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高丽平定,李成桂自焚而亡
就在朱元璋前往宣德朝的同时,高丽国内的战局发生重大突破,宋国公冯胜率领的大明军队已经抵达了西海道的土罗城。
城门下方,冯胜大军压上,不过区区两日光景,这土罗城已被攻陷,城中守将边安烈更是率领着身边亲军逃亡而出。
而当这消息传到高丽国都开京城内,前不久刚刚安抚完一众高丽王室的大将军李成桂,勃然大怒道:“啊啊啊!边安烈这守将怎么当的,两日时间,就两日,土罗城就被攻破了,简直是废物至极!”
闻言,周围的心腹将领还有文官幕僚都低着头,沉默不语,他们可不想这个时候去触李成桂的霉头。
骂了好一会儿,李成桂才平静下来,如刀般的目光看向在场众人道:“你们说,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
“大将军,土罗城距离开京已经不远了,我们必须要拖住大明军队的进攻步伐,而且现在已经十月了,只要能将拖到冬季,那大明军队就会不攻自破。”身为三大智囊之一的郑道传缓缓开口说道。
“是呀!大将军,明军的战力也不是我们能与之抗衡,若出城对战必是死路一条,如今要想获得此次胜利,就只能依靠天时,只要拖到冬季,我军必将胜利。”另外两位智囊南誾、赵浚也是快速附议道。
“你们的意思是我高丽军只能被动挨打吗?”这些话不用他们多说,李成桂也知晓最好的办法就是拖下去,但对于他来说,却是不行,毕竟如果依靠此计,即使驱逐了明军,那他又何来威望篡夺王禑的王位。
“大将军,你想……”一听这话,郑道传顿时脸色一变,作为李成桂的心腹幕僚,他哪里还不知道李成桂的想法。
“传本将军之令,调动高丽所有军队,这次本将军要亲自率军出征,必让明军付出血的代价!”李成桂冷冷说道。
“诺!”
武将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最终只能齐声应和下来。
待所有人都离开后,李芳远走了出来,有些不解道:“父亲,你为何要亲自出征呀?”
“哎!若不如此,将来为父哪里有威望登上王位,而且为父不相信,明军真的有那么厉害,如今我高丽军队以明军数倍人马,必将能够将明军杀个片甲不留。”对于这个儿子,李成桂终究解释了缘由。
对此,李芳远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王宫之内,李成桂手持佩刀,一对冷目盯着眼前的高丽王王禑道:“大王,微臣此次带兵出征,定会击退大明贼寇,万望大王在微臣离去的这段时日,可莫要在这开京城中做什么不该做的小动作,否则的话,微臣或许见不到大王您了。”
望着这杀气腾腾的大将军,王禑早已是被吓破了胆子,他嘴里磕磕绊绊的道:“还请……大将军……放心……本王……定会……安分守己的……”
昔日的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手下的忠臣死在李成桂之手,如今李成桂更是手握高丽国的军政大权于一体,他这个傀儡高丽王连王宫都出不去,何来搞什么小动作。
“大王如此知趣,微臣就放心了!”李成桂轻笑着,深深的看了王禑一眼,那眼神里面包含着蔑视,嘲讽还有冷冷的杀气,若不是现在还需要王禑这个傀儡,恐怕他早就去地府与他老爹作伴了。
望着李成桂消失的背影,王禑咬牙切齿,充斥着恨意的目光闪烁,低声咒骂不已:“李成桂,你这个该死的奴贼,最好死在那战场之上,否则等大明王师到了这开京城中,本王定要诛你九族,将你剥皮充草,唯有如此才能解本王的心头之恨。”
随着李成桂的亲征,王宫周围的戒备更加的森严了,他即使率军出征,也不可能给王禑有可趁之机。
数日之后,李成桂率领着高丽集结的20万大军征伐明军,最后双方在西海道边缘展开了大战。
