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三城大破!八旗伤筋动骨
“定不负王爷所托。”
马天禄垂首行礼,一脸的坚毅。
做完这一切,马天禄直接离营,他并未拿着耿仲明的令箭,眼下正是汉人和满人之间的敏感时期,任何的异常都有可能出现问题,要想一切安稳,反倒不如做正常行事即可,最能够让那些满人放下戒心。
目送马天禄在这深夜之内离开。
这时耿仲明回营帐之时,又看了一眼那挂在哨塔碉楼之处的孔有德尸身,面庞之上却已不见半分的惊惧之意。
只是满满的遗憾感慨:“老孔,天不助你,若是再撑过一日,或许你的事也能有些转机了,可惜,实在是大大的可惜……”
耿仲明背着手回到营帐,这一夜他睡得很香。
就算是鬼神之说又如何?
归顺了大明的他,发自内心的认为,同样有了凤阳皇陵死而还阳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的庇护。
区区的孔有德,哪怕是化作亡魂,天大的怨气又如何?
在我大明的面前,照样灰飞烟灭,不堪一击。
朝鲜的战局依旧在进行。
大明军队的支援,终究还是不可能如神兵天降那般赶到这前线之处,只能在这前线与清廷的十数万大军对峙。
郭山城内,名将申景媛脸上尽是刀削斧凿一般的坚毅,在这夜深露重之时,已偷偷摸摸从地道转移离开。
城中守将本就不多,虽然大量的火器无法转移,但他们也绝不可能给城外的清军留下。
“对不住了,诸位。”
申景媛看着郭山城留下的军民,城中百姓已无多少,即便所余下的也不过只是残弱的老人,却都是自愿留在此处,还有的便是部分城门守军。
不可能全部转移,否则定会第一时间被城外的清军发现,必须要有一部分的牺牲才行。
申景媛看向那守将,脸上尽是浓浓的歉意。
守将大手一挥,快意凛然道:“申将军何必这般扭捏,有此守城之功,未曾让国土全境沦陷,已是我国之幸了。”
“还请将军日后存活,对我家多多照拂。多谢!”
郭山城的守将双腿并立,拱手抱拳,目中尽是军武之人该有的宿命。
马革裹尸才是他们这些人最终的浪漫。
申景媛郑重还礼,带着最后一批人在这郭山城之内撤离。
而与此同时。
做出撤退行为的还有鸭绿江前的义州城、安州城,两城人马全部退到北方的重镇平壤之处,也只有在这里靠着天险,才能将那些清军继续阻挡在外。
单纯依靠崇山峻岭、高墙厚壁能坚持到如今,已是破天的侥幸了。
大清、朝鲜双方都知晓,城破之日就在最近无疑。
次日,天边一抹晨曦缓缓显现。
早已做好破城准备的岳托率领着麾下八旗精锐,抽出刀柄,夹着马腹,伴随着无声的号令,火炮、火器营地开始攻击,一场破城大战的硝烟于无声之中弥漫开来。
轰轰轰!!!
炮火嘹亮,“大炮一开,黄金万两”,浑圆的炮弹从高空滑落,不断砸落在城墙之上。
不知攻打了多久,数颗炮弹落在城墙,终是将那有着不少支撑物的墙垛碾压成了粉碎。
很快,一众八旗精锐还有蒙古衙门的军队靠近城墙附近,对着城门之处开始了新一轮的厮杀。
没过多久。
战斗跟预料之中的那般结束,郭山城的城门已破。
东城门先破,此时一个无声的信号传出,很快西城门、南城门也尽数告破。
城中守军本就数量稀少,想要继续如前日那般互相支援、犄角而立,已然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哈哈哈哈!!!”
