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百官激愤,群臣弹劾
“这不是陛下吗?怎么这么拉垮了,混到了这般境地去?”
脱古思·贴木儿面露大怒之色,梗着脖子,涨红着脸庞大声吼道:“也速迭儿,你算是什么狗东西,也敢来评判朕?”
也速迭儿身为这蒙古部落的首领,也是个火爆脾气的性子,见面前的脱古思·贴木儿都已到这穷途末路之时,居然还敢挑衅于他,也速迭儿眼中闪过一道浓烈的杀意。
很快,两支大军再次混战在了一起。
不过脱古思·贴木儿的身旁只有这区区不到千人的骑兵,所以很快就被这支蒙古部落的大军击败,而他本人也被蒙古部落的首领也速迭儿,给割了脑袋。
于是,北元王庭的皇帝脱古思·贴木儿,就这样戏剧性地落下了帷幕,身死于此地,而随着这军事力量的消亡,北元王庭也已然名存实亡,真正的不复存在。
……
几个时辰后,蓝玉与蓝顺二人领着麾下的骑兵军队,在斥候的带领下,很快来到了这三十里外的地界。
看着面前已然落幕的战场,北元皇帝脱古思·贴木儿身边的亲军全数没了性命,就连这位北元皇帝本人的尸体也被挂在一旁的树杈上,看上去极尽潦草狼狈。
蓝玉吩咐一句,让亲兵将这脱古思·贴木儿的尸体带回,对于刚才所俘虏的那北元军民大有奇效,定能再次摧毁他们的信仰、人心还有士气。
“北元皇帝已死,北元王庭就此覆灭。”
重归之前的捕鱼儿海东北侧,蓝玉麾下的将领齐齐大声喊道。
起初,那些被俘虏的北元军队还不相信,如太子必里秃妃,还有次子地保奴更是一时恍惚,齐齐摇头:“不可能,父皇他肯定逃出去了才是,你们大明人不可能找到父皇他的!”
还有那吴王朵里只,包括平章巴兰数人也都齐齐怀疑。
可随后,亲眼目睹了脱古思·贴木儿死不瞑目的尸体,一瞬间,所有的北元王庭高层人心尽毁,一个个呆若木鸡,俨然间成了行尸走肉。
蓝玉挎着手中的战刀,在西域大宛马之上居高临下,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才心满意足地点了头。
这群俘虏重新拿起武器就是兵、就是贼寇、就是敌人。
虽说没有了马匹,在骑兵的冲刺之下,他们只是待宰的羔羊,但若是四面逃窜,他蓝玉的这军功可也会大打折扣,眼下这一幕拿捏的分寸就刚刚好。
扬起马鞭,蓝玉自得意满,咧起嘴角,眉目之间尽是他这永昌侯立了不世军功的意气风发。
“大军开拔,回北平城!”
蓝玉大声喊道。
一众亲兵,还有着麾下的诸多心腹将领,一个个也是面露笑颜,眉目间满是喜色。
立下这等不世军功,回了北平城,大好前程对他们而言已然不远。
……
也就在捕鱼儿海一战大捷之时,蓝玉擅自出兵一事,也随着时日辗转传回到了这金陵城,瞬间引发了轩然大波,守边大将无朝廷旨意,擅自出兵,这形同谋反呀!
百官们集体摩拳擦掌,纷纷书写奏折,准备弹劾蓝玉,特别是都察院的那群御史,更是想着彻底将蓝玉拉下马来。
翌日,奉天殿内,兵部尚书温祥卿目露愤慨之意,他手持笏板站出,满眼的决绝之色:“陛下,永昌侯无朝廷调令,擅自出兵深入草原,还请陛下严惩。”
温祥卿虽然曾经是耿炳文的幕僚,与淮西有一段香火情,但是他如今担任兵部尚书,在其位,谋其政,他绝不可能徇私枉法。
蓝玉的所在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了,若是今日不惩处蓝玉,日后这一众武将勋贵跟着效防,那大明律法何在,朝廷威严何在?
