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朱元璋让位,百姓不知
有愿意投诚的人,也就有着负隅顽抗的人,敢反抗他的人全部都得死。
这种情况,不仅只出现在美洲中部,北部、南部也有。
只不过美洲北部之处军事力量最为薄弱,所以秦王朱樉带来的高福利政策,轻易的就收获了人心。
只有这一小部分叛乱,但还未兴起,还未裹挟更多的部落,造成更大的乱子,就已被里面的叛乱之人里通外合。
然后配合其他的部落全都给拿下了。
秦王朱樉刚收到消息,不过区区几个时辰,这件事就此摆平。
而在印加古国那一边,代王朱桂走的“神教信仰之力”这条路子更是稳妥的很,启用的也是“国教”和“国”两套班子系统。
而他不仅是印加古国的“天子”,同样也还是神教的至高无上的“神明”。
在这两条路子的配合之下,哪怕有些叛乱之人,很快也就被当地的侍卫巡守军,还有着神教里的大祭司给定性为了异端之人。
百姓绝不会相信,所以他们也是在很小的一部分范围流动,再加上还有着其他的敌国势力,直接跑到那边去了。
印加古国这边,正准备集全国之力解决了对方。
“哈哈哈,老四也实在是太‘拉垮’了,终究还是要靠我这个小十三。”
朱桂面上流露着缕缕得意。
而赫然间在他印加古国之内,朱家的藩王大多数全都在此。
印加古国的军事实力保存的最为完整,双方互助互益,效果能够达到最大。
别小瞧了这些藩王每一处封地所兴建而起的跨海轮船,带来的一船一船的实学资源,毫无疑问正是印加古国最有力的支撑。
所以朱桂这朱家十三才这般心甘情愿帮助他们,而且力度也是最大。
利益的交换,也使得印加古国那些贵族统治者全都成为了他们最坚实的“拥趸”。
只要朱桂,还有这些朱家藩王能够牢牢地将实学之物给掐在手中,将技术的核心一直把持住……
那些贵族便只有跟着他们没得选择,再加上朱桂仰仗着他在这印加古国的班底,一步一步将各个城池之处的王国巡守军攥在手里。
他的军权也自然会越来越大。
再加上还有这么多朱家藩王。
东边派一个、南边派一个、西边派一个、北边再派一个,不过也就只是区区的半省之地。朱桂大方得很。
他的这些兄弟可比那些未曾谋面过的印加古国伯爵贵族要靠谱得多。
而作为交易条件,朱桂也自是给了他们至高无上的权利,同样将其写在了契约之内:做出来的政绩越大。
未来打下欧洲的土地就更多归属于他们。
在这么一个“未来跟当下朱家老二秦王朱樉、朱家老四燕王朱棣、小十三代王朱桂一样”的大饼诱惑之下。
朱家这些藩王一个个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他们也实在是没得选。
燕王朱棣自顾不暇。
秦王朱樉封地面积最大,可军事实力太过缺乏,目前依旧只能靠着实学器物;印加古国的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大明。
但“矮个子里面拔高个”,横扫欧洲还是大有可能的。
再搭配上大明的各种火器与精锐部队,想来未来有朝一日到了欧洲战场之上,势必能够横扫大片。
“十三哥,你可不能骗我。”
“小十三这次兄长可都为你驰骋了,待到将美洲南部权力全部掌控到手、集结在你这中枢手中,可不能够把这契约给撕毁了。”
“十三这可是你亲口答应的,你要是到时候反悔了,我们可是要把这些事全都告知给先生、告知给父皇。”
“父皇年纪大了可能来不了这美洲之处,但先生若是来了,也不会有你什么好果子吃的,还有太子大哥……”
此刻这些藩王威胁不了代王朱桂,便只能拿陆羽的名头来说话。
“好好,都是一家人,而且欧洲那边的土地于我也是无用,这白纸黑字的,难不成我这个亲弟弟、哥哥还能蒙骗你们所有人?”