东城门之处。
面对着岳托,郭山城的守将酣畅大笑,手中拿着引线,看着今日的天格外晴朗,未曾有半分阴雨袭来。
“天不助你大清。大清妖贼,今日本将军便同你们同归于尽。”
等到不少蒙古大军还有八旗精锐入了城,郭山城守将手下的烛火巍然点燃引线,刹那间,不过区区几个呼吸的功夫。
轰轰轰。
接二连三的爆炸声响起,似是塔罗牌齐齐倒下一排。
城中各处小巷、街道还有城门附近埋藏的大量火药,同一时刻全都炸响,人仰马翻,战场连同整个郭山城一时间都在齐齐震动,似是将这方天地也都惊动了无疑。
剧烈的震动声震天彻地。
等到浓浓的硝烟散去,郭山城不仅成了一座弃城,还成了一座废城。
哪怕日后朝鲜境内将大清这些“妖贼”全部赶走,想要让此城恢复往日的繁荣,怕也是要花费极大的功夫才成。
而此时此刻,郭山城附近已是一片狼藉。
“都死了,全都死光光了。”
岳托反应及时,没有入城的他在离城门近三百米之外,从马背上攀爬下来,如今满是灰头土脸,缓缓矗立起身形。
看着四周只有少部分人存活,大多数全都是被震伤、伤残或死去的人,尤其是那些率先入城的蒙古衙门的将近数千人马,更是全都死无全尸,就连他麾下的八旗精锐也损兵折将,至少残损了近一千多人。
而这一切,就为了攻打一个小小的郭山城。
“我岳托,对不住陛下。”
岳托在这战场之上放声大喊,满是无力。
很快,这前线之处的战报传到了营帐之中,恐怖的气氛再一次袭来。
皇太极这次却并没有惩治任何人,但三军之中所有人的弦已然绷到了极限,接下来若是再生出什么变数,恐怕对于士气一定会有不小的打击。
“都退下,继续攻打平壤,彻底拿下朝鲜边境。”
皇太极不悲不喜,面色平静,无人能看出他的喜怒哀乐。
阿济格、代善还有多尔衮他们这些八旗旗主们一个个立刻拱手,连忙退下。
汉军这一方面,由于昨日才死了一个恭顺王孔有德,满人对他们不太放心,所以并没有让其上阵,才勉强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
看着多尔衮他们这些八旗贝勒一一离去,耿仲明脸上面无表情,内心却是掺杂着一丝丝的震撼,还有那若有若无的喜意。
如今的他耿仲明身在大清心在大明,朝鲜身为大明的附属国、盟友,能够有这般的战绩,从侧面也能反映出大明的余力之大了。
大明大军还未曾来,只靠着朝鲜却能够挫一挫大清的锐气,足以证明他耿仲明的投诚是正确的。
回到汉军营帐区域,耿仲明未曾开口,但身旁的亲卫还有四处的汉人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幸好今日咱们没被派到前线去,否则这一仗下来,咱们这些汉人还能活几个?”
“听说那些蒙古八旗的人死得那叫一个稀里哗,这一仗,蒙古那边恐怕至少死了一万多人。要不是陛下迎娶了察哈尔部还有科尔沁部的几个女人,恐怕早就造反了。”
“行了行了,王爷来了,闭上乌鸦嘴。”
平日里,耿仲明在他们这些底层士卒的眼里,对大清不说忠心耿耿,也算是威严有加,所以自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在这敏感的特殊时期继续放肆。
但当耿仲明来到他们身前时,却并未如同往日那般喊打喊杀,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们一眼,便好似无事发生一般,迈步离去。
耿仲明这乌真哈超火炮营当下主将之人的态度,无声无息间也似是影响了所有汉人的态度。
“王爷这是转性了?”
