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北美1625一贱下天山

第546章 后方(七)

1642年9月28日的清晨,天色大亮,位于东平县始兴城(今维多利亚港)的东平罐头食品厂早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萝`拉?暁+说^ _蕪`错/内.容_

厂区里,工人们身着统一的粗布工装,有的正忙着搬运一桶桶新鲜的鲸肉和鲑鱼,有的则在灌装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灌装、密封作业。

车间里蒸汽氤氲,空气中更是弥漫着浓郁而复杂的肉香与海鱼的气息。

陈阿秀是这家罐头食品厂的一名“老”工人,今年三十出头,脸上带着常年劳作留下的风霜。

她熟练地系好围裙,戴上袖套,将一头乌发仔细地塞进工帽里。

十几年前,罐头厂刚刚建立不久,她便进了厂子,成为一名灌装工人。

凭借着踏实肯干的劲头,从最初的食材预处理工,到如今灌装车间里技术娴熟的老手,每月都可以领到四五块钱的薪酬。

当然,若是工厂里活计多的话,也会有额外的奖金,一块到三块不等,比起曾经在大明食不果腹的悲惨日子,不啻为天壤之别。

陈阿秀虽然没读过书,但厂里经常安排的知识和技术培训,却是经常参加,多年前也上过识字扫盲班,在这时代已算是个颇有见识的女子。

“阿秀姐,你看那边,怎么来了几辆陌生的马车?”旁边的年轻女工李翠琴凑过来,指着厂区门口说道:“咱们厂长都亲自过去迎接,还有许多警察护卫,怕是来了政府官人视察!”

李翠琴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继续读书,在家里帮着父母做了几年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待满十六岁后,就进了厂。

可能是年纪轻,她对厂里的一切都充满好奇,而且在新华较为宽松的社会氛围下,性格也显得十分活泼。

“哦,可能吧。”陈阿秀回头望了一眼,并不以为意,“自打仗以来,咱们厂子就经常有官人来视察,还有许多军官不时来瞧瞧我们的生产情况,没啥稀奇的。”

“呀,他们要进车间了。”李翠琴低呼一声,“这车间里到处都是肉末鱼腥,可莫要沾到他们身上了……”

“人家官人既然敢进来,估摸着就根本不介意这些。”陈阿秀笑了笑,“我记得小时候,还看见那些委员老爷亲自下地干农活、在工厂摆弄机器呢!”

“真的呀!”李翠琴有些不信。

她长这么大,见过最大的官人也就是乡长。~墈~书*君^ ?首?发-

像决策委员会“老爷”这种国家最高领导层,那可没什么机缘见到。

看到有政府高官进来,厂房里的工人下意识地收敛了心神,手上的动作也加快了几分。

当新华科工部副部长兼新华轻工集团负责人熊泽谦等一行人走进车间时,所有工人都忍不住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眼中露出几分异色。

因为,他们看到几名工人抬着三五个木箱跟在身后,箱子里还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

莫不是……官府来给我们发慰问奖金?

那些箱子里全都是银币和铜角!

“就放在这里吧。”熊泽谦指了指车间中央的空地。

“熊委员,这是……”罐头厂负责人马文昌疑惑地看了过去。

熊泽谦笑了笑,转身对身旁一个三十余岁的瘦小男子说道:“许工,你给他说说。”

被称作“许工”的男子朝马文昌点了点头,却没说话,而是从工具袋里摸出一把起子,蹲在一个木箱前。

他名叫许忠,原是大明铁匠出身,后来经过一番系统培训,以及多年的磨炼,如今已成为新华特种金属工厂的技术骨干。

“熊委员,你放心,这次带来的样品比前几次改进了许多,应该可以投入使用。”许忠说着,从撬开的木箱里取出一个银光闪闪的铁皮小罐。

“这是给我们送来的新罐头包装材料?”马文昌立刻反应过来,伸手接过来仔细端详,“这是铁皮做的?沾了熟肉和水怕是要起锈吧?”

