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天子一怒
李世民看着百骑回报的消息,
“李义宗,无法无天!”
皇帝立即召三司长官前来,同时召诸位宰相。
李逸看着皇帝递下来的百骑报告,也只能说人作孽不可活。
“百骑已经把事情调查的十分清楚,人证物证也都已经确定,铁证如山,现在李义宗已经被下大理寺狱,
你们说,该如何处置?”
大理卿权弘寿先望了李逸一眼,李逸本隋朝滑国公李景曾孙,可早就过继到义安王李孝常已逝弟弟名下,
因此这义宗是李逸的堂兄。
李逸感受到数道目光投来,便出声道:“陛下,眼下既然证据确凿,那便依法处置便是,
臣与李义宗是堂兄弟,请求回避此案。”
这个事情他想帮也帮不了,再说李义宗这般胆大包天狂妄无比,帮了这回下回要惹更大的祸,这种作死的人也没必要帮,免的惹一身腥膻。
离的远远的便好。
皇帝面沉如水,
“朕相信你不会循私枉法,不用回避。”
“大理卿,李义宗该当如何处置?”
权弘寿道:“李义宗犯有劫盗罪,罪当诛!”
大唐律令,劫杀不是独立罪名,而是谋叛、劫囚、掠卖人、强盗四种犯罪的加重情节。
劫杀加强盗,便是劫盗。
唐律中有专门的贼盗律篇,其中潜形隐面而取谓窃盗,威若力而取其财为强盗。
在处罚时,又分有先盗后强,或先强后盗等情形,以及赃物数量等。
大理卿定李义宗为劫盗罪,是因为调查显示,万年县令史王仁一行七人,在返回长安途中,被李义宗追赶袭击,以弓箭射杀七人,事后不仅纵猎犬撕咬尸体,还把几人身上携带财物,以及所骑驴马都夺走。
他认为这符合强盗劫杀,故当定为劫盗,因杀七人,罪大恶极,故当斩立决。
李世民不满,
“李义宗并非为了抢劫财物,他乃是因为反对县吏清量其隐匿田亩,而故意劫杀,是谋杀。+咸/鱼.看_书, !免¨费`越?黩*”
唐律关于杀人分了六杀,谋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李义宗劫杀王仁,就是有预谋的杀人。
谋杀处罚,也按结果未遂,既遂伤和既遂死,分别处以徒三年、绞、斩的刑罚。
李世民认为,李义宗这就属于谋杀,当斩。
而且杀的还是朝廷官吏,又杀了七人,当罪加一等。
新任刑部尚书段纶,是皇帝姐夫,曾经出镇过蜀地,前朝兵部尚书之子,长着一副漂亮的大胡子,
他认为,李义宗这不是简单的劫杀,还应当追查他私拥违禁武器、私蓄兵马之罪,
还要追查其父义安王李孝常。
私藏甲槊弓弩,阴养死士,抗旨杀官,这是意图谋反!
这个大胡子驸马这话一出,
殿上气氛都变的凝重了。
原本仅是李义宗胆大包天劫杀万年县吏,可现在却上升到义安郡王父子意图谋反。
“陛下,臣请立即遣使按状,严加鞫视。”
皇帝捻须,
没有立即开口。
段纶这是要把李孝常下狱审讯,一旦进入这个程序,那就不得了了。
皇帝必须得考虑后果,
李孝常这个义安王,虽不是皇族本支,是附属宗正的远支,李孝常是李景的孙子,他父亲李圆通是李景跟杨忠家女仆私通所生,不承认的私生子。
可当年李圆通在隋文帝杨坚家为仆,因办事得力而成为管事。而李渊幼年丧父,被姨母独孤氏和姨夫杨坚带回家抚养了,得过李圆通不少帮助。
而隋末李渊起义兵南下,李圆通之子李孝常又献天下六大粮仓之一的永丰仓相助,给当时缺粮的义军极大帮助,让李渊顺利入得关中,夺取长安。
因此后来开国,李孝常被封为义安王,属籍宗正,成为皇族。+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他的七个儿子,也先后被李渊俱封为郡公之爵。
这几年李孝常还一直担任利州都督之职,都督利隆始静等六州诸军事。
如此大臣,
李世民当然不能说下狱就下狱,说审问就审问,
何况,
李逸还是李孝常弟弟的嗣子,还得考虑这方面。
先前大降宗室郡王之爵,保留了十八王,李孝常就是其中之一,还是保留的非宗室嫡系的三王之一。
思虑了一会,
李世民咬着牙低沉声音道:“此事查的清楚,是李义宗胆大妄为,与义安王无关。
此案,便按大理卿所判,定李义宗劫盗罪,立斩弃市。
其妻妾没入掖庭,田宅奴婢全部充公。”
“那日随同劫杀者,统统腰斩弃市!”
“义安王李孝常教子无方,免去其利州都督之职,令其在家反省!”
