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永荷山河之荣
第760章 永荷山河之荣
忠诚必须奖励。?′?咸(=鱼d看u?±书>>网¤·$ u追#;¥最£新!>章\¨d节¢[
李逸奉皇帝旨意,亲临刘弘基府第,送上一份迟来的贺寿之礼。
“刘公,请接旨。”
刘弘基心中带着几分不安,摆案焚香,一家人恭听圣旨。
李逸打开明黄色绫绢卷轴诏令,
“朕闻股肱之臣,必施于后世。弓裘之业,宜光于来叶。原任国公冠军大将军刘弘基,昔从龙起晋阳,首义兴唐,南定巴蜀,北摧突厥,功铭钟鼎,勋勒旗常。
其子仁实,克绍箕裘,是娴韬略,执戟奉宸,有乃父之风。折冲御侮,彰忠荩之节。
夫爵以酬功,礼以崇德,
今特封仁实为池阳县开国侯,食邑千户。
俾承燕翼之训,永荷山河之荣!”
当李逸宣读到此,
刘弘基也是满脸意外,
他的长子刘仁实更是欣喜不已,原本还在为父亲只给他预分五百亩地不满,没想到突然就掉了个侯爵到头上。
虽说他是嫡长子,
可他耶免官除名,任国公爵位都没了,谁知道还有没有可能被恢复。
他耶当年跟着秦王浅水塬兵败,也曾被削夺官爵,但随着秦王大捷,也是立马又恢复官爵了。这次可不一样,是卷入了谋反案。
有可能,再没机会恢复官爵,他也就无爵位可继承。
想不到,现在他爹爵位没恢复,他倒是得了个县侯爵位。
“大唐武德六年,十月初三。”
“刘公。”
李逸见他还在怔怔出神,笑着唤道。
“啊,臣,庶人刘弘基与犬子,谢圣恩!”刘弘基都结巴了。
刘仁实接下诏令,年轻的他满是兴奋之色。
刘家上下欣喜不已,热情的招待李逸。
“我是真没想到,圣人还这般念旧情。§/优e`品?;小?.}说?网? ?已{发¥布-最[e.新-%?章ˉ¤节??”老刘感动的都快落泪了。
“刘公的这一片忠心,圣人也很感动。”
李逸今天来,就是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裴寂流放,但刘弘基儿子赐侯爵,就是不会再清洗扩大了。
另外就是对刘弘基献地之事,予以表彰。
刘弘基这次表现确实很亮眼,
尤其是只给儿子们一人五顷地,却把千余顷地献给朝廷,这谁不得惊叹。
这里面,未必就没有刘弘基对朝廷的试探,甚至是示弱、诉苦等意思,
毕竟堂堂开国功勋,都拿出这姿态了,朝廷总不能赶尽杀绝。
这条老狼,
四脚朝天的仰躺着,把柔软的肚皮全都露出来了,
这般姿态,不管是不是有故意表演成份,都是现在皇帝比较需要的。
“陛下说刘公这些年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天下稍安,刘公便在家安心休养几年。
刘公正当壮年,今后还有为国效力的时候。”
刘弘基终于踏实了。
他跟李孝常关系较好,往来挺多,两人结了儿女亲家,自己还纳了李孝常的庶妹为媵,谁能知晓最后李孝常出这么大事。
好在他儿子刘仁实倒跟李义宗李义立等玩不到一块去,否则这次可就彻底被拖下水了。
“永康公如今还在朔方征讨梁师都逆贼,
某愿前往军前,白衣效力!”