高丽军队虽然多,然而很多都是凑数的民夫,真正的精锐并没有多少,反观明军这边,由宋国公冯胜带领,再有金陵军校的学生,而且手下的明军士兵都是精锐之师,结果可想而知。
西海道边缘一战,李成桂损失数十万大军,他只能继续往后退去,然而明军却是趁势强攻,李成桂是一败再败,最终只能退守到了开京城,十万大军只剩下不到三万的残兵败卒。
十一月,高丽的天气已经变得寒冷了,然而明军这边却是热火朝天,开京城外,大明的旗帜飘扬着,把开京城围成了铁桶一般,他们要在此地彻底奠定高丽战事。
开京城内,李成桂的府邸,李成桂高坐在首位,整个人苍老了几十岁,再也没有当初意气风发的样子。
“诸位,如今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你们可有办法?”李芳远望着这些平时在高丽都高高在上的大臣高官们,慢慢说道。
这一下子,所有人都沉默不语,20万高丽军队对战几万明军,都被打得丢盔弃甲,他们还有什么办法。
“郑先生,你可有什么对策?”李成桂也望着郑传道道。
“大将军,世子,为今之计只有投降,方能保李家之血脉,北元太尉纳哈出都被封为永安侯,若是大将军投降,也定能被封个侯伯,余生安稳无虞定是有的。”郑传道神情变了变,最终还是慢慢说道。
“郑传道,枉费大将军往日如此看重你,到了这个时候,你竟然想着投降,真是我高丽的耻辱!”
“那不投降,你说该怎么办?如今开京城内的可战之兵不到一万人,如何面对明军?””郑传道气不打一处来道。
“那又如何,就算只剩下一个人,我等也决不投降!”
“你们这是想要把大将军推入火坑,投降还有一线生机,不投必定全军覆灭。”
“郑先生,你这完全是在危言耸听,只要大将军能够率兵突破开京城的封锁,往南边去,那边还有我们的人!”
“呵呵!你是没看过战报吧!明军的水师已经在南边登陆了,如今去那边,只是自投罗网。”
…………
刹那间,武将和文官幕僚们吵得是不可开交。
“好了,你们都给我闭嘴!”李成桂怒喝一声,然后望向南誾、赵浚道:“南先生,赵先生,你们觉得呢?”
两人相互望了望,然后说道:“我俩谨遵大将军之令!”
李成桂点了点头,似乎下定了决心道:“诸将听令!”
“末将在!”
“集结剩下的军队,准备突围,本将军可不是纳哈出,就算死,也绝不投降,本将军的余生可不想困在金陵城内,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再敢言投降者,本将军绝不留情!”李成桂不愧是枭雄,最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谨遵大将军之令!”
待所有人都走后,李芳远对着李成桂问道:“父亲,那王禑怎么办,要不要杀了?”
“呵呵!为父算是看出来了,明军这次来想的是吞并我高丽,并不是什么应王禑的求援,王禑真以为明军是来帮他,却不知明军来了就不打算走了,此刻明军最想做要的就是为父帮着杀掉王禑,那样他们就能扶持个傀儡,最终彻底吞并高丽。”李成桂冷笑着,说道。
“那父亲的意思是……”
“留着王禑,即使为父失败身死,也要让他们没法轻易吞并高丽,毕竟王禑才是高丽名义上的大王。”
“孩儿明白了!”李芳远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开京城外,明军大帐内,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正坐在一起商量着大事。
“宋国公,你说李成桂会投降吗?”傅友德慢慢说道。
“李成桂必须死,不然我明军出兵没有法理。”宋国公冯胜摇了摇头道:“现在,我担心的是高丽王的生死?”
“您是说,李成桂临死之前会拉高丽王一起?”