他用手指轻轻敲击了几下铁皮小罐,发出沉闷的声响。

“这可不是普通铁皮。”许忠笑了,“嗯,准确地说,这罐子是由镀锡薄钢板压铸而成的。”

“镀锡薄钢板?”马文昌疑惑地伸手摸了一圈罐子内沿,感觉光滑而平顺,好像是跟普通铁皮截然不同。

“没错,就是镀锡薄钢板。”许忠伸手指了指罐子内沿,“你看,里面镀了一层锡,可以有效隔绝铁与空气、水分的接触。而铁之所以会起锈,乃是与空气中的‘精气(即氧气)’结合之故。锡层则犹如一道屏障,阻隔此过程,防止金属表面起锈。”

他顿了顿,抬头看了一眼马文昌:“稍懂些化学知识,便知此间情形,马厂长自是明白,我便不做过多赘述。′卡¢卡·小,税/王? ~免-肺·阅?犊!”

“这铁皮,哦,不是,镀锡铁罐拿来做罐头包装材料,怕是成本要远高于陶罐和玻璃吧。”马文昌直点要害。

“若是一年前嘛,那成本确实高得吓人。”许忠笑了笑,

“随便一个镀锡罐头盒的价值,怕是要抵几十个玻璃罐。不过,现在我们已经通过‘热浸镀锡法’实现了镀锡钢板生产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当然,比起你们罐头厂目前所用的罐装材料,它的成本依旧会略高一点,但是它的应用却能大大增强罐头的运输和保存效率,更不会因为碰撞晃动而出现破损和逸漏现象,绝对是远洋商船和战场补给所需罐头的最佳包装材料。”

镀锡铁板,即马口铁,技术最早起源于14世纪中后期的波西米亚。

当时那里有丰富的铁矿和锡矿,许多工匠便将锻打成型的薄铁板(黑铁皮)浸入熔化的锡液中,手工蘸取镀上一层锡。

最初的生产完全是纯手工作业,成本高得惊人,只有大贵族和大商人才能消费得起这种金属制品,将其当做与金、银器具之类的奢侈品。

有鉴于陶罐制造的罐头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碰撞或者剧烈摇动而使得罐体破碎和逸漏现象,造成罐头无法使用而白白浪费,新华科工部和金属材料研究所在穿越众的提点下,早在数年前就开始研究镀锡铁皮的生产技术和工艺。

为此,新华还通过西属美洲走私伙伴阿拉莫伯家族(秘鲁总督区)和加尔萨家族(新西班牙总督区)从欧洲本土以极高待遇引进了几名马口铁制造工匠。

在堆砌了大量资源的情况下,马口铁很快便复制生产出来。

不过,这种生产方法不仅产量极低,而且成本高昂,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商业利用。

于是,科工部和金属材料研究所便开始在此基础上,潜心研究和试验新的制造工艺,以期生产出成本更为低廉的镀锡铁板。

不过,当时对镀锡铁板的需求性并不是很急迫,许多罐头、食品包装依旧沿用陶罐或者玻璃,导致投入的资金和人员并不多,使得研究进度也并不快。

然而,随着战争的到来,军方对罐装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但以陶罐和玻璃为包装材料的罐装食品造成的破损太多,辗转运往墨西哥战场时,都会有高达30%-35%的破损率,引得前方官兵抱怨不已。

于是,关于镀锡薄铁板的研究立时又被高度重视起来,科工部从其他研究机构和部门抽调大量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工匠,进行集体攻关。

经过数月的反复试验,花费了巨大人力物力,再加上有穿越众的零星提点(主要是根本没有详细的技术资料和记忆,只有模糊的概念),终于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于今年八月搞出了热浸镀锡钢板的生产工艺和流程。

要知道,在此之前镀锡依赖手工刷涂或低温涂覆,效率低、锡层浪费严重、成品率低,而热浸镀锡法通过工业化流程解决了这些痛点,直接推动镀锡钢板从“昂贵的小众材料”走向“可批量应用的工业材料”。

热浸镀锡法为何能大幅降低成本?

