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倭人不敢勾结后金

 皇太极确实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这次动作晚了处处被动,还被魏忠贤这个职位很高的红衣太监耍无赖给骗了。

  他总认为明朝的高官尊崇儒家学说,是一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书呆子,没想到这个位高权重的红衣太监是个市井无赖。

  一直觉得自己对付大贝勒代善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很有手段了,没想到明朝这个红衣太监比自己更能用出这种手段,而且根本不顾自己和明朝的脸面。

  输就是输了,看来自己北上的第一个目标,拉拢索伦人已经栽了跟头,只能在拉拢野人女真上多下功夫了。

  至于吞并蒙古部落那是大汗的事,自己本想着捎带手帮汗父做成了,省的他老人家颠簸流离,稍有坎坷还要生气。眼看着汗父精气神一年不如一年,这些年遇到了两个难缠的对手熊廷弼和小皇帝,后金处处被动。

  原来明朝还有一个厉害人物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红衣太监也是个难缠的对手。

  皇太极这几年更关心后金与蒙古部落的联合,现在看来科尔沁蒙古的作用远比自己估计的要小,自从去年冬天被明朝小皇帝打败,科尔沁蒙古对于东部草原已经失去了控制能力。

  现在红衣太监在西辽河的兵力有武镶左卫二千人,武镶右卫二千人,还有三千屯田军。广宁那边有四万多兵力,其中的三万随时就能开赴西辽河河套。

  并且运输粮食更便捷,中途还没有任何风险。如果汗父带领偏师进入草原可能还要吃败仗。况且现在明朝在铁岭不断修筑要塞,赵率教、祖大寿都不弱,所以还有被夹击的可能。

  自己与范文臣定下的三个计策,现在看来最多能实现两个,并且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视乎明朝的小皇帝早已判断出了自己的决策,也不知大贝勒你在高丽那边进展如何了?

  皇太极越想越焦虑,开始变得暴饮暴食,从年轻的英俊贝勒走上了大腹便便的胖子之路。

  当然,皇太极、代善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比如野人女真有些被他们吞并,但是大部分不接受后金的收编,还有一部分向更寒冷的北面迁徙,担心后金会用武力收复。

  更北的地方野人女真更多,他们还处于原始部落状态,蛮勇无畏、血性十足、健步如飞、箭法超神。

  如果收编入八旗,训练个半年一年就能跟老八旗差不多。

  努尔哈赤原计划收编一万索伦人和野人女真,目前看来连五千人也达不到了。

  少总比没有好,皇太极加大了收编力度。

  ......

  高丽这边他在挖人。

  光海君也心甘情愿给后金做牛做马,提供高丽人去做包衣,还把武器、煤炭和铁矿给后金。

 

 其实他自己也缺人手,粮食都不能自给,还的用山货从倭国交换,武器、煤炭和钢铁更是紧缺,但是为了在后金的保护下偏安一隅,只能忍痛割爱。

  还得帮着去跟倭国偷偷联系。

  高丽国君李倧这边当然对后金严格对立,还派人严查光海君的偷渡和走私。

  但是李倧心怀二心,并不竭心尽力阻止,想要跟徐光启和朱由校讨价还价,要些好处和支持再尽全力。

  这更暴露了李倧目光短浅,他还不清楚后金和明朝只要一方有压倒性的优势,双方在高丽的角逐才能结束。如果双方达到平衡,那在高立的拉锯战就不会停止。

  徐光启和仁穆大妃都观察到了,一点点搜集证据。

  倭国的德川幕府,其实比较保守,一点也不想得罪大明。

  三十年前,倭国关白丰成秀吉的十四万大军在高丽被四万明军打败,丰成秀吉气死,德川家康趁机夺取了政权。

  德川家光虽没参与了这场战争,他很清楚凭借倭国弹丸之地想与明朝争霸那是找死,自己就是靠着丰臣秀吉嫡系被大明削弱,他才有机会灭了丰臣一族。

  德川幕府本来就是劫国大盗,现在的倭国天皇只是一个傀儡,真正的军政大权全部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这种掌控方式名不正言不顺,许多关西大名时刻准备推翻德川幕府。

  德川家康已经死了六年了,此时江户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是德川秀忠,历史上德川秀忠为了保证德川家族长期继承幕府大将军之位,与天启三年提前把幕府将军职位交给了儿子德川家光。

  德川秀忠此时已经萌生退意,不想在执政期间学习丰成秀吉去挑战不可战胜的明国。他很清楚,一旦战败西部大名一定乘机倒幕。

  在江户时代,知行10000石达以上者便称为大名。江户时代共有200多家大名,基本分为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关西地处山区,比较贫困,那些关原大战投降的大名多数是外样大名,他们时刻准备倒幕。

  倭国东部平原是米粮川,亲藩大名、普代大名存的大米宁可发霉腐烂也不给西部外样大名一粒粮食,关西那些没落武士衣食不足,只能去当海盗、倭寇。

  此时倭国就是一个火药桶,西部的饥饿武士和东部的粮食其实就是两个火药库,一旦爆发其破坏力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上德川幕府绝不敢公开通建奴,一旦引发战争德川家族会第一个灭亡。

  但是倭人很阴险,明着说绝不跟他们联系,暗地里知道有钱赚准备偷偷联系。

  一个是地处北海道的仙台藩,藩主伊达政宗野心大,也在倭国东北,方便从北海道跟后金联系和走私。

  伊达政宗很重视家族的发展,他曾说“愿早生二十年,成就如信长公霸业”,但是仙台藩只有六十万的领地,与德川家族二百五十万的领地没法相比。

  他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没有实力如何与占据关东平原米粮之地的德川家族抗衡?并且关东那些亲藩大名、普代大名全部是德川家族的拥护者。

  发展自身实力才是壮大伊达家族的唯一办法,走私是赚钱最快的路子,从后金弄到人参、鹿茸、东珠、貂皮卖给明朝江南商人,再从关东买上廉价的大米高价卖给后金。

  另一方面,倭人也有大臣跟尼德兰人贸易,自己不敢去走私,透漏消息给尼德兰,然后从中抽成。

  尼德兰选择跟后金偷偷搭上线,开始走私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