。

金士祥、王天向微微点头,随后也就继续埋着头去做他们手中各自的试验。

他们也就不过只是这天下的芸芸众生、最普通的百姓而已。

只要能够有口饭吃、过上温饱的日子,大明还有这皇太极的大金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不是他们站在谁的那一边,谁赢!

而是谁赢。

他们便站在谁的那一边。

马光远见了就更加放下心来。

对于这些事情也早已见怪不怪。

大明有贪腐之事,难道这大金就没有了?

不过是一丘之貉,矮个子里面拔高个,所以大金才比大明强出许多。

而至于这中原之处。

太祖朱元璋死而还阳一事,在辽东之处被锦衣卫封锁得天衣无缝,连前线的佟养性都暂时未曾知晓,就更别提他们这盛京城之处的叛明之人了。

更是一无所知。

古时的消息流通还是非常缓慢的。

即便是帝王令、十万火急的军令都需要数月才能知晓,更别提是这种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数万里乃至更远之处传来的流言蜚语了,除非真正感受到大明切身变化的人,否则决然很难相信。

毕竟死人复活这种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事,不过只是装神弄鬼,从未有之,一般人听后只会当做戏言而已。

……

寥寥几日。

汉旗马光远麾下的火器营红夷大炮,仿制成功的事情传到宫内。

皇太极知晓的那一刻,正在后宫凤榻之上同刚刚那位囊囊福晋颠鸾倒凤,却也是在片刻之间结束。

在后宫宫廷大殿,吩咐身旁的人取来宫里面一直珍藏的堪舆行军图。

“火炮营可投入战场,一部分放于这辽东前线,让佟养性好好试试,若是能试验成功,下一步便是朝鲜。”

看着那地图之上的朝鲜要地,皇太极目光缕缕金芒闪烁,同时又再度看向那大明中原更加广袤的国土。

如今他们大清的后患解决了一个。

东江之处的毛文龙,另外一个便是蒙古各部的背刺。

剩下来的只要解决了还有可能对他们展开袭击的朝鲜之处,那么接下来整个大清便能够调动全部的国力,以此来入关。

堂堂正正地进入这大明中原。

想到此处,皇太极右手微抬,将随手可得的那元朝传国玉玺置于掌心,看着上面“制浩之宝”四个明晃晃的大字,又看了一眼那堪舆图之上的大明中原。

那广袤的土地,还有那比之草原苦寒之处更适宜居住的滋润土壤。

这一刻,皇太极内心的野心再次往上一升:“朕的大清,定然要比他朱家的大明更加远胜。元朝犯过的错误,我大清不会再犯了。”

皇太极既然坐到了这个天子高位,自然在无数个深夜也都设想过,有朝一日他的大清同样成了另外一个元朝,如何能够更好地治理这天下江山,如何更好地奴役那些汉人,成为他们大清江山的壁垒。

也是因此,自他皇太极上位以来,才渐渐地接纳蒙古人、汉人,以此来试图让他们成为大清力量的一部分,而且不得不说的是——到目前为止,皇太极的计划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美完成,得到的效果也都分外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