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召集商贾
听着,朱元璋的神色便有些古怪起来。
“雍泰,咱怎么听你这么说,如此一来,咱朝廷还赚了!”
刘英微微点头。
朱元璋又道:“但是,那些女工也赚了,种棉花的农户,也卖了钱。”
“那些商贾,也赚了?”
“陛下,他们肯定也赚了!”
刘英很是肯定的点着头,继续说道:“陛下,他们又要缴商税,还要降低价格。
“若是降低两成价格,不赚钱,那也可降一成!”
“反正,他们肯定赚了!”
“他们若去铺肆售卖,每天售卖不了几匹棉布,而且还要在铺肆上花费租金,雇佣店掌柜与伙计,也要花钱。”
“原来如此!”
朱元璋明白了。
“雍泰,他们给咱大明减少的一成价格,便是他们在店铺、掌柜与伙计身上花的钱。”
“陛下圣明!”
“此事可成!”
朱元璋直接重重的点着头,眼中满是兴奋。
“这些小事交给那些商贾,他们一个个都是铁公鸡,盘算的比谁都精。”
“他们肯定会干好!”
“陛下,此事最重要的是监督好他们所卖给咱朝廷的布匹,不是什么次品便可!”
“哼,他们若敢卖给咱们什么质量不好的棉布,咱就让军中那些武将,穿着他们的给的棉布,去上门找他们!”
“陛下圣明!”
……
“军师,又要建纺织厂?”
工部,李贞和刘基等人,听完刘英的话,几人顿时满脸惊诧。
一个个,也不由有些头大。
他们这位尚书,进一趟皇宫,就又给他们找来一件事。
而且,还是那什么纺织机工坊。
这种机器,他们也都听过。
在松江府,也有数十个商贾用这些纺织机来纺织布匹。
现在,他们工部又去做个?
能赚到钱不?
“能!”
面对李贞和刘基等人的疑惑,刘英一脸重重的点头。
“随着棉花的种植越来越多,需要的纺织机也就越来越多!”
“现在,整个天下的汉人,有着五千多万人口。但,不出几年,便天下太平,百姓休养生息!”
“那会,百姓们吃饱之后,会一直生孩子。不出二三十年,天下百姓就会增加到六千多万,甚至是七千多万!”
说着,刘英忍不住又轻笑一声。
“诸位,五千多万人口,是元朝统计的人口。但,为了逃税,还有多少没被统计?”
“这……”
李贞和刘基等人,都是一怔。
“现在天下,至少有着七千多万人。”
“军师言之有理!”
刘基微微点头,“随着百姓们都可以吃饱饭,对于衣物定会有着极大的追求。”
“伯温,咱要让大明的百姓们,都能穿上衣物。”
刘英阐述道,“至少,每个人春秋一套棉布做的衣物,冬天一套用棉花制的棉衣!”
“军师,每个百姓都有两套棉衣?”
刘基和李贞等人,再次瞪大眼睛。
“嗯!”
刘英微微点头,对于这些人没理解他嘴中棉衣的意思,也没多解释。
现在大明的棉花还是太少,很多百姓冬天,都是用稻草那些,填充衣物。
用棉花填充,哪怕是那些商贾,都看会觉得有些奢侈。
“军师,那得种多少棉花?织多少棉布?”
刘基怔怔问道。
“织够为主!”
刘英一脸坚定,“百姓们已经可以吃饱,那我等身为朝堂官员,便当改善百姓们的衣物。”
“山东、河南种的棉花不足,那便让山西、陕西、甘肃也都种上!”
“这些地方也不够,那便在西域种!”
“西域?”
李贞与刘基等人,都是再次一惊。
“嗯!”
刘英微微点头。
“西域地广人稀,其环境也适合种植棉花!”
“只要我大明彻底击败元廷,灭其国。便可收复山西、西域。
派劳役与蒙古人前去西域,建城,种棉花!”
“军师,西域真可种植棉花?”
李贞和刘基等人,还是有些不信。
刘英也不愿多解释,“诸位若担忧这些,大可请一些商贾前来。
让他们带着一些棉花种子,再带着一些罐头、白盐、白糖、烈酒这些,前去西域。”
“让西域人,在他们土地上种下棉花!”
“骤时,我大明可用钱财购买这些棉花,也可用粮食、罐头、白盐、白糖这些,前去换取棉花。”
“如此倒是可行!”
李贞下意识的点着头。
刘基也说道:“军师此计甚妙。西域土地辽阔,很多土地都无人种植。
种上一些棉花,对于那些西域人来说,根本不用花费任何功夫。”
“但,若是种成功棉花,对西域人来说,便是天大的利益。”
听此,李贞也不由点头道:“军师这是给那些西域人,找了一条生财之路。”
刘英道:“只要他们能种好,这对我大明来说,便是天大的好事。”
刘基则是轻笑道,“骤时,我大明出兵收复西域,朝堂上便没有任何阻力。
甚至,就连百姓与文官、商贾们,还都会万民请愿,请求朝廷出兵收复西域!”
“这……”
李贞顿时瞪大眼睛,左看看刘英,右看看刘基。
他没想到,刘英的一个法子里面,还有这种谋划。
“区区几个西域人,又种不满西域那么大片田地。”
刘英淡声道,“咱大明派一些劳役与青壮、兵卒过去。
是去帮助西域人,营建他们的西域。”
“骤时,他们那里人多了,去的商队便会多。”
“带去的粮食、白盐、茶叶、白糖、罐头、烈酒、瓷器……”
“此事,对他们来说,利大于弊。”
“军师英明!”
刘基直接拱手奉承。
刘英直接说道:“明日,召集那些商贾,商定此事!”
“喏!”
刘基与李贞、刘敬等人,都连忙应道。
刘英又道:“另,诸位再好好了解一番纺织机。明日,一同说了这些事。”
“咱大明大军,已经攻到了山西、陕西旁边。”
“大都也攻了下来。”
“等到了冬日,必须要为那二十万大军考虑御寒之事。”
“此事,不能有丝毫拖延。武学之事,也得排在其后。”
“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