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李世民的震怒
朱元璋的提议很有创意,瞬间让众人眼前一亮。
“你们稍等,我找找……”苏秩当即闭上双眼,唤出了商城介面,开始查询起来。
趁着这个间隙,
李世民暗自思索起朱元璋、诸葛亮、岳飞三人的关系。
他察觉到,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牢靠了。
他此刻已经意识到,
随着玄臻观中的历史人物不断增多,
日后势必会因人而异,逐渐形成不同的小圈子。
眼下,
朱元璋、诸葛亮、岳飞三人已经是相互扶持、彼此照应的亲密关系,日后这种关系,只要不出现意外,会越来越紧密,甚至成为共进退的铁盟。
而这种抱团取暖,互帮互助的团队发育,比起单人单打独斗,无疑强出太多。
所以,李世民心中瞬间做出决定,一定要在此时,抓住机会融入他们!
至于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以后再说。
于是,李世民开口说道:“若孔明先生不弃,世民也愿为先生出力!”
李世民在历史上的评价,也是很不错的。
除了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外,其它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对于李世民的主动靠拢,朱元璋三人当然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如此强援,只有傻瓜才会拒绝。
老朱率先回应:“唐皇愿意出手相助,孔明又得强援!”
诸葛亮起身行礼道:“多谢唐皇!”
李世民拱手回礼道:“要不各位还是叫我李二吧。”
他现在还是秦王,被人叫做唐皇,心中多少感觉有点心虚。
此时,苏秩从系统商场里退了出来。
“也行,老朱、李二,叫着接地气些。”苏秩先是说了一句,而后遗憾的表示道:“很遗憾,我现在暂时没有让你们带军队前往其它世界的能力。不过等我修为提上去了,或许有机会习得相关的神通。”
虽然有些遗憾,但好歹还有希望。
目前他们四人的形势是:
诸葛亮要北伐魏国,东讨吴国;
朱元璋要继续干北方的蒙元残余;
岳飞志在北伐金人,说不定后面还要跟蒙古人干仗;
李世民周边则有东突厥、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高句丽等诸多势力。
他们其实都非常需要军事支援,尤其是诸葛亮和岳飞。
苏秩的出现,给了他们巨大的希望。
诸葛亮现在甚至有点儿坐不住了,想要赶紧回去催催建造玄臻观的进度。
但一个月才能来一趟,诸葛亮自然也不愿意浪费这个难得的机会。
“道长,我想采购一些药品,用以救治伤员。”诸葛亮说着,从怀里拿出了一袋金饼,“另外,我还需要一些其他东西……”
穷的叮当响的诸葛亮,这次不知道又把谁的家底掏空了……
见诸葛亮开始谈起了正事,岳飞也紧接着跟上。
他同样拿出一袋金饼,对苏秩和朱元璋说道:“道长、老朱,孔明先生火铳、火炮的图纸,我也想要一份。同时,我也需要买些无人和药要回去……”
李世民这下理解了,为什么之前朱元璋会说苏秩帮他们“买买买”。
如今他们处于后世,
肯定有许多东西是他们各自世界所没有,却又极为实用的。
可惜自己初次前来,还特意换成斥候的衣服,没带任何值钱物件,心中只能遗憾的叹息不已。
苏秩见大家的购物欲望都很强,于是对沈知微说道:“知微,你来教李二使用平板,我带老朱他们下一趟山。”
李世民正要开口,苏秩先一步解释道:“刚来的新人还没解锁出道观的许可权,你暂时还出不去。你可以现在这里看看史书、影片,了解了解朝代历史。”
“这……好吧。”李世民虽满心不情愿,却也别无他法。
苏秩带着朱元璋、诸葛亮、岳飞三人,换上道袍,再次直奔山下而去。
李世民则在沈知微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平板电脑。
当李世民初步学会如何使用平板后,便迫不及待的找到了自己如何成为唐皇的资料。
看过之后,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冲击,嘴唇都被自己给咬出了血。
许久过去,李世民才察觉到嘴上的血迹。
他伸手擦了擦,喃喃自语道:“弑兄逼父……我的皇位,竟然来的如此血腥?!”
他也明白了,为什么之前朱元璋在向他介绍当前情况的时候,无论自己怎么追问,朱元璋就是不愿意回答唐朝历史的缘故。
然而,
更让李世民意想不到的是,
他后面居然还出现了一个女帝武则天!
这可比玄武门事变带来的震撼,强烈得多得多!
那华夏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居然是自己选出来的才女!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于618年建立,定都长安,历经二十一帝,至907年后梁太祖朱温篡唐为止,共延续了289年。
唐朝以贞观之治开篇,在开元盛世达到巅峰。
却在极盛之时,
却因内忧外患,导致安史之乱爆发,国力陡然衰落,
最终因藩镇割据和农民起义走向灭亡。
唐朝被誉为华夏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王朝之一,这让李世民非常欣慰。
但唐朝出现的女帝,以及唐玄宗老年时的昏庸,还是让李世民感到愤怒。
李世民虽然是个开明的人,但他依旧处在“男尊女卑”“皇权父系继承”的认知框架中。
即便是他很是倚重的长孙皇后,也始终秉持“不干政”的原则,后宫与外戚的权力被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当看到自己的才人最终以女性身份登上龙椅,改国号为“周”,甚至追尊自己为“文皇帝”,李世民的第一反应便是震怒。
在他看来,
这是“牝鸡司晨”的逆天之举,
是对李唐宗室血脉与皇权正统性的践踏,
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冒犯,
更是对他亲手打下的江山的背叛!
而唐玄宗李隆基前期开创“开元盛世”,
后期却因怠政、宠信杨贵妃、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最终引发“安史之乱”,让大唐由盛转衰。
对一生以“守成”为戒的李世民而言,
这比武则天称帝更让他痛心——因为这是自家人亲手毁掉了他创下的基业。
作为封建帝王,李世民的核心诉求当然是“李唐永续”。
但武则天称帝与安史之乱,
却恰恰暴露了皇权传承的两大死穴:
一是“人治”的不可靠,即便制度完善,若后代昏庸,一切皆有可能毁于一旦。
二是“宗法”的脆弱性,既难以防范内部野心家,也无法抵御外部叛乱。
在震惊与愤怒后,李世民陷入了沉默和沉思:
“我一生征战沙场、建制立法、虚心纳谏,试图为大唐打造万世基业,却终究敌不过人性的贪婪与懈怠。”
李世民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力感。
但他毕竟是李世民,历经无数绝境,战胜众多强敌,怎会轻易放弃?
既然历史上的制度有漏洞,那自己便重新建立一套更为完善的制度!
愤怒、无力过后,李世民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补救”,而非沉溺于悔恨。
他与朱元璋虽说治国理念有所不同,但在心性方面,都是有着远超常人的坚韧!
“干他娘的,我的大唐我做主!”
“武则天是吧?老子回去就弄死你!”
“不对,她现在好像还没出生……”
“要不直接弄死她爹武士彟吧!”