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哈哈哈,该,就是该!还有那些叛乱贼寇,居然敢烧毁凤阳皇陵,太祖皇帝发怒了,这些人全都得死。”
当下崇祯八年间,京城之内的大多数百姓还是心向大明的,一个个听闻此事,义愤填膺,个个拍手叫好。
俨然间,一幅盛世光景油然而生。
民心尚在大明。
……
太祖皇帝朱元璋死而复生一事,在这京城之内,不仅传遍,还广为流传。
很快,随着此前兵部侍郎杨嗣昌还有其余世家豪族在这大明各方的手段之下,只是区区半月光景,便也从这京城一带传到了那凤阳皇陵附近。
自凤阳皇陵被八大王张献忠,还有闯王高迎祥麾下的李自成焚烧,大明震动天下,各方将领,还有如今五边总督洪承畴,更是调集大军赶来,势必要将高迎祥这闯王、麾下的李自成,以及其他的八大王张献忠等人全都围剿,将其一举歼灭。
而做出焚烧朱家皇陵之事的八大王张献忠等人,还有李自成,如今也已迅速离了这凤阳城去,不然万一等明军携大势而来。
他们这些裹挟着百姓、流民狂潮不断壮大的队伍,势必会因此困守而亡。
只是当这太祖皇帝朱元璋于京城死而复生一事,传到了他们麾下的军队之中,近几日来竟发生了不少流民主动离开、想要归家之事,流民数目众多。
他们这些流寇之首。
所谓的八大王,还有之前的荥阳大会之所以能够举办,而且在明军的不断围剿之下越发壮大,可并非是他们本事有多强。
一方面自是那关外之处的建虏鞑子。
当然,另外一方面便是他们对战明军哪怕败了数次,可只要给予一定的喘息时间,天下百姓就是他们最好的补充兵员,所以过上一段时日。
他们就能再次卷土重来,甚至队伍的规模程度比之前还要更加壮大。
一众被八大王张献忠等人所裹挟的流民,其中一些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太祖皇帝回来了!”
“我们焚烧皇陵,太祖皇帝大怒,要来惩治我们这些造反大明的人。”
“赶快逃,否则等有朝一日,太祖皇帝御驾亲征,我们一个个都会不得好死的。”
在这样的流言之下,除了没有活路之外的百姓们,其他人心动摇,这才发生了不少的流民离开一事。
此事也并非张献忠他们这些人能够看顾得了。
真正的可战之兵、精锐无非也就是那几千人,剩下的数万人,不过也就只是勉强能上战场的,更多的全都是这些被裹挟的流民百姓,老幼妇孺罢了。
成不了什么大事,但却能够很好地消耗大明的冲锋兵力。
“太祖皇帝?他崇祯小儿也是费了老大的劲,才想出这种可笑的主意来,把他朱家老祖宗都给搬了出来。”
“真以为能有用吗?”
军营主帐内,张献忠稳坐首位。
虽说如今起义军皆都以闯王高迎祥为首,但实则各部领各军。
他张献忠实力不比那高迎祥差上多少,不过只是荥阳大会以对方为主而已。
“继续严加防范。”
张献忠冷着一对眸子,对身边的亲卫下属继续吩咐,“什么太祖皇帝死而复生,老子张献忠只信手上的刀兵,从不信这些鬼神之谈。”
随着亲卫下属下去。
在这军营主帐内,一看去好似老农一般、面露憨厚、性格沉默寡言之人,徐徐站出,径直拱了拱手,走到张献忠身前抱拳说道:“此事不可不防,太祖皇帝一说虽然经不住推敲,但终究会乱了人心。”
“如今我们最该做的是要离开这凤阳之处,不然万一等洪承畴还有卢象升,还有其他大明援军来了。”
“怕是晚矣。”
听了李自成的话,张献忠眼中掠过一丝冷芒,不由得怒吼一声:“李自成,你该不会是怕了他洪承畴?”
“你我既都做出焚烧他朱家皇陵这般大的事来,还怕他一个小小的大明都督?”
