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风投!权与利

一众晋商成员苦口婆心,面露急切。

他们这般焦急,并非单纯为了整个晋商,更多是为了自己。

他们与偌大的晋商商会早已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晋商好了。

他们这些人才能得好,地位水涨船高,得利也远非从前可比。

“稍安勿躁。”

宋天成沉声开口,此刻他皱着浓眉,看着面前一众晋商之人,不由得高声呵斥,“如今我晋商最忌讳的便是心浮气躁。

事缓则圆,人缓则安,连这浅显的道理都不明白吗?”

哪怕是平日与宋天成常有饮酒、且进取之心极强的李天佑,此刻也罕见地站在了他的阵营,附和道:“还不都先回去。毛毛躁躁的,成何体统?难道我偌大的晋商商会,就这般经不起风浪?”

他们两位副会长站在一起。

其声音和在晋商商会内的分量,比起如今的会长高清也不遑多让,所焕发的力量自然极大,成功让面前这群晋商之人乖乖离去。

目送这些人离开后,宋天成和李天佑对视一眼,转身回了后面的宅院,没多久便到了高清身前。

高清的病症算是治标不治本,如今已到开春,快入盛夏。

他之前的老毛病犯的次数明显减少,身子骨重新强健了些,面色略微红润,但并未改变他的退休之心。

“老头子我年纪这般大了,可比不得徽商商会的洛万明那般年富力强、运道极好。”

高清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这么多年殚精竭虑,也算是没有辜负先生交给我的晋商之责了……”

“当今晋商,该是年轻人的。”

高清饱含深意地开口。

他手中抓着一把鱼食,说话时也未曾回头去看身后的宋天成、李天佑二人。

内心似是早已做了决断。

如今他即将退下,而在这偌大的晋商商会之内,恐怕也只有身后这两个年轻人才能够担得起那般大的责任。

他似是早已没得选:“天成跟在我身边许久,我对他是放心的;而天佑这么多年一直在四处为我晋商壮声势,立下的功劳数不胜数。

选取你们二人之中任何一人,怕是另外一人亦会心有不服。

届时,我晋商商会本就元气受损、伤筋动骨,若是再来一场内乱,或许晋商商会才是真的不复存在,真成了天下人眼中的笑柄。

我们中原之处的商帮,恐怕也不会再有今日之盛况。”

高清缓缓言语,手中的鱼食抛入水池,浑浊的目光看向清水下活灵活现的金鱼。

它们四处摆着鱼尾抢食,随后渐渐潜入湖底。

见此景象。

他心头才沉淀下一丝平静。

他转身,目光平视着这两个年轻后生:“既如此,我这做会长的,一碗水自是能端平。

便是将这磁石项目交由你们二人,谁若是能为我晋商商会拿到这单子,谁便是我商会的下一任会长。”

“你们二人可曾有异议?”

高清开口,将会长职务同这刚刚恰如其分出现的实学之物联系在一起,也算是对宋天成、李天佑二人的一份考卷。

“一切尽数听会长大人的。”

宋天成屏气凝神开口。

李天佑不甘示弱,同样应承下来:“此事项目,会长大人行事手段果然公允。”

他悄无声息地松了口气。

一般情况下。

他的把握不如身旁的宋天成,可眼下不一样了。

他在外经商,结识的人脉比久居晋商商会的宋天成多出太多,如今这般考核方式,自然更有利于他。

或许还要防范些什么,但他已然不在意了。

双方一阵寒暄交谈。

很快,高清便把这两个年轻后生全都送走了。

“望他们二人真的能够来一场公平的竞争,不然这晋商商会偌大的担子,便只能交由先生来定夺了。”

高清浅浅一笑,并未在晋商内部再做什么后手。

这天下之事,最怕将简单的给复杂化,而如今晋商的一堆摊子便是这般乱哄哄的,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过好在。

