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该上路了
第750章该上路了
大理寺狱外。
李逸陪着妻子杜十娘和妾侍姬令仪在马车里等候,
“其实你们在家里等着就行。”
“不亲自来把人接了,总不踏实,阿郎,揔持能出来吧,不会再有什么反复吧”
姬令仪握着丈夫的手,心中紧张。
李逸点头,他向皇帝为小姨子求情,李世民这个面子还是给的。但皇帝也有条件,姬揔持想脱身事外留在长安,必须和李义余离婚。
杜十娘让李逸为堂兄嫂求情,也是这结果。
滑州都督杜才干是杜十娘的堂兄,这次卷入谋反案中,皇帝念其功勋,免其一死,长流岭南。
其妻子卢从璧出身范阳卢氏,他们夫妻有李逸、杜如晦和房玄龄三位宰相出面求情,结果也只是卢氏离婚后可带女儿留下。
李逸很想保下李义余,可皇帝不许。
义安王府只斩了个李义立已经是格外开恩,李孝常和他剩下的五个儿子,都必须长流岭南,遇赦不赦终身不得回。他们的妻妾儿女,也都得跟着流放岭南。
姬揔持离婚就能留下,都是法外开恩。
姬揔持本想跟着新婚丈夫去岭南流放,
姬令仪不肯,让李逸再三劝说这小丫头。她才十四岁,刚结婚还没孩子,去岭南是流放,不是贬官岭南,
而且一去就是一辈子。
姬令仪不想妹妹去受这个苦。
她在掖庭宫为罪妇奴婢五年,都已经觉得够苦了,流放岭南,还是去号称天涯海角的交趾,一个北方人如何能适应那里的气候。
“阿郎,揔持才十四,一定得劝说她留下。”
离婚,
听着好像薄情寡义,
但贵族之间相互联姻,也经常会碰到姻亲获罪的情况,一般此时,离婚便是寻常操作。
有的离婚了还能带着女儿留下。
就连皇家公主县主们,若是遇到驸马们卷入谋反等大案中被流放,也都会离婚。
姬令仪劝妹妹姬揔持离婚留下,而房玄龄妻子卢氏也劝堂妹卢从璧离婚留下。
终于,
大理寺狱门打开,
大理寺丞带着狱卒,带了两个女子出来。
“来了。”
李逸和杜十娘姬令仪下车,迎上前。
两个年轻女子站在狱门口,披散头发素面朝天,没有半点首饰。
“三娘,”姬仪仪上前抱住妹妹,
杜十娘也对着卢从璧唤了声,“嫂子,”
“阿姊!”
姬揔持也是再忍不住,抱着姐姐号陶大哭起来。
“出来就好,我们回家。”
十四岁的姬揔持点头。
卢丛璧情绪还算稳定,只是在一边默默落泪。
能走出大理寺狱,
两人都是已经和丈夫和离了的,也唯有如此才能不跟着长流岭南留在长安。
“嫂子。”
“别叫嫂子了,我已经不是杜家人了。”
卢从璧是范阳卢氏人,三年前,十八岁的她嫁给滑州总管平舆郡公杜才干,
范阳卢氏和京兆杜氏联姻,也算是门当户对。
婚后,育有一女。
本来生活是很幸福的,可突然间丈夫卷入谋反案中。
家族亲戚们劝说,卢从璧为了年幼的女儿,思前想后同意跟丈夫离婚,这样能带着女儿留在长安。
女儿才一岁多,她担心女儿根本经不住这一路的颠沛流离。
“先回去吧,蕙儿也在家等着你呢。”
卢从璧一听更是眼泪直流,她入狱后,李逸夫妇帮她把女儿先接出来照顾着。
把两人接回府,
卢氏便迫不及待的寻女儿去了。
“你好好安抚下她们,我还有事要去忙。”
“去吧,多谢郎君帮忙,否则她们也不能留下来。”
“一家人还这么客气做啥。”
李逸再次来到大理寺狱。
他来见李孝常和李义余父子俩,明天他们就要出发,流放岭南交州,这一去就再也回不来了。
提着备好的食盒,先去看李六郎。
狱中,他一边把酒菜从食盒中取出,一边道:“我和令仪已经把三娘接回府了。”
“多谢阿兄,”李义余神情颓废。
“来,喝酒。”李逸给他倒满酒,“我也想帮你留下来,可惜。”
李义余反倒是安慰起李逸,“谋反大案,还能保全一家人性命,已经是法外开恩了。”
“我二哥”
“东市狗脊岭腰斩后,我已让人帮忙收殓安葬了。”
“多谢阿兄。”
李义立也知晓这次谋反案始末,可二兄谋逆在先是实,父子兄弟终究是逃不过牵连的,
这谋反罪是父亲背着,还是兄长背着,并没有什么区别。
而父亲背下这罪,换来一家保全性命,只是长流岭南,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了。
“因我家的事,倒是连累阿兄了。”
“吃菜,不说这些了,明天安心启程,我已经都打点好了,一路上不会太辛苦,更不会有危险。
