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值得一试
“天佑我倭国!”
当夜,历港灯火通明。大村纯忠在临时搭建的本阵中,对着海图指指点点。”
佛郎机人想要月港,我们要双屿。明军水师主力在福建,舟山空虚...”
他猛地捶桌。
“五日后,我要见到冲绳的援军!”
毛烈忍不住问。
“主公,琉球人真会帮我们?他们不是明国的藩属...”
“哈!”
大村纯忠冷笑。
“毛龙喧那个老狐狸,早受够朝贡体系的束缚了。只要许他贸易特权...”
他突然压低声音。
“三日后我亲赴首里城,你们按计划准备。”
海浪声中,阴谋如同夜色蔓延。
三日后,冲绳岛笼罩在细雨里。大村纯忠与佛郎机人托雷斯穿过首里城曲折的巷道,南殿前十六名琉球武士交叉长枪。
“口令。”
武士首领沉声道。
“铁甲依然在。”
托雷斯用生硬的汉语回答。
殿门缓缓开启。烛火摇曳中,七张面孔同时转来。
大村纯忠目光如刀,依次扫过琉球国相毛龙喧、佛郎机司令索扎、越南郑烩、朝鲜金孝元、缅甸莽应里。
每张脸上都写着贪婪与警惕。
“诸位久等了。”
托雷斯脱下湿漉漉的斗篷。
“这位就是大友家重臣,大村纯忠阁下。”
索扎率先起身,镶金边的佛郎机军服在烛光下闪闪发亮。”
我们正在讨论朱翊钧的新政。”
他汉语流利得惊人。
“华亭交易栈一旦建成,所有外船必须缴税领证。
这违背了上帝赋予的自由贸易权。”
郑烩把玩着玉扳指冷笑。
“黎朝战船已到会安港。只要你们敢动手,我们立刻北上夺取钦州。”
“朝鲜不会公开参战。”
金孝元面无表情。
“但尹元衡大人承诺,可以剿匪不力为由,拖延明军借道。”
大村纯忠突然大笑,笑声震得烛火晃动。”
说来说去,不就是怕明国断了各位财路?”
他猛地拍案。
“我倭国五十艘战船已抵舟山!”
满座哗然。毛龙喧眯起浑浊的老眼。
“大村阁下,琉球与明国尚有宗藩之名...”
“国相大人。”
托雷斯打断他。
“去年那批被明朝扣押的硫磺,价值多少来着?”
毛龙喧脸色骤变。索扎趁机展开海图。
“葡萄牙王国调集一百二十艘战舰,配备五百门最新式佛郎机炮。”
他手指重重戳在舟山位置。
“托雷斯将军任联军司令。”
“且慢!”
莽应里霍然起身,金丝腰刀撞在桌沿哐当作响。
“东吁勇士不善海战,但陆上厮杀...”
他挑衅地看向大村纯忠。
“联军统帅该由最强者担任。”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大村纯忠缓缓抽出太刀,刀身映着七张变色的脸。”
那就按倭国规矩...”
他突然反手一刀,身后烛台应声而断,蜡烛却仍立在原处。”
...活下来的人说了算。”
托雷斯急忙打圆场。
“诸位!明朝才是敌人!”
他转向索扎。
“司令阁下,王室的意思?”
索扎深吸一口气。
“联军分东西两路。大村阁下统领东亚联军主攻舟山,托雷斯率佛郎机舰队佯攻月港。”
他盯着大村纯忠。
“战后贸易特权...倭国占四成。”
毛龙喧突然咳嗽。
“琉球可出三十艘战船,五百将士。”
他狡猾地补充。
“不过要以海盗归附名义,由大村阁下统一指挥。”
大村纯忠收刀入鞘,刀锷与鞘口碰撞出清脆声响。”
可以。但琉球船必须打倭国旗帜。”
他环视众人。
“丑话说在前头,谁敢临阵退缩...”
太刀突然出鞘三寸,寒光乍现。
郑烩拍手笑道。
“痛快!那就请大村阁下说说具体方略?”
大村纯忠手指划过海图。
“五月初三涨潮时分,东西两路同时进攻。舟山得手后直扑杭州湾,逼迫明廷谈判。”
他忽然压低声音。
“严嵩那边...”