朱桂连哄带劝,才把这些好兄弟安排到印加古国的国都之外。
看着他们一个个全部远去,代王朱桂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哈哈哈!!!有朝一日我这个朱家十三,没想到也能指点江山。”
“爽,实在是太爽了。”
朱桂大声说道,只是脑海中忽然有些犯难。
若是先生真来了这美洲之处的话……
朱桂目光闪烁,此刻他脸上的笑容逐渐玩味:“到了那时,先生可就别怪学生我‘无礼’了。
原本的大明比之当下的印加古国,虽然依旧够强,但强的有限,并非是如今这般降维打击。
可若是自家先生真来到这美洲、来到这印加古国之内,朱桂也未尝不能在先生的帮助之下,将印加古国缔造出另外一个大明。
到时候,这整个美洲之处、欧洲之土,还有世界地图的另外一端,岂不是都是他朱桂的天下了吗?
对于土地,当下大明的百姓没有太多执念。
可对于一个君王、一个天子而言。
占领更多资源、征服更多土地,是他们与生俱来的野望。
“先生,你可一定要来……”
朱桂心里莫名开始期待。
……
大明王朝。
随着洪武又一年的过去,朱元璋如今依旧龙精虎猛,面色红润,走起路来气不喘、脸不白,依旧是个十全老人。
每日在宫内农田忙碌,使得他肝肾心脾各个功能极其强大,再加上太医院的养生之法,连同宫里的马皇后。
此刻亦是鹤发童颜。
虽然年纪已大,但一根白头发都没冒出来,可见二人如今的身体状况。
这固然得益于宫里膳食的肉食滋养、荤素搭配,也因整日活动、不再想那么多朝堂正事。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中无事自然长寿。
如今的朱元璋,阔别朝堂正式事务已有近两年多时光,期间虽然时不时登上奉天殿干涉朝堂之事,但也只是每逢重大事件表明一下他这个大明洪武天子的态度。
仅此而已。
每三月也就那么一次,使得他都已许久没去过奉天殿、没去过武英殿,不知晓殿内的章程了。
人已老。
再加上有身边妹子陪着,朱元璋对权力并没想象中那么热衷。
贤后才是良药。
所以这一日。
趁着陆羽来到宫内,带着含山、汝阳两位公主拜见惠妃郭氏、高丽妃韩氏的空闲,朱元璋便令身边大太监云奇将他唤来。
“陛下有何事?”
陆羽主动发问。
朱元璋摆了摆手,陆羽也就相对而坐。
他们翁婿二人不必讲那些君臣之礼。
“小子,你看看咱眼下还要不要继续坐在这天子的位子上?”
朱元璋开口便是重磅炸弹。
陆羽听后并未太惊讶,反而仔细思索过后,又打量了一下朱元璋的精神状况:“按陛下这年纪,恐怕至少都能活到九十岁。”
陆羽对医术也算了解。
“呵呵。”
朱元璋干巴巴一笑,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
陆羽明显抓错了话题重点。
“咱不是让你来看咱还有多长岁数的,是商量商量这位子……也是时候该让’。再不来,标儿年岁也不小了,再不坐上这天子之位,成何体统?”
可话锋一转,朱元璋老大为难,愁绪满满地叹了口气,一把勾着陆羽的脖子,两人就凑在一起,开始商量这件国之大事。
“你小子也是。标儿都当着太子之位了,也不好好有个更进一步的心思,怎么这么一点进取心都没有?”
“都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了,就不能再进一步,当当咱这位置?”
“他现在跟咱这位置就只差一个名分了,咱现在就想给他。”
朱元璋表露心意,脸上写满心事,那意思就差给朱标披上龙袍了。
陆羽听后苦笑一声,反而为朱标辩解了起来:“此事应当是怪陛下,而不该怪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既是臣子也是儿子,对待陛下您既是当做父亲,也是当做君王。
古往今来可曾有哪一个太子,巴巴的想要当着天子之位能够得到善终,有什么好下场?”
