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抢先动手
“作为回报,火枪五百条。”
服部半藏翻译时声音都在发抖。
织田信长却眯起眼睛,突然用日语说了很长一段话。
“信长大人说...”
王汝贤额头沁汗。
“他要的不仅是武器,更希望大人助他重整日本六十六国...”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
朱翊钧突然起身,官袍上的云雁补子在光影中振翅欲飞。
“两个条件。”
他走到窗前猛地推开雕花木窗,夜风裹着远处街市的骚乱声灌进来。
“第一,九州平定后,严禁船主雇佣浪人!”
织田信长听完翻译,突然拔出太刀。在众人惊呼中,刀光闪过——案几一角应声而落。
“以刀立誓!”
“第二。”
朱翊钧从怀中取出一枚洪武通宝,弹向半空又稳稳接住。
“每年五十亿斤粮食,本官按市价上浮两成收购。”
这次连李贽都倒吸凉气——这相当于大明全年税粮的三成。
织田信长却抚掌大笑,从怀中掏出一串浑圆的珍珠拍在案上。
“秋收前先供二十亿斤!”
珍珠在案几上滚动的脆响中,朱翊钧突然话锋一转。
“德川家康近来可好?”
空气骤然凝固。
织田信长的笑容僵在脸上,右手无意识摩挲着刀柄。
服部半藏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这是他们临行前刚收到的密报,三河国正在暗中扩军。
“跳梁小丑。”
织田信长最终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汉字,太刀归鞘时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
三更梆子响时,朱翊钧亲自将织田一行送至偏门。
月光下,他突然按住吕坤的肩膀。
“你带一百精锐,押运火枪走海路。”
声音压得极低。
“若见九州未平...”
未尽之言化作脖颈上的手势。
吕坤瞳孔骤缩。
“大人,这岂不是养虎为患?”
“倭寇之祸根在浪人无主。”
朱翊钧从袖中抽出一封密信。
“严嵩能煽动暴民,我们就让海盗去咬他们的钱袋子!”
次日拂晓,李贽在码头找到伫立良久的朱翊钧。
晨雾中,最后一条货船正驶出闸口,船头青旗上吕字若隐若现。
“赵士桢那边...”
李贽话未说完,突然被急促的马蹄声打断。
郑钦滚鞍下马,怀中紧抱着鎏金铜匣。
“大人!赵主事送来的新式火器!”
掀开匣盖瞬间,三支泛着蓝光的奇形铳管映入眼帘——竟是三眼铳的改良版,铳身刻着迅雷铳三个小篆。
朱翊钧抚过冰冷的铳管,突然轻笑出声。
“李公可见过正月里放烟花?”
“大人,赵士桢又送来了三十门铁菩萨和一千五百条火枪!”
郑钦的声音从帐外传来时,朱翊钧正在北郊军营的地图前沉思。
他猛地抬头,眼中带着精光,快步走出营帐。
“当真?”
朱翊钧的声音里压抑不住的兴奋。
郑钦抱拳行礼,脸上也带着喜色。
“千真万确,已经运抵营外。
赵大人说,这是他倾尽家财,联合泉州几家铁匠铺日夜赶制的。”
朱翊钧大步流星地走向营门,远远就看见几十辆大车排成长龙,车上盖着油布,隐约可见
他掀开最近一辆车的油布,一尊黝黑的铁菩萨炮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好!好!”
朱翊钧连声赞叹,手指抚过冰凉的炮管。
“有了这些,倭寇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他转向郑钦,眼中带着战略家的光芒。
“织田信长从后方牵制,我们正面强攻,只要组织一场彻底的歼灭战,倭寇必灭!”
郑钦点头。
“大人高见。不过杭州那边...”
朱翊钧的笑容收敛了几分。
“张阁老的三条严令没能控制局势?”
“正是。
罗龙文和鄢懋卿那帮人越发猖狂了,昨日又在词人祠外聚集契奴,高呼什么江南十万契奴,拥戴朱翊钧、帝出三江口之类的口号。”
朱翊钧冷哼一声。
“这些口号虽不直接构成谋反,却极具煽动性。
张阁老为何不抓人?”
