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三辞三让!朱标继位
这种待遇,就算是亲儿子也都不一定有。
可他徐辉祖却是能够处处这般,自然是沾了陆羽这好妹夫的光,而且还不是一点两点的。
“那么说,父亲的意思是就白白将这风头让给旁人了去?”
“怎么能算是旁人,可是你父亲我的挚爱亲朋、手足兄弟。”
徐达嘿嘿一笑,笑容间满是不怀好意。
让面前的长子徐辉祖见了,也都觉得一阵激灵,默默为其他人悲哀起来。
于是,到了这闰月十三。
魏国公府不远处的信国公府之内。
“让我来带头提出这登基大典的军校军演仪式?这么大的事,这么大的功,你徐天德会这么好心给我汤和?”
汤和看着面前的徐达,总觉得眼前这家伙哪里不太对劲。
徐达叹了口气:“总该是要避避嫌的才对,而且如今我魏国公府是个什么情况,你又不是不知道。
摊上了这么一个姑爷,实学圣贤之名在外,再加上还有我这么一个岳父大人,不能够让陛下还有太子殿下多心的。
再加上我如今可是大明军校里,除了陛下之外权力最大的人,这方方面面的,更是得避嫌。
既然只能便宜了你。”
徐达半真半假地,把当下的情况处境全都说给面前的汤和听。
汤正想呵呵冷笑说“老子哪里比你差了”,可这么细细一琢磨、一打量,好似才发现他们信国公府不知在什么时候。
不知不觉间还真跟面前徐达的魏国公府拉开了档次。
面前的魏国公府,似乎竟有了曾经朝廷针对韩国公府时的声势,而他们自然是旁边的马前卒了。
“你这老家伙,怪不得。”
汤和继续冷笑着,“还有,也对不住侄女那边,之前她选秀落选的事……”
徐达叹了口气,本准备拿这件事同样当做借口,谁曾想却被面前的汤和一把抓住了机会。
“想让老子我出头不是不行,不过我家闺女也要嫁给你家姑爷陆羽。
你们老徐家吃相太难看了点,那么多女人,那么多男人,非嫁给谁不好,非要嫁给陆羽?
如今怎么着也该有老子我的一份。”
“汤和,你别趁火打劫好不好?”
徐达一瞪眼,这种事情他这个长辈怎么好意思做。
可汤和报出条件后,两个人一时间大眼瞪小眼,最终还是徐达先松了口,把这个功劳让给汤和。
这老小子能解两家之好,总比让给其他国公强。
宋国公冯胜虽然也是凤阳出身,但可比不上他们两个发小兄弟之间的感情关系。
肥水不流外人田。
有这种天大的好处,自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家人。
“别忘记了这件事,否则老子可不认。”
汤和在国公府的大门前,对着刚上了马车的徐达,扯着大嗓子开口大喊。
“知道,知道。”
此刻的徐达坐上了马车,只觉得心真的好累好累,感觉还被人坑了一把。
而当他回到府中,把此事跟大公子徐辉祖还有夫人谢氏说了,两人都毫不在意。
徐辉祖一脸无所谓的表情:“反正,妹夫家里面都有那么多的姑娘了,再多一个不多,再少一个不少。
而且这件事也的确挺对不起汤家妹子的,原本选秀名单上都定了有她那一份,可偏偏由于咱家这三个妹妹全都要嫁过去,硬生生把人家给挤了出来,人家当然是要讨回来。”
被徐辉祖这么一开口,徐达老脸不由一红,之前他把这件事忘得那叫一个干净,不过也怪不得他。
他哪能对这种事情了如指掌,妇孺人家后宅之类的事情。
他向来不怎么关心。
谢氏深以为然:“老爷,这一次做得很对。
虽说这世上的男子许多,但真正能如咱家姑爷这般好的,便是少之又少了。
他们家闺女也是个绵软的性子,嫁了过去不会刻意争宠的。”
家里面的两人全都同意下来,徐达也算是定了心,豁出去了。
然后到了第二日,徐达直接和陆羽摊牌,把他请到了大明军校之内。
换做旁人,陆羽还能拖着不去,可对着自家长辈,而且最近他的确清闲了下来,不得不去,否则这以后家里面的日子还想不想过了?
