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刘清韫是哪位大儒?
“……”
朱元璋与李贞、刘基等人,还都是第一次听到这种逆天之言!
一个个,都忍不住张大嘴巴。
“竟然还是如此?”
“雍泰,若那些商贾一个个都是守财奴,铁公鸡,宁愿将钱财埋在地下,藏在地窖里面,不拿出来花,你怎么办?”
刘英自信一笑。
“陛下,他们赚钱,都是为了住大房屋,吃最好的,用最好的!”
“现在,大明的房屋,都会由咱工部营建。”
“好吃的罐头腌菜、白糖、白盐、海鱼,好用的马桶、玻璃镜、棉衣毛衣……
这些也都在咱工部手里,他们只要不是孤家寡人。
他们自个可以守财奴,但他们的父母妻儿,定不会这般!”
“另,大明国力一日比一日强盛,不会有战乱。
他们把钱财藏起来,除了苦巴巴过日子外,没有任何用处!”
“陛下,只要他们不傻,他们赚的钱财,肯定会花出来!”
朱元璋眼中早已经闪着兴奋的光芒,“他们就算是不花出来,你刘雍泰也会将钱财,从他们手里骗出来!”
刘英脸色一黑。
“陛下,您这就误会微臣了!”
“微臣只是在教他们这些人,如何过奢侈享乐的日子!”
“黄白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们赚再多的钱,自个不去享用,岂不是白赚了?”
“雍泰如此歪理,也合该那些商贾们享福!”
朱元璋淡笑着说着,心中那道想了很久,对商贾在吃喝用度上的等级限制的想法,也悄然淡去。
正如雍泰所言,若不让那些上交花钱,工部工坊那些物件,谁去买,谁去用?
无人使用,工部如何赚钱?如何收商税?
国库如何充盈?
……
回到宫内。
朱元璋从桌案旁,取出一书册。
提笔,对上面他所记的一些想法,开始修改。
一直到天色渐黑。
朱标带着朱樉、朱棡四兄弟,来到殿内。
“爹!”
“嗯?标儿,你们回来了!”
朱元璋这才精神一振。
“今日,你们学得如何?”
朱标拱手道:“回爹,孩儿已经记住了拼音用法!”
“记住了?”
朱元璋两眼一亮,“甚好,你明日先别去军师府!”
“是,爹!”
“咱带你去寻宋先生!”
“找宋先生?”
朱标隐隐有了猜测,“爹,可是因为拼音?”
“嗯!”
朱元璋缓缓点头,“行了,你们都下去吧!”
“是,爹!”
“多谢爹!”
朱樉与朱棡四兄弟,顿时大喜。
至于朱标,一路上,都在思索这事!
第二天。
朱元璋带着朱标,来到大本堂。
这两日。
宋濂在大本堂的日子,过得很是苦闷。
朱樉、朱棡、朱棣这三个调皮捣蛋皇子,被送去军师府上,他轻松了不少。
但是,朱标这位好学太子,还有朱橚这位五殿下,也被带出大本堂。
大本堂内,直接空荡了不少。
剩下的,全是一群七岁以下的小皇子。
对于这些小皇子,宋濂也不知道该讲一些什么,只能挨个启蒙。
还得小心翼翼,生怕声音大一点,就吓哭一位小皇子!
这两日,他都有些想念朱樉、朱棡与朱棣,那三位调皮皇子了。
“宋先生!”
突然,一道声音在身后响起,宋濂缓缓转身一看,心中顿时一喜。
“微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子殿下!”
“见过老师!”
朱标也连忙行礼。
朱元璋一脸笑呵呵的摆着手。
“宋先生快快请起,这两日宋先生在大本堂内,过的可还好?”
“多谢陛下关心,微臣这两日,在给几位小殿下启蒙,教导他们识字!”
“教导识字啊!”
朱元璋眼睛一亮,好奇问道:“不知老六、老七他们几个,识字的进度如何?”
这下,宋濂脸上便闪过一丝尴尬神色。
“回陛下,几位小殿下年纪尚幼,只能先缓缓教导识字。”
朱元璋明白了!
“哈哈,宋先生不必担心,刚开始识字,都会慢上一些!”
“陛下圣明!”
宋濂也松了一口气。
朱元璋又笑呵呵道:“宋先生,咱带来一本启蒙识字奇书,想请宋先生试试效果!”
“启蒙识字奇书?”
闻言,宋濂眼中满是好奇。
“陛下,当今天下,所有启蒙识字书籍,微臣都精通。
不知是哪一本启蒙识字之书?”
“这本,宋先生还真没读过!”
朱元璋呵呵一笑,也没卖关子,直接掏出那本拼音书册。
“宋先生请看,正是这本书籍。”
“拼音识字?刘清韫?牛、马、房舍、人、爹、娘……”
宋濂看了一眼,便是满脸疑惑。
“陛下,这上面这些文字,都是一些平日之中,可看到的物体名称……只是陛下,刘清韫是何人?这些画符一般的拼音,又是何物?”
朱元璋嘴角微抽,直接跳过刘清韫的问题,而是说道:“宋先生别急,这些拼音是何物,可让标儿给你细说!”
“还请太子殿下赐教!”
宋濂便连忙向朱标行礼。
“老师,学生也是更学会!”
朱标正色道:“老师请看,拼音便是这二十六个字母,分别为a、b、c……这些字母,可以组合在一块,变幻无穷,又有迹可循!”
“这些拼音还有四个声调,每一种声调,都可改变其文字之含义……老师,请看后面的……”
“老师,这些人、马、车、房……上的拼音,还有这一小点……”
“老师……”
于是。
朱元璋站在一旁,看着朱标给宋濂讲述了约莫半个时辰,这可比昨日,刘英给他讲的要详细,要多的多!
朱元璋已经听的,脑门嗡嗡的,他又听不懂了!
但看宋濂那越来越亮,越来越激动的神情,朱元璋只能保持一脸笑眯眯的神色。
唯有背在身后的两手,狠狠握紧。
终于。
朱标讲完了!
宋濂自个捧着那本拼音书册,盯着看了半晌,满脸激动的看向朱元璋。
“陛下,此书可溯古通今,解千年切韵之困,定争议千载之道,破门阀语权之壁!
是文治之器、天下一音!”
“不知那位刘清韫是哪位大儒,能著出如此奇书,却不闻名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