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一锅端
“我们的铁菩萨能打多远?”
“至少三四百丈!”
郑钦眼睛一亮。
“大人的意思是...”
“传令下去,全军从西瓜兜渡河,绕到东面去。”
朱翊钧胸有成竹。
“我们隔着河开炮,让他们尝尝被远程打击的滋味!”
郑钦忍不住击掌。
“妙计!他们打不到我们,我们却能随意轰击他们!”
一个时辰后,明军顺利渡过向阳河,在河岸东侧一片高地上扎营。
十八门铁菩萨火炮被集中安置在距离河岸二百多米处,炮口直指西岸的葡萄牙阵地。
朱翊钧亲自检查每一门火炮的瞄准情况。
“记住,第一轮用空心弹打击人员,实心弹对付炮位。务必一击制敌!”
炮手们紧张而有序地调整着射击角度,装填手将特制的弹药小心装入炮膛。
这些火炮是朱翊钧秘密研制的改良版,采用精铁铸造,射程远超当时任何国家的火炮。
“大人,距离测算完毕,约一公里出头。”
郑钦报告道。
“正好在我们的最佳射程内。”
朱翊钧满意地点头。
“传令,巳时整开炮!”
巳时将至,河面上薄雾渐散,葡萄牙士兵的身影清晰可见。
他们显然没有发现东岸的明军,仍在悠闲地巡逻。
“开炮!”
朱翊钧一声令下。
“轰轰轰——”
十八门火炮同时怒吼,大地为之震颤。
八发空心弹呼啸着划过河面,在葡萄牙阵地上空爆炸,无数铁片如雨点般倾泻而下.
十发实心弹则精准地砸向炮位,将佛郎机炮连同炮手一起砸得粉碎。
浓烟瞬间笼罩了整个桥头阵地,惨叫声此起彼伏。
葡萄牙士兵完全没料到会遭到如此猛烈的远程打击,顿时乱作一团。
在对岸营寨中,葡萄牙指挥官托雷斯正在帐幕内享用早餐。
突如其来的爆炸声让他手中的银杯跌落在地。
“怎么回事?!”
托雷斯冲出帐幕,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
桥头阵地已是一片火海,他的精锐炮手死伤惨重。
“长官,我们遭到炮击!来自东岸!”
一名满脸是血的士兵跌跌撞撞地跑来报告。
托雷斯难以置信。
“不可能!明军怎么会有能打这么远的火炮?”
又是一轮炮火袭来,这次更加精准。
一发实心弹直接命中营寨大门,将木制寨门轰得粉碎。
“隐蔽!所有人找掩护!”
托雷斯大喊着,同时大脑飞速运转。
他曾是横行印度洋的海盗,在缅甸为莽应龙效力时见识过各种火炮,但从未遇到过射程如此恐怖的武器。
“那个海盗说的是真的...”
托雷斯喃喃自语,想起一个月前有个被俘的明军水手曾警告他们,大明朝廷新研制了一种超远射程的火炮。
炮击暂停了。托雷斯从掩体后探出头,发现东岸隐约可见明军的旗帜。
他数了数幸存者,心沉到了谷底——不到一半人还站着。
“不能坐以待毙!”
托雷斯咬牙道。
“所有人听令,推着还能用的炮,沿河岸向东前进!只有拉近距离,我们的佛郎机才有用武之地!”
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兵立刻明白了指挥官的意图,迅速组织起剩余的六门火炮,沿着河岸向东推进。
托雷斯亲自扛起一杆火绳枪,大声鼓舞士气。
“前进!上帝与我们同在!为了葡萄牙的荣耀!”
残余的七八十名葡萄牙士兵排成松散队形,推着炮车缓缓前进。
他们知道这是在赌命,但别无选择。
东岸高地上,朱翊钧通过望远镜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大人,他们要拉近距离!”
郑钦紧张道。
朱翊钧却笑了。
“正合我意。传令,等他们走到七百米距离时,集中火力打击炮车!”
葡萄牙人艰难地前进着,每走一步都提心吊胆,生怕下一瞬间就会遭到炮火覆盖。
奇怪的是,明军火炮始终沉默。
“他们的火炮坏了?还是没弹药了?”
托雷斯心中升起希望,加快了脚步。
“快!趁现在冲过去!”
