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筹划北方贤良
康茂才心中盘算一下,便直接说对着刘英拱手行礼。
“多谢军师提点,我愿意等组建好一个指挥使水师后,再率麾下大军出去。”
刘英微微点头,“如此,军中若有一些兵将生出怨言,便需你自个去安抚!”
“军师放心,无人敢生出怨言。”
康茂才急忙保证道。
“甚好,我会回复殿下。日后,殿下还会召你入宫。
这两日,你还可仔细想想。”
“军师放心,耽搁几个月,能让末将麾下多上一个指挥使,末将十分欢喜。”
“嗯!”
刘英微微点头,康茂才的想法确实没错,这是他最好的选择。
随后。
刘英再转悠了一圈水师,这才给朱元璋回话。
两日后。
朱元璋便召康茂才入宫,允许康茂才在应天附近挑选兵将,或是降兵降将、渔民、船夫这些人。
分别并入康茂才麾下各千户之中。
再抽调考核前几名的千户、百户、总旗,升为指挥使、千户、百户。
从造船厂接收战船,操练兵将。
……
整个应天,或者整个吴国,一切都顺了。
刘英整个人懒洋洋,进入夏倦状态。
但一个从北方传来的消息,让刘英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军师,小人等人消息绝对没错,开春之时,河南下过一场雨后,就再也没下过一滴雨。”
“军师,小人麾下那些商队,也都是这般传言的。”
“军师,小人麾下商队也都这般说……”
“不正常!”
刘英满脸凝重叹息一声。
“正是!”
“军师,咱应天都已经下了这么多场雨。现在,河南还没下过一滴雨。”
“河南的地,已经干了。野草,都开始不生长,那些冬小麦,都还没巴掌高。
春麦子,种下,到现在,只是冒了个头。但没有雨水,估计没多久就要旱死……”
“大饥荒。”
刘英嘴里吐出一个词,径直起身。
“我去禀告殿下!”
“喏!”
一众掌柜起身相送。
……
“这么久了,河南一滴雨都没下……雍泰,这一定会出现饥荒的。”
武楼,朱元璋听完后,脸色更是凝重起来。
“冬小麦长不大,春小麦活不了,哪怕是过上几天,下一场雨,河南粮食今年也一定会欠收。”
“今年,刘福通他们也要出大事!”
刘英也猛的一惊,“殿下,这么说张士诚他们,也要受到影响!”
“是啊!”
朱元璋重重叹息一声,“又要出现大饥荒了。”
“本来,河南百姓已经遭受了那么多次大灾,现在又要再遭受一次,又得饿死多少人?”
“雍泰,今年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来买粮,咱准备多卖一些。”
“殿下仁慈!”
刘英奉承一句,便说道:“殿下,微臣准备现在就做一些准备。”
“嗯?”
朱元璋愣了一下,“现在就给河南卖粮?”
“不是!”
刘英急忙摇头,“现在卖去的粮食,还不知道会进入谁的肚子之中呢。”
“那雍泰之意?”
“殿下,我准备扩建一下应天书院,多招收一些河南,或者北方的学子。”
“应天距河南那么远,能来几个学子?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也都急需读书人,他们如何愿意放人?”
朱元璋微微摇头,对刘英的计划,不抱什么希望。
“殿下,能救一个算一个。”
说着,刘英笑了笑,继续说道:“殿下,这样也可从北方,多搜刮一些治国贤良,或搜刮一些大匠。”
“嗯?”
朱元璋目光大亮,“原来雍泰是这般打算?”
“正是!”
“殿下,微臣觉得可以一直从北方搜刮读书人了。”
“雍泰还有别的打算?”
“殿下,这两年下来,南方的一些贤良之才,差不多都已进入殿下麾下。
如此,想要贤良之才,只能去北方找。”
“确是此理。”
朱元璋微微点头。
“另,若日后刘福通打不过蒙元,还需吴国兵将北上之时。
这些从北方来的读书人,便可发挥最大作用。”
“嗯?”
朱元璋神色一凝,紧紧盯着刘英。
“雍泰,刘福通打不过北方的元军?”
刘英微微点头,“微臣觉得打不过。”
朱元璋急忙再次问道:“还有张士诚、张明鉴他们?”
刘英道:“殿下,微臣觉得他们三个加起来,也打不过。”
“这……”
朱元璋忍不住深深吸了口气,又问道:“雍泰觉得,他们何时会败?”
“殿下,蒙元残余的精锐大军,都在北方。刘福通与张士诚他们,并不能精诚合作,甚至还经常有争粮、争城之事。”
“快了?”
朱元璋下意识问道。
“对!”
刘英微微点头。
朱元璋没有继续多问,直接说道:“如此,雍泰尽管放手去施为。”
刘英没离开,而是继续说道:“殿下,为了可多招来一些北方读书人,微臣准备给那些商贾一些好处。”
“嗯?”
朱元璋再次一愣,“还要给那些商贾一些好处?”
“对!”
刘英说道:“殿下,只有那些商贾才对北方熟悉,哪有贤良,这些人如何来应天,都需要他们去寻找,运送。”
“嗯,那是得需要他们,雍泰准备如何给那些商贾好处?”
“殿下,微臣准备设奖励。”
刘英想了想,便说道:“如果他们带回一个自愿来应天的北方读书人,可赏五贯钱;或多给他们一石海鱼份额,或多给一石的白盐份额……”
“另,为了让那些读书人自愿来应天,也可给那些读书人一些好处。
只要他们来了,可给他们一间房屋入住。
要是有家人,便租给他们一家二十亩良田。
住满三年,他们便可得到应天户籍,并分发永业田。”
朱元璋有些疑惑,“雍泰,很多读书人在北方,家中都有着大量的良田与铺肆,你只给这么一些,他们真的愿意?”
“殿下,也有家贫的读书人。另,很多读书人,也都懂得,不能将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北方多兵灾,还多天灾饥荒,应该会有一些读书人喜欢前来。”
“如此,便按照你的法子,去让那些商贾找找。只要带来一个北方贤良,咱都是大赚。”
“殿下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