因为,这种生产工艺本质上是将镀锡从“手工技艺”转化为“工业化流程”,通过标准化的预处理、高效的浸镀控制和简化的后处理,解决了早期镀锡工艺“慢、贵、差”的核心问题,使镀锡钢板的成本大幅降低。

其核心逻辑在于“效率提升+材料节约+成品率提高”效率质变,手工镀锡需逐片刷涂、晾干,每日仅能处理数十片钢板。

热浸镀锡通过“连续浸镀”流程,可实现每分钟处理数米长的钢板,或批量处理单片钢板,生产效率提升三十倍以上,单位时间产出大幅增加,分摊了设备和人工成本。

另外,手工镀锡难以控制厚度,为保证防锈效果常过度涂锡,使得锡层厚度不均,局部过厚,而热浸镀锡却可以通过“控制浸镀时间、钢板拉出速度、熔融锡液温度”,将锡层厚度稳定在较薄的合理范围,且锡层附着力强、无浪费,直接减少了“贵金属锡”的消耗。

对了,新华本土境内尚未发现锡矿,所需原料全部从大明购入,或者通过西属美洲走私伙伴从欧洲本土进口,花费成本着实不便宜。

不过,镀锡钢板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却是堪称金属包装材料中的革命性创举,它将彻底改变食品储存和运输的方式。

镀锡铁皮罐头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人们对食物多样性的需求,还为新华军队的后勤保障、远洋航行等提供了可靠的食品供应方式。

尤其是在进行的新西战争,相较于此前的陶制罐头,镀锡铁皮罐头食品能够更长时间保存且便于携带,为前线士兵们提供了可靠、便携且耐储存的营养支持,悄然改写着战争的后勤格局。

“小马……”熊泽谦指了指刚刚那些银光闪闪的小罐子,“这是科工部和特种金属工厂攻关大半年,刚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的包装材料。许工刚才已经介绍了,它防锈、坚固、密封性好,将极大解决运输破损的问题。”

“今天带来的这批样品,就是交给你们厂的任务。你们要立刻组织最得力的人手,用这批镀锡铁罐,试生产出第一批军用铁皮罐头。鱼肉、鲸肉、乃至猪肉、牛肉,都可以尝试。”

他停顿了一下

,环视着周围那些竖起耳朵听的工人们,声音稍稍提高了一些:“但是,你们要记住,我们今天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包装材料,更是一份期待。前线的将士们在浴血奋战,他们风餐露宿,啃着干硬的饼子,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能量,是营养,但同样也是一口‘好吃’的味道!”

“所以,你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把食物做熟、封装、保证不坏就行了。那样和喂牲口有什么区别?你们要尽可能地做出让士兵们愿意吃、喜欢吃、甚至盼着吃的罐头!”

“要在确保罐头品质、保证长期储存不变质的基础上,多想办法如何在有限的调味料里,做出更可口的风味。咸淡如何?油脂比例如何?能不能想办法去除一些鲸肉的腥气,增加一些香料的运用?甚至,可以考虑不同口味,比如原味的、咸香的、五香的,或者带一点点辛辣刺激的,给士兵们多一点选择!”

熊泽谦看向马文昌,又看向车间里几位明显是老师傅的工:“小马呀,还有各位老师傅,你们都是和食物打交道的行家里手。这项任务,技术上有许工他们配合解决封装和杀菌的新工艺,但口味上的改良,就要靠你们了。嗯,你们要把这件事,当成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想想看。”他的声音放缓了一些,带着一丝鼓励和憧憬,“当我们的士兵们急需获得营养补充时,在战场上打开罐头,发现它不仅能填饱肚子,补充体力,还能尝到一口熟悉的、甚至令人惊喜的好味道,那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慰藉?可以肯定的是,这将大大提升我军士气,振奋军心!”

“所以,你们在制作罐头时,口味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不仅要用心,还要用情,让我们新华的军人,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让这铁皮罐头,不仅成为他们的军粮,更能成为一点战场上的念想和温暖。明白吗?”

马文昌闻言,立刻表态:“请熊委员放心!我们东平罐头食品厂保证在最短时间里制作出既保存良好、又美味可口的镀锡铁皮罐头,绝不辜负政府的期望!”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