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商议筹备

“殿下,徐寿辉都可称帝,您如此文治武功,为何不能称帝?”

一个学子直接打断朱元璋的话。

又有学子大喊道:“吴王殿下,整个吴国,五十六座藏书楼,每年不知有多少买不起书的读书人,有典籍可看。

如此文教之功……”

“殿下,西有天完徐皇帝,北有韩宋小明王,最北还有元帝,这三位加起来都比不过您!

您早就该登基称帝了……”

“吴王殿下,您的德行,已超过世间任何人。”

“吴王殿下,在武治上,数百年来,也没人可比得上您!”

“吴王殿下,您不登基称帝,怎么带着朱家军攻打他们啊?”

“对啊……”

“学生等人恳请殿下登基称帝!”

“草民等人恳请殿下登基称帝!”

随着外面那些学子和百姓都哗啦啦跪下,大声劝进。

刘英与李善长等人,自是不能落后。

虽然不用跪下,但也都齐齐作揖大喊。

“微臣恳请殿下登基称帝!”

这种阵仗,可不是之前那两次可比,朱元璋一阵恍惚,一股热血直冲脑门。

“咱本想平定中原,天下太平之后,再考虑此事。

现,诸位这般屡请不已,咱便从了诸位之意。

但,此种大事,当当斟酌礼仪而行,不可草草而定。”

“殿下圣明!”

所有人都齐声大喊。

这种大事,本来就吸引应天城内所有人的瞩目。

不到一日。

吴王殿下在万民劝进之下,要登基称帝之事,传遍整个应天城。

所有百姓,都高兴的欢呼。

虽然他们不知欢呼什么,但就感觉高兴。

唯有达识帖睦迩、纳麟哈剌、朵儿只班这些投降的蒙古贵族,心神俱震,直接愣在原地。

不到五日。

李善长满脸激动的带着礼部官员,制定即位礼仪,再交给朱元璋审批。

这些,刘英也坐在一旁,看了看。

不过,让刘英和朱元璋惊诧的是,李善长所拟定的礼仪之中的仪卫八队,看着让刘英都觉得有些脸热。

八面仪仗大旗,分别写着“天”“下”“太”“平”“皇”“帝”“万”“岁”八个大字。

朱元璋眉头微皱,“南方,还有云南没有攻下,西边还有四川,北有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大都等地。

如此仪仗大旗,太过夸大了!”

李善长愣了下,便急忙请示:“此事,是微臣考虑不周,不知殿下心中可有考量?”

朱元璋想了想,开口道:“古有九旗之制,各有所属。

以日、月、蛟、龙、熊、虎、鸟、隼、龟、蛇,以昭仪物、辨等威。”

“咱觉得可‘天’‘祐’‘家’‘邦’‘海’‘宇’‘康’‘宁’此八字。”

说着,朱元璋又忍不住说道:“这话也有些夸大,应去掉!”

李善长有些犹豫,看向刘英。

刘英拱手,“殿下,微臣觉得此八字挺好的。

此次,可是殿下登基大典,一生只有一次,还是要威严体面的,不能太糊弄事,当有仪仗大旗!”

“算了,那就用这八字吧!”

朱元璋轻叹一声,没再反对。

“喏!”

李善长下意识舒了一口气。

接着。

朱元璋眉头又皱起:“这些公侯穿的衣服,束的玉带,怎么需要这么久?”

李善长急忙解释:“殿下明鉴,实在是一众公侯衣服与玉带,都需最好的织工来织。

微臣等人自己思虑过,将咱吴国技艺最好的织工召集在一块,就有近千人。

让他们一同织布,半年内,就可将布匹织好!”

朱元璋又看向后面,“还有这些皇帝冠冕服饰,后宫服饰穿戴,怎么这般繁琐,耗费这般之大?”

“还有这些修建道路、营缮城墙、扩建王宫……这么需要这么多工程,这得耗费多少钱?”

皱着眉头,朱元璋看了一眼刘英,好似想起什么,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雍泰,天坛,祭祀的太庙,咱记得宫外就有一个吧?”

“还有,修建道路?咱应天城的道路,你带着工部,这两年都已经修缮的差不多了吧?足够用了,不必再修建!”

“王宫……”

“雍泰,咱这王宫当初修的时候,就已经往大的修,也不必扩建了吧?”

“是微臣考虑不周!”

一旁,李善长再次连连请罪。

他这是按照历朝历代的皇帝登基大典定制出来的仪式,却是疏忽了,这几年,尤其是这位军师担任工部尚书之后。

就一直在应天城内,到处修建房屋,扩建道路,修筑桥梁、码头,修补城墙。

哪怕是王宫,都修建的要大上许多。

现在,他才反应过来,这位军师哪是浪费物料人力?

恐怕从那会开始,这位军师就在为今日做准备。

自然。

朱元璋也能反应过来,一脸喜色。

“现在的王宫直接就可以当皇宫使用,就剩下皇宫城墙……等忙完这一阵子,再修建皇城城墙!”

“殿下英明!”

李善长和刘英都十分认同。

“如此,修筑的这些大工程,就没什么了!”

朱元璋思索着,“只剩下那些服饰。”

“雍泰,这些服饰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这……”

刘英想了下,“殿下明鉴,若要穿完整的皇帝冠冕服饰,还有一众公侯服饰,微臣觉得哪怕抽调吴国所有织工,在半年内也织不出来。

哪怕是做出来,也都是匆忙赶工出来的,如此匆忙做出来的服饰,工艺也不会太好!”

“嗯!”

朱元璋点头。

刘英继续道:“殿下,既然如此,不若先不用这些,直接穿戴戎装。”

“如今,蒙元鞑虏未灭,天下还未太平。殿下以戎装登基称帝,也表示殿下要平定天下,覆灭蒙元鞑虏之决心!”

“可!”

朱元璋两眼大亮。

这样,又给他少了很大一个麻烦。

“如此,还需什么?”

“英烈祠!”

刘英道:“殿下,自太平乡孤庄村起兵之始,不知有多少兵将官吏为国身死。

如今,我吴国这般强大繁华,殿下也已经可以登基称帝。

微臣觉得,也该让他们看看,现在吴国的状况,也让后人铭记,在吴国繁荣昌盛的背后,有多少兵将官吏献出生命!”

“他们当被祭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