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大顺天子,李自成身死
李自成继续伏低身子,能屈能伸,的确是这世间少有的真英雄。
朱元璋又看了面前的李自成一眼,给出的评价一如方才那般高,随后起身,亲自来到他李自成的对面。
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你这人挺像咱的,咱当年也不过只是个区区的游方和尚,谁能想得到咱有朝一日能坐上那位置?若是咱没出现在这崇祯朝,或许未来你也有可能坐上咱的这把交椅。”
“草民不敢。草民不敢。”
李自成满脸惶恐,赶忙继续说道,“草民只愿戴罪立功,效忠大明,效忠陛下,效忠太祖皇上。”
“还请太祖皇上给草民一个机会,哪怕编入那敢死营,草民也绝对不会怨言半分。”
没有理会面前的李自成,朱元璋转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考教:“慈烺,可曾看出来些什么?”
朱慈烺拧着眉,细细思索一番过后才道:“太祖皇爷爷,此人很想活下去。”
“对咯。”
朱元璋听后拖着长长的尾音,脸上的欣慰比方才还要大,“可惜,皇爷爷也想放此人一马,皇爷爷有自信,也能够让你父皇乃至小慈烺日后压得住他、管得住他,但谁让此人犯了那滔天的大罪,烧了咱老朱家的皇陵?”
“不然的话,此人也未尝不能用上一用……”
“还请太祖皇上明鉴。”
听着朱元璋的话,李自成死死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昔日那火烧凤阳皇陵之事,并非是草民所为,而是草民麾下之人而为。”
“草民对此事一无所知。”
这一刻,面前的李自成将黑锅推到了李过还有红娘子身上,可这看上去的一条生路,似乎才是绝路。
朱元璋看着面前的李自成,并没有半点鄙夷。
只是眼中的杀气闪过一丝沸腾的杀意。
自古以来,慈不掌兵,义不掌财。
而能够一步一步爬到最高位的人,又岂是什么良善之辈?
所以此刻李自成的这番举动,朱元璋看了反而还挺欣赏的,可也正因欣赏,才更有了杀心。
“吃了这顿饭,便下辈子吧。”
朱元璋缓缓开口。
此刻,摆在李自成牢房之内的是四菜一汤,三荤一素,还有一碗难得的肉汤,赫然间正是他这位未来大顺天子的断头饭。
到头了,朱元璋终究是没有放过他。
于是当晚,李自成这位未来的大顺天子死于刑部大牢。
……
李自成之死在京城之内不算是什么大事,刑部大牢之内死了这么一人。
隔日刑部尚书知晓后,太祖皇帝朱元璋携皇太孙朱慈烺一起来了。
他赶忙上书奏折,在朝会之上也并未引起太大波澜。
中原之处的贼寇李自成,终究只是闯王高迎祥麾下的部将,而招降闯王高迎祥的旨意早已于京城之内传达下发。
区区一个李自成,甚至都比不上如今还在刑部大牢之内的八大王张献忠。
武英殿内,兵部尚书张凤翼、侍郎杨嗣昌下了朝会,被太监王承恩唤到此处。
一入大殿,便见朱元璋还有在旁旁听的皇太孙朱慈烺,正看着位居大殿中央摆放的朝鲜一带的堪舆图。
朝鲜同大明是宗主藩属国,所以朝鲜之处的地形图,大明一直珍藏。
“太祖,皮岛之处,自孔有德、耿仲明叛逃,如今东南水师实力大损,几近于无,皮岛大部分地区也被那后金之人劫掠占领。”
“唯有永登的皮岛现任总兵黄龙率领余部继续拼死抵抗。”
兵部尚书张凤翼胸中颇有韬略,能担当尚书一职,好歹也算是有着高瞻远瞩的目光。
如今中原之处,八大王张献忠、李自成等火烧凤阳皇陵的主犯罪大恶极之人,已押往京城,即将处死。
而那关中之处的闯王高迎祥等,在他们这些兵部天官大臣看来,也不过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许久。
