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风暴前的宁静

所有的线索,最终指向了那位郡王。然而,郡王身为宗室,没有皇帝的首肯,即便是姜淮,也无法直接动他。

而且,证据链到当铺二掌柜和郡王府长史这里,似乎就到了尽头,缺乏直接指使投毒的铁证。

对手异常狡猾,层层转包,设置了多重防火墙。

姜淮将目前查获的所有证据再次整理成密折,准备上奏。

他知道,这将是一场更为艰难的斗争,涉及天潢贵胄,皇帝的态度将至关重要。

这一次,已不仅仅是个人恩怨,更是改革派与最顽固的旧既得利益集团,宗室勋贵,的正面碰撞。

风暴前的宁静

姜府之内,姜淮看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下毒案的追查,虽然未能直接将幕后元凶绳之以法,却彻底照亮了隐藏在黑暗中的敌人面目。

他轻轻咳了几声,体内似乎还残留着那未入口的毒药带来的寒意。

但他眼神中的火焰,却燃烧得更加炽烈。

“传令下去,府内戒备再升一级。所有入口之物,查验再加一道工序。”

他对姜福吩咐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另外,让我们的人,盯紧郡王府和‘永昌当铺’相关的一切动向。”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奏章,提笔蘸墨。笔锋在灯光下闪烁着冷硬的光泽。

这场由一碗毒羹引发的暗战,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它所揭示出的残酷现实,让姜淮更加坚定了推行改革的决心。

他知道,与这些盘踞在帝国肌体最深处的蛀虫之间,已无丝毫转圜余地,唯有你死我活。更大的风暴,正在紫禁城的上空汇聚。

……

指向郡王府的线索虽因宗室身份暂时受阻,但姜淮并未就此罢休。

他将查获的证据精心整理,写成一份措辞严谨、证据链清晰的密折,直呈御前。

在密折中,他并未直接指控郡王主使投毒,因无直接证据,而是重点弹劾其长史勾结当铺、行贿官员、经营非法勾当。

并隐晦提及此事与之前清丈田亩时郡王府利益受损的关联,暗示其有打击报复的动机。

帝心权衡,风波再起

密折送入宫中,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皇帝览奏,心情极为复杂。

他既恼怒于宗室的不法行径与无法无天,竟敢对朝廷重臣下毒;又深感棘手,因涉及皇族颜面与宗室稳定。

最终,皇帝采取了平衡策略:

严惩“替罪羊”:下旨严厉申饬郡王“治家不严”,将其长史革职查办,流放三千里;“永昌当铺”被彻底查封,相关人等依律严惩。这算是给了姜淮一个交代。

保全郡王:对郡王本人,则以“失察”为名,罚俸一年,令其在府中“闭门思过”,并未伤及其根本。这维护了宗室的体面。

安抚姜淮:皇帝特意在私下召见姜淮,温言安抚,肯定其“受委屈了”,并再次强调对其改革方略的支持,暗示“来日方长,不必争一时之气”。

此结果,在姜淮意料之中。他明白,在皇权体制下,动一位郡王绝非易事。

但他此举的目的已然达到,狠狠敲打了宗室勋贵集团,清晰划出了红线,并向朝野展示了皇帝对其的支持底线。

以退为进,巩固防线

经此投毒风波,姜淮更加注重自身安全。他奏请皇帝,获准组建一支由大内高手和忠诚家丁混编的贴身卫队。

专门负责其与家人的安全。姜府更是被经营得铁桶一般,外人难窥其秘。

同时,他并未因皇帝的“和稀泥”而消沉,反而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在朝中的地位。

他利用此事,团结了更多对宗室勋贵跋扈不满的官员,其“实干派”阵营更加壮大。

他在内阁中处理政务时,也显得更加沉稳老练,恩威并施,逐渐掌握了更多实权。

酝酿风暴,税改攻坚

表面的平静下,姜淮在默默积蓄力量,准备着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场战役,全面推行“一条鞭法”与清丈天下田亩。

他深知,这才是真正动摇勋贵、宗室、大地主根基的举措,其阻力将远超以往任何一次。

他做了周密准备:

理论武装:组织幕僚编纂《一条鞭法释义》、《清丈田亩方略》,详细阐述改革必要性、具体措施及预期成效,广为散发,争取士林舆论支持。

试点先行:选择几个矛盾相对缓和、支持改革的省份进行试点,积累经验,打造样板。

争取关键支持:他多次与掌握实权的司礼监太监、部分开明阁臣乃至皇子(其学生)深入交流,阐述改革利害,争取宫内和储君的理解与支持。

山雨欲来风满楼

然而,对手也并未坐以待毙。投毒事件未能阻止姜淮,反而让他更加警惕和强大。

勋贵宗室集团意识到,常规的暗杀、构陷已难以奏效,必须从政治上彻底阻止其改革方略。

朝堂之上,关于“一条鞭法”与“清丈田亩”的争论日趋白热化。

反对者不再局限于攻击姜淮个人,而是从“祖宗成法不可变”、“此举必致天下大乱”、“与民争利”等角度进行猛烈抨击。

他们动用各种关系,向皇帝施加压力,甚至在后宫中散播谣言。

这一日,姜淮站在文渊阁的巨幅舆图前,目光扫过帝国的万里江山。

他的手中,是试点省份传来的、显示改革初步成效的捷报,也有反对派气势汹汹的弹劾奏章。

他知道,决战的时刻即将来临。下一次大朝会,他将正式奏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与清丈田亩。

这将是石破天惊的一刻,也将是他政治生涯中最大的一场豪赌。

赢了,或可为帝国续命,开创一番新气象;输了,则可能万劫不复,之前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他的手指轻轻划过地图上的一个个行省,眼神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往无前的坚定。

为了这个积重难返的帝国,为了他毕生的理想,他已押上一切。

窗外,乌云渐聚,雷声隐隐。一场决定帝国命运的政治风暴,即将在金銮殿上,轰然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