“大明军还是很厉害的,有着不少的可战之兵。”
李自成再说了一句,便退下徐徐重新落座。
他终是属于闯王麾下,和面前的张献忠也就只是盟友的关系,除此之外,同样积攒了一些家底的他,倒也不惧面前的张献忠。
对方的势力的确比他大,那又如何?
他背后站着的可是闯王高迎祥,可是如今他们这些起义军之中势力最大的一支。
果不其然,张献忠冷冷看了一眼他李自成,便也未再多言,嘴上虽说瞧不起洪承畴这名明将大都督,但实则还是很爱惜他手上的这点兵力。
果断选择撤退。
而这消息既然连他们这些流寇都已知晓,那么在洪承畴这位五边都督所率领的大明军队之内,更是流传甚广。
上到洪承畴这个大都督,下到大军里面的大头兵,个个震撼得很,即便还是在这训练的校场之上,个个都也忍不住大喊出声:“太祖爷回来了。”
“此事是真的?”
不少人发出质疑,而很快便有更多的人拿出证据来:“这还能有假?若此事是假的,都督还有其他几位将军,怎么可能如此大动作?”
“听说就在昨日傍晚时分,有从京城之处十万火急赶来的粮草押运使,可是带了一箱又一箱的玩意,里面指不定就是咱们的军饷。”
“咱们还能领得上军饷?这都多少个年头没发了?”
哪怕是大明军队之中,想要领属于他们的那一份银钱也是天方夜谭,平日上战场前能够吃饱饭、填饱肚子,那便也是令人心满意足。
军饷,大多数的士兵想都不敢想的。
诚然,这也正是朱元璋的安排。
朝堂之上捐来那么多的银钱,还查抄了嘉定伯府,又是得了近五十多万两银子,还有不少的生意产业,虽说暂时将其变卖不完,但也是细水长流的买卖。
所以在京城之处,捐来的银钱再充入户部和皇宫里的内帑之后,走了一个流程,就以飞快的速度开始运往洪承畴所率的大明军队,还有那边关之处抵抗建虏的两大前线。
其他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
这两大作战之地乃是大明当下绝对不容有失的。
自万历年间萨尔浒一战之后,大明军队的有生力量便是元气大伤,同关外的那些建虏更是急转直下,由上风变了下风。
直到如今崇祯八年,依旧是被动挨打的地步。
如今能据守高城,防御措施维持双方之间的战线,已算是一桩大功,着实不敢奢求太多。
打仗打的就是银钱。
大炮一开,黄金万两。
没钱的时候,朱由检这天子都得勒紧裤腰带,赶忙挤出些军饷来,如今有钱了当然是要不遗余力。
如果说辽东那里是第一要务,那么洪承畴这位五边都督,专门负责围剿这中原之处各处流寇,而且此间已然建功多次的手下军人,那便是第二道重中之重了。
甚至比朱元璋此刻在这京城之内训练的京营新军都还要关键。
大事绝不能够因此耽搁。
不然大明崇祯一朝的局势,只会比当下更要糜烂得多。
提到军饷二字,军营之中人心沸腾。
每一个大头兵的眼中都涌动出不少的希望,一个个更忍不住探着脑袋,齐齐朝主帐方向望去。
那是洪承畴和其余将军们所在的主帐方向。
甚至连一些基层将领也咽着唾沫、攥紧了拳头,眼中涌出一股莫名的憧憬来。
毕竟当下,似乎在这大明天下真正做主的已经不是曾几何时的那个陛下了,而是死而复生的太祖皇帝他老人家。
终究还是会不一样的。
……
洪承畴的面前,各处大军将领弯身矗立于左右两侧,洪承畴目光扫过他们的身影,知道这些人身上有着各个党派的烙印。
但如今,却都听令他洪承畴一人。
清了清嗓子,洪承畴示意他们全部就坐:“今日之事,想必诸位将军心中也大体有所猜测,既然如此,本都督也就不废话了。”
“来人!”