中原之处的贼寇之事,将在这崇祯九年开春时节,未来的三月之内全部结束,中原之处将迎来百姓期待许久的承平时节。
而辽东之处,关宁防线稳固,总兵祖大寿接连大捷,有着监军太监曹化淳亲自驻守监督,这些军情要报也是切实可行。
并非有人敢杀良冒功、虚假传来。
再加上新军之处,还有这京城之内军械所的火器发展,如火如荼。
如今大明的火器,一年时光变化之大,他这兵部尚书都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所以对于辽东锦州城、关宁城之内的情况,却是大大放心。
而那盛京城之内的皇太极,包括漠南蒙古,虽已收复了之前的察哈尔部残部,但还有不少的阿敏残部已然退守到了朝鲜国的义州之处。
可朝鲜国一直掌控着朝鲜半岛,是大明的附属国,对大明向来忠心耿耿,在万历年间到天启、崇祯,对于大明阻击后金之人起到了不少的牵制效果。
如今大明崇祯一朝政通人和。
朝堂之上,朱元璋独掌乾坤,君臣一体,皇太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旦入关,大明君臣自不会看错,更不会忽视这一股重要力量。
“朝鲜之处,我大明必保,既可彰显我大明圣威,同样也能对这大金皇太极、努尔哈赤的这些女真人予以重击。”
俯瞰着面前的皮岛、朝鲜半岛四处的堪舆图,兵部尚书张凤翼目光凝重,条理清晰地说出他的推断,以及兵部这边众人所商讨出的战略,“皮岛之处,我大明必将重新夺回,唯有如此,才能逐渐进军朝鲜,援助他们。”
“尚书大人所言极是。”
杨嗣昌同样缓缓开口,一边诉说,一手指向了那义州之处,“义州乃是大明、后金以及朝鲜三方接壤之处,若想要阻断后金与明朝之间的互通有无,除了海上皮岛之外,便只有这陆路的义州可以实现了,乃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
兵部的尚书、侍郎二人意见达成一致。
朱元璋读过明史,所以也自是知晓皇太极的野心,更明白这义州之战的重要性。
“朝鲜之处,的确该救上一救。”
朱元璋颔首点头,面露认可之意:“兵部着手派兵前去,中原之处贼寇既已逐渐平息,着令洪承畴还有那秦良玉,我大明四处精锐,全都齐齐前往。”
“除了留守各个地方的驻守兵力,防范后继之人的小股流窜以及其他叛贼一党,其余之人,京营新军、陕西边军一部分、关宁铁骑还有军火器营,大队人马齐齐入驻朝鲜境内。”
没人比朱元璋更了解。
如今在这崇祯九年时节,那如今的大清已然称帝登基的皇太极,会对朝鲜如何重视,所以他们大明也该展露出强硬的态度,接下来朝鲜的局势如何,在某种程度上,能很大程度决定大明和大清之间的国运之战究竟是在上风还是下风。
“微臣遵旨。”
兵部尚书张凤翼、侍郎杨嗣昌二人心头一紧,全然未曾想到太祖朱元璋他老人家竟对朝鲜重视到了这般地步,个个赶忙答道。
离了这武英殿,再离了紫禁城,回到了兵部衙门,两人也就着手开始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和户部还有其他的礼部那边开始配合,各个衙门之间互通有无,政令相传。
局势很快一变。
这原本刚刚平静下去的京城之处,又开始带了几分穷兵黩武之意。
不过好在,户部大量的银钱开始入库,查抄的那些豪族世家还有徽商、晋商之力,足以支撑接下来大明国战的一部分运转,再加上中原之处流寇的解决,更是让那些有心人全都持观望态度。
不少人更是将宝押在了大明朝的身上。
使得这京城之处的一切行动显得风平浪静,通畅无阻。
“此事,要不要同阁老他们商讨一二?”
兵部衙门之内,张凤翼的对面,杨嗣昌目光闪烁,沉声问道。
张凤翼听后眉头微挑,脸上却露出一分莫名的笑意:“此事由太祖下令,太祖之令,臣子定当遵从,同阁老们又有什么关系?”
