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大秦人不骗大明人

此处终究是平安他的底盘,若是有可能的话,没人愿意和对方闹翻的,甚至连平安麾下的这些人到了如今。

他们也不太敢肯定这些人到底听令于谁,是他平安还是大秦?

这是众人此刻没人敢随便触碰的话题。

一个不小心可是很容易出大事的。

不过此时此刻看到平安没出什么毛病,众人也就默默的松了一口长气,安然放心。

但偏偏还是有那大老粗,开口说了一句:“如今平安将领手握大权,更是要戒骄戒躁,若要忘了今时今日所得的一切究竟是谁赐予的。”

说话嘛,当然要有红脸,有白脸。

有人唱好就要有人得罪,才能够看得出其真实的心思来。

平安听了之后,脸色先是一沉,旁边的众人也都眯紧了眼眸,随时做好了准备。

他们此次之所以带来足足三千的大明精锐,为的也就是这一点,帝王之心孤家寡人可不是说说的。

而最终平安也没有动手,只是忽然大笑一声,上前拍了拍方才出言不逊那人的肩膀:“老将军说笑,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我平安,被秦王殿下委以重任,众人来到这美洲之处,未来更是国公职位,又岂敢背叛殿下?

还有我平安一家老小可都在秦国境内,自是对殿下忠心耿耿一片的,就算我平安当真有什么旁的念头。

诸位可莫要忘了殿下背后可不只是殿下一人,还有这整个大明。”

这一刻的平安,还真是厉害之极,居然转瞬也是试探起了旁人来,顿时就把他的嫌疑给排解了大半。

周围的众人听了之后也都各自怀疑的看着彼此,但很快就会心一笑。

如今的秦国前程大好,谁傻了谁才会做出这天下最大的蠢事来。

一个个的都是人精。

随后也就没人再提。

“什么时候对那王国出手?”

“这北美洲眼下可全在我们手中,还有我们这些人来了可不能白来,这军功可不能被平安你一人给拿了去。”

很快就有人说起了正事。

平安也将刚才的那些话全都抛在了脑后。

军功才是最要紧的。

平安目光微微凛然,轻声一笑:“眼下还是要将这美洲北部全境拿下,还要建立城邦、建立防线。

那王国可不是如同这美洲北部这般轻易对付,虽然依旧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在另外一处还有一个印加帝国,不得不防。

我们的人手终究太少。”

起初众人对于平安的话还略有不服,但随着他的分析,众多老将也是领兵打过仗的,也明白平安的良苦用心。

他们的优势很明显,拥有着新式火器降维打击的能力,战战必胜,可谓是敌方还没见到他们的影子。

多数时候就已是败下阵来。

军心涣散,群龙无首,大败而归。

可即便如此。

他们所俘虏的人手中的线索有限,能够用来守城的人更是有限。

哪怕前前后后算上,如今在这广袤无垠的美洲北部之上,真正的大明之人都还不到一万,如何能放心得下来?

“这些蛮夷之人,可未必能全信。”

见众人面目沉思,平安又是开口言道。

马和此时却是冷不丁的开口:“蛮夷之人不可信,我大明之人可信。

如此一来恐怕只能够在大明境内要人了,将待遇还有土地全都说好,相信自是会有许多人愿意前来。

毕竟我大明今后哪怕再如何繁荣昌盛,穷苦的人终究才是大多数的,若能承诺他们数十乃至数百亩的土地,

相信愿意来的人还是占大多数的。”

当下,马和嘴角勾勒出一丝古怪的笑意,轻轻开口笑道,“对于我们大秦而言什么不多,就是土地最多。”

这话乍一听特别实在,实际上也特别实在,但听上去却是那么的令人舒心。

马和一开口。

营帐之内的众多将领个个更是忍不住的哈哈大笑起来。

“没想到你马和还挺有幽默细胞的嘛。佩服至极。”

“这条件一出,想来我大明境内定是有许多人愿意归我大秦,再由大秦来到这美洲之处。”

“这里的土地多得简直数不完,想来就算是我秦国之内的那些家族也会答应的,只要开垦起来,这些土地还是真的能够利用得上。”

“还有殿下在上面压着。

他们的嘴脸不会太难看。”

众人乐呵呵的,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同时对于马和此人也是更加高看了一眼,原本以为马和的才能仅仅只在这汪洋大海之上,没想到在这内政方面也是别具一格。

给了众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于是在这美洲之处,大明暂时的疆土就已扩张到了美洲北部,这一边可已经是数个省份的面积了,已然能同那浙江一带还有中原之处相提并论。

一万兵马守着这些已经算是极为吃力,哪怕再多一点都是无能为力了,这也是平安之前之所以不愿再继续征战的缘故。

实在是有些无力。

哪怕打下的再多,不能将其很好的消化完,来来回回反倒是会陷入一定的内耗,最终消耗的可都是他们大秦的国力。

平安打从心眼里面就不乐意,可谓是真真切切地为大秦考虑良多。

平安这边的人。

在这开国初期,满地都是金子的情况下,所有的将领几乎是全都如此。

眼下发财不算什么,将这眼光放的长远一些,发的可不是眼前的这一时半会的小财,而是足以让子孙后代全都一起发的大财。

对于国人而言,子孙后代传至下去,那才是真正的财富,与其相比眼前的这点就实在是小家子气了。

谁若是连这点诱惑都抵挡不住,可是会被人小瞧的。

这道政令通过他们又开始传回到秦国境内,一来一回随着越发的熟悉,到最后每次航行的时间更是缩短到了一月。

而在大秦国这边。

这每次一月的等待,就是这天底下最为煎熬的时间。

“什么?”