左都御史詹徽紧跟而上道:“陛下,大明律:凡将帅部领军马,守御城池,屯住边镇,若所管地方遇有草贼生发,须先申报,转达朝廷,随后得圣旨以后才可调遣官军,而哪怕已申报,朝廷可不待回报,便擅自调动军马,连同管军同行之人,杖一百八十,发边远充军。
永昌侯此举,完全无视朝廷律法,必须严惩,不然以后边关大将纷纷效防,我大明将过国之不国!”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紧接着吏部尚书余熂,户部尚书杨靖、工部尚书徐本、刑部尚书唐铎,礼部尚书李原名都跟着出言,这无关文武之争,蓝玉此举让他们想起了五代十国时的那些跋扈武将们,必须打压这股风气。
与其形成对比的,赫然间便是武将勋贵一派,然而此时勋贵们全都沉默不敢言语,哪怕是与蓝玉有姻亲关系的郑国公常茂,也是如此。
而一旁的太子朱标,对蓝玉这般举动,心中也是暗恨不已,昔日蓝玉离开金陵前,他就已再三嘱咐,更是拿李勣之事敲打了一番,可万万没想到,到了北平之后的蓝玉,竟然还会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来。
一方大将,无令出兵,按大明律法都是轻的,若是争论起来,此番举动跟谋反又有什么区别?
今日能率领麾下军马深入草原腹地,来日,天晓得你会不会同样率领着一众军马攻入这金陵城,打到皇宫大内来。
许多事,最是怕联想,一联想,什么可能都会出现。
朱标一脸忧虑,他哪怕想要为蓝玉说情,也没办法。
奉天大殿上,文官群情激愤,武将勋贵面如沉水,这殿内的大势,俨然形成对蓝玉极为不利的局面。
若只是这些倒也罢了,可在朱标的心头,恐怕自家父皇对于蓝玉擅自出兵一事,心中亦有着定策,不是他朱标开口劝说就能够改变的了。
“蓝玉此举,虽然是为了灭北元王庭,但终究触犯了大明律法。”
朱元璋缓缓出言,他这金口一开,方才那些好似要杀了这永昌侯蓝玉的诸多文官,一个个迅速便闭上了嘴,静等朱元璋这大明天子的最后审判。
“传旨,让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前去北平一趟,亲自带人将蓝玉押解回京,届时再行处置。”
朱元璋目光射出一股浓浓的煞气,眉眼紧皱。
“陛下英明。”群臣百官,自是齐齐应声。
至此,奉天大殿内,蓝玉之事才算是暂时告了一段落,但肉眼可见的是,这不过是暴风雨之前的平静罢了。
此事绝难善了。
……
另外一处,北平城外草原之地,蓝玉正在领着兵马返回的途中。
俘虏的数万人马,还有各种价值连城之物,以及那些北元王庭的重要人物全都被押解着,好吃好喝地伺候着,绝不能够再随便死人,这些人可都是活着的军功,蓝玉不说是视若珍宝,但也绝对不愿白白没了去。
回到他的主营帐内。
蓝玉卸了甲,面上尽是畅快,美滋滋地写起了他的军功奏折。
将奏书写好,交给旁边的蓝顺,随后这奏书就开始由麾下之人十万火急发往北平城处。
等到将这事做完,蓝顺再回到这营帐之内,便见得义父蓝玉大笑不止,声音豪气冲天:“哈哈哈!!!北元王庭被本侯一举剿灭,此等不世之功,宋国公也比不得本侯,恐怕此战过后,本侯也该封上一个国公之位了。”
“恭喜义父,贺喜义父!”
蓝顺眉梢眼角尽是喜色。
蓝玉一朝升天,他这做义子的也能水涨船高,日后在这军队之内的前途自然是一片光明。
“顺儿放心,此次你也是立了大功,待义父来日成国公之时,自是不会亏待于你!”蓝玉上前,砰砰作响地拍了拍蓝顺的肩膀。
蓝顺立刻单膝跪地,目光火热,连忙表起了忠心:“孩儿多谢义父,日后定为义父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此刻他们父子二人对视一眼,心中一片火热,满是对那未来的无限憧憬。
……
时间缓缓流逝,半月之后,蒋瓛领着人马来到了北平城内。
身为第二任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在这朝野之间的名声可不小,更何况此刻在北平城内,永昌侯蓝玉不在,所以这城中一应官员,完全不是他蒋瓛的对手。
不消半个时辰的功夫,这北平城便也在他蒋瓛的控制和监视之下,一番询问,这才知晓永昌侯蓝玉深入草原腹地已过数月,如今还未回来。
中堂之内,蒋瓛狭长的眼眸中,脸上流露出一份凝重之色。
正当他思索着该如何处理这位永昌侯之时,在那草原之处,蓝玉营帐内的传令兵十万火急地抵达了这北平城内。
“大捷!大捷!”