张凤翼幽幽反问,杨嗣昌不由低下头来。
虽然说。
他们二人还是这等心思。
可哪怕是今时今日,也都渐渐开始以太祖皇帝朱元璋为主心骨,臣子听君王之令本就是应有之义,又何须再同传旁人?
这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可并非好事。
“多谢尚书大人的教诲。”
杨嗣昌心中清明。
张凤翼满意地看了他一眼,于是又再度提点道:“当下之时,党争之事再无存在之理,待到来日,归天陛下重掌大权,或许党争之事才有可能,而如今我大明国势蒸蒸日上,在太祖乾坤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之下,横扫弊政,颇有中兴盛世之象。”
“可那大清实力同样不弱,大清国运延绵,先出努尔哈赤,再出皇太极这两代雄主。
说句不中听的,若非此番太祖皇爷死而还阳,怕是我大明才是真的危急存亡,可即便如此,这大清依旧是我大明劲敌。”
此刻这兵部尚书张凤翼遥望远方,其兵部尚书的格局胸襟远超以往。
龙无头则乱。
如今大明已有了雄姿英发的带领之人,自是使得其麾下的臣子一个个眼光放远,皆都要成为这盛世名臣之一,名垂青史,福泽延绵。
家族代代相传,荣耀四方。
“是,尚书大人。”
侍郎杨嗣昌微微拱手躬身行礼,面露郑重之态。
京城之内各处衙门配合协调,已然是有与国同休、大战之态。
也在这样的时局之下,宫里面难得地传来了几份赦免的旨意,由兵部通传,交由刑部。
……
是夜,月明星稀。
刑部地牢之外,火光通天,好似白昼。
刑部尚书郑三俊下了马车,一身便装,长衫打底,圆领窄袍,身旁还跟着刑部的不少官员,长驱直入,顺顺利利到了这刑部大牢。
一众重刑犯、死囚犯所居之地。
刑部尚书郑三俊面露笑意,阔步来到这大牢深处,李自成麾下将领李过、红娘子二人的身前:“这是那李自成生前的供词,二位想看看?”
郑三俊小声道,将供词放到这大牢之内。
李过、红娘子两人从那陕西一带押往京城,舟车劳顿,昼夜赶路,到了这大牢之内,也不过是行尸走肉般的将死之人。
所以面目枯槁,大有骨瘦如柴之态。
将那供词拿上的同时,李过也不由看向了面前的这位刑部大人,虽不知晓对方是何等身份,但是看其排场,便决然非同一般。
“事到如今,大人何必还同我这将死之人说些什么?”
李过冷笑连连,可其后看到那罪状上面的供词,心头一片悲凉。
哪怕他知晓这是枭雄之姿该有的狠辣心态,可亲眼看到曾经效忠的主上为了活命,将一切的罪责全部都推脱到他们这些属下身上。
不免还是会兔死狐悲,心中叹气。
红娘子看完后发出一声冷笑,面上带着讥讽笑意:“这天下尽数都是负心人。”
随后看着面前刑部尚书郑三俊的目光亦是极为不善。
李过比之红娘子要聪慧些。
他心思微动,似是已然察觉到了什么:“我等两个将死之人,可配不上刑部诸位大人如此大费周章,难道……这死而还阳的宫里面的那位,意图放过我们一马吗?”
李过盯着刑部尚书郑三俊,目光冷冽,一字一顿地缓缓道来。
“哈哈哈哈。”
当即刑部尚书郑三俊大笑,目中透出阵阵欣赏,道:“不愧是太祖皇爷开口亲自赦免之人,火烧凤阳皇陵一事,八大王张献忠为主犯,李自成为从犯,这两人皆已伏法,如今国朝有难,自是需要可用之人,太祖圣明,赦免你们二人,戴罪立功,收拢李自成麾下的残部势力,继续为国效忠。”
“李过、红娘子,你们二人可愿意?”
红娘子听后面露冷笑,正准备再度开口,可李过却是忽然捂住了她的口,对着面前的刑部尚书郑三俊面露犹豫道:“大人可否给我们二人一夜时间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