只是来了大明军校,见到一众老国公长辈们全都在这儿,陆羽本能地觉得有蹊跷,正准备溜走,谁料大明军校的大门“砰”的一声关得死死的,而且训练的队伍居然也都排到了这军校门口之处。
陆羽若想要冲出去,首先就得翻越这一层又一层的人墙。
陆羽目测了一下,大概有着将近数十排,所以果断选择了放弃,大不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
“岳父大人,这是什么章程?”
陆羽哭笑不得地问。
徐达摸了摸鼻子,先是尴尬一笑,然后也就正大光明地说道:“太子殿下这不是要举行登基大典了吗?
按照惯例,文臣武将都要上前。
可一众文官、礼部官员得了好,我们武将这边,此前没有军校也便罢了,如今在那开春大典之时,我们军校的军演也是好好地发光发热了一回,如今这群军中的大名将士们,也自然是乐得为太子殿下、为大明尽一份心力的。”
“姑爷,你也不想见到这些大明将士们心生失落?”
徐达缓缓开口,随后朝后面国公堆里的不少人使了眼色。
顿时,面前大明军校的所有人一个个对着陆羽轰然单膝下跪,面色坚毅,重声大喊:“拜托先生了。”
“拜托先生了。”
接连三声,直接把陆羽架在了这里,进退两难,这是纯纯的道德绑架。
就当陆羽半天憋不出来一个字时,忽然间信国公汤和一张老脸凑到了他的身前,再度开口:“放心,不会让你这小子吃亏的。
表表谢意,我家女儿嫁入你府上去,定会好好为你陆家开枝散叶、传承香火的。”
汤和一顿开口,陆羽默默看向旁边的老岳父:“岳父大人,不解释解释吗?”
陆羽这么一看,徐达老脸一红,尴尬地笑了笑,一时间和陆羽勾肩搭背地往里面走,两人继续往前迈步。
“姑爷,这事对你是好事,你说对不对?
他们家姑娘我也见过,如花似玉、倾国之貌,而且性情温顺贤良,乃是一等一的好娘子。
这么好的姑娘家被你娶了回去,你陆家祖坟都能冒青烟了。”
陆羽可不在意这些。
他只是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这位岳丈大人:“此事,岳父同娘子她们商量过了没有?”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大老爷们之间的事,何须跟他这女儿家商量?
我跟你岳母都已经说好了的,这件事就这么着。”
徐达直接定下了此事,看上去特别有底气。
陆羽听了微微一笑,竖起一个大拇指:“不愧是岳父大人,小婿佩服万分。待到稍后回到府中,将此事跟娘子诉说一番,想必娘子一定会佩服岳父大人万分的。”
“那倒是不用了,直接说是他娘亲开的口。
毕竟之前的选秀仪式也对不起人家汤家姑娘,正好借着这件事情做个顺水人情嘛。
反正一举三得,也委屈不了姑爷你,你还占了一个大便宜。”
徐达拍了拍陆羽的肩膀。
陆羽心想,如果可以的话。
他都宁愿不要这么一个大便宜。
从大明军校的仪式上跟旁边的老岳父分开,陆羽看向面前的一众国公们:“此事便由定远侯王弼、江夏侯周德兴二人负责。”
陆羽开了这金口,一众国公们忙忙答应下来。
而在这大明军校之内,刚才一直竖着耳朵听着的一众侯爵,顿时将目光齐齐看向了王弼和周德兴两人。
两人更是大喜过望,原以为自那南征一行之后,陆羽早把他们二人给忘得精光,没成想,先生心里面还有着他们。
两人顿时感激涕零,一个个从队伍里走出,拱手抱拳,武将的悍勇之风扑面而来,大声喊道:“定会让先生心满意足。我大明军校这次军演,定会继续展我大明国威,绝不会给先生丢脸的。”
“好好去做。”
对于这两人的脾气秉性,陆羽早有了解,二人都是性情沉稳之辈,所以陆羽才能够放心得下。
与其交给旁人,反倒不如交给熟人。
不会出事的。
“现在,诸位国公们可以放我走了吗?”
