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通风报信
“朱大人果然机敏。来人,速去水寨取绞盘来!”
一名亲兵领命而去。
朱翊钧望着眼前这片不毛之地,仿佛已经看到了金黄的麦浪。
他转向刘存义。
“义勇们安置得如何了?”
刘存义抱拳道。
“回大人,已按卫所编制整编完毕。五个百户组成一个千户所,三个千户所组成一个卫,共三千人。住房正在搭建,选在背风的小丘后方。”
“好!”
朱翊钧满意地点头。
“这些屯垦卫与寻常卫所不同,重在开荒种地。纪律必须严明,协作必须紧密。”
张居正若有所思。
“这种屯垦卫确实不该归兵部管。待日后变法有成,可在户部下设屯垦司专管此事。”
众人正商议间,刘应节带着几名亲兵从海边走来,官靴上沾满了泥浆。
这位年轻的将领眼中带着兴奋的光芒。
“诸位大人!”
刘应节行礼后迫不及待地说。
“下官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在近海设置浮障,用浮木和绳网拦住海域。
这样既能阻挡倭寇的小船靠近,又能减缓佛郎机炮弹的威力。”
他蹲下身,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示意图。
“浮障后方可搭建固定炮台,形成梯次防御。倭寇若来犯,必先过浮障一关,待其受阻减速,正是我炮台发威之时!”
欧阳必进拍掌赞叹。
“妙计!刘将军不愧是我大明良将!”
朱翊钧仔细看着地上的示意图,突然问道。
“浮木从何而来?”
“回大人,下官勘察过,上游有片杉木林,可伐木扎排。”
刘应节胸有成竹。
“绳网可用渔网改造,沿海渔民多有此物。”
张居正捋须微笑。
“如此一来,金山卫可攻可守,屯垦防御两不误。”
夕阳西下,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朱翊钧站在高处,望着这片正在苏醒的土地,心中豪情万丈。
他转身对众人道。
“今日定下章程,明日便开工。三个月内,我要看到这片盐碱地变成良田!”
众人齐声应诺。当晚,临时搭建的营帐内灯火通明,朱翊钧与张居正、欧阳必进等人挑灯夜战,细化各项计划。
“义勇分为三班。”
朱翊钧指着地图说。
“一班开渠引水,一班搭建房屋,一班协助改造耕架。轮换作业,不得懈怠。”
张居正补充道。
“需设奖惩制度。开荒亩数多者赏,懈怠者罚。屯垦卫的纪律必须比寻常卫所更严。”
欧阳必进则专注于耕架的改良。
“绞盘明日就能运到,还需铁匠打造专用犁头。好在义勇中有不少匠户出身者。”
夜深人静时,朱翊钧独自走出营帐。夜空中繁星点点,远处传来海浪拍岸的声音。
他深吸一口带着咸味的空气,心中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两个月后,华亭之围的阴影渐渐淡去,而金山卫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一道道沟渠纵横交错,将湿地之水引入曾经的盐碱地。改良后的耕架在田间隆隆作响,破开坚硬的土层。远处的坡地上,一排排新建的房屋整齐排列,炊烟袅袅升起。
这日清晨,朱翊钧正在检阅新到的农具,一名亲兵匆匆跑来。
“大人,杭州来报,赵士桢大人的火炮已经到了!”
朱翊钧大喜。
“多少门?”
“六十门重炮,还有一千支火枪!”
朱翊钧立即召集众人商议。
张居正提议。
“葫芦山水寨最为紧要,应优先加强。”
“正合我意。”
朱翊钧点头。
“六十门炮中,四十门运往水寨,二十门留在金山卫。火枪分发各屯垦卫所,加强自卫能力。”
刘应节主动请缨。
“下官愿负责炮台建造事宜。”
欧阳必进笑道。
“有刘将军坐镇,倭寇必不敢来犯。”
火炮运输的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朱翊钧站在新建的瞭望台上,望着远去的车队,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有了这些火炮,俞大猷的水师战力将提升数倍,沿海安全更有保障。
当最后一门火炮被安放在金山卫新建的炮台上时,朱翊钧亲自试射了一发。
震耳欲聋的炮声响彻云霄,远处的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水柱。
“好炮!”
