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少林九阳 无漏之身

裘图归至厢房,第一时间便迫不及待行至紫檀案前落座,自怀中取出那卷《少林九阳功》。

展卷首章,与诸般功法无异,入目便是少林九阳功开篇总纲——

闭息若渊渟,蕴气菩提种。

百脉周天通,金刚不动涌。

万法邪难侵,因果自返动。

开窍启天鼓,般若惊雷涌。

气纳须弥藏,身证如来幢。

一怒生毫相,罡风荡群魔。

心即菩提树,何惧八风动?

裘图眉峰微蹙,目光在字里行间反复游移。

忽而轻抚下颌,眸中精光乍现,喃喃道:

“果然如此,此功取九阳护体之要,实乃守御绝学,倒是可以取长补短。”

继而翻页,纸声簌簌,序章字迹跃入眼帘:

茫茫业海,昔泛无明之舟;浩浩江湖,曾逐红尘之浪。

及至缘契祇园,身寄宝刹,始觉贪嗔烈焰,销作清凉宝月光。

闭关持戒数十秋,渐洗尘襟;阅经论道百万言,方窥法相。

老衲无色,半世草莽,一生佛子。

蒙寺恩深,参罗汉堂奥旨,负护法重任。

故穷究三乘妙理,兼习诸部武经。

禅林闭户,心灯长耀;江湖虽远,慧眼犹观。

江湖万派,如江河奔涌,各具其势:桃花影落剑惊风,铁掌崩石势未穷;降龙撼岳云涛怒,一阳破雾指凝虹。

悉录于牍,岂为竞胜?实为镜鉴己身,证法无滞。

是以录百家之技法,汇千宗之要津,意重光我门楣。

然少林武库,浩若星河——金刚怒目镇邪祟,般若轻吟渡迷津,拈花指破虚空相,伏魔杖扫孽障云。

从稚子习起,浸淫数甲,方悟枝叶虽繁,根元唯一。

然缘法不可思议!

觉远示寂之际,口诵梵音天语,残章断篇,如碎金映日,直灌耳轮。

贫衲与诸君虽得听闻,然真经浩渺,慧根浅薄,如观隔岸奇峰,雾锁千重,久叩玄关而不入。

数十春秋,念念不绝,唯余断简遗珠,空萦方寸。

暮岁辞却干戈事,青灯古佛伴晨昏。

遍阅三藏十二部,穷究唯识七重门。

忽一日,灵台澄澈如秋水,七识洞开若天衢。

照见八万四千毛孔,原是恒河沙数玄关!

往昔诸般所学所历,悉现目前,历历如掌上观纹。

乃知我佛妙法,本自具足;尘劳妄念,原是菩提。

昔年残经法要,合以佛门至理,如雪沃春泥,灵苗自生。

试思人身穴窍,三百六十有五,恰似周天星斗,暗合寰宇玄机。

九阳秘法,首在闭穴如封坛。

纳息若锁金匮之钥,真阳潜蕴幽泉之中。

如春雨润物于无声,似春蚕吐丝于微芒。

内养穴周经脉,温灼涓滴;息穿皮下隐络,日凿毫芒。

须臾不敢懈,岁岁如一日。

待到周天诸穴通透,隐断孙络尽开。

恰似——浮屠暗簷俱耀金灯,蛛网微络尽贯玉露。

至此,玄功初成,亦即大成。

闭穴守窍时,躯壳浑然若金刚宝器,真气沛然充塞乎八极。

内压自成,形神抱朴。

不假外求而邪祟难侵,未作意念而魔氛自消!

触之者,如洪钟遇槌,必应雷音;逆之者,若巨浪拍崖,自还汹涌。

此乃法体坚固,万劫难伤。

倘若骤然开穴,则蕴蓄真阳顷刻迸发。

炁如赤龙出岫,罡成三尺壁障。

光明赫奕,可比须弥放毫光;雄浑浩荡,可令魍魉尽摧藏!

是可谓——

他强,便任他强,疾风摧冈冈愈刚;

他横,便由他横,烈火焚江江自凉;

他动,便由他动,我似磐石根定中;

他惑,便任他惑,明月在天悬苍茫。

看!

火里栽莲终不坏,云开月现自在天!

般若为舟渡苦海,九阳证道即如来!

老衲无色,暮年得此,非为炫技惊俗,实乃佛祖慈光,照彻迷途。

此法非争胜之术,实为护寺卫道之基。

愿后来者:习武莫忘参禅旨,通神尤重养慈悲。

心印诸佛光自照,步生莲处是菩提。

书罢掷笔,窗外松涛飒飒,恍若当年江湖夜雨声。

诸佛垂目,照见此身。

——无色禅手书于藏经阁戊辰年腊月八日

裘图阅毕序章,不觉伸出舌头舔舐了一下嘴唇。

这少林九阳功有些超纲了.....

不但有护体反震之效,竟然还能释放三尺罡气!

要知道整个金庸武侠世界中,释放三尺护体罡气的唯有一人——天龙扫地僧!

原着九阳神功可没有护体罡气这一说,想来是这无色禅师纳百家所长后,将功法改良升华而得。

但就裘图缓缓闭上双眼,不由长吁一声。

不是因为神功繁复难成,而是此功改良者是如此的惊才艳艳,令人望其项背。

“又是一位参透末那识之人,这究竟该如何悟得到。”

不过裘图并非内耗之人,仅仅是片刻唏嘘便摇头不再去想,而是将目光落在秘籍之上。

方才细品序中玄机,他不仅辨明此功确为护体反震之法,更窥见几分末那识之玄妙。

但见经中所载,得悟者记忆如镜,往事历历在目,纤毫毕现;更兼悟性大开,慧心通明。

忆及峨眉九阳功郭襄手书序言,末那识尚能洞悉周身毫末。

再思辟邪魔功所述进而反推,末那识更能降服诸欲,达至六根清净之境。

故而非是先净六根方能悟得末那识,实乃悟得末那识后,六根自然清净。

思及此处,裘图不禁暗叹:世间多少参禅僧众,竟都误入歧途。

抬眸瞥见窗外暮色渐染,遂以左手拇食二指轻捻灯芯。

刹那灯火骤明,映得满室生辉。

裘图垂首翻卷,细细品读秘籍正文。

细观此功,除去内力提炼之法,少林九阳功不但与峨嵋九阳功一脉相承,更似是其进阶之法。

若将九阳神功分作多重境界,则少林九阳功当为峨嵋九阳功的后续境界。

然经两派高人推演改良,亦可独立修习。

少林九阳功玄妙之处,在于入门即是大成,但缺点便是中途并无威能显现之象。

也就是未能大成之前,数十年苦修毫无效果。

这也怪不得少林无人愿意修习此功。

二者共通之处,皆需藏气于穴,到最后都要打通周身三百六十五处穴位,将内力灌注其中。

单此一步,便需习练者内力深厚,否则何以填满诸穴?

差异之处在于,峨眉九阳功藏气后,将穴位视作小丹田,以意念贯通穴位附近浮脉络脉,形成微周天。

此法适宜逐个穴位循序渐进修炼。

少林九阳功则需先将三百六十五穴尽数灌满,再以秘法闭穴,使内压澎湃,一举大成。

欲臻圆满,需令三百六十五穴常年盈满闭合,使内力不走正经奇脉及浮脉络脉。

而是缓慢渗透穴位周围,将更细微之孙脉、隐脉乃至断脉蕴养贯通。

终至无漏之身,方为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