“已经打点好了。”
金孝元意味深长地说。
“只要战事激烈,他自会劝皇帝开海禁。”
“父亲,都准备好了。”
郑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了郑检的思绪。
郑检转过身,打量着这个与自己有七分相似的儿子。
月光下,郑桧的眼中带着野心。
“记住,到了首里城,索扎说什么你都应着。”
郑检的声音低沉而沙哑。
“莫朝那些余孽躲在广西,这次借剿倭之名出兵,正是天赐良机。”
郑桧点头。
“儿子明白。只是得罪明朝...”
“哼!”
郑检冷笑一声。
“朱翊钧那帮人忙着变法,哪有精力管我们?等拿下占城,灭了莫朝,我们在西贡自立为王,明朝又能如何?”
他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力道大得让郑桧微微踉跄。
“告诉他们,我郑氏出兵十万!让索扎看看我们的实力。”
郑桧眼中带着犹豫。
“可我们实际能调动的不过...”
“兵不厌诈!”
郑检厉声打断。
“只要吓住那些倭寇和佛郎机人,等我们站稳脚跟,谁还敢质疑?”
夜风吹动郑检的衣袍,猎猎作响。
他望向北方,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登基称王的场景。
三日后,琉球首里城。
索扎坐在主位上,手指轻敲着檀木桌面。
他环视着厅内众人——缅国的莽应龙、朝鲜的尹元衡,以及刚刚抵达的郑桧。
“诸位,严嵩大人的意思很明确。”
索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明朝变法若成,我们的海贸利益将荡然无存。”
莽应龙冷哼一声。
“朱翊钧和张居正推行什么'一条鞭法',分明是要断了我们私盐的财路!”
尹元衡轻抚长须,慢条斯理道。
“朝鲜虽为明朝藩属,但也不能坐视他们独霸东海。”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郑桧。年轻的郑氏继承人挺直腰背,按照父亲的嘱咐朗声道。
“安南郑氏愿出兵十万,助诸位剿灭明朝水师!”
厅内一片哗然。索扎眼中精光一闪,随即鼓掌大笑。
“好!郑检大人果然大手笔!”
他心中却暗自冷笑——郑检那点心思他岂会不知?
什么剿倭,分明是想借机扩张。不过没关系,只要能让明朝无暇变法,这些野心家互相牵制反而更好。
“既然如此,我们今日便立下'首里盟约'!”
索扎站起身,举起酒杯。
“为我们的合作干杯!”
莽应龙拍案而起。
“我缅国将继续攻打明朝的金腾地区,牵制他们西南兵力!”
尹元衡也起身表态。
“朝鲜将派出五十艘战船和一千精锐,扮作海盗加入大村纯忠麾下。”
酒杯相碰,阴谋与野心在琥珀色的液体中荡漾。一场针对明朝的海上围剿,就此拉开序幕。
舟山群岛,葫芦山水寨。
朱翊钧站在海图前,手指沿着海岸线缓缓移动。
他的眉头紧锁,眼中带着思索的光芒。
“大人,台州卫和镇海卫的屯垦进展顺利。”
张居正站在一旁,手中捧着奏折。
“按您的旨意,新开垦的田地三成归军户,七成归皇庄。”
朱翊钧点点头。
“很好。有了这些屯田,我们的军粮供应就更有保障了。”
帐外传来脚步声,俞大猷大步走入,抱拳行礼。
“大人,末将已按您的吩咐,加强了各岛的炮台部署。”
朱翊钧示意俞大猷近前。
“俞将军,我有个想法。”
他指向海图上的舟山群岛。
“倭寇占据这些岛屿已久,我们何不利用群岛地形,设下天罗地网?”
俞大猷眉头微皱。
“大人是想...”
“诱敌深入,一举歼灭!”
朱翊钧眼中闪过锐利的光芒。
“上次在金山卫故意放走大村纯忠,就是为了今日。”
俞大猷沉默片刻,摇头道。
“大人,舟山地形复杂,倭寇占据多年,我们对岛上情况了解有限。若贸然出击...”
“俞将军是担心失败?”朱翊钧打断道,语气中带着不悦。
俞大猷单膝跪地。
“末将不敢!只是考虑到琉球方向可能有佛郎机舰队,若我们主力尽出,恐遭三面夹击。”
朱翊钧扶起老将军。
“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倭寇为何屡剿不尽?就是因为我们总是被动防守,没有打疼他们!”