他高清做了这么多年的会长也不是白当的,还是能有一定手段,将这已然复杂化的东西再次变得简单,收归掌中之物。

最要紧的。

当然是他偌大的晋商背后,站着的还有那位当世圣贤。

那是他们这些商贾安身立命的根本,自然最为要紧。

“斗,斗,早早晚晚都是要斗的,反倒不如我这个会长还在的时候,让他们好好斗上一斗。

再差,晋商的底子始终还在。”

高清继续喃喃自语。

那浑浊的老眼时不时睁开,才露出他这个第一代会长真正的胸襟格局。

晋商商会早已不是一人一家之言能左右的,而是整个中原之处所有商贾的象征,同样还和实学国策有着一定的关联,怎能够出事?

影响大了。

于国、于商、于民皆都不好。

届时。

他这个商会会长可是也要担责的,哪怕退休了都无济于事。

而跟晋商不同,徽商发展顺利。

因有着海外贸易,又和各处藩王合作,所以徽商商会一直以来都是由洛万明一家独大。

甚至可以说。

如今的徽商正是他洛家一家为王,其余人所分润的不过是边边角角的份额。

只是他洛万明向来聪慧,将大多数利润。

但凡跟藩王合作的关外贸易,还有其他税赋,都顶额交齐。

每一次行事,都使得徽商所负责的活动范围及沿海省份的官员挑不出错来,各省的布政使还有卫所的总兵对他甚是满意,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甚至连皇室朱家,也因他处处让利、不占繁华要地,算是抬手饶过一回。

对这徽商的底线便是:他洛万明担任会长之时,可以一家独大,但到了第二代会长之时,便必须如同晋商那般分权。

可一不可再二,这是诸方势力对江南徽商的底线。

否则,国之利器怎能成为一家之物?

哪怕现在骆家一家独大,也不代表没有其他商贾之家;二代会长的培养,也早已在潜移默化中进行。

洛万明虽说年富力强,比高清要好出许多,可真正仔细论起来,又能好到哪里去?

无非也就是十年光景罢了。

更何况,还有国朝实学之策规定的退休年龄,到了这个年龄,就得退下来。

连朝中的御史中丞姚广孝,还有各部尚书皆都如此,更何况是一个区区民间商贾的半官方性质组织?

更不可能例外。

无锡之处,洛万明笑里藏刀,笑意温和,秉持的正是“和气发财”之理。

此刻。

他看着如今总共六十余位的商会成员,心中盘算着:“先前的一百零八位不可取,砍掉一半,再新添一些,以此来收拢江南诸多世家之心,才有了当下的数目。”

“高清这老家伙,临了了都还要算计老夫一把,可真是个谋算极深的老匹夫。”

洛万明心底暗暗吐槽。

只因晋商的第一任会长都快要退下去了。

他这徽商第一任会长还一家独大,就有些过分了。

所以他也该适时地分出一些权利,让后面的接班人一步一步粉墨登场。

虽说钱可通神,但如今在这大明天下。

他徽商的那点银钱,又如何能比得上实学国策?

差得老远了去。

“如今,洛阳新都之处,先生有一实学项目已广而告之。

虽说花费极大,可大明银行的内部估值,还有先生的信誉担保,定将是我徽商乃至天下商贾未来重中之重的项目,没有之一。”

洛万明开口,声音清晰地传遍大堂,“当此之时,谁若是能为我徽商在这磁石项目之中抢占的份额最多,谁就可成为我徽商之内当下的副会长。”

他一释放出分权的信号,当即在这骆家的宴席大堂之内,被依次分好座位的六十多位徽商商会成员一个个面露红光、兴高采烈。

同样知晓了晋商消息的他们,自是能看得出,这一次洛万明确实要来真格的,而非什么试探。

只是无疑。

大多数徽商商会成员都没有这个竞争的资格。

所以不少人将复杂莫名的目光投向了靠前的两三个年轻后生。

世界终究是属于年轻人的。

洪武一朝的功臣们都已年迈,一代也该轮到二代了,与其选择年富力强却不过区区十年光景就可能再次陷入下坡路的老汉。

反倒不如大胆起用年轻人。

趁着老一辈人还在,将商会经营之道、商贾经验、技术尽数传授,才是对国朝、对商会最妥当的事,也是最能平衡各方利益的说辞。

“小的周明成,定不负会长所望。”

