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救世主还是压迫者?印度筑城

在浑浊海水拍打的印度海岸线上。

圣城与帕特农神庙的残余力量,正以一种近乎宣泄的方式,重新找回属于强者的存在感。

帕特农神庙的治愈法师贤者,穿梭于惊慌失措、伤痕累累的民众之间。

她们手中流淌着治愈光华,抚平创伤。

这种治愈力量对于这些普通民众而言,几近神迹。

在两方人马的协同努力下。

一方以绝对的暴力清剿海妖,一方以无私的仁心修复创伤。

这场因海平面上升而引发的局部水患与海妖侵袭,很快便被迅速平定下来。

危机暂时解除。

帕特农神庙治愈法师,开始主动与惊魂未定的民众交谈,她们温和的态度轻易赢得了民众的信任。

同时他们从欧洲溃败,一路仓皇东逃,穿越危机四伏的非洲,对于如今亚洲的势力格局、权力分布,几乎一无所知,迫切需要情报。

他当即唤来几名以机敏和隐匿见长的法师。

沉声下令:“去,查清如今亚洲魔法界的真实情况,小心行事,切勿打草惊蛇。”

几名法师领命而去,身影迅速消失。

他们的效率出乎意料地高,天色尚未完全黑透,几人便已相继返回。

为首的一名法师向前一步,向米迦勒、拉斐尔及殿母帕米诗躬身禀报,语气凝重:

“大人,情况已经查明。如今的亚洲魔法协会,已完全被苏鹿把持。”

“此人……此人不知动用了何种秘术,竟然成功契约了那头从欧洲战场逃离的黑龙大帝!”

“凭借这绝对的力量,他已坐上了亚洲魔法协会议长的宝座,权倾一方。”

“此外,”另一名法师补充道,“原本盘踞在亚洲的祖家等几大传统势力,在黑龙的绝对力量威慑下,也已明确表示听从他的号令。”

“整个亚洲魔法界,至少在明面上,已尽数归于苏鹿的统治之下。”

禀报完毕,几位法师垂首而立,等待着高层们的决断。

他们原本的计划,是凭借手中残存的力量以及圣城与帕特农昔日的无上威望。

直接前往迪拜塔,以雷霆之势接管或至少是主导亚洲魔法协会,将其作为他们重返世界权力舞台的跳板和根基。

然而,这个计划在听到“黑龙大帝”名号后,便动摇了。

他们在非洲遭遇恕瑞玛帝国的追击下损失惨重,大天使雷米尔也已陨落。

此刻他们的力量,已远非昔日可比。

而对方,竟然掌控了一头黑龙大帝!

那是足以与全盛时期的大天使长正面抗衡的恐怖存在!

这些来自圣城的天使们,骨子里固然高傲,习惯于俯瞰众生。

但他们并非愚蠢之辈,权力斗争的经验告诉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实实在在的力量,才是话语权的唯一基石。

威望与历史,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苍白无力。

如果他们此刻贸然前往迪拜,以落魄逃亡者的姿态,要求接管一个由掌控着黑龙大帝的强者所统治的庞大组织……对方会如何反应?

是恭敬迎接,还是……武力驱逐?

答案,几乎不言而喻。

短暂的沉默与眼神交流后,一个更加务实、也更加隐忍的策略取代了原先的想法。

“我们……需要改变计划。”米迦勒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甘。

“的确!”拉斐尔接口道,他的目光扫过周围残破的景象和那些带着敬畏目光的民众。

“我们需要一个立足点,一个可以让我们休养生息、恢复力量,并重新了解这个新时代的基地。”

殿母帕米诗也缓缓点头“联合我们双方残存的力量,先在这里站稳脚跟,积蓄实力,静观其变,方为上策。”

于是,圣城与帕特农神庙这两股曾经或许还有龃龉的势力。

在共同的落魄与现实的压力下,暂时放下了过往,选择了联合。

他们经过勘察,选定了一座在之前海侵中受损相对较轻、基础设施尚存一部分的印度中型基地城市。

这座城市规模适中,既不至于太过引人注目,又有足够的基础进行改造和发展。

决心已定,行动立刻展开。

残存的法师们,无论是擅长战斗的圣殿骑士,还是精通治愈与守护的帕特农祭司,都投入到了重建家园的工作中。

土系法师加固城墙、重塑地基;

光系法师刻画防护符文、净化残留的污秽;

水系法师疏导积水、引来源头活水……

一座融合了圣城哥特式尖顶、帕特农典雅柱廊以及当地建筑元素的新城池,开始在废墟之上初具雏形。

他们自然也号召当地的民众参与建设。

一方面,确实需要人力;

另一方面,这也是建立统治基础、筛选可用之人的过程。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民众而言,能够获得这些强大法师的庇护,远离海妖的威胁,已是莫大的幸运。

他们被分配去进行一些基础的体力劳动,清理废墟,搬运材料,修建民房。

紧接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浮现出来——粮食。

法师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可以轻易击杀妖魔、建造城池,但他们绝不会,也不可能去亲手种植庄稼、培育蔬菜。

维持一个据点乃至未来可能扩张的势力的日常运转,尤其是最基本的生存物资,必须依赖庞大的普通人群体。

于是,在新建的城池外围,大片的土地被规划出来,民众在法师们提供的有限保护下,开始恢复农业生产,成为这座新兴据点不可或缺的“后勤部队”。

然而,在这看似和谐的重建画面之下。

圣城那套根深蒂固的、偏向独裁的统治模式,也开始悄然显现。

决策权高度集中于米迦勒手中,民众和低阶法师只有服从的义务。

资源的分配、劳役的摊派,都带着鲜明的等级色彩和强制性。

这些印度的民众,刚刚摆脱海妖的獠牙,转眼又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依附。

他们或许心存感激,或许只是麻木地接受,但在圣城绝对的力量面前,他们没有选择,只能听从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