朱翊钧赞叹道。
“赵士桢果然名不虚传!”
张居正站在一旁,意味深长地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这些利器,加上屯垦卫的建立,东南沿海可保无虞矣。”
夕阳西下,朱翊钧与张居正并肩走在新建的田埂上。沟渠中的清水汩汩流淌,浸润着曾经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远处,义勇们收工归来,歌声在暮色中飘荡。
“张阁老,您看这地,明年能种什么?”
朱翊钧问道。
张居正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掌心搓了搓。
“盐分已褪去不少,可试种耐盐的大麦。待再过一年,便可种稻了。”
朱翊钧点点头,眼中带着希望的光芒。
“待到秋收时节,这里将是一片金黄。”
就在二人畅想未来之际,一名亲兵匆匆跑来。
“大人,杭州急报!”
朱翊钧接过信函,快速浏览后脸色微变。
“倭寇有异动,俞大猷的巡逻船发现舟山外海的倭寨仍在接收补给。”
张居正眉头紧锁。
“看来他们贼心不死。”
朱翊钧沉声道。
“传令各卫所加强戒备,炮台昼夜值守。另外,加快屯垦进度,务必在倭寇来犯前完成所有防御工事!”
尾张的黄昏来得格外快,夕阳的余晖将城外墓地的石碑拉出长长的影子。
织田信长站在一处高坡上,他眯着眼睛,看着下方整齐列队的火枪兵。
“主公,所有火枪都已清点完毕。”
亲卫队长单膝跪地,声音压得很低。
信长没有回头,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黝黑的枪管,每一支都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这些从明朝朱翊钧处秘密获得的火枪,比佛郎机人的武器先进太多。
“填装。”
信长突然下令。
亲卫队长立刻转身,一声令下,火枪兵们动作整齐划一地开始填装火药。信长看着他们熟练的动作,嘴角微微上扬。
朱翊钧说得没错,这些火枪填装速度确实惊人,只需佛郎机火枪一半的时间。
“瞄准——”
百名火枪兵同时举枪,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远处的标靶。
“放!”
震耳欲聋的枪声划破黄昏的寂静,远处的木制标靶瞬间被打得粉碎。
信长满意地点点头,这样的火力,足以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藏起来。”
信长挥了挥手。
“全部藏入空墓穴,派百人队日夜守护。”
“是!”
亲卫队长领命而去。
信长独自站在高坡上,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
三个月前,他原本计划先对付今川义元,但那次秘密访问明朝后,他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朱翊钧的话在他耳边回响。
“九州的宗麟才是日本最大的威胁,若让他得逞,天下将倾覆...”
“主公。”
一个熟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信长回头,看到丹羽长秀恭敬地站在身后。
“长秀啊。
“信长转过身。
“你觉得这些火枪如何?”
长秀谨慎地回答。
“威力惊人,足以改变战局。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数量太少,若贸然使用,恐怕...”
信长冷笑一声。
“数量少?五百支还不够吗?”
他走下高坡,长秀连忙跟上。
“我已经决定了,用这五百火枪兵突袭佐贺城。”
长秀脸色骤变。
“主公!这太冒险了!九州路途遥远,我军...”
“够了!”
信长猛地转身,眼中带着厉色。
“你以为我不知道风险?但这是百年一遇的机会!宗麟正在动员远征明朝,佐贺城防守空虚!”
长秀还想说什么,信长已经大步离开。
他知道主公一旦决定,就再难更改。
清州城的天守阁内,烛火摇曳。信长坐在主位上,面前摊开着一张九州地图。
猴子秀吉跪坐在下首,眼睛滴溜溜地转着。
“猴子。
“信长突然开口。
“你觉得突袭佐贺城有几成胜算?”
秀吉没想到信长会直接问他,连忙俯身。
“主公明鉴,若行动迅速隐蔽,或有七成把握。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九州路途遥远,我军补给线太长,一旦...”
“一旦什么?”