“证据不足。”
郑钦压低声音。
“那些人狡猾得很,从不留下把柄。契奴们喊完就散,根本抓不到组织者。”
朱翊钧沉思片刻。
“暂且不管他们,当务之急是解决倭患。有了这些火器,我有个计划...”
当夜,朱翊钧在织造局的地图前熬到三更。
烛光下,他的手指在舟山群岛的沙盘上来回移动,时而皱眉,时而点头。
“大人,您该休息了。”
亲兵端来热茶。
朱翊钧摇头。
“时不我待。你看这里——”他指向舟山群岛中一段狭窄海域。
“此处水道仅容三船并行,两岸高地可架设火炮。若能将倭寇主力诱入此地...”
亲兵恍然大悟。
“大人是想来个瓮中捉鳖!”
“不错。”
朱翊钧眼中精光闪烁。
“岸上火炮封锁退路,大船上的火枪兵和火炮正面轰击,倭寇插翅难逃。”
他直起身子,眉头又皱了起来。
“但问题是,如何让倭寇乖乖进入这个陷阱?”
亲兵试探道。
“需要诱饵?”
“正是。”
朱翊钧点头。
“俞大猷的闽海水师是最佳选择。倭寇恨他入骨,若见他的舰队出现,必会倾巢而出。”
“可俞将军会答应吗?”
朱翊钧沉默片刻。
“这就是问题所在。俞大猷为人刚直,未必愿意让自己的水师冒险。”
他忽然拍案。
“不管了,必须一试!传令,明日我亲自南下见俞大猷。”
次日深夜,朱翊钧安排吕坤和李贽留守营中,自己则带着郑钦和一支精锐百人队,悄然离开杭州,向南疾驰而去。
三天后,厦门港外。
朱翊钧和郑钦扮作商人模样,站在一处高坡上俯瞰闽海水师的军港。
夕阳西下,港湾内数十艘战船整齐排列,桅杆如林。
“这俞大猷,果然名不虚传。”
朱翊钧赞叹道。
“看这水寨布局,前有哨船警戒,后有快船接应,进退有度。”
郑钦点头。
“闽海水师虽非兵部正规军,却是实打实的抗倭中坚。听说俞将军练兵极严,士卒能三日不眠不休追击倭寇。”
朱翊钧目光扫过港湾。
“你看那些战船,虽不及朝廷战船华丽,却结实耐用。船身吃水线附近都加装了铁板,防炮击。”
“大人明鉴。”
郑钦指向远处。
“那边是修船厂,日夜不停。据说俞将军剿灭海盗所得,大半都用来维护战船了。”
朱翊钧忽然问道。
“郑钦,你与俞大猷打过交道,此人如何?”
郑钦思索片刻。
“俞将军命途坎坷,曾几起几落,但抗倭之心从未动摇。
他与戚继光不同,戚将军善于防守,俞将军则主张主动出击,彻底剿灭。”
“彻底剿灭...”
朱翊钧喃喃重复,眼中闪过赞赏。
“正合我意。”
正当二人交谈间,一队水师士兵悄然围了上来。为首的军官抱拳行礼。
“二位先生在此观望多时,不知有何贵干?”
郑钦正要开口,朱翊钧抬手制止,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
“带我去见俞将军。”
军官看清令牌,脸色大变,立刻单膝跪地。
“不知大人驾到,恕罪!”
闽海水师中军帐内,俞大猷正在研究海图。
他已年过五旬,鬓角斑白,但腰背挺直如松,双目炯炯有神。
“报!”
亲兵匆匆入内。
“杭州来的朱大人到了!”
俞大猷猛地抬头。
“朱翊钧?”
“正是。”
俞大猷放下手中海图,大步走出帐外。远远看见朱翊钧一行人走来,他加快脚步迎上前去。
“朱大人!”
俞大猷抱拳行礼,声如洪钟。
“末将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朱翊钧还礼。
“俞将军不必多礼,是本官冒昧来访。”
二人对视一眼,都在打量对方。
俞大猷见朱翊钧虽为文官,却目光锐利,举止间透着杀伐决断。
朱翊钧则注意到俞大猷双手粗糙,甲缝里还残留着火药痕迹,显是常亲临战阵。
“朱大人远道而来,必有所教。”
俞大猷侧身相让。
“请帐内叙话。”
入帐落座后,朱翊钧开门见山。
“俞将军,倭患日益严重,朝廷决定全力清剿。本官此来,是想与将军商议联合作战之事。”
俞大猷眼中精光一闪。
“巧了,末将这几日正打算北上杭州,向大人请命。”
“哦?”