陆羽可不想在这大明军校之内继续多待了。
其他国公们自然满口答应,不过,徐达却依旧摇头。
‘长辈’两个字便能够胜过一切。
“在大明军校用过一顿午膳再去也不迟,耽搁不了你多长时间。”
徐达开口道。
陆羽也就只能接受下来,还是那句话,长辈的面子总不可能不给的。
“好,那成。”
陆羽微微答应。
随后来到这大明军校的食堂,不过并非是在一楼的食堂,而是在二楼的食堂之内。
荤菜、素菜也算是搭配得当,膳食也算是营养丰富、齐全。
陆羽美滋滋地吃了一顿,随后又在大明军校之内小憩了一下。
醒来之后,这大明军校的门总算是开了,陆羽也成功离开,上了马车。
回身看着这大明军校的大门,陆羽心里默默发誓。
以后再也不来了,每来一次都要被坑一次。
而大明军校这边的事刚一定下。
私事上,信国公汤和可算是满怀喜悦。
下午时分。
顾不得在这大明军校之内多待,便已回了他的信国公府,将此消息告知给了夫人还有女儿:“如今为父可算是为你筹谋来了这上好的姻缘。日后记得嫁入陆家之后,虽说不需伏低做小,但也不可仗着是信国公府的出身便肆意妄为。”
“陆羽此人对女子极为宽厚,可这并不是你们这些女儿家可以越发张狂的本钱。”
“明白了没?”
女儿家即将出嫁,作为父亲,信国公汤和终归是要说上几句中听的话,若是不说,这女儿家又怎么能够记得住。
“女儿明白的,父亲。”
汤玉含羞带怯,面若桃花,心头的小鹿砰砰直跳,开心得很。
旁边的老妇人见了,也是满脸笑意。
之前随着选秀落选,家里面还为此吵了好大一回架,如今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还是老爷有本事。”
“那是,也不看看,我可是当今堂堂的信国公。他陆羽一个晚辈,能不给我这个长辈面子吗?”
汤和毫不掩饰地大声开口。
母女二人见了,眼底间尽是浮现出笑意来。
很快,大明军校也要参与这登基大典的仪式传到了礼部之内。
礼部尚书马君则面对着面前的众多属下,踌躇不语,面目极为复杂,也大概能够明白他们的心理路程。
如今礼部将近有三分之一已是实学官员,而大明军校也是实学之举,如今左右手互搏,自己人打自己人,这显然不是他们愿意见到的情况。
可若是直接把这登基之功让出去一半。
他们又不太甘心,这可是大涨资历的关键时期。
“尚书大人,这事,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如今圣上都已经下旨了,难道我们还能拂了圣上的颜面吗?而且之前在开春大典,大明军校军演一事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再由《大明日报》一出,百姓还有朝堂上的众臣,包括陛下、太子殿下皆都应允,我们礼部也就只能够奉命行事。”
“恐怕日后这朝堂之上。他们这些武将怕是又要上蹿下跳了。”
“应该不太可能,毕竟如今可是实学当道,终究还是需要我们闻人治国的,这是他们武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本质。”
随着礼部其中一位官员开口如此见解,这一众礼部官员才就此安心。
任何一朝的武将之所以会没落,可并非真的只是文武之争,而是帝王天子的刻意之举。
闻人治国,就算权力大到天上去,也无非是手中的权势;而武将若权力大到天上去,那便是要造反。
宋朝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一事,这让后世王朝的众多帝王天子心生嫌隙,这才是真正的武将没落之因。
可不是实学来了便能够改变的。
很快,奉天殿之上的群臣百官皆都通晓此事,心里面也明白,不过也就只是这些武将勋贵一派的垂死挣扎。
所以也便成全了他们,并未闹出太大的风波。
然后。
在这奉天殿上,三辞三让的戏码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