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从未有如此大胜
“看,那边有佛郎机炮,通知三号船重点照顾。”
很快,三号战船调整角度,三门火炮同时开火。
那门还没来得及发射的佛郎机炮连同周围十几个倭寇一起被炸上天,残肢断臂散落一地。
船队缓缓前行,炮火犁过每一寸土地。两个刻钟后,曾经繁华的历港已是一片焦土。
营寨化为灰烬,房屋尽数坍塌,只有几根焦黑的木柱还倔强地立着,像墓碑般标记着这场屠杀。
“统计战果。”
杨帆沉声道。
很快,各船报告汇总而来。参谋官快速计算后报告。
“大人,初步估计两岸死伤不下三千人。缴获佛郎机炮零件约两百套,火绳枪一千五百余支。另外...”
他犹豫了一下。
“发现三十多具红毛人尸体。”
杨帆眉头一皱。
“西夷雇佣兵?看来倭寇这次下了血本。”
他转身对林明国说。
“看到了吗?这几个月倭寇实力至少翻了一倍,若不是今日突袭,等他们准备充分后更难对付。”
林明国望着岸上的惨状,胃里一阵翻腾。
他强忍呕吐的冲动。
“大人,那些民舍区...”
“放心,我特意让炮手避开了居民区。”
杨帆拍了拍他的肩膀。
“倭寇和走私商人不同,前者必须斩草除根,后者...战后还要靠他们重建港口。”
正说着,一阵海风吹来,卷起漫天灰烬。
杨帆望着飘落的黑色雪花,轻叹一声。
“杀孽太重了。等收复舟山,得找道士做场法事。”
林明国突然指向远处。
“大人快看!”
只见港口尽头,几个幸存的倭寇正推着一门佛郎机炮对准船队。
杨帆神色一凛,刚要下令,却见那门炮突然炸膛,将那几个倭寇炸得血肉横飞。
“哈!天助我也!”
杨帆大笑,随即收敛笑容。
“传令,全队转向北上,目标倭寇水寨!”
船队顺着涌流前进,很快将燃烧的历港抛在身后。
林明国站在船尾,望着渐行渐远的浓烟,心中五味杂陈。
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刀,刀刃还未出鞘,战斗就已结束。
“怎么,不适应?”
杨帆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
林明国苦笑。
“下官本以为会有一场恶战...”
“战争就是这样,准备越充分,战斗越轻松。”
杨帆望向北方。
“不过接下来才是硬仗。倭寇水寨有三百多艘船,若都配备佛郎机炮,我们这点兵力根本不够看。”
“三百艘?”
林明国倒吸一口凉气。
“俞将军能及时赶到吗?”
杨帆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眯眼观察着海平面。
“先按计划在四个岛上设炮台。记住,我们的任务是牵制,不是歼灭。”
很快,船队抵达预定海域。
杨帆立即下令分兵。
“陈祖德带六艘船去菜花山,横档山由两队各派两个把总负责,其余人跟我守大鹏山!”
林明国看着各船迅速分散,不禁佩服杨帆的指挥若定。
旗舰缓缓驶入大鹏山背面的隐蔽海湾,水手们熟练地降帆下锚。
“大人,炮台设在何处?”
一名军官请示。
杨帆指向山顶。
“那里视野最好,能覆盖整个水寨海域。六门炮分成两组,轮流射击节省弹药。”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用滑轮组将沉重的火炮吊上山崖。
林明国负责监督,不时抬头望向越来越暗的天空。
“要变天了。”
他喃喃道。
果然,当最后一门炮就位时,乌云已经完全遮蔽了月亮。
海面漆黑如墨,只有偶尔的浪花反射出微弱磷光。
杨帆站在新建的炮台边,用望远镜观察着水寨方向。
“倭寇应该快回来了。”
“大人,万一他们不回来呢?”
林明国忍不住问。
“历港是他们的命脉,大村一定会回防。”
杨帆放下望远镜。
“而且港口毁得越彻底,他回来的可能性越大。”
正说着,桅杆上的瞭望哨突然低呼。
“横档山方向有动静!”
所有人立刻屏息凝神。
杨帆快步走到崖边,只见远处的海天交界处,隐约可见一片星星点点的红光。
“是倭寇主力!”
林明国压低声音。
“看规模至少有上百艘船!”