“那就好了,我就害怕李成桂让高丽王活下来,如此,要想完成陛下的嘱托,就有些麻烦了。”冯胜慢慢说道。
之前他就特地让朱棣回金陵,询问接下来该如何行动,这也是当时朱元璋能找到朱棣的缘由,虽然后续朱棣没有回来,但朱元璋却传来了密旨,这次他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直接表示要吞并高丽。
不过高丽是大明的藩属国,若是直接动手,岂不是会引起周围其他藩属小国的担忧,因而最好让高丽王主动上书,请求内附,这样就无碍了。
“是呀!”傅友德也点了点头,毕竟要高丽王主动上书,请求内附,正常是不可能的,到时候必须动用点手段才行,两人都是国公之爵,可不想沾染这种麻烦。
“报!”这时,一个传令兵的声音在军帐之外响起。
“什么事?”
“启禀两位将军,开京城东门打开了,看样子应该是李成桂部想要突围!”传令兵对着冯胜,傅友德道。
“哈哈哈!就凭开京城内那点兵马也想突围,传令后军,围杀东门,至于其他三个城门的军队,不要动!”
“大将军是觉得李成桂部想要声东击西?不过如今开京城内,就那点兵力,要是再分兵,李成桂可跑不了!”傅友德慢慢说道。
“以防万一罢了!”
两人步出营帐,调动后军,齐齐将这刚刚离了城门的李成桂部尽数包围,李成桂率领着一万可战之兵,只是冲出不到千米之距,就冲不动了。
统令的大明军旗不断挥舞,周围的大明士兵继续压上,眼看着都快要在这东京城外再来上一场瓮中之鳖。
“撤退!退回东京城!”顿时,李成桂慌了,骑在大马上,右手持枪,看着远处不断压上来的大明军队,心里面也是满满的后怕,一夹马腹先行,领着他身旁的亲卫返回了开京城内。
李成桂正想关上城门,然而明军怎么可能让他关上,当即蜂拥而上,不到一刻钟,东门失陷,明军如同潮水一般,涌入了开京城内。
“开京城一破,此次高丽之战算是结束了!”望着向城内冲入的明军,冯胜微笑着说到。
“是呀!”傅友德点了点头,如今两人的心思都在如何劝说高丽王的内附上了。
李成桂且战且退,最后率领着儿子李芳远和最后的一部分士兵退回到了自己的府邸,苍天是要彻底灭亡自己啊!
“父亲,如今该怎么办?”李芳远神情哀伤,他怨恨自己,要不是当初自己听了大明太子的话,也不会如此,最终引狼入室,让整个李家覆灭。
“儿呀!为父走不了了,你独自逃命去吧!”李成桂眼神凄凉,满是不甘地说道。
“父亲,孩儿身为李家子孙,绝不会逃的!”李芳远神情凝重的说道。
“行吧!既然你不愿意走,那就和为父一起吧!正好我们父子俩在黄泉路上有个伴,我李成桂哪怕身死,依旧是这高丽国的大将军!”李成桂大笑着,走入了宅院内。
没过多久,整个宅院燃起了大火,火光冲天,不过此时的开京城内乱成一片,哪里还管得了这些。
大约一个时辰后,一个传令兵跑了过来,对着冯胜道:“启禀大将军,李成桂于宅院中自焚而亡!”
“哦!自焚而亡吗?倒是条汉子!”冯胜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高丽王可还在?”
“大将军,我军已经攻陷王宫,高丽王安然无恙,如今正在王宫内,等待大将军接见!”
闻言,冯胜和傅友德互相望了一眼,果然,李成桂并没有杀掉高丽王。
王宫门前,高丽王王禑满脸激动的望着冯胜,行礼道:“下国高丽小王拜见大明宋国公!”
“王上快快请起!我等可担不了王上如此大礼!”冯胜连忙止住王禑的礼节道,不然传回金陵,不知道那群文官又会怎样蛐蛐自己呢!
“宋国公拯救我高丽于危难之中,当得起此等大礼,小王在王宫内略备薄酒,还请宋国公赏脸!”王禑连忙说道,不过他也顺势起身,没有继续下去。
“如此,那就多谢王上了!”冯胜客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