信长眯起眼睛。
“一旦失败?”
秀吉额头渗出冷汗。
“属下不敢妄言。”
信长冷哼一声,手指重重敲在地图上。
“三日后,从莲池登陆,直取佐贺城!长秀负责后勤,猴子你带先锋队!”
长秀和秀吉同时抬头,脸上写满震惊。
“主公!”
长秀忍不住喊道。
“三日太仓促了!至少需要半月准备!”
信长猛地拍案而起。
“等半月?宗麟的舰队就开到明朝去了!到时候谁来阻止他?”
他眼中燃烧着疯狂的火焰。
“你们以为我疯了?不!我比谁都清醒!朱翊钧说得对,宗麟若打败明朝,下一个就是我们!”
长秀和秀吉对视一眼,知道再劝无用,只得俯首领命。
“记住。
“信长压低声音。
“这次行动绝密,泄露者死!”
二人退出天守阁后,秀吉擦了擦额头的汗。
“长秀大人,主公这次...”
长秀摇头打断。
“按主公说的做吧。挑选最精锐的士兵,轻装简行。”
秀吉点点头,眼中带着忧虑。
与此同时,在舟山的历港,海风带着咸腥味吹过简陋的军营。
大村纯忠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出营帐。
他的左腿还缠着厚厚的绷带,那是明朝火枪留下的纪念。
“纯忠大人,您不该起来!”
随军药师慌忙跑来搀扶。
“滚开!”
纯忠粗暴地推开药师。
“老子躺够了!”
他艰难地走到海边,望着远处朦胧的海平线。
一个月前的那场海战仍历历在目——明朝水军的炮火如雨点般落下,他们的战船一艘接一艘沉没...
“纯忠大人。”
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纯忠回头,看到毛烈那张布满疤痕的脸。
“毛烈,有消息了吗?”
纯忠急切地问。
毛烈点点头,眼中带着野性的光芒。
“宗麟大人终于同意增援了!佛郎机人索扎也送来密信,严嵩要求我们再次组织军力与明军决战!”
纯忠兴奋地握紧拳头,牵动伤口也不觉得痛。
“太好了!这次我一定要报仇!”
毛烈冷笑。
“上次失败就是因为我们太保守。
这次等援军一到,直接端掉俞大猷的水寨,血洗沿海!”
纯忠眼中带着犹豫。
“宗麟大人的意思是...”
“管他什么意思!”
毛烈打断道。
“战场上瞬息万变,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纯忠沉默片刻,突然狞笑起来。
“你说得对!让那些明朝人知道,得罪我们九州武士的下场!”
“诸位。
“大村纯忠的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交头接耳立刻停止。
“此次作战,只为海商利益,绝非与明国决战。”
“主公,明狗杀了我们那么多兄弟,就这么算了?”
“我说过,私人恩怨必须放下。”
大村纯忠眼神陡然凌厉。
“严嵩若能大开国门,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若因私愤坏了大事...”
他故意没说完,但所有人都听懂了威胁。
吴平阴测测地笑了。
“主公说得是。不过沿海那些渔村,总得给他们点教训,不然谁还怕我们?”
他舔了舔嘴唇。
“上月有个村子,竟敢向明军通风报信...”
“适可而止。”
大村纯忠打断他。
“我要的是能持续做生意的港口,不是一片焦土。”
他转向海面,浪花拍打着停泊的三十余艘朱印船。
“明日佛郎机人的商队就到,他们的火器...”
话音未落,一个浪人踉跄着冲上海滩,甲胄上沾满血迹。”
主公!大友家的军报!”
大村纯忠接过竹筒时,手指微不可察地颤抖。展开军报的刹那,他瞳孔骤缩,随即放声大笑。
“好!立花道雪率五十艘战船、一千武士来援,皆配南蛮炮火!”
毛烈和吴平交换眼神,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诧。
这支援军规模远超预期。
“宗麟大人说。
“大村纯忠读着信,声音越来越高。
“让我放手作战,他在长崎静候捷报!”
他突然单膝跪地,左腿剧痛让他额头沁出冷汗,但脸上却浮现狂热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