杨帆当机立断。
“传令,所有船只退到大鹏山西侧海湾隐蔽!通知菜花山和横档山保持静默,等倭寇全部进入伏击圈再开火!”
命令迅速通过灯火信号传递出去。
林明国指挥水手们悄无声息地收锚起航,旗舰缓缓驶入一处隐蔽的湾汊。
这里三面环山,入口处又有礁石遮挡,是绝佳的藏身之处。
不到半个时辰,黑压压的倭寇船队驶入水寨,却仍有五六十只战船在岛链外游弋。
杨帆站在大鹏山炮台高处,眯起眼睛望着远处海面,拳头不自觉地握紧。
“杨将军,俞总兵为何还不进攻?”
副将林明国低声问道,声音里带着压抑的紧张。
杨帆没有立即回答,目光依旧锁定在那些游弋的倭船上。
“俞帅在等。”
他最终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
“等那些游弋的船全部进水寨,一网打尽。”
林明国倒吸一口凉气。
“那岂不是还要半个时辰?”
“正是。”
杨帆转头看向港埠方向,那里一片狼藉,浓烟尚未散尽。
他心中掠过忧虑——大村纯忠看到港埠被毁成这样,会不会干脆放弃历港?
但事已至此,只能听天由命了。
海风夹杂着火药味和焦糊的气息扑面而来,杨帆感受着大战前的紧张气氛。
他伸手摸了摸腰间的信号旗,那是与俞大猷约定的联络方式。
“传令下去,所有炮位做好准备,等我信号。”
杨帆沉声命令。
与此同时,大村纯忠的旗舰正缓缓靠岸。
这位倭寇首领站在船头,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一个多时辰前,他率全军北上追击“俞大猷主力”,却在回援途中接到港埠被袭的噩耗。
“大人,我们到了。”
副官小心翼翼地提醒。
大村纯忠没有回应,他的目光死死锁定在岸上那片焦土上。
曾经繁华的港埠如今只剩断壁残垣,几处余火仍在燃烧,黑烟直冲云霄。
“八嘎!”
大村纯忠突然暴喝一声,拳头重重砸在船舷上,木屑四溅。
他身后的武士们噤若寒蝉,无人敢出声。
大村纯忠胸口剧烈起伏,眼中带着愤怒与悔恨的火光。
他想起自己是如何被那支“明军主力”引诱出港的——一百五十艘战船在岱山外海游弋,如此明显的诱饵,他竟然上当了!
“大人,请冷静。”
毛烈快步上前,低声劝道。
“我们还有三百艘战船,并未战败。”
大村纯忠猛地转身,眼中凶光毕露。
“冷静?我的港埠被毁,你让我冷静?”
他一把揪住毛烈的衣领。
“都是你的情报!说什么明军不可能在两个月内组建水师!”
毛烈面色苍白,却不敢挣扎。
“大人,我...”
大村纯忠突然松开手,仰天发出一声野兽般的嚎叫,随即跪倒在地,双手抱头。
周围的武士面面相觑,从未见过首领如此失态。
“我...我要切腹谢罪!”
大村纯忠突然抽出腰间短刀,声音颤抖。
“大人不可!”
毛烈和几名亲信武士同时扑上去,死死按住他的手臂。
“放开我!”
大村纯忠挣扎着。
“我愧对主公信任!历港乃战略要地,如今毁于我手,我...”
毛烈死死抱住他的手臂。
“大人!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明军诡计多端,我们还有机会报仇!”
大村纯忠的挣扎渐渐停止,他跪在地上,大口喘息。
片刻后,他缓缓站起,将短刀收回鞘中,面色恢复了往日的冷酷。
“你说得对。”
他的声音低沉。
“我要让明国付出代价。”
他转向身后聚集的武士们,猛地拔出长刀指向天空。
“讨伐明国!报仇雪耻!”
“报仇!报仇!”
武士们齐声高呼,声浪震天。
就在这激昂的呐喊声中,远处突然传来一声炮响,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很快,整个海域都被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淹没。
大村纯忠和毛烈同时变色。
“中计了!”
大村纯忠怒吼。
“回船!快回船!”
但已经来不及了。
杨帆在大鹏山炮台上,清晰地看到远处海面上星星点点的灯火从大髫果方向急速汇集而来。
顺风之下,那些船只速度快得惊人,转眼间就逼近了水寨。
“俞帅到了。”
杨帆嘴角勾起冷酷的笑意。
“传令,开炮!重点打击大船!”
