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忠孝王与他的“人头生意”

李焞双腿有些发软。

他急于向大明皇帝表达忠孝,以至于都忽略了那海量的军费。

他脸色难看的看向户曹判书李之翰。

户曹判书李之翰的脸,比李焞的还要白。

那张老脸皱成一团,嘴唇哆嗦着。

“王……王上……”

李之翰的声音带着哭腔,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膝行到李焞脚边。

“国库……国库里,真的……一文钱都拿不出来了啊!”

他的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为了凑齐之前那十个师的军费,臣已经……已经把能卖的官职都卖了,能加的税都加了三遍!”

“如今市面上米价飞涨,百姓易子而食的传闻都不是传闻了!再这么下去,不等倭国打完,我朝鲜就要先亡国了啊,王上!”

李之翰老泪纵横,声嘶力竭。

李焞的心,随着他每一句哭诉,都往下沉一分。

他当然知道国库的情况。

可他又能怎么办?

他扭头,看向那位依旧满脸和气的钱少校,挤出一个僵硬的笑容。

“钱……钱少校,你看,我朝鲜也是诚心为天朝效力,只是这手头……确实有些紧张。”

“这笔费用,能不能……能不能先记在账上?或者,宽限些时日?”

钱少校脸上的笑容不变,他从容的从身后的文件柜里,又取出一本厚厚的账册。

“殿下,这不是菜市场买菜,还能赊账的。”

他将账册翻开,推到李焞面前。

“您看,按照大明与朝鲜订立的《宗藩互助条约》第三款第七条,所有朝鲜军团的组建、训练、补给及军饷开支,均由朝鲜王国一力承担。”

“这白纸黑字,可是盖着您的玉玺的。”

钱少校的手指在“李焞之宝”那四个鲜红大字上轻轻点了点。

李焞的眼角剧烈抽搐。

“当然,”钱少校话锋一转,脸上的笑容显得格外真诚,“我大明皇帝陛下仁德,体恤藩属之不易,也不是不能通融。”

李焞闻言,眼中顿时重新燃起一丝希望。

“钱少校的意思是?”

“殿下是知道的,我大明国内如今到处都在基建,这劳动力总是需要的。”

钱少校慢悠悠的合上账册,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劳动力?

李焞愣住了,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户曹判书李之翰却猛地抬起头,脸上满是惊骇。

钱少校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自顾自的继续说道。

“如今大明正在兴修贯穿东西南北的铁路,沿途开山凿石,工程浩大。另外,吕宋、新南府等地的矿山也急需人手。”

“殿下既然拿不出钱,拿人来抵债,也是一个办法嘛。”

李焞只觉得脑子里炸开一个响雷。

拿人抵债?

这……这是要他卖掉自己的子民?!

他依稀听说过,大明境内有一群被称作“大明脊梁”的特殊群体。

那是由土着、白奴、黑奴所组成,一群纯粹的,没有任何报酬的免费劳动力。

大明,这是要将他朝鲜的子民,与那些未开化的蛮夷、卑贱的奴隶等同视之?

“不……这万万不可!”

李之翰失声惊呼,也顾不得君臣之礼。

“钱少校!我朝鲜乃礼仪之邦,亦是天朝数百年的恭顺藩属,岂能与那些化外之民相提并论!将我朝鲜子民送去做苦力,与奴隶何异?此举有伤天朝体面,亦会让我朝鲜万民寒心啊!”

钱少校闻言,终于收起了脸上的笑容,他淡淡的瞥了李之翰一眼。

“李大人,此言差矣。”

“怎么能叫苦力呢?这是光荣的劳务输出。”

“他们是去帮助天朝搞建设,是为了伟大的东亚共荣添砖加瓦,这是何等的荣耀?”

钱少校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街道上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朝鲜百姓。

“您看看外面那些百姓,他们有饭吃吗?有衣穿吗?有活干吗?”

“没有。”

“他们留在这里,除了饿死,或者揭竿而起被您的官军砍死,还有第三条路吗?”

钱少校转过身,目光平静的看着两人。

“而我大明,给他们第三条路。”

“去大明的工地,去大明的矿山,每天管三顿饱饭,虽然粗糙,但绝对能吃饱,顿顿都有肉汤喝。而且,我们还会给他发工钱!虽然不多……但那些苦力可没工钱”

“殿下,您告诉我,这是羞辱,还是活路?”

李焞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钱少校重新走回桌案后坐下,又恢复了那副和气的商人嘴脸。

“再者说,我们也不是白要人。”

他拿起笔,在一张纸上写写画画。

“一个人,无论男女,只要四肢健全,能喘气,就算一个人头。”

“一个人头,抵十个龙元。”

“四十万龙元,就是四万人。这四万人的名额,可以冲抵这次的军费。”

“而且,我大明再额外给您开个优惠。”

“以后每向我大明输送一名合格的劳工,我大明就支付给您朝鲜国库一个龙元的辛苦费。”

钱少校将那张纸推到李焞面前。

“殿下,您想啊。您朝鲜现在最不缺的是什么?是人。”

“这些人留着,是您国库的负担,是社会不安的隐患。”

“送去大明,他们有了活路,您得了实惠,还能帮陛下分忧解难,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这可是陛下对您这位忠孝之王的特殊恩典啊。”

那平淡的语气,不带一丝威胁,却让李焞通体冰寒。

他知道,自己没有选择。

要么给钱。

要么给人。

不给,那顶“不忠不孝”的大帽子扣下来,闵镇远恐怕会很乐意带着他的朝鲜军团,回来帮大明“清君侧”。

“王上,三思啊!”

李之翰跪在地上,死死抱住李焞的大腿。

“我朝鲜立国之本,乃是民心啊!若将子民如同猪狗般贩卖,史书会如何记载?后世会如何评说?王上您……您将成为朝鲜千古罪人啊!”

千古罪人?

李焞惨然一笑。

当罪人,总比当个死人强。

而且,这是去建设大明,这是给工钱的,不是奴隶!

他推开李之翰的手,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脸上重新恢复了“忠孝王”的威严。

他走到钱少校面前,拿起笔,在那张纸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就依钱少校所言。”

他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寡人,这就下旨,在全国……征集‘赴明务工人员’。”

“只盼皇帝陛下,能体谅寡人的一片忠心。”

钱少校满意的收起了那张纸。

“殿下深明大义,实乃我大明忠孝藩王之典范。在下一定会将您的‘孝心’,如实禀报南京。”

他特意在“孝心”两个字上,加重了读音。

李之翰听到李焞的决定,身体一软,瘫倒在地,口中喃喃自语。

“完了……全完了……朝鲜……完了……”

李焞走出征兵处的大门,外面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他感觉自己不是朝鲜的国王,而是一个人贩子头子。

一个亲手将自己子民推向深渊的刽子手。

他没有注意到,街角处,一名不起眼的货郎,悄悄收起了手里的炭笔和画本,转身没入了人群之中。

画本上,一幅速写已经成型。

画面中,朝鲜国王正满脸谄媚的与明军军官签署着什么,而他们的脚下,是无数跪地哀嚎、瘦骨嶙峋的朝鲜百姓。

画的上方,货郎用汉字写下了一行标题。

《忠孝王与他的“人头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