“此行洛阳新都一事,若不得比经商更多的磁石份额,我韩长空便不回来了。”

两人中,一人出身无锡周家,一人出身扬州韩家。

皆属徽商范围内江南一带的一流世家大族。

尤其那扬州韩家,更是同当朝大明银行行长、实学圣贤陆羽的四大得意门生之一杨士奇身后的杨家早有联姻,关系密切得很,哪怕在江南乃至徽商商会之内,也从不会被人小看,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很好。”

看到两人适时走出,洛万明脸上满是欣慰,走上前去,将他们带到台上自己的主位两侧,继续开始表彰,也开启了徽商的下一步布局之路。

辗转数月。

各方势力齐齐抵达洛阳新都。

如今的洛阳新都,关于磁石项目的份额争夺,热度完全能和洛阳新都兴建时的地产项目一拼。

“洛阳纸贵”、“洛阳地贵”,如今变成了“洛阳实学项目贵”。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事通百事通,倒也相得益彰,全然能解释得通。

而大明银行也配合《大明日报》,很快推出了“风投”这一概念。

什么是风投?

风投又是什么?

顾名思义,风险投资。

这古往今来,所谓风投之事,最早可追溯至战国时期。

赵国商人吕不韦秉承“奇货可居”理念,一举登上秦国朝堂,成了丞相,掌宰相之权。

早在秦始皇嬴政还在邯郸城、尚未出生时。

他便一眼相中其父亲秦公子子楚,倾力资助此人,所以才有不少野史称秦始皇嬴政身世成谜,王室血统恐有争议。

此事暂且不论,这便是所谓的风投:风险越大,投资的回报也就可能越大。

关于风投一事,洛阳新都之内。

莫说是慕名而来的各处商贾、世家大族、地方豪族,哪怕是寻常百姓,看新刊登出的《大明日报》时也都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只因洛阳新都本就是商贾云集、商贸经济繁荣发展最盛之处,哪怕是此地的普通百姓,对商贸之事也极感兴趣。

虽说在众人心中,通天大道依旧是朝堂为官,尤其是实学之官,可实学之官又岂是那般轻易能当上的?

大多数人自然是两条腿走路:家中子弟不断考学求官,同时也想发展家业,便将心思用在了实学金融之上,对大明银行的关注与日俱增。

甚至哪怕当了实学之官,银钱一物照样不可或缺。

于是便有了洛阳新都的一个个名场面。

“这就是风投,风险越大,投入越大,回报也就可能越大。不敢拼一拼,如何成得了万家翁?”

“要是咱们也能投上这些好的实学项目,哪怕只占百分之一的份额,等到来日分红,那也是大发特发、大赚特赚,足足一百倍回报率。”

“可惜喽,你这老汉净说些有的没的。实学大项目咱没资格,可小项目?自行车的轮胎、蒸汽汽车的零件,一个小齿轮都有特定型号。”

“这些咱不都可以投吗?”

“还有那大明银行,又推出了其他的实学股子,那股子高低起伏、忽涨忽跌的。

听说有的人就靠这差价赚了好大一笔,还是个姓邢的捕快,直接摇身一变成了万贯家财的邢员外。”

像这种底层逆袭的热血励志故事,在市井间向来极有市场。

再加上现身说法、真人真事,很快就在百姓间引发更大轰动。

无数百姓纷纷拿着家财,有的投资高风险项目,有的选择稳健路线买起了大明国债,还有的则在稳健中带着风险选择其他实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