洪承畴微微举手。
下一刻随着他的吩咐,一个个密封好的箱子竟被接连搬入到主帐之内,来到了这众位将军的身前。
“卢将军,这开箱之事便由你来带领如何?”
洪承畴多日来行军打仗,脸上已无半分文人之气,反倒英气满满,一对目光显得格外锐利,从腰间拔出一把佩刀短刀。
刀刃“当啷”一声出鞘,上面光滑锋利,显然是上好的利器。
“是,都督。”
卢象升上前遵命,接过那把短刀,龙行虎步一般走到了这密封的大箱子前,看着上面椭圆的凸起部位,好似是一个个金元宝一般。
直让人热血沸腾。
在众多武将的期待目光下,卢象升也不废话,短刀在那密封的箱子盖上微微一划,随后刀尖处轻轻一挑、往上用力。
下一刻便见那箱子盖在众人面前直直往后掀开。
顿时,箱子里面那白亮亮的雪花银鼓鼓囊囊地滚落在一起。
想来是在搬来的途中受到了不少磕碰,所以并没有整齐摆放,而是错落有致地四处乱滚,但即便如此,也终究让在场的所有武将们一个个心都变得滚烫无比。
“其他人也全都动手,否则这数十个箱子,本都督一人年老身弱,可无能为力。”
洪承畴见武将们眼睛发绿,不由朗声一笑,心中也是豪气干云。
此前他洪承畴号令眼前这些各方武将,虽不至于阳奉阴违,但做事总是会打上一个折扣,不过想来今日之后,这些武将便会遵从他洪承畴这位五边都督的命令,给了银钱,将士们才能卖力、把命豁出去拼。
大多数武将们听后早已迫不及待,得了他洪承畴的令,一个个饿虎扑食般磨拳霍霍,赶忙把一口又一口的箱子全都拆了开来。
随后数十个箱子里的雪花银全部摆放在一起,其冲击力惊人得很。
“京城那边居然真的送来了银子,本将军该不会是在做梦?”
“咚咚”两块银子碰撞的声音,如同仙乐一般清脆美妙。
“是真的,绝对是真的!上好的官银。”
“难不成太祖皇帝他老人家真的回来了?”
在场的这些武将,实在是太了解大明崇祯一朝这位天子朱由检的性子。
他们才不管大明怎么穷,只在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朱由检给他们的印象便是抠死抠死的那种,欠了军饷可不止两三月那么简单了。
可现在,情况好像变得不太一样。
面对众多武将瞠目结舌的情形,洪承畴不急不缓,徐徐走出,来到众多武将身前,这才慢慢从怀里将那封兵部侍郎杨嗣昌给他誊写的书信展开。
“京城之内,兵部侍郎杨大人亲自誊写。”
“奉天殿上,太祖皇帝在上,陛下在侧,内阁首辅温阁老带头捐款二十万两雪花银,其余官员也纷纷捐款五万到十五万两雪花银不等,除了嘉定伯周奎一人之外。”
“其余大小官员至少也都捐了足足一万多两雪花银。”
“兵部侍郎杨大人可是亲眼见了太祖皇帝的音容相貌,还有那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可是当着诸多阁老的面上了奉天殿,奉了太祖皇帝的诏令,杀了不少督察院的御史,这些事情恐怕也只有太祖皇帝他才能做得出来?”
“诸位将军以为呢?!”
洪承畴话里有话地开口,眼前的众多武将只觉口干舌燥,随即面色间满是兴奋。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他们对朱由检没什么信任,可对太祖皇帝朱元璋,再加上凤阳皇陵被烧、太祖皇帝归来这般神迹。
莫看距离后世只剩下区区一个清朝,前后也就那么几百年而已。
可在这大明一朝,古人对于鬼神之谈还是极度相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还是大多数人的基本观念。
方才洪承畴这位五边都督的言外之意也赫然明白:若是如今朝堂做主的还是他们的陛下朱由检,又岂能够有如此神来之笔?
还有那当朝内阁首辅、党羽众多的温体仁,又岂会如此果断?
怎么可能心甘情愿拿出这足足二十万两雪花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