陆羽一开口。
朱元璋可就不爱听这话了。
他皱了一下眉,语气不善地说道:“咱不是这样的人,咱大明也不是之前的那些王朝。”
“话是这么说的,可太子府的属官、黄子澄,齐泰还有属臣无人敢提。只是由于陛下乃是开国天子,铁血手段。”
“而此事,太子殿下就更不好提了,”
“于私,您是一家之主,儿子怎能打父亲的主意?
除非父亲年迈昏聩、能力不足,这才无奈接过家中的顶梁柱。
可陛下洪武一朝,当今盛世已是压过那前朝乃至大唐贞观年间的无上风光,再加上陛下如今这般精神,太子殿下又怎么好意思提?”
“太过于冒然了。”
听着陆羽如此说法,朱元璋内心大概检讨了一下,随后一对眸子继续看向陆羽,朝她招了招手。
陆羽靠近些,朱元璋低声说道:“那你小子想想法子,咱不想待在宫里面了,咱想带着妹子微服私访,游遍大好山河。”
皇帝的话做不到的,但若是太上皇的话,那就没什么大问题。
朱元璋说出他的真正心思来。
陆羽鄙视地瞧了他一眼,朱元璋老脸不由得一僵。
皇帝是有着职责的,坐上这个位子起码要到达一个及格线,稍微优秀些的更要做出更大的功绩来。
在其位,谋其政,要为天下、为江山、为社稷、为黎明百姓负责任的。
手中的权力事大,不过却不能够私自妄为,可以小小的任性,但涉及国之大事,必须要小心、小心再小心为上才是。
否则朝野动荡,这朱家的江山也会不稳的。
朱元璋此时有些心虚,陆羽却是默默来了一句:“也就是陛下了,换作那大唐贞观年间,其太上皇不也一直幽禁宫内?
太上皇之名,还有着朝堂之上的众多旧臣,包括那李渊年间所收服的不少臣子,还有其背后家族势力,盘根错节、千年众多。
万一这太上皇有了起复之心,恐怕便是一朝之内双日同天了。
对于国本、对于天下可未必是一件好事。”
“放心,咱不会同标儿抢位子的,咱都做了这么多年,做的也都腻了,手中的权力不也全部都交给他了吗?”
朱元璋对此全不在意。
陆羽听后思忖片刻,才是点了点头:“那微臣竭尽全力先试上一试再说。”
朱元璋认同。
于是!
他们两人谈完话之后,这宫内也不知谁传出来的风声。
先是遍布六局一司,然后也化作一股飓风,袭击得洛阳新都四处,连寻常百姓、小贩也都知晓了个干净。
就差在大明日报的版面上刊登了,让天下的人全都知晓。
“听说了吗?陛下要让位于当今太子。”
“太子殿下能行吗?要知道陛下开国盛世,那可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我大明有当今的这般千秋景色,可都是陛下一人之功。”
“就算是先生圣贤这般的人物,也都是感念于陛下的功德,所以才前来投靠的。陛下如今若是退位,百姓怎么办?社稷怎么办?黎明苍生又怎么办?”
随着消息传出,天下民心竟然全都系在朱元璋一人身上。
虽然也有不少人在朱标,还有在陆羽身上,但是对于这大明洪武一朝的百姓而言,皇帝才是那个最大的功臣。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大多数的百姓居然质疑起了朱标的能力来,甚至隐约间并不乐意促成此事。
他们可不知道朱元璋早早的在两年前就开始不插手这朝中政务,两年以来一直都是由朱标管理着国家这么大的一个摊子的,就跟后来的永乐朝——
朱棣负责上马征战,真正管理着国事的而是他的长子朱高炽。
……
东宫,文华殿。
殿内,太子府的不少属臣听到这消息,一个个喜极而泣,双眼冒着泪光。
“太子殿下,终于可以即位了!陛下春秋鼎盛不假,可太子殿下操持国事,已有数载时光,足够了。”
“陛下仁德!比之汉武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