朱翊钧挑眉。
“将军有何打算?”
俞大猷起身走到海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舟山群岛。
“此处水道狭窄,若以我水师为饵,引倭寇入瓮,两岸伏以火炮,可一举歼灭其主力!”
朱翊钧与郑钦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有惊讶之色。
朱翊钧忽然大笑。
“英雄所见略同!本官正是为此而来!”
俞大猷也露出笑容。
“看来大人与末将想到一处去了。”
朱翊钧收敛笑容。
“但此计凶险,将军的水师将面临巨大风险。”
俞大猷豪迈挥手。
“剿倭岂能无险?末将的水师儿郎,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同我到账外瞧一瞧。
朱翊钧负手而立,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火枪兵,嘴角微微上扬。
这些士兵手中的火铳在阳光下泛着冷光,队列变换间如臂使指,显然训练有素。
“俞将军,你看我这火枪营如何?”
朱翊钧转头看向身旁的俞大猷,眼中带着几分得意。
俞大猷虎目微眯,粗糙的手指抚过花白胡须。
“精良,确实精良。比佛郎机国的火枪营强上不止一筹。”
朱翊钧闻言大笑,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
“若是给将军一千火铳兵,可有把握将那些倭寇赶尽杀绝?”
俞大猷没有立即回答,目光在校场上逡巡片刻,才缓缓道。
“若再加二三十门铁菩萨火炮,末将便有十分把握。”
“哦?”
朱翊钧挑眉。
“将军这是嫌少?”
“非也。”
俞大猷摇头,眼中精光闪烁。
“倭寇狡诈,善用海路迂回。火铳虽利,却需火炮压制其船队,断其退路。”
朱翊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随即收敛笑容。
“将军对当前局势有何看法?”
俞大猷深吸一口气,声音压低。
“大人,恕末将直言,严嵩父子就是倭寇的内应!”
校场上的喊杀声忽然变得遥远,朱翊钧眼神一凛。
“将军此言可有凭据?”
“这些年倭寇总能避开我军主力,劫掠富庶之地,又每每在我军合围前逃脱。”
俞大猷拳头紧握,指节发白。
“若非朝中有人通风报信,岂会如此?”
朱翊钧沉默片刻,目光转向远处海天相接之处。
“继续说。”
“据末将所知,倭寇现有战船百余艘,精锐浪人三千余众。”
俞大猷指着海图。
“加上佛郎机国暗中支援的两艘炮舰,若任其坐大,东南半壁恐将不保。”
一旁的郑钦忍不住插话。
“俞将军未免危言耸听,区区倭寇,如何能动摇我大明根基?”
俞大猷冷笑一声。
“郑大人久居庙堂,可知倭寇如何控制沿海?他们以海商之利笼络豪强,勾结官府,令朝廷政令不出县城!长此以往,东南诸省与沦陷何异?”
朱翊钧抬手制止了郑钦的反驳。
“俞将军所言不虚。倭寇之患,不在其兵力多寡,而在其蚕食我朝根基。”
他转向俞大猷。
“本官有一策,请将军过目。”
侍从立刻展开一幅精细的沿海地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了红点。
朱翊钧手指轻点。
“每个炮点我都已安排妥当,只待倭寇主力进入舟山海域,便可形成交叉火力。”
俞大猷俯身细看,眉头渐渐舒展。
“大人此计甚妙,但...”
他直起身。
“倭寇狡猾,不会轻易入彀。”
“将军的意思是?”
“不如先示弱,任其劫掠一二处,待其骄纵,再...”
俞大猷做了个合围的手势。
“逼其进入舟山死地。”
朱翊钧眼中闪过赞许。
“好一个欲擒故纵!”
正当此时,一名亲兵匆匆跑来,在俞大猷耳边低语几句。
俞大猷脸色骤变。
“大人,张经已经北上!”
“什么?”
朱翊钧手中折扇啪地合上。
“这么快?”
“倭寇必是得了消息,要抢先动手。”
俞大猷急道。
“我们必须立即返回杭州!”
朱翊钧目光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