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6章 可纳入科举之中

果然。

只要换一个音调,文字的意思,便已经变了!

“此种拼音,竟还能如此?”

朱元璋忍不住喃喃自语道,“雍泰,若是如此,咱觉得此拼音之法,远胜《切韵》!

可用这些拼音,来统一整个大明各地府县的官话?”

刘伯温与李贞等人,也都急忙看向刘英。

这个年代,为什么治理地方不方便?

为什么那些读书人的地位那么高?

就是因为语言不通,官话普及不到。

很多地方,贸然派去一个外地官吏,或是驻军!

但,那些官吏与兵卒,根本听不懂当地那些普通百姓说的方言!

虽然有了《切韵》这些韵书,但仍是很难推广。

很多官员与兵卒,都只能靠当地大户,或者当地官吏来翻译!

刘英轻轻点头,“回陛下,若是那些百姓家的孩子们,都识上几百个文字,那他们应该就可以说官话!

如此,官话也就相当于普及了!”

“几百个文字?”

“每个百姓家的孩子若都学会这本书册,至少是上千个字!”

“如此,陛下文治之功,古今往来,无一帝王可比!”

“陛下……”

朱元璋与李贞、刘基等人,又是陷入一片激动之中。

刘英无奈苦笑一声,“陛下,诸位同僚,莫要这般高兴!”

“若要让咱大明的孩童,都有这般书册,至少应印上一千万本!”

“一千万本?”

朱元璋与刘基等人的脸色,瞬间僵住。

“雍泰,印刷一本书需多少钱?”

“回陛下,印刷书本越多,成本越低。一千万本,一本成本可压缩至两百文左右!”

“两百文啊!”

朱元璋思索片刻,便说道:“如此,便需一百万两银子?”

“正是!”

刘英缓缓点头。

“一百万两银子……”

朱元璋便再次说道:“雍泰,龙兴之路铺建完成之后,莫要再铺建水泥道路了!”

“另,玻璃镜工坊所赚钱财,要拿出一半,用来印刷此书册!”

“一半?”

刘英顿时不中了。

“陛下,水泥工坊、玻璃工坊、罐头工坊、腌菜工坊……这些工坊,每年赚数百万两银子。

只需拿出一半,就足够印刷拼音书籍了!”

“你工部不出?”

朱元璋瞥了刘英一眼,冷笑道,“让你工部出钱印刷此书,是分你工部一份教化大功,天下读书人,都会记得你工部的好!”

“陛下,微臣工部要!”

李贞和刘基两个工部侍郎,急忙说道。

“对,对,陛下,工部出这个钱!”

见此,刘英也只好说道:“陛下恕罪,是微臣糊涂了!”

“哼!”

朱元璋有些不满的冷哼一声。

“至于如何让那些读书人学会拼音字母之事?雍泰你可有法子?”

刘英直接说道:“回陛下,可让太子殿下学会!”

朱元璋一愣,“标儿?”

“对!”

刘英微微点头,“再请太子殿下,将拼音之法,告知宋先生!”

“若宋先生觉得值得推广,便请宋先生带着太子殿下,前去应天书院!”

“让太子殿下,在应天书院将拼音之法,传授给应天书院上千读书人!”

“妙!”

朱元璋顿时哈哈大笑,“还是你有法子!”

“此拼音之法,由宋先生这些大儒传授,那些读书人更会趋之若鹜的去学!”

“如此,不出一年,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会听过此拼音之法!

一般人,也都可学会此拼音之法!”

“骤时,上千万拼音书册印刷完成,再派人将拼音书册分发给各府县!”

“那些私塾、学堂夫子,便可用此拼音之法给孩童启蒙,识字读书!”

“陛下圣明!”

刘英无奈奉承一句,又提议道:“陛下,还可将拼音之法,放入科举试题之中!

只需一道题目,全天下读书人,都会拼命的学拼音之法!”

“科举试题?”

朱元璋眼睛顿时大亮。

“好你个雍泰,果然不愧是咱大明军师!”

“多谢陛下夸赞!”

朱元璋又一脸兴奋的问着,“雍泰,姐夫,伯温,你们还有别的法子没有?”

“回陛下,微臣惭愧,只有这两法子!”

刘英老实说道。

听此,李贞和刘基等人,顿时眼角直抽搐。

如此两种奇思妙想,又可立竿见影的法子,居然还惭愧?

“陛下明鉴,军师已献出此二策,微臣想不出更好的策略!”

“正是,陛下,军师此策甚妙!”

听此,朱元璋也没再继续发问。

“如此,此事便依军师所言!”

“陛下圣明!”

“你们今日商议玻璃镜工坊,咱也听听,你们如何打算?”

“回陛下,工部人手有限,玻璃镜工坊之事,也准备直接建一个工坊,与玻璃工坊合作……

玻璃镜造出数种规格,再全部售卖给那些商贾,由那些商贾去各府县售卖!”

朱元璋眉头微皱,下意识问道:“雍泰,这么一来,那岂不是又要给那些商贾,分出很大一部分利润?”

闻言,李贞和刘基等人,都是神色一紧。

刘英轻轻一笑,“陛下,这样一来,工部可以少很多麻烦!

另,他们要多少玻璃镜,工坊制造多少玻璃镜便可!

无论出什么事,工坊的玻璃镜都不会积压,所有镜子造出来,便可换成钱财!”

“如此,玻璃工坊赚了钱,玻璃镜工坊也赚了钱!”

“那些商贾大量买去,他们也赚了钱,还会给大明交商税!”

“微臣以为,有钱大家一起赚,才会各自都能赚!”

“若工部不将玻璃镜分售给那些商贾,凭借玻璃镜的便宜,那些售卖铜镜的商贾,一个个会亏的血本无归!”

“为了能赚钱,他们必然会自个从玻璃工坊买上大批玻璃,自己去制造玻璃镜。

如此一来,工部玻璃工坊,必然会少赚很多!”

“你刘雍泰倒是不贪!”

朱元璋轻笑一声,对于刘英的做法,也很同意。

刘英又道:“陛下明鉴,他们这些人有了钱,自然会大量购买工部”

“如此,他们赚的钱,自然还会回到工部,甚至他们还能给国家交不菲商税。

也能让他们更安稳,更欢喜的去做生意赚钱!”

“此乃皆大欢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