张居正适时插话。
“俞将军,大人的意思是,与其小打小闹,不如让倭寇集结主力,我们一网打尽。”
俞大猷沉思良久,突然眼前一亮。
他快步走到海图前,指着历港一带。
“大人,若我们佯攻岱山,诱倭寇主力出击...”
海风呼啸,卷起层层浪涛拍打在华亭港的礁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
朱翊钧站在港口高处的观海亭内,宽大的官袍被海风吹得猎猎作响,他眯起眼睛,望向远处正在进行海战演习的明军战船。
“大人,铁菩萨的试射结果出来了。”
一名亲兵快步走来,单膝跪地呈上一份文书。
朱翊钧接过文书,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数据,嘴角微微上扬。
“射程又增加了二十丈?不错,看来改良后的火药配比确实有效。”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俞大猷,这位年近五旬的水师将领正紧锁眉头,盯着海面上明显落后于模拟敌船的明军战船。
“俞将军,铁菩萨的威力已毋庸置疑,为何还愁眉不展?”
朱翊钧将文书递给俞大猷。
俞大猷接过文书却未看一眼,只是苦笑道。
“大人,火炮再利,打不中也是枉然。您看我们的船——”他指向海面。
“比倭船慢了至少三成,连高丽船都追不上。”
朱翊钧顺着他的手指望去,果然见到扮演倭寇的快船轻易甩开了明军的追击,灵活地穿梭于浪涛之间。
他眉头渐渐拧紧,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栏杆。
“郑和船队的辉煌已成过往。
“朱翊钧叹息道。
“如今连造船的图纸都找不齐全,工匠更是凋零殆尽。”
俞大猷忽然眼睛一亮。
“大人,末将有个想法——与其坐守葫芦山水寨等倭寇来攻,不如主动出击!”
朱翊钧挑眉。
“哦?说来听听。”
朱翊钧顺着他的手指看去,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然后在这里设伏?”
“正是!”
俞大猷兴奋道。
“鱼龙岛、横档岛、菜花岛三处可设炮台,待倭寇进入伏击圈,我们关门打狗!”
朱翊钧拍案叫绝。
“妙计!倭寇若想南逃,必经小黄蟒和大浦口,我们在这两处布下重兵...”
张居正抚掌笑道。
“如此一来,倭寇插翅难飞!”
三人相视而笑。
俞大猷快步走到亭中的海图前,手指点向岱山岛以西的花鼓山。
“若闽海水师出现在此,倭寇必会出兵拦截。”
他的手指沿着海图移动。
“岱山到舟山之间海域礁屿遍布,若在双合壁扎下水寨,甚至迁移义勇屯垦,便可稳扎稳打,逐步逼近舟山主岛和历港。”
朱翊钧凝视海图,眼中精光闪烁。
“你是要引蛇出洞?”
“正是!”
俞大猷兴奋地解释。
“只要倭寇离开鱼龙山、菜花山一带的水寨,我们提前埋伏在大浦口的战船便可顺风北上。届时倭寇逆风,我军顺风,必能先一步抵达历港!”
朱翊钧沉思片刻,突然问道。
“若倭寇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呢?”
俞大猷早有准备。
“所以先期埋伏的船队不能多,最多十艘。上岸后必须迅速设防,稍有差池便全军覆没。”
他直视朱翊钧。
“此计凶险,但值得一试!”
海风突然变得猛烈,吹得亭檐下的铜铃叮当作响。
朱翊钧的官袍被吹得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他忽然朗声大笑。
“好!哪里有不冒险的事?俞将军尽管放手去做!”
俞大猷正要领命,却听朱翊钧又道。
“不过,击沉倭寇大船,杀伤部分后,便暂且收兵。”
“这...”
俞大猷愕然。
“为何不一鼓作气全歼倭寇?”
朱翊钧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叫'辱寇自重'。”
见俞大猷一脸困惑,朱翊钧解释道。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寇自重,而是要让盘踞历港的倭寇长期处于失败、穷困、侮辱、绝望、丢丑的境地。”
他的声音渐冷。
“让世人一提起历港,就想到倭寇的狼狈相,让他们成为国际笑话!”
俞大猷倒吸一口凉气,突然觉得眼前这位年轻大臣的手段竟如此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