“永昌侯领五千骑兵、一营人马,一举歼灭北元王庭,俘虏数万人,缴获价值连城之物数不胜数,北元王庭重要人物也全都生擒活捉,连同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一并拿下。”
“大捷!大捷!侯爷大胜于那北元王庭。”
传令兵骑着快马,冲入城内之时,在这街道四处驰骋,口中也不断高喊着。
随后须臾间的功夫,整座北平城上下百姓、官员也全部知晓了这天大的好消息。
“大人,如今该怎们办?”中堂之内,纪纲询问着蒋瓛道,如今蓝玉攻灭了北元王庭,陛下肯定对他肯定不会痛下杀手,那他们锦衣卫的事还办不办?
“纪纲,你要明白一点,我等锦衣卫皆是陛下的鹰犬,陛下说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其余的无需理会,你现在去把那人带过来,本官要仔细问询。”蒋瓛慢慢说道。
“诺!”
不一会儿,纪纲就带着传令兵出现在了大堂内。
“永昌侯在哪?”
蒋瓛坐在主位,眯着眼眸轻声发问。
传令兵忌惮锦衣卫的名头,不敢得罪,如实以告:“回指挥使大人,侯爷眼下正在押解俘虏回来的路上,想来这几日功夫也应当就能抵达北平城处。”
此刻,似是随着蓝玉歼灭北元王庭立下这不世军功,连面前这小小的传令兵也都有了不少的胆色。
蒋瓛浑不在意,挥了挥手。
待传令兵退下后,他连忙对着身旁的纪纲道:“立刻快马加鞭将此事传回金陵,告知陛下,至于本指挥使,就在此处候着他这位永昌侯!”
纪纲领命,带着一队人马离了这北平城内,迅速远去。
待纪纲走后,蒋瓛离开大厅,很快到了这北平城墙之处,他负手而立,并未穿都指挥使的锦衣卫服,目光眺望远方,好似是在看那北平城之外广袤无垠的草原之地,随后嘴角勾勒出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没想到此事竟真被他给做成了,一举歼灭北元王庭,擒获北元皇帝,俘虏其次子地保奴,还有那些平章巴兰之人,可真是好大的军功,好大的威风!”
显然,随着蓝玉立下这不世的军功,连他蒋瓛这堂堂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对这位永昌侯,也都是要换一种态度了。
不可谓不厉害。
……
北平的风很大。
哪怕过了这三九严寒、朔朔寒风之时,此刻在这北平城门之处,也将蓝玉和蒋瓛的衣衫吹得猎猎作响。
“蒋指挥使,本侯早就猜到陛下会派你来的!”
见了蒋瓛这锦衣卫一行人,蓝玉依旧抓着手中缰绳,骑在西域大宛马之上,居高临下地俯视过去,眼神中带着一丝轻蔑,俨然是没将蒋瓛给放在眼里,端的是个狂妄之极。
“蒋指挥使,这北平城的风大,你我二人还是先进城再详聊如何?”蓝玉又是说道。
蒋瓛点了点头道:“一切自是听侯爷的,毕竟侯爷才是此处的主人。”
“哈哈哈!”
听了蒋瓛的话,蓝玉大笑不止,笑声之中更是浓浓的快意。
一声“驾”,顿时西域大宛马飞一般而出,还有他身后的人马也紧随其后进了这北平城内。
似是不仅他蓝玉一人,还有他麾下的大军,也都个个成了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的狂妄之态,赫然间连姓谁名谁恐怕都快要不知道了。
到了北平城内,来到蓝玉的住所,蒋瓛直接拿出圣旨宣读了朱元璋的旨意,最后说道:“还请永昌侯跟本指挥使一起回金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