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终于有人打破了寂静
福王在京城很享福,这是大明藩王变革的重要信号。
明代的宗室,大概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庞大的存在了。明朝前后共册封了八十多位亲王以及上千位郡王,这是只计算首封亲王和郡王。由于总是太多,许多地名都不够用了,以致出现了大量封号相同的郡王,也有人称大明是“无县不王”。
除了南北直隶京畿地带以外,其他如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广、江西、四川等地都有大量的藩王。广东和福建倒是因为交通不便,况且福建多山比较贫穷,藩王入驻少得多。
太祖诸子的封国也都是遵循亲王戍边的原则,一直到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亲王们的戍边重任被免除,封国开始逐渐集中在了内陆腹地区。
关注政治的人知道接下来该看梁王朱由检了。
南直隶从来没有过亲王就藩的先例,梁王朱由检是天启皇帝朱由校的弟弟,兄弟两人感情特别好,所以才能破例封在无锡。
两年前朱由校决定把朱由检封分到苏州、南京附近均被文臣阻止了,朱由校当时也不让步,最后把弟弟朱由检的封地定在了县级地区无锡。
无锡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因为海拔只有数尺高,全部为湿地,是天然种水稻的地方,富裕程度与一个府可比。
其实朱由校就没有打算让朱由检就藩,而是打算把封地由朝廷经营,只把一半的利润给朱由检。
他很清楚弟弟朱由检其他能力不高,搞政治斗争却是高手,若把他放在紧靠南京的地方,这里可是东林党的发源地,东林书院就在无锡。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明朝万历三十二年,由东林文人顾宪成、高攀龙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南直隶、江浙一带的东林党的骨干多数是东林书院的学生。
他不可能让支持叛乱的朱由检在东林党的老窝就藩,更不能让他渗透进南京去。他当时就看上了无锡这块地方,他要把这里变成产业升级的基地。
当时东林党为首的江南出生的文官极力反对把朱由检封分到江南,他们知道朱由检参与了叛乱,害怕朱由校找个叛乱由头把他们和朱由检一锅端了。
他给朱由检的亲王名字取梁王也别有用心,因为无锡的简称就是梁,并且历史上叫梁王的亲王多数死于叛乱,东林党和朱由检岂能不知道自己的用意?
现在朱由检没有对他三年后就藩无锡提出任何异议,这与他两年前的态度完全相反,想到王体乾和刘桥汇报:
朱由检派人到南京与南京兵部尚书张鹤鸣,还有东林党军师黄尊素联系了。
张鹤鸣是先帝提拔的兵部左侍郎或辽东巡抚。因为张鹤鸣前世担任兵部尚书时,支持辽东巡抚王化贞架空辽东经略熊廷弼,导致辽西丢失。朱由校登记之后就把张鹤鸣改派为有名无实的南京兵部尚书,等于去养老了,他能不记恨朱由校么?
我这个弟弟是想就藩无锡,图谋染指兵权,幻想着政变。
现在那些反对摊丁入亩的大地主、老员外一致上书要求给梁王的封地要少而精,竟然与自己的想法一致。
事出反常必有妖,很明显这是朱由检的阴谋。
朱由校可惜了这个唯一的弟弟,聪明劲只有政治斗争单一方面,其他方面与常人无异。
朱由校的信息也不多,他不再思考弟弟的阴谋诡计,不让他就藩一切谋算不就全部落空了,本来就没打算让他就藩,干脆给找个适合他呆的地方当一辈子享福王爷吧!
朱由校把江南大地主、大员外、大商人,还有官吏、士族的上书传给内阁、六部的大员看过之后表示:
“这次很多人提了不错的建议,难得意见一致,朕没有异议,其实朕很关注民间的想法。”
这些大臣还看不出陛下的态度?虽然有不同的想法,有谁愿意背个与全江南精英作对的锅呢?况且皇上的态度已很明显了,没人提出异议。
首辅方从哲说:“平心而论,正如他们上书中所说:江南虽然富,但是土地确实少,而且财富都是努力辛劳所得。如果梁王分的土地多了,许多地主的土地就要减少,甚至失去土地,其他地方也没有多余的土地补给他们。”
吏部尚书孙如游接话:“江南地少人多,许多百姓根本没有土地,如果再从周围府县划拔土地的话会有更多人变成佃户,确实不能封太多土地。”
户部尚书李汝华说道:“梁王如果到了无锡,不只是划拔土地的问题,关键是建设亲王府邸还要大量资金,目前南直隶要实行摊丁入亩,许多士族、大地主本来就极力反对,如果梁王去就藩必然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梁王与他们还是竞争关系。因为藩王府的建设历来都是地方摊派,朝廷没钱建设。”
许多人附议,他们知道梁王去了江南一定是祸害,没人敢明说。
朱由校有些为难了,他双手一摊:“但是自己跟弟弟感情特别好,况且朕只有唯一的弟弟,绝不想对不起由检弟弟。
朕的内帑也不多了,现在改革方兴未艾,九边空虚需要夯实;西南土司也蠢蠢欲动;建奴主力尤在,现在又向奴儿干都司寻找兵源,向东部草原谋求联合,还与倭国加强贸易,购买军火和粮食,到处需要钱。这该如何是好?”
朱由校讲到难处,还真进入了角色,确实处处都需要钱,顾东顾不了西,愁啊!
众大臣也被朱由校影响到了,兵部尚书黄嘉善不停带摇头叹息,他手里缺兵,更缺火器铠甲,说白了:缺钱呀!
李汝华是大明管钱的,存粮不多,存钱有限,花钱的地方太多。他真希望陛下再搞一次大抄家,充实一下国库。
沉默,长时间的沉默,这时候即使掉一根针也会听到响声。
这个时候,英国公站了出来,咳嗽几声打破了寂静,似乎有话要说,但是又有些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