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由检弟弟再上煤山

  朱由校说:“吾师英国公有话但说无妨,不要有所顾忌。”

  张维贤委婉地带头建议,之所以是建议,是因为这这件事涉及到皇家家事,本来大臣是不应该干涉皇家家事,但是亲王封分又涉及国家的稳定与安危,作为顾命大臣之一他又不得不说。

  朱由校鼓励道:“藩王封地的事早晚要解决,朕知道大明大量的土地被十几代亲王、君王占有。不仅国家不能收税,租种他们土地的佃户交给他们的税远大于自耕农应交税的标准。

  并且封分出的藩王后代繁衍的数量惊人,以后让他们自食其力。这个问题早晚必须解决,但是现在条件还不具备。

  吾师但说无妨,没有干涉皇族内部事情之说,因为这关系着大明的民生与国家的存亡。”

  张维贤说道:“老臣认为可以让梁王跟福王一样,最亲的人放在京城。这不是陛下对亲人刻薄,而是在真正爱护与保护他们。”

  说得对!前世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多尔衮入关以后的清军,几乎把大明皇室杀光了。

  所以入京城共存亡,肯定更是一种保护。

  朱由校很看重刑部尚书兼工部尚书黄克瓒、首辅方从哲和户部尚书李汝华三人,他发现涉及皇家的事其他人都低下头不敢直视朱由校,只有这三人直视着他,丝毫不回避,这才是真正敢于负责的忠臣。

  “几位老师怎么看?”

  方从哲答道:“老臣赞成英国公的办法,只有梁王在京城才能被陛下照顾保护,就藩到无锡对他没有好处。”

  黄嘉善:“老臣附议。”

  意思很明了,作为大臣只能说到这个程度了,朱由校理解其他人,其他人对一向稳重的首辅在关键问题上敢说话也很佩服。

  黄克瓒道:“陛下千万要保护好梁王的安全,也许在京城的煤山是个安全且方便陛下与梁王相聚的地点。”

  当时朱由检参与政变,只有方从哲和黄克瓒两位心服大臣知道,朱由校没有让其他人接触,其他人也不知道一个刚满十岁的少年竟然参与了政变,而且勾结东林党和成国公。

  听了两位老师用双关语的提醒,朱由校笑了。

  这些话自己不能说,只能让大臣们说。

  但是还要做一下样子,避免被人说三道四,于是继续假装还在犹豫。

  看到朱由校沉思,户部尚书李汝华上前两步跪倒在地。

  李汝华悲愤地说道:“老臣认为梁王决不能就藩,一个亲王在人稠地窄的的东南沿海就藩其影响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老臣举几个例子:

  山西地方财政收入为152万石,而山西王爷们每年消耗的俸禄为312万石。河南年财政收入为84万石,而需要供给王爷的是192万石。成都附近州县土地70%在王府名下。”

  朱由校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怪不得有些省份不交给国家钱粮,原来被藩王吃空了。自己了解的信息不准啊!于是问到:

  “那不够藩王的俸禄部分如何弥补的?”

  李汝华:“用其他方式弥补。老臣再举几个例子:

  周王拥有开封的税课权,潞王占有河泊所26处,潞城县的商税被赐给了清源王,屯留县的商税则归辽山王所有。”

  朱由校:“藩王哪有那么多俸禄?”

  李汝华:“皇帝的兄弟全部封为亲王,比如说亲王生了10个小孩,嫡长子继承为亲王,剩下的9个也继承郡王。郡王再有小孩,嫡长子还是郡王,其余小孩封镇国将军,后面还有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生的是女孩,公主驸马都尉、郡主县主仪宾,君县君乡君仪宾,都有岁禄。”

  朱由校前世从网上得知:明朝的税收很低。如果不是明末那么多的宗室,说不定明朝还能再撑一段时间,至少能收点税,现在藩王在外地可没有明初拱卫国土的作用啊。

  朱由校扶起李汝华归坐,说道:

  “不能再拖延了,否则财政永无够用之时!”

  然后大声宣布:

  “朕接受江南士族、大地主、老员外的建议:少封一些好的土地给梁王,但是由朝廷代为经营,封地收入半数用于当地,半数运到京城给梁王。这样不用远离朕、家乡、皇陵,而且能享受很好的待遇。”

  李汝华再次跪拜:“老臣代替天下百姓感谢陛下大恩!百姓有救了,大明有救了!”说罢嚎啕大哭。

  内阁、六部官员全部跪倒在地向皇上献恩,还不约而同地向李汝华感谢,此举确实对朝廷有好处啊。

  对于梁王留在京城,分一些好地给梁王,有朝廷代为经营,还把一半收入留在当地。都是为江南考虑啊,况且不用担心梁王与他们争利。

  况且江南这边也在造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还有什么可反对的?

  产业商人占据上风,支持这一计划,百姓更是齐声叫好。

  那些大地主、老员外,倒是希望梁王来江南,然后双方合作。但是这个时候不支持,就显得对天启皇帝不支持。

  梁王和天启皇帝该站队谁?有人明白自己被蒙蔽了,上次东林党政变失败后仍不死心,这次又鼓动我们这些不知情的为他们当炮灰,必须举报他们。

 

  就藩不就藩那是皇家的事,他们不敢说三道四。经过两次大叛乱被平定,所有人都知道要支持陛下啊。

  而且锦衣卫收买了个别大地主、老员外,这些人也上书支持梁王在京城享受,不用到无锡就藩。

  敌对的力量在缩小,支持的力量在壮大。

  只剩下东林党保守派还是觉得梁王就藩才好。可是他们已经被江南抛弃了,没人公开支持他们的观点了。

  然后梁王封哪里呢?

  黄克瓒说道:“以前梁王经常呆在煤山,那里地势高,陛下再给弟弟买个千里镜,可以俯视整个北京城。”

  煤山啊~

  煤山就在皇宫北边,离得特别近。

  于是梁王朱由检不用就藩无锡了,改在煤山建立一个小的王府。

  直接上煤山享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