当葡萄牙人推进到七百米距离时,朱翊钧果断下令。
“开火!”
这一次,十八门火炮全部装填实心弹,瞄准了移动中的炮车。
弹丸如陨石般砸下,六门佛郎机炮瞬间被砸成了废铁。
葡萄牙士兵的方阵被撕开数个缺口,残肢断臂四处飞溅。
托雷斯被气浪掀翻在地,耳朵嗡嗡作响。
他挣扎着爬起来,看到的是地狱般的景象——
他的部队已经不复存在,仅剩的士兵要么四散奔逃,要么倒地哀嚎。
“撤退!向倭寇营寨撤退!”
托雷斯绝望地喊道,带着残余的几十人向北逃去。
朱翊钧放下望远镜,神色平静。
“郑钦,带炮队和火铳营从李家桥过河,防止他们反扑。殷小虎,你带义勇去清理战场,抓活的,看看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遵命!”
两人领命而去。
殷小虎带着义勇渡过浅滩,踏上西岸时,仍有些恍惚。
他本以为会有一场惨烈的白刃战,没想到战斗就这么结束了。
“这...这就赢了?”
一个年轻义勇不敢置信地看着满目疮痍的战场。
殷小虎踢了踢脚边一门扭曲变形的佛郎机炮,咧嘴笑了。
“看见没?这就是跟咱们大明作对的下场!”
义勇们分散开来,搜寻幸存者和有价值的情报。
烈日当空,朱翊钧站在田埂上,额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
他眯起眼睛,望着远处被倭寇蹂躏过的村庄,心中怒火中烧。
那些东瀛来的强盗,竟敢在大明的土地上如此放肆!
“大人,您看那边。”
身旁的亲兵低声提醒。
朱翊钧顺着亲兵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十几个衣衫褴褛的百姓躲在田埂后,正畏畏缩缩地朝这边张望。
他们的眼神中混杂着恐惧、敬畏和希望。
“走,过去看看。”
朱翊钧整了整官服,大步流星地朝那群百姓走去。
百姓们见一队官兵走来,顿时骚动起来,有几个甚至转身就要逃跑。
“乡亲们莫怕!”
朱翊钧高声喊道,声音洪亮而沉稳。
“本官乃朝廷命官,特来剿灭倭寇,保护百姓!”
百姓们闻言,这才停下脚步,但仍保持着警惕的距离。
朱翊钧注意到他们中一个身着褐色长衫、头戴方巾的中年男子,看起来像是村里的头面人物。
“这位先生,可是本村里正?”
朱翊钧拱手问道。
那中年男子犹豫片刻,上前一步回礼。
“在下李家遇,正是本村里正。不知大人是...”
“本官朱翊钧,奉皇命督办东南剿倭事宜。”
朱翊钧朗声道,声音传遍田野。
“朱...朱大人?!”
李家遇脸色骤变,随即跪倒在地。
“草民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是朱大人亲临!”
周围的百姓闻言,也纷纷跪倒,口中高呼。
“朱大人救命啊!”
“倭寇把我们的粮食都抢光了!”
朱翊钧连忙扶起李家遇。
“诸位请起。倭寇肆虐,本官心如刀绞。今日率军前来,誓要将其剿灭!”
他转身指向身后整齐列阵的明军,特别是那几门黑黝黝的火炮。
“看到那些火炮了吗?那是朝廷最新研制的神威大将军炮,一炮可轰塌城墙!”
百姓们顺着他的手指望去,眼中流露出敬畏之色。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颤巍巍地说。
“老朽活了七十岁,从未见过如此威武的火器!朱大人真乃人中奇才,竟能造出这等神器!”
“是啊是啊!”
其他百姓也纷纷附和。
“有朱大人在,倭寇必败!”
朱翊钧心中暗喜,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他清了清嗓子,高声道。
“诸位乡亲,倭寇主力已被我军击溃,但仍有残兵在逃。为防他们狗急跳墙,袭扰村庄,还请里正带领大家回村做好防备。”
李家遇面露难色,眼神闪烁。
“这个...朱大人,村里壮丁大多逃散,恐怕...”
朱翊钧目光如电,直视李家遇。
“李里正,保家卫国,人人有责。本官需要一百青壮协助后勤,你可有难处?”