一众士卒忍不住这样想,不过也是情有可原。
毕竟昨日耿仲明的至交好友孔有德才刚死。
他的态度有所变化,在所有人的心里面也并非不可接受的事情。
而不多时。
关于安州城、义州城的一份份战略要报也同样传来。
在郭山城内发生的事情,也发生在了这两座城内,且郭山城城小墙矮,所以比不得义州城、安州城这两座大城。
在那里的伤亡程度比在郭山城理所应当地要更大、更严重。
于是,皇太极所坐镇的这大清营帐之中,军中氛围莫说是那些伤亡惨重的蒙古部落,就连那些各处贝勒多尔衮、阿济格等人也都不敢再有任何越了规矩的举动,生怕被拎出来狠狠杀鸡儆猴,借此再度立威。
而耿仲明这些汉人就更不用说,已然成了边缘人物的他们,似乎随着军营之内的局势变化也略显出几分被重视的迹象。
前景大好之时。
他们在旁人眼中可有可无;如今蒙古人伤亡惨重,就连一众八旗精锐也折损了快有五千之余,使得接下来进军朝鲜。
他们这些汉人的重要性无疑加重了许多,耿仲明的日子也比之前好过了那么一些。
只是此刻平壤重镇之内。
王室成员看着从安州城、义州城、郭山城包括其他小县城退回来的百姓,朝鲜官军还有那些守将之人几乎清一色全都傻了眼。
就算早早数月前王城汉城传来王令,让他们全力接收,而且也早从大后方运来足够的粮草辎重,可这么多数量的百姓,前前后后涌来,就算大多数将平壤当作中转站,把百姓分流到东西两侧还有其他重镇之处。
这些地方几乎全都是在大清攻略朝鲜汉城的战线之外。
可依旧让他们这些王室成员承受了重重压力。
尤其是此时此刻。
随着朝鲜名将申景媛的归来。
他们这些王室成员总算是找到了能诉苦的对象,一个个叫苦连天大吐苦水:“申将军,不能这样。”
“我们王室成员够配合了,可你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鸭绿江前线之处全面溃败,如今北方就只剩下这平壤之处了,哪怕是有着前面的天险要地,清军想要进来难度极大,可我们撑不住了。”
“没错,申将军,看看老夫现在脸色都消瘦了,再这么熬下去,恐怕那些大清反贼还没来,老夫就得先行暴毙而亡了。”
“申将军,你老人家就行行好。”
看着面前这群王室成员,申景媛并未继续听他们诉说,摆动了手臂道:“几位可以随着百姓还有那些受损之人,转道前往如今陛下还有朝臣所在的汉城之处,平壤这北方重镇有我们这些军武之人即可。”
申景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说出了面前这群王室成员此番最想要听的话。
原本的历史上。
他们这些王室成员见鸭绿江、义州城、安州城、郭山城前后被攻破,所用时日不到区区半月,便果断选择高举双手白旗投降;
可如今大明支援近在眼前,而且哪怕此刻前线照样溃败,带给大清的伤亡却是前所未有的,所以他们这群王室成员才没有第一时间投降。
“申将军,你可真是我朝鲜的名将。这平壤之处就交给你了。”
“申将军放心,该留下来的兵丁还有粮草辎重,我们只带够路上所需的,剩下的全都交由你。”
“现在朝鲜可全靠申将军一人支撑了。”
一众王室成员只将客套话说完,转身离开的动作便那般毫不犹豫、雷厉风行,一个个拖家带口,不过区区几个时辰便已离开了这座平壤重镇。
赫然间,在申景媛还没来之前,他们就已然做好了准备,完全不等大清伤害,一个个早就选择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申景媛无奈地看着他们这群王室成员离开,眼底深处也是泛起一丝了然,幸好他本就对这群人没抱什么过高的期望,甚至在他眼里,这群王室成员能坚守到现在都已然算是个奇迹了,这群人不离开,一直留着反倒是个祸害。
离开的王室成员马车成群结队,四处还有着护卫他们的军队,王室成员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要不然两边投资如何?虽说眼下大明国力蒸蒸日上,可那大清皇太极也不是吃素的,万一大明支援没来,甚至败给了大清,那些八旗精锐该如何是好?”
“那也是败了之后再说,大不了到时候再投降,那些大明人可是最讨厌这种叛主之事了,更别提此番于我朝鲜而言也是事关重大,若是赢了,协助大明灭了大清,我朝鲜日后怕是能在大明获得更多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