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你来玄学,我用剃刀

 梁王不去外地就藩,东林党其实内心是很复杂的。

  但他们有更着急的事在关注。

  “王学致良知之学,是整顿士林风气的关键,请问我等群起攻击弱小,这是致良知之举吗?”

  “朱圣人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其中修身是根本,没有修身何谈其他?

  冯铨、阮大铖并非我等群起攻之,而是他们未能修身,做不到控制言行和私欲,所以才导致这些祸端。岂是我等未致良知?”

  赵南星与邹元标对王学和理学争论起来。

  本来东林党两位巨头在邹元标家中会面,是想讨论一下,制止东林党内部继续争斗,一同出力挽回东林党的名声。

  赵南星都计划好了,没想到邹元标断然拒绝,并且表示所有人都该反思,是不是所作所为做了违背知行合一,一些行为没有致良知,而是拘泥于道德和攻讦。

  这一说两人就吵起来了。

  “没有道德和修身,士林当以何人为楷模?难道去跟着商人逐利?跟着武勋去逐名吗?”

  “你口口声声说道德和修身,可是要将一切修身不如我等之人列为敌人吗?难道阮大铖说的那些话不是事实么?”

  “阮大铖没有修养、口无遮拦、惹是生非,此等不修身之人当然不能当吏科给事中,我等弹劾他是天经地义。”

  两人对于目前东林党内斗的事谈不拢。

  理论和现实都有很大分歧,东林党上层的矛盾也激化了。

  这回他们上中下层都发生巨大矛盾,貌合神离已经算轻的,一旦处置不好就是分崩离析。

  “两位不必再争。”

  忽然有人来了。

  邹元标一看,是自己的管家带着东林党中坚力量、两大军师之一的黄尊素来了。

  “哎呀呀,今天都来我府上做客啊,怎么平时学堂不见大家来捧场啊?”

  “南皋先生,某可是才到京城没多久啊,这不就来了吗~”黄尊素不像赵南星脾气非常大,知道用智慧以柔克刚。

 

 这么一说,邹元标也心情稍好了点:“那你来说说,最近这样群起攻击新人,会不会损害东林的名声?”

  黄尊素当然知道邹元标反对这样攻讦,但是他内心是支持的:“南皋先生考虑的是,我们不宜树敌过多,但是如果让品行恶劣之辈担任重要职务,危害实在太大了。”

  “你也是这个态度?”

  “非也,我认为当今抨击宵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朝廷里把事做好,赢得陛下和多数朝臣的支持。”

  这话一说,邹元标微微颔首,赵南星却是心中不忿。

  黄尊素当然知道这两位大佬地位重,都不该得罪,但赵南星是东林书院创始者之一,是东林正宗,邹元标是贵州南皋书院那边的......当然站在赵南星一边。

  这就是朋党、乡党更在乎师生、地位关系,而不是站在真理一边的弊端。

  先把邹元标稳住,再一点点说服和诱导,让他不由自主配合他们的计划,而不是直接硬刚,这是黄尊素比赵南星聪明的地方。

  “南皋先生,某觉得我等该放下分歧,一同做好一件事。”

  “何事?”

  “给陛下准备大婚?”

  黄尊素一直保持着微笑:“没错,陛下文治武功盖世,登基以来从京营、税收改革,到平叛、败鞑子建奴,再到今年科举,一件挨一件事都做得很好。如今有一件事到时候了,是我们臣子该为陛下做准备。”

  这么一说,邹元标也觉得时间差不多合适,但这个是礼部负责,大伙都参与岂不是不成章法。

  “放心,礼部尚书主持此事,我等多多助力便可。但是皇后的人选兹事体大,一定要选一位美貌与仁德并重的皇后啊。”

  邹元标点了点头,其实他也觉得陛下该大婚了,选皇后确实是国之大事。

  “也好,其他事也就罢了,此事我东林该全力配合好,尤其是礼部尚书孙如游是我们东林党的好友,主持好这件事能青史留名。”

  黄尊素微微一笑,这是“美人计”,其实就是用未来的皇后把天启皇帝给看管一下。

  虽然是杨涟想出来的,但是真要推动落实,并且让天启皇帝无法决绝,那还是要他黄尊素亲自布置才行~

  “可是理论上呢?尊王、尊孔绝非搁置就能解决。”邹元标、赵南星几乎异口同声。

  “理论是我等之根本,但是我认为现在应该少些讲学和研究,多一起行动。”


 “......非也!”两人一同拒绝了黄尊素,这事还真不是一个东林后辈能劝阻他们的。

  黄尊素却忽然一笑:“我以为二位争论有何意义?此事要看陛下倾向哪一种?总不能真的以王学唯尊吧?”

  “当然不可能。”赵南星认为王学能作为一种思想活跃,却绝不能成为儒家主流。

  黄尊素迅速扫了一眼面有愠色的邹元标:“不如在陛下上课的经筵上,讨论一下理论,想来刚刚出过殿试题目的陛下不会拒绝~”

  ......

  “儒家内部尊王与尊孔之间,俺觉得这不是争论焦点。真正关键点在于修身养性、格物致知、善恶之本、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这些需要有一个度量衡。”

  “度量衡?”刘若愚头一次听说要对这些理论和思想用度量衡。

  “对,度量衡以现实为基础,不能让理论只在思想中碰来碰去,或者说可以自由的思想碰撞,但是用在现实,那就要结合现实的度量衡。”

  朱由校对此很确定,避免理论陷入空谈的最好方法就是结合实践。

  “对了,金尼阁先生,想必你很熟悉奥卡姆剃刀吧?”

  “当然,这是威廉•奥卡姆修士提出来的理论,虽然出自英格兰,但是罗马也非常认可这一理论。”

  “可是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啊?”刘若愚忍不住发问。

  朱由校缓缓道:“西洋跟我们一样,也喜欢理论空谈和无休止的争论,这位奥卡姆修士受不了这一现象,宣称宣传只承认确实存在的东西,认为那些空洞无物的普遍性要领都是无用的累赘,应当用剃刀无情剃除。

  他所主张的思维用来思考现实存在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思维聚焦于实际,不要陷入空对空。有限的头脑和思维,专注于事情的根本,而不是无限发散。”

  面对保守大臣搞理论空谈,用好奥卡姆剃刀,那真是一力降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