李逸安抚道:“刘公就在家好好休养休养,以前战场留下的旧伤,也疗养疗养。
也还能亲自教导下子弟。”
“刘公向朝廷献地、献钱帛、献粮食,陛下是很赞赏的,陛下不想辜负刘公这一片赤诚,
因此决定,
怎么也得给他们一人留个一二十顷嘛。”
刘弘基热情挽留李逸在府中用饭,
让人准备了一大桌子好菜,李逸也没客气。
说来他和刘弘基也算亲戚,刘弘基不仅和李孝常结了个儿女亲家,而且他还纳了李孝常的一个妹妹为媵。
虽说那是李孝常同父异母的庶出妹妹,那也照样是李逸嗣父的亲妹妹,李逸的亲姑姑。
之前刘弘基还在为这位媵李氏的安排而头痛,
现在李逸在刘家的饭席上,
让刘弘基把这位姑母请出来,当面拜见。
李氏是出嫁女,兄长谋反,也并不会牵连到她,可一般情况下,谋反大案,为了避嫌,对一个媵妾,往往也会干脆休掉撇清关系。
刘弘基之前也是还顾虑到李逸还在朝中为相,所以这事也很纠结
。本身说卷进了李孝常谋反案中,再留着李孝常之妹在府中,怕不妥。可休掉,又怕惹怒李逸。 现在李逸来了,
姑侄见面,
倒也让刘弘基明白了,李氏可以留下,不用担心会有什么不好影响了。
原先,李逸跟刘弘基没什么往来,
虽有这个姑姑在,但也只是逢年过节,让送些礼来。
现在,倒是亲近了。
李逸还喊了刘弘基一声姑父。
一顿饭过后,李逸告辞,刘弘基特意与李氏送到门口。
吃了颗定心丸,刘弘基也是彻底长松口气。
虽然最终捐出了一半家产,
但能从李孝常谋反案中,平安落地,已经足够满足了。
李逸离开刘府,
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刘弘基在这次危机中的表现还是值得学习的,那不愧是老流氓出身,反应相当灵敏。
相比之下,刘弘基的老搭档长孙顺德,表现可就差太多了。
长孙顺德是皇后族叔,功劳战绩也是有的,但比较贪婪。不仅喜欢兼并田地,甚至还侵占官田民田。
他宿卫当值时,宿于中书内省,意外发现有宫奴联手偷盗宫中财物,本来依法应将他们斩首示众,可这些宫奴被发现后,向长孙顺德贿赂金银,长孙顺德居然就放过了他们。
这件事爆出来后,李世民没有依法追究严惩,而是念及他是功臣,又是皇后族叔,于是在殿上公开此事,最后赏赐了他几十匹绢,让他背着出去。
皇帝希望长孙顺德因此惭愧,引以为戒。
但长孙顺德并没有怎么收敛,仍然贪污受贿、侵占田地、与民争利等等。
上次卷入谋反案被免官除名,
他在家就天天醉生梦死的,精神颓废,十分放纵自己。
李世民让宇文士及去府上看望过他,听得回报后,也是直摇头。
对长孙顺德也是放弃了。
相比之下,刘弘基表现可圈可点,这危机公关就做的好,积极主动,不躺平不摆烂,而是把该做的都做了。
刘弘基就是能认错,敢舍得。
他既是太上皇的元谋功臣,也同样和新皇曾经关系密切,如今摆正姿态,才四十岁的他,必然还有大好前程。
恢复官爵,只是早晚的事。
倒是长孙顺德,若摆不正心态,就算是皇后族叔,皇帝也不会再重用他了。
晚上,
一家人晚餐,
李逸跟妻妾们提出,中原内地狭乡,保留个一千顷良田就足够了,其余的都陆续转卖掉。
“还是按照上次那样,地不卖给那些贵族豪强地主们,只卖给授田不足的百姓。
要是手头钱不足,可以分期偿还。”
杜十娘都已经有些习惯了,闻言后并没有多惊讶。
倒是罗三娘放下筷子,“阿郎,咱家可就只剩下三千顷地了。”
“中原腹心三千顷地,可在边疆不是又拿了不少地么,尤其是在岭南,最近可是拿了许多地。”李逸道。
“阿郎,那岭南的地怎么能跟中原的地比,这长安郊最好的地,一亩能值一两黄金,可岭南交趾的地,一顷地都不要一两黄金呢,价格相差百倍了···”
“正因如此,我们才不要握那么多中原的地,尤其是两京地区。”
李逸打算关陇三河等中原核心地区,地就留个千把顷,这可仍然是十万亩呢。
对于普通百姓,甚至是中小地主们来说,土地就是命根子。
可对于他这样顶级勋贵,田地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或者说田地太多有时反而不全是好事。
其实李逸这些地都是这五六年趁着战乱拿下的,那时根本没费多少钱,现在出手,那都是数倍甚至十倍之利了,
何况那些地,那几年粮价高的时候,粮食可是大赚了一笔。
现在卖地,也是赚够了离场。
转身投入其它,
如矿山、贸易等,既没那么显眼,不容易被攻击,钱照样不会少赚。
现在搞养猪,都比买地出租划算。
岭南那边的田地不值钱,交趾粮食一年能种三季,粮食并不值钱,运输来中原来也不是什么好生意,路途太远,运输成本太高。
在那边大肆买田置地,看似一个很亏本的生意。
可李逸又不是要在岭南买田种稻子,他是要在那边种甘蔗种,然后制、纺织,
这些加工好后运来中原,那可不是粮食能比的。
中原内地,毕竟人多地少,要以粮为纲,想大量种种甘蔗等经济作物,官府是不允许的。
朝廷北方终究是大患,将来要扩张,不论是镇守还是开发,除了需要粮食,
衣被这些也是最需要的,甚至于加工制作成甲,那也是镇国利器。
“阿郎说卖,那就卖吧。”杜十娘很淡定的支持丈夫,让罗三娘她们把这事落实。
“男主外,女主内,这大事情啊,就得男人拿主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