李世民最终没有对李孝常过多追责,只是免了利州都督之职,义安王爵位和上柱国勋、光禄大夫散官,都没动。
更没有把他下狱审讯。
李逸听完皇帝的审判,并没有出声。
不管是劫盗还是谋杀,杀了七人,还是县吏,都难逃一死。但皇帝没顺着段纶之意,把这事往谋反上引,那就是保全了李孝常一家子。
当然,
这样也不会牵连到李逸。
毕竟李逸跟李孝常虽然往来不算亲密,可他是李孝常亲弟弟的嗣子,按宗法制度,那他和李孝常就是非常亲的关系,亲伯侄俩。
真要定李孝常谋反,李逸多少也要受些牵连影响的。
李义宗劫盗罪,倒不会牵连过多。
走出大殿,
呼吸了口新鲜空气,
李逸也想不明白这李义宗怎么想的,听说这小子有些纨绔,平时就爱打猎打马球,喜欢花天酒地享受,你有这条件你享受去,但你别作死啊。
你五十两黄金一只的海东青养的起,
你两升粟一亩的义仓粮你不愿意缴?
为了隐匿几百亩地,就为一年少交那么十来石粟,你居然敢劫杀朝廷官吏,
哪怕是个流外县吏,那也是官差啊。
何况人家是万年令的侄子,是太原王氏子弟。
又是在皇帝要推行新政的节骨眼上,
这般胆大妄为,谁能救?
别说你爹是义安郡王,你爹就是太上皇李渊,这样往枪口上撞,都难保啊。
秋风带着寒意,钻入衣襟。
李逸觉得,
李义宗这样的堂兄,死了也好,免得祸害。
皇帝的新政面临着极大阻力,这李义宗这般跳出来找死,倒是给了皇帝一个杀人立威的机会了。
蠢货!
李义宗给皇帝递了一把最锋利的刀,然后扯长了脖颈往刀上凑,
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茅坑里点灯,找死。
腰斩弃市,还是斩立决。
一点都不带拖延的,
直接拉去东市狗脊岭处死,都不带隔夜的。
李逸感到有些疲惫,
今天皇帝也算是有意维护他,否则真有人拿李义宗做文章,他李逸跟李义宗那是同祖父的堂兄弟,肯定也难逃脱牵连。
回政事堂公房简单收拾了下,李逸下值回家。
刚到家门口,车还未停稳,
便有人奔来,
“阿兄,救救我大兄啊!”
李逸抬头一看,见是堂弟李义余,李孝常家的老六,跟自己还是连襟,他与姬令仪的妹妹姬揔持,在少时就在两家长辈安排下订了亲。
那门亲事,还是姬令仪祖父姬威和李义余祖父李圆通当年订下的。
因着这层关系,李逸跟义安王府那边,也就这个堂弟走的近些。
李义余现在官拜太子左千牛,也就是在今年秋,他与姬令仪妹妹姬揔持正式完婚,李逸那小姨子才十三岁。
“阿兄,你一定要救我大兄啊。”
“他是喝醉了酒,一时糊涂。”
李孝常被皇帝免职,命令在家反省,不能出门,便让跟李逸关系好的六郎来求李逸,
还特意把小娇妻姬揔持带来了。
李义余焦急万分,甚至涕泪纵横,他急的语无伦次,手脚冰凉。
李逸倒不料他们兄弟如此情深,可还是只能一声长叹。
“这岂是醉酒糊涂能搪塞的?七条人命啊,还是县吏官差,人家还是五姓子。
更何况他杀了人,还放狗撕咬尸体,最后弃尸荒沟喂狼,你知道这有多恶劣吗?
而事情起因仅仅是县吏去清量田地,让他缴纳义仓粮。
你也知道,这是朝廷刚颁下的新政,他这般无法无天,差点连累到王叔和我,
你们也差点难逃此劫,
现在圣人宽恕,只追究他,不牵连我等,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年轻的李义余苦苦恳求,“我阿耶说,只要陛下愿意饶大兄一命,他愿意献出万亩良田,和千两黄金。只要饶我阿兄一命,哪怕把他流放三千里也行。
请求阿兄看在同宗血脉份上,能够保我阿兄一命。”
“六郎啊,义宗杀官抗旨,你知道这有多恶劣吗,你又可知,今日殿上,有人说他私藏甲弩,阴养武士,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杀吏抗旨,本就形同谋逆。
现在皇帝只定个劫盗罪,
那是不想扩大深究。
“六郎啊,要想保全家族,便只能弃车保帅了。此事越早了结越好,万不可再纠缠不清。”
“回去吧,赶紧置些酒菜,让义宗
吃最后一顿上路酒,待行刑过后,赶紧收殓了尸首安葬吧。”
李义余怔怔呆立当场,喃喃道,“真不能救了吗?”
“快去吧,晚上就行刑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