“让本王去大明境内要人,还说那整个美洲北部全部都打了下来,几乎都能够比得上我三分之一大明的国土?”

辅政大臣在旁边听了,思索片刻,又看了看里面的内容,呼出一口气,好似有点失望的说道,“说的应当是我大明之前的疆土,不是当下的。”

只是说完这话连他自己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了,一个小小的秦国能够发展到当下这般的地步。

那也是天大的幸事,哪里还敢继续讲价。

辅政大臣一时回过神来,忙是摇头不止。

不过秦王朱樉却是没有怪罪于他,只因方才连他也是这般的想法。

“本王变了,同原本的初衷渐行渐远了。”

朱樉忍不住这般想到。

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还犹犹豫豫的。

刚刚海外就藩之时。

他的想法很纯粹,就是把领地经营好,然后过他的神仙日子,可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当下的这一步。

大秦帝国近在眼前,甚至已经可以立国了。

只需他朱樉这位大秦国的天子到了美洲之处,然后再建上一座大大的帝国国都。

立国之事,恐怕一时半会连他那位父皇洪武天子朱元璋,还有太子大哥,以及大明所有人都不可能跑过来对他的大秦国开战的。

只不过。

若有的选,朱樉也不希望看到这皇室诸家之间兵戎相见的那一幕。

而且此次起码从当下的情况还是能看得出双方友好的可能,反正他朱樉又没有跟太子大哥相争,而且听的也都是当初三王分封的政令。

他没做错,凭什么来打他?

他朱樉无非也就是运气好了一点而已,连他自己都莫名其妙忽然间就拥有了大片的疆土,难不成还怪他吗?

这才是真正的委屈,只是听上去有点欠揍罢了。

朱樉痴痴地笑了一声,回过神来后,就说:“按照这种法子做,天塌下来有本王扛着,实在不行就到父皇、母后还有太子大哥那边,好好地说说好话。

反正这些领土,我朱家不要,别家也是要的。

又没有跟太子大哥作对,也没有抢他们的,是我这个老二凭借我自己的双手,我的努力意志还有披星戴月的苦练,慢慢得来的。”

“这是我的,是咱的,全都是咱的。”

此刻朱樉越说越激动,旁边的几位俯身大臣看他的目光也显得越发古怪。

不过很显然这是一件好事,看到了自家殿下的决心,未来天子的心思,殿下扶正大臣连连点头,应下此事。

随后就赶忙去办。

对于如今的大秦而言,人口太至关重要。

没有人口!

他们就没有足够的人去占领那些土地。

虽然这些土地眼下很多,但对于大明人而言,土地再多都不嫌多的,就像钱,谁会嫌自己的钱多?

有多少就拿多少,我不嫌弃,几乎是每一个大明人在骨子里面的自觉。

而秦国在大明附近,海关、浙江沿海、福建几个省份开始大招特招,这种动静很快就把附近的沿海省份全都给惊动到了。

也就是没去那几个三王他们的领地,毕竟那里大明之人也不多,也多是本地的蛮夷,所以朱樉才瞧不上。

这些人,跟外国人有什么区别,来了还得同化,同化完了才能够用得上。

他朱樉没这个功夫。

要的就是吃现成的。

“秦国招人,秦国招人,若由大明国籍转为我秦国国籍,当下就给十亩良田,若是带上一家老小,一个人头十亩良田,家中壮丁的话,良田只会更多,不会更少,招人,招人,大秦国招人。”

这样的一幕短短时间就也发生在了大明和秦国之间最近的沿海各省,让当地省份的布政使还有官员个个哭笑不得,不知所措。

人家好歹是皇家的人,还是藩王之尊,而且无非也就是招了点人。

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

甚至这些官员都没向上级禀报,只因这件事情写折子也都写不上去,说大不大说小很小。

难不成还说,秦王殿下,如今的天皇之尊,招人开出高价,所以想要让户部、吏部的几位大人好好商讨商讨吗?

各地的布政使,感觉他们要是上这样的一方折子去,定是要成为整个朝堂的笑柄的,所以便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大明人不骗大明人,哪怕真的有大明国籍改了秦国国籍,在此刻国际这个概念还没有太过深入人心之时。

各地的布政使也自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去。

更何况到了秦国国籍,不还是他们大明的人吗?

几乎所有的各地官员清一色的都是这么想的。

可很快局势不一样了。

起初秦国还是什么百姓,老弱妇孺、残疾全都要,可招着招着就招起了读书人,还说只要经过一番考核。

不过三日之期就能当官。

刚开始是这样的政策,随后就直接在本地考验。

只要考验一过,到了大秦国就可以当官。

而这无疑是跟本地的这些官员抢起了政绩,这下布政使、知府、巡抚、县令个个都不肯干了,忙写上折子将此事汇报了上去。

一个个都开始大吐起了苦水来。

可即便如此,却依旧没有被洛阳新都之类的高官重视。

几位尚书、侍郎觉得事情还不大,无非也就是秦王殿下招揽了一些读书人,而且还只是秀才,而且还是自愿的,又没有强求,就是人家的条件开得好了点,但对于大明当下而言实在是不值一提。

何况只有很少的读书人愿意前去,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而且还是自家人。

所以尚书侍郎们,只是匆匆看了一眼,知晓了此事,就交给

而尚书侍郎的这种态度,赫然间也让

于是!

在这样的效应之下,秦王朱樉的招人计划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特别的顺利。

“哈哈哈!!!”

随着一船又一船的人全部抵达,读书人还有大明的人,人口一下子就变得充足。

跟他们商量了一番后。

由秦王出面,对着这些大明的读书人和百姓,说服力还是很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