李家遇额头渗出冷汗。
他心中清楚,自己暗中与当地豪强严家有所往来,而严家与倭寇的关系暧昧不清。
但此刻面对朱翊钧的威势,他哪敢说半个不字?
“没...没有难处!”
李家遇擦了擦汗。
“草民这就去召集人手!”
不到一个时辰,一百名村中青壮列队站在朱翊钧面前。
虽然装备简陋,但个个神情坚毅。
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心中已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这些村民,将是改变基层治理的关键。”
他暗自思忖。
“让他们参与剿倭,亲眼见证朝廷的威严与恩德,将来必能成为朝廷在基层的耳目。”
“大人!”
郑钦快步走来,打断了朱翊钧的思绪。
“探马回报,倭寇营寨在醉白池一带,营垒很大,但兵力不多,主力已经外出。”
朱翊钧眼中精光一闪。
“可看清旗帜?”
“是一面五瓣瓜纹的军旗。”
“五瓣瓜纹?”
朱翊钧眉头一挑。
“这是肥前国大村氏的家纹!看来这次来的不是普通倭寇,而是大名级别的人物!”
他立刻展开地图,手指在上面快速移动。
“醉白池...枫泾...郑将军,你带八门火炮和一半兵力南下枫泾,从后面攻击。我亲自攻打醉白池营寨。”
郑钦面露忧色。
“大人,分兵恐有风险。不如集中兵力...”
“不!”
朱翊钧斩钉截铁地打断。
“醉白池的倭寇主力很可能已经西进狙击戚继光部。我们分兵,反而可以形成反包围!”
他指着地图详细解释。
“你带兵布在枫泾前方,义勇在前,火铳在后,再用火炮猛轰。敌军压上来就慢慢后撤,一直向醉白池靠拢。而我...”
朱翊钧嘴角勾起冷笑。
“我会在醉白池等他们自投罗网!”
郑钦仍不放心。
“大人,您身边兵力不足...”
“放心。”
朱翊钧拍拍他的肩膀。
“我自有妙计。记住,此战关键在时机把握。看到我的信号再行动!”
“遵命!”
郑钦抱拳领命,转身去安排部队。
朱翊钧则带着剩余部队和那一百名村民青壮,悄悄向醉白池进发。
一路上,他不断向村民讲解朝廷的政策和剿倭的意义。
“你们知道为什么倭寇能如此猖獗吗?”
朱翊钧骑在马上,对跟在身旁的几个年轻人说道。
“就是因为地方豪强与倭寇勾结,欺上瞒下!”
一个叫王二的壮实青年愤愤道。
“大人说得对!那严家就经常和倭寇做生意,还帮他们销赃!”
朱翊钧眼中寒光一闪。
“放心,待剿灭倭寇,本官必会彻查此事!”
很快,部队抵达醉白池附近。
朱翊钧命令全军隐蔽,自己则带着几个亲兵悄悄靠近侦察。
透过树林的缝隙,朱翊钧清楚地看到了倭寇营寨的全貌。
那是一座建在小丘上的坚固营垒,木墙高耸,上面有哨兵来回巡逻。
营寨中央,那面五瓣瓜纹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
“大人,要现在进攻吗?”
亲兵小声问道。
朱翊钧摇摇头,眼中带着算计的光芒。
“不,现在开炮虽然能轻易摧毁营寨,但太便宜他们了。”
他指向营寨。
“你们看,里面人数不多,大村纯忠肯定带着主力出去了。我们隐藏起来,等他回来后再开火,一锅端!”
回到部队隐蔽处,朱翊钧立即开始部署。
“各队隐藏在胡家板的丘地树林里,那里距离醉白池不到二里,正好在火炮射程内,而且敌人不可能发现。”
他转向那一百名村民青壮。
“你们分成四组,负责搬运弹药、照顾伤员、传递消息和埋锅造饭。记住,这也是在为保卫家乡出力!”
村民们齐声应是,眼中带着前所未有的光彩。
他们从未想过,自己竟能参与到如此重要的战事中。
朱翊钧满意地点点头,心中暗道。
“这就是改变的开始。让他们亲身参与,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杭州的清晨,薄雾笼罩着词人祠前的广场。
张居正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卷,目光扫过
他的官服在晨光中泛着暗青色的光泽,胸前补子上的锦鸡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