旗舰上的信号旗迅速升起,横档山、鱼龙山、菜花山、大鹏山的所有炮位同时接到命令。
刹那间,数十门火炮齐鸣,火光照亮了整个海域。
“轰!轰!轰!”
第一轮炮击精准命中水寨内最大的几艘佛郎机船。木屑飞溅,船体开裂,倭寇水手们惊慌失措地四处奔逃。
“装填!继续射击!”
杨帆冷静地下令。
炮手们动作娴熟地清理炮膛,装入火药和炮弹。不到一分钟,第二轮炮击再次爆发。
这次更多倭船中弹,一艘大型佛郎机船的桅杆被直接轰断,重重砸在甲板上,压死了数名水手。
倭寇舰队陷入混乱。外围的船只试图逃离,却被岸炮精准拦截。
更致命的是,水寨周边浅滩早已被明军暗中打下桩基,被打沉的倭船搁浅后,彻底堵塞了航道,后面的船只被困在寨中无法移动。
“八嘎!八嘎!”
大村纯忠站在摇晃的旗舰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舰队被一点点摧毁。
他转向舵手。
“转向!冲出包围!”
“大人,航道被堵死了!”
舵手绝望地喊道。
大村纯忠冲到船边,只见前方几艘燃烧的战船横亘在水道上,彻底封死了出路。
他猛地一拳砸在船舷上,指节渗出血来也浑然不觉。
“小船!派小船去拔掉桩基!”
毛烈突然喊道。
大村纯忠眼睛一亮。
“快!执行!”
数十艘倭寇小船迅速行动起来,水手们跳入海中,拼命拔除那些暗桩。
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开辟出一条狭窄的水道。
“突围!全速突围!”
大村纯忠声嘶力竭地命令。
约一百多艘倭船挤挤挨挨地驶出水寨,仓皇逃窜。
然而他们刚冲出包围,就迎头撞上了俞大猷的主力舰队。
三支明军分队分别从大髫果、菜花山、横档山三个方向包抄而来,形成完美的夹击之势。
“开炮!”
俞大猷站在主舰上,冷静地下令。
明军战船排成整齐的队列,七八艘船一组,二十多门火炮同时瞄准一艘倭船。
耳欲聋的炮声中,冲在最前面的倭船瞬间被炸成碎片。
“换舷!”
俞大猷再次下令。
明军水手训练有素地调转船头,将火炮从左舷换到右舷,再次齐射。
这种战术循环往复,倭寇根本找不到还击的机会——明军始终保持在佛郎机炮的射程之外。
“撤退!撤退!”
大村纯忠眼见形势不妙,急忙下令。
倭寇船队掉头向主岛岸边逃去,但明军舰队如影随形,炮火毫不停歇。
一艘接一艘的倭船被击中,有的直接沉没,有的冒着浓烟勉强航行。
杨帆在大鹏山上俯瞰整个战场,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明显。
三百艘倭船已经七零八落,海面上满是漂浮的残骸和挣扎的水手。
“还剩多少?”
他问身旁的林明国。
林明国快速数了一遍。
“约八九十艘,大多已经丧失战斗力。”
杨帆点点头。
“发信号,暂停攻击。”
林明国举起两面红色信号旗,在空中划出特定的轨迹。
很快,岸炮停止了射击,海上的明军舰队也拉开了与倭船的距离。
杨帆乘快船驶向菜花山方向,与俞大猷的旗舰汇合。
海风卷着硝烟的味道拂过甲板,杨帆站在船头,望着远处已成焦土的历港水寨。
二十艘铁菩萨战船在海面上排开,炮口还残留着未散的硝烟。
“俞帅!”
杨帆远远看见那艘熟悉的旗舰驶来,忍不住高喊出声。
俞大猷站在船头,铁甲上满是刀痕箭伤,斑白的胡须在海风中飘动。
两船相接,老将军一个箭步跨过来,双手紧紧抓住杨帆的肩膀。
“好小子!”
俞大猷声音哽咽,眼中泪光闪烁。
“老夫从军二十载,从未见过如此大胜!”
杨帆鼻头一酸,看着这位为抗倭耗尽心血的老将军,千言万语哽在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