等你们到了岭南交州,我会给你们买块地修个宅子,你们一家子在那边就安心生活。
长安的这一切,就都遗忘了吧。”
李义余是个上进的年轻人,跟他那些不学无术的纨绔兄长们不同,可惜,被连累了。
李逸若不是功勋够高,又是皇帝心腹,这次也得被牵连的。
李孝常兄弟几个大多不在了,如李逸嗣父是早逝,孝本等几人则是随侍江都时跟着宇文化及弑君造反,后来又想造宇文化及的反,被处死了。
他的这些兄弟们虽不在了,可这次他兄弟们的儿子却也没逃过牵连。
也就李逸能超然事外不受牵连,
其余侄子们,都得跟着流放岭南。
这就是帝制时代,谋反这样的大罪,一般都是族诛的,只满门抄家流放,已经是君恩浩荡了。
起码没有满门男丁皆斩,女子皆入掖庭、教坊。
太上皇李渊的娘舅家儿子独孤怀恩造他反,他都是直接处死,然后其兄弟子侄皆斩,女眷全都没入掖庭。
李逸妾侍独孤氏,就是独孤怀恩之女,父亲被诛后她被赏赐给了李逸。
李逸这几年行事越来越谨慎,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保全一家人,一人出事,全家遭殃,儿女都不能幸免。
“替我照顾好三娘,是我对不住她。”
李义余一口接一口,刚娶了妻子,授了太子千牛这个七品官职,人生本来要开始灿烂,结果一下子就长流岭南,
婚也离了。
很快,他就醉了。
趴在桌子上喃喃道:“我原想着今年结婚,明年生个大胖小子,儿子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家福,李家福”
“到了岭南,我让人帮你再娶个妻子。”
李义余醉倒,发出酣声,这些天他就没睡好过。
拍了拍他肩膀,李逸交待狱卒替他照顾,转身离开。
他来看李孝常,
这是个被儿子坑害的老头。
本来老头没啥本事,但也没啥野心,结果儿子一个比一个坑,这也怪他家教不好。
最终自尝苦果。
看到李逸提来的食盒,
李孝常主动接过,打开,一样样拿出来,
吸了吸鼻子,迫不及待的开始倒酒。
“这是最好的剑南烧春,”
先倒满一杯,一口饮下,然后又倒了一杯,这次却只是饮了半杯,慢慢品尝回味。
“好酒啊,以后只怕再也喝不过这么好的剑南烧春了。”
满头皆是白发的李孝常放下酒杯,伸手撕下一条烧鹅腿,大口啃咬起来。
狼吞虎嗯。
上一次,李逸提着酒菜来看他,李孝常哭着不肯吃,说是断头饭。
可今天他问都没问,都顾不上李逸了。
李逸给自己倒了一杯,慢慢啜饮。
没一会,
李孝常把一只烧鹅差不多都吃完了,啃剩下一堆骨头。
这时,他才终于抬起头来,
“好了,吃饱喝足,可以上路了。”
“到了黄泉地府,起码也不是个饿死鬼了。”
“你知道吗,我儿时,父亲还在隋文帝府中为监厨管事,其实也还只是奴仆。那时隋文帝还没当皇帝,官拜右小宫伯爵封大兴郡公,
我父亲是府中奴仆,我自然也是个家生奴子,那时我也常出入后厨,每每看到府中宴客时,准备的那些菜酒,总是馋的流口水,
那时我想,要是能吃到烧鹅,那该有多幸福。”
李孝常回忆往事,
“后来啊,老随国公去世,文帝袭爵随国公,我父亲也因办事得力,获得了放免为良,还获得参军事之职。待到文帝成为北周丞相时,还赐封我父亲怀昌男爵,
从那时起,我经常能吃上烧鹅了,
可是在文帝府上,杨勇杨广等人依然呼我为奴。”
他絮絮叨叨的说了许多往事,
“什么时候上路,是赐毒酒,还是赐白练,又或是等到半路驿站里动手”
“伯父多虑了,
明日出发去交趾,会一路安全抵达流放地的。”
李孝常捏着酒杯,似有些意外,沉吟了会,“安全抵达交趾,那是让我再活一两年”
李逸直言,“只要伯父亲到了交趾,把长安的事都遗忘在身后,那么就能一直安心在岭南生活。”
这让他很意外,
虽然他没谋反,可他儿子是真谋反了,他在金殿上当众承认了意图谋反想要称帝的罪行,
还能活命
本从皇帝说免死长流岭南,只是不直接处死。
李孝常一口气卸了,
整个人反倒没了精气神。
“当今天子,确实不凡,若是太上皇或建成,绝不会手软。”
“放心吧,我既然认下的事,就不会反悔